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囧丫頭

    人們常用“熱在三伏”這句話來形容盛夏的氣候特點。

    伏,是避暑之意,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那麼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第一天,而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第一天。所以初伏,末伏各10天,但是中伏天數卻不固定。

    夏至三庚中“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日,即到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由於天干(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由於每年的入伏時間不固定,因此中伏的長短也就有所不同。就拿今年來說,因為三庚日來得早,所以會出現立秋前一共有五個庚日的現象,這樣就會延長中伏的時間。

    普及一下: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

  • 2 # 使用者55127447378

    這在老年人中十有八九知嘵,而對青年人就有點陌生了。三伏是夏季最熱時節眾所周知,那麼它如何計算而來呢?這就是老祖宗創下的撲素科學,十天干配十二地支計時法之一,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為十二地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為十天,這種配合在中國實用裡域極為寬廣恐非一兩句能講清,那麼夏至三庚入頭伏,怎樣計算?筒單講就是以夏至日計,一庚十日,三庚約三十日,這裡又有一問題,倘若夏至日正逢庚日,那就得算一庚,也就是二十天開始為頭伏了。至於立秋,按常規都二伏半計算。廿四氣節是古人以太陽與地球的直射角度而推測而來,同時也正顯視華夏民族的智慧與偉大。

  • 3 # 農夫廣播

      “夏至三庚數頭伏”。據天文專家表示,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面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蓄積,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

      夏至三庚數頭伏是中國農曆中,計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便是頭伏第一天。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數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夏至三庚數頭伏,我們根據這個口訣,可以算出每年的頭伏時間。

  • 4 # 農夫廣播

      “夏至三庚數頭伏”。據天文專家表示,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面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蓄積,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

      夏至三庚數頭伏是中國農曆中,計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便是頭伏第一天。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數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夏至三庚數頭伏,我們根據這個口訣,可以算出每年的頭伏時間。

  • 5 # 河北衡水市冀州區cmy

    夏至後,看萬年曆,第三個庚字開始數頭伏,處暑就無伏了。一伏十天,三伏十天,其餘的歸中伏。十天——二十天。就不定了。關鍵是看庚字來的早晚!

  • 6 # 時光遺忘的角落

    伏,是避暑之意,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那麼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第一天,而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第一天。所以初伏,末伏各10天,但是中伏天數卻不固定。 夏至三庚中“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日,即到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由於天干(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由於每年的入伏時間不固定,因此中伏的長短也就有所不同。就拿今年來說,因為三庚日來得早,所以會出現立秋前一共有五個庚日的現象,這樣就會延長中伏的時間。 普及一下: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 這是起伏的規則,即確定伏天從那一天開始。 “夏至三更數頭伏”就是說,從夏至的那一天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即為頭伏的第一天。比如2017年,陽曆6月21日是夏至。從這一天往後數22日是庚辰日,7月2日是庚寅日,7月12日是庚子日。7月12日,這天正好是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所以,這天就是數伏的第一天。

  • 7 # 東方之易風水之家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0或21或22日。2017年是在6月21日12:24夏至。

    夏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迴歸線以北地區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白晝可長達15小時,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中國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寫到“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固定為10天, 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是三伏中頭伏的第一天。

    2017年6月22日為庚辰日,也就是夏至後的第一個庚日,中間再過一個庚寅日,到第三個庚子日,入伏,也就是頭伏,也叫初伏。

    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這是真正暑天的開始。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今年的中伏就是20天。

    伏期開始稱入伏或交伏,伏期結束稱出伏。2017年的初伏7月12日開始。

    不知道解釋清楚了嗎?

  • 8 # 十點讀美文

    “夏至三庚數頭伏”是一種用來計算三伏天的方法。

    夏日是一年四季中最熱的一個季節,但夏日中最熱的時節當屬老人家口中常說的“三伏”。“三伏”中的“伏”意為長夏,是五行中對季節的一種說法。“伏”為“土”,就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所以簡單來說,“三伏”就是對最熱天日的一種稱呼而已。

    “三伏”被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但為了計算準確方便,前人按中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制定了“夏至三日數頭伏”這一種計算“三伏”的方法:古代採用“干支紀日法”,即10個天干和12個地支組合成60組不同的名字來記日期,每逢帶庚字的日期就叫庚日。其中10個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庚日10天一重複。

    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就是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頭伏和末伏各10天。但夏至和立秋之間有時還會出現第5個庚日,故中伏為10天或20天。

    伏天謹記養生之道

    一般來說,“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氣溫最高。雖說按多年實際情況來說,極端最高氣溫不一定出現在“三伏”,但“三伏天”確是盛夏時分,必須注意防暑降溫。

    1)有人說“躲開Sunny就不會中暑”是錯誤的說法。在高溫、通風不良且溼度較高的環境中久待也會中暑,所以保持通風最重要。

    2)多喝藿香正氣液,防暑怯溼。吃冷飲、吹空調等人工降溫方式會導致暑、寒、溼等多種邪氣傷人,很多人出現熱傷風等“內溼外熱”的症狀。

  • 9 # 嘰嘰說

    二十四節氣門道很多哦,夏至三庚數頭伏是什麼意思呢?我給你解釋。

    ①夏至

    “夏至三庚數頭伏”。據天文專家表示,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面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蓄積,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

    夏至三庚數頭伏是中國農曆中,計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便是頭伏第一天。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數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夏至三庚數頭伏,我們根據這個口訣,可以算出每年的頭伏時間。

    ②氣候特點:

    (1)對流天氣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詩人徐書信“在暑雨”一詩中,也對夏日雷雨天氣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薰風暑坐檯,蛙鳴蟬噪襲塵埃。靑天霹靂金鑼響,冷雨如錢撲面來。”

    (2)暴雨天氣

    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溼,冷、暖空氣團在這裡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黴,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儘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 10 # 神鷹樂動

    夏至三更數頭伏有兩層意思:

    一、頭伏的確定。頭伏的確定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即為頭伏第一天。2018年頭伏第一天為7月17日。

    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

    天干的數字有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

    地支的數字是12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

    這裡天干就有庚了,和地支相配,就出現了庚日 也就是庚子,庚醜,庚寅等等。

    二、頭伏的中要性。

    1、吃餃子。北方頭伏有吃餃子的習俗,因為伏天人的胃口不好,餃子是北方人喜歡吃的東西,開胃解饞。

    2、冬病夏治。頭伏是人體陽氣開啟之時,由於冬天人體陽氣弱還受到疾患侵擾,頭伏透過人體穴位艾灸、針灸、三伏貼等,扶陽固本,鼓舞正氣,增強抗病能力,尤其是頭伏的第一,第二,第三天效果最好,故而人們選擇頭伏的三天進行冬病夏治,會收到很好的療效,一般要持續三至五年才會達到最佳效果。(尊醫囑,單純的穴位治療比較單一,配合內服藥物冬病夏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 11 # 聾一翁周錦池

    冬至當日九,夏至三庚伏意思是從夏至這一天開始第三個庚日入伏。就是夏至後在21天至29天之內入伏。是根據天干地支紀年法運算出來的。

  • 12 # 胡-言

    夏至三庚是三伏,冬至三壬到三九。

    意思就是,

    夏至開始的第三個庚日,是三伏天的第一天,一伏為十天。

    冬至開始的第三個壬日,是三九寒天的第一天,一九有九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派出所什麼樣的案子需要報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