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九夜在路上

    嶗山位於山東半島南部的黃海之濱,距青島市中心40餘公里。地處北緯36°05′~36°19′,東經120°24′~

    120°42′。山區東南二面瀕臨大海,西部自南而北與青島市區的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城陽區接壤,北部與即墨市相鄰。繞山區東南的海岸線長87.3公里,形成了13個有名稱的海灣,有大小島嶼16個。

    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區面積446平方公里。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的餘脈沿東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東部,西抵膠州灣畔,西南方向的餘脈則延伸到青島市區,形成了市區的十餘個山頭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地質

    嶗山屬膠東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於中朝古陸膠遼地盾的南部,構造體系屬新華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構造部位。

    嶗山

    嶗山山體從震旦紀呂梁運動時期已成為復背褶皺,而嶗山這塊巨大的花崗岩體是從白堊紀開始形成的。據今約6800萬年至13000萬年的燕山運動晚期,從地殼深處上湧的熾熱熔融的岩漿,在地面以下幾公里的地方冷凝。

    岩石有肉紅色、白色,礦物結晶成粒狀,地質上命名為“嶗山花崗岩”,但在它誕生時,並沒有露出地面。新生代以來,地殼抬升,上邊覆蓋著的岩石逐漸被累年的風霜雨雪和經久的流水剝蝕掉,才露出了花崗岩石。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萬年才開始呈現現代輪廓。人們看到的嶗山面貌是第四紀末期,亦即在近幾萬年的滄桑變化中,大自然雕鑿而成的秀麗景色。

    嶗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劍峰千仞、山巒巍峨和各種奇石怪巖。嶗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為上下兩層。

    上層為犬齒交錯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們是1萬多年前末次冰期時形成的。當時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第四紀幾度進侵的海水已退卻到沖繩附近一帶,黃渤海成為一片荒原,氣候乾冷。此時,日夜之間、冬夏之間溫差很大,花崗岩在寒凍作用下,機械風化很快,大塊大塊岩石崩裂,形成參差不齊、面貌崢嶸的山峰。

    下層的花崗岩地貌,多是1萬年來冰後期形成的。此時,大海迴歸,化學風化佔了優勢,雨水和地衣植物參與這種風化,將質地均勻的花崗岩由表及裡一層層剝離,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巖塊,或原來沒動的岩石,遂形成一個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構成了今天嶗山的這種雄偉、奇特的地貌形態。

    地質

    零星出露最早的為前震旦紀的變質岩系,主要分佈在王哥莊鎮的仰口、勤子夯、何家村、青山、太清宮、港東、嶗山頭及中韓鎮的石老人一帶,分佈範圍小,零星出現雲母片麻巖、絹雲母石英片岩,及少量閃角巖、黑雲母巖、變粒巖等。以前金—夏莊—大棗園東北、西南向為界線,其東為嶗山花崗岩的侵入體。第四紀地層分佈較廣,自東部山區向西部平原逐漸加厚,1~2米厚的殘積層分佈最廣。

    山區地質構造屬斷塊隆起,中生代構造線大致以北北東及北東向的大斷裂特別發育,其次為北西向,一般以壓性及壓扭性斷裂為主。山區地質構造分三類:華夏系構造,壓扭性斷裂多發育在東部山區,控制了嶗山花崗岩及其岩脈的分佈,多次性活動,規模較大,一般為北東走向,主要有前金—夏莊—大棗園斷裂、浦裡—北宅—浮山斷裂。新華夏系構造,發育在山區東部及南部,多為北東向,區域性為北西向,屬以扭性為主壓扭性斷裂,主要有源頭—羅圈澗斷裂、鐵家莊—前埠頭斷裂、溝崖—枯桃—朱家窪斷裂和下河—漢河—南窯斷裂。

    東西向構造,分佈在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東西,多呈陡坎或負地形,主要有鐵騎山—土寨斷裂、後金—樓金石斷裂等,由於構造的多次性活動,使周圍岩石節理裂隙比較發育。[2]

