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要提高奶牛繁殖力要怎麼做?
10
回覆列表
  • 1 # 讓農產品飛起來

    常見的提高奶牛產奶量首先是選用良種,選擇體型大,生長快,適宜性強,生產效能高的良種雜交奶牛。其次,供給富含蛋白質和能量等營養平衡的精料,充足青料,補喂適量的新增劑補充飼料,合理延長光照時間,增加運動,科學擠奶,精心管理等也可提高產奶量。除了這些基本措施外,還可以採用如下一些方法,達到提高產奶量的目的。

    (一)應用BST技術 牛生長激素(BST)技術備受人們關注,有助於全群奶牛單產提高。BST技術與農場經濟規模無聯絡,使用BST技術不需額外投資就可馬上見效(增加產奶量)。BST處理效果與牛群年度單產無關,它對各種質量的牛群都有利。不過它的促乳效果取決於管理水平,管理較差(奶牛受到應激,飼餵不足,發病率高等)的促乳效果不明顯。所以在應用此技術時一定要注意管理。

    (二)飼餵馬鈴薯 試驗證實在夏季高溫季節,給泌乳奶牛增喂適量馬鈴薯,有利於提高產奶量。由於馬鈴薯所含營養豐富,適口性強,所以在高溫季節能增強奶牛的食慾,增加奶牛的採食量,從而保證泌乳奶牛的產奶和增重的營養需要,起到良好的降暑降溫作用和促乳效果,同時由於馬鈴薯含有大量的澱粉,在牛體內經澱粉酶作用,能轉化成牛體增重和泌乳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

    (三)奶牛飼料中新增菱鎂土 在冬天奶牛飼料內一般含有足夠數量的鎂元素,但在錫、磷、鋁、氨含量過剩的情況下,奶牛對鎂的需要量就會增加。在舍飼和放牧過渡時期,奶牛由於多喂青飼料及塊根類飼料,或者因鉀肥和氮肥施量過大而降低牧草對鎂的吸收率。這樣往往使奶牛發生鎂缺乏症,如按精料補充料的3%~5%新增黃鎂土,不但能提高產奶量,還有提高奶中乳脂率的作用。

    (四)牛聞香味 美國一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對奶牛場的奶牛噴灑有香味的物質(例如茴香油)後,能使奶牛相處得更好,產奶量也因此增加。過去奶牛之間普遍存在互相咬、擠、撞現象,導致奶牛緊張不安,產量大受影響,而噴灑了茴香油以後,奶牛的好鬥性大大降低了,情緒放鬆,安分閒適從而使產奶量明顯提高。

  • 2 # 發現良田

    每個季節跟每個區域可能有所不一樣,以春季為例展開:

      1、日糧營養要充分

    除飼餵足量青草、青貯飼料和適量乾草外,應適當提高日糧營養成分。在正常泌乳量的基礎上,每多產3千克奶,應增喂1-1.5千克混合精料,以保證奶牛營養的需要。無足夠的青飼料時,每天須飼餵切碎的胡蘿蔔、馬鈴薯或新鮮大白菜等3-5千克。

    2、飼料比例要合理

    為了滿足奶牛的營養需要,日糧結構中精料所佔比例不宜超過60%,日糧粗纖維不宜低於13%。一般飼料玉米、豆餅、麥麩比例4∶4∶2;對於膘情良好的奶 牛應增加豆餅比例(因豆餅是油脂飼料,可以催奶);對於較瘦小的奶牛則增加玉米、麥麩比例,使之增膘(膘情轉好後可多產奶)。

    3、供給足量溫水

    早春如果給奶牛飲冷水,會使奶牛消耗大量的體熱,降低產奶量;飲水不足,還會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生。應注意供給足量的16℃左右的溫水,一般用現從井中抽出的水,每桶對半暖瓶開水,供牛自由飲用。

    4、保持適宜溫度

    奶牛產奶臨界溫度在20℃左右,除用暖棚養牛外,早春要達到這個溫度很困難,但舍溫最低應保持在10℃左右,特別要防止倒春寒對奶牛的侵襲。

    5、堅持日曬運動

    在晴暖天氣,每天至少讓奶牛運動2小時,讓它們多曬太陽,以加強血液迴圈,有助於消化,提高產奶量。

    6、認真刷拭牛體

    俗話說:“刨刨涮涮,等於加料。”刷拭牛體不但可使牛體衛生,減少寄生蟲的危害,還可以促進血液迴圈,能提高產奶量。每天上午、下午要堅持刷拭奶牛全身皮毛各一次。

    7、保持圈舍衛生

    圈舍乾燥有利保溫,必須多墊、勤墊草。及時清除糞便,並常在舍內撒些石灰粉或草木灰,這樣既能降低舍內溼度,又能消毒防病,有利於提高產奶量。

  • 3 # 有點意思的事兒

    "養奶牛要如何提高奶牛的繁殖能力呢?"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提高奶牛繁殖能力,可以從這一方面去思考,即找出限制奶牛繁殖能力的因素,然後清除這些影響的障礙。那麼,奶牛的繁殖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選擇優質的奶牛品種

    奶牛繁殖能力強弱跟奶牛的品種有著很大關係。品種好,繁殖能力就強;品種差,繁殖能力也緊跟其後。所以,需要加強育種工作,培育優良品種,從根本上解決繁殖能力差的問題。

    給奶牛補充足夠的營養物質

    營養不良,會對奶牛的發情、受胎率、胚胎質量以及生殖系統功能、內分泌平衡、分娩時的各種併發症等等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最終導致繁殖力地下。對此,應該按照科學的成分配置飼料,努力做到科學餵養。當然,營養要保持均衡,過量也不利於奶牛的繁殖生育。

    疾病會導致奶牛繁殖能力下降

    一些奶牛可能會染上的疾病,比如布氏菌病、卵巢炎、輸卵管炎和子宮內膜炎等等疾病會引起奶牛不孕不育。故而,需要加強奶牛的疾病防控,避免患上不孕不育的疾病,導致失去繁殖能力。其中最需要預防的疾病是子宮內膜炎,在所以患有不孕不育症的奶牛之中,68.3%是由子宮內膜炎引起的。

  • 4 # 沉穩的老亮

    提高奶牛繁殖力必須是提高有效繁殖率,說白了就是多產母犢,除了加強飼餵管理,勤觀察母牛的發情表現,及時配種外,應採用性控凍精,我在奶牛場工作過,只要性控凍精來源正規,能保證母犢率在92%以上,而且牛犢體質健康。再有就是凍精來源一定要嚴格把控,要選擇有編號家族的公牛凍精,一般正規渠道的凍精都配有公牛的照片以及編號,代號及年齡等資訊,選擇正值壯年的公牛,儘量不要選擇年輕或年老的公牛,因為精子活力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年齡的差距就不能相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