    山脈

    巨峰支脈:嶗山按其山脈的自然走向,可分為4個支脈。巨峰支脈包括巨峰幹脊主體和東流水直插黃海諸山,最高峰為巨峰,位於山區東部,海拔1132.7米;三標山支脈包括石人河以西和白沙河以北的諸山,主峰為三標山,位於山區西北部,海拔683米;石門山支脈包括白沙河以南和張村以北的諸山,主峰為石門山,位於山區西部,海拔570米;午山支脈包括張村河以南和黃海北岸的諸山,主峰為午山,位於山區西南部,海拔398.3米。嶗山之餘脈,北至即墨市,西抵膠州灣畔,西南延伸到青島市區。巨峰為嶗山的主體,支脈四出,分東北、東、東南、南、西五個小分支。[3]

    山脈

    三標山支脈:三標山俗稱標山,為嶗山向西北延伸的一大支脈,分幹脊、東北、西南三個分支。[4]

    石門山支脈:石門山支脈以巨峰西支的茶澗為界,分南北兩支。茶澗北支,北行至觀嶗石屋又分南、北兩支。南支在南九河以西、張村河以東與南,即午山支脈;北支東起北九水,西至柳樹臺北流水,至峪夼約10公里,其間以鉅山為最高,海拔600米以上的有芙蓉峰、花花浪子諸峰。以峪夼為界,向西分出南、中、北三條支脈,統稱石門山支脈。[5]

    午山支脈:午山支脈在嶗山區的西南部。由觀嶗石屋向南西下,有磨石屋、松山、小嶗頂、煙臺頂,南九水河以西和張村河東南,有魯度山、蓮花山、平頂山等,迤西為午山、石老人,又西斷而復起為浮山,北去為錯埠嶺、大山、孤山、四方嶺,西南去為湛山、太平山、訊號山,盡處為團島。[6]

    河流

    嶗山山區共有23條主要河流,由山區中部呈放射狀擴充套件分佈。其中,向西流入膠州灣的有白沙河、五龍河、石門河、惜福鎮河、小水河、李村河、張村河、王埠河等8條;向東流入黃海的有土寨河、石人河、王哥莊西山河、王哥莊河、曉望河、刁龍嘴河、泉心河、石頭河等8條;向南流入黃海的有南九水河、西登瀛河、小河東河、涼水河、流清河、八水河等6條;向北流入即墨市的只有葛家河1條。這些河的特點是源短、流急、屬季節性河、多直流入海。[7]

    河流

    海域

    海岸:嶗山東南兩面臨海,繞山海岸線長87.3公里。嶗山海岸線北起江家土寨後小北河口,南至嶗山頭又折而西,直到麥島西山根,繞山區海岸線長達87.3公里。由於受燕山運動晚期花崗岩侵入影響,嶗山山區的山體延伸入海,構成了沿海的陡壁、岬角、島礁、海灣和潮灘。嶗山海岸基本為海蝕地貌。嶗山沿海屬基岩海岸型別。[8]

    海灘:嶗山屬基岩型海岸,故其海灘甚不發育,即有海灘之處,也多為巖灘、散礁、碎石和粗砂礫石。潮間帶之物質組成,主要為礫沙、細沙,或亞細沙、亞沙土、泥沙、沙泥或泥。主要有王哥莊灘、仰口灘、八水河灘 、流清河灘、東鬆口灘 、沙子口灘 、大江口灘。[9]

    潮汐海水:嶗山海域屬正規半日潮型別,每個太陽日(24時48分)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高潮出現在月亮中天后4小時50分,低潮出現在月亮中天后11小時零2分。[10]嶗山近海面海水錶層年平均水溫為13.5℃。最低水溫在1月,平均1.77℃,嚴寒年代,沙子口灣淺灘海水結薄冰。最高水溫在8月,平均24.5℃。[11]

     嶗山海域

    海灣 半島 岬角 海島 岩礁

    小島灣

    嶗山頭

    小蓬萊嘴

    千里巖

    瑩子

    王哥莊灣

    鮑魚島

    野雞山嘴

    小管島

    基準巖

    文武港

    南窯半島

    峰山角峰

    兔子島

    孤巖

    展開全部

  • 2 # 聊山東

    我是喜歡下雨天去爬山的人,嶗山也有很多下雨天風景更美的安全路線,如正規景區北九水,二龍山,雨下的越大風景越漂亮。非正規景區的野路需要過了6.20號防火期才能去爬,比較漂亮的好玩的如,星星潭,太和大峽谷,涼水河,明潭瀑,七澗谷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文玩裡有哪些小錢是不能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