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榮歌在現場
-
2 # 雞蛋蔥包
在慢性支氣管炎初起的調理方法中,大都須包括治感冒在內,因其痰多、咳嗽、氣喘往往是感冒引起的,可以服用舒肺茶,著重在補助正氣,正氣勝自能衛外,外邪就不易侵犯。
總之,舒肺茶調理慢性支氣管炎符合中醫的幾句名言:“治咳嗽不離乎肺,不限於肺”“治實必顧虛,治虛必顧實”“實喘治肺,虛喘治腎”,我認為很有道理。
-
3 # dai春華
白花丹出《生草藥性備要》。又名白雪花、白皂藥、一見消、白花巖陀。為藍雪科植物白花丹plumbagozeylanicaL。的根或葉入藥,分佈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福建、臺灣。辛、苦、溫。有毒。祛風止痛,散瘀消腫。①治風溼痺痛,胃痛,肝脾腫大,血瘀經閉。煎服,根,9~15克(須久煎3~4小時以上)。②治跌打損,蛇咬傷,疥、癬。鮮葉搗敷,一般不宜超30分鐘,區域性有灼熱感即除去。孕婦忌服。根含磯松素、3一氯磯松素和3,3"一雙磯松素。磯松素小量對蛙、小鼠、兔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妊娠子宮有隻奮作用。根的氯仿抽提物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附註:民間驗方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白花丹葉片3克,蜂蜜適量煎湯代茶飲。
-
4 # 薛有興醫生
慢性支氣管炎如何產生?
本病的發生常與外邪反覆侵襲,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古人所謂:“腎為生痰之本,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腎不傷不咳不喘”,說明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可能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
中醫理論講求辨證論治,慢性支氣管炎依其臨床表現分為實證、虛證兩大類。慢性支氣管炎為久病,久病必虛,故本病的本質多屬虛寒,反映在肺、脾、腎三髒之虛,多見於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緩解期。如果上呼吸道反覆感染,病情加劇,則出現實、熱、痰、溼的證候,形成邪實正虛的複雜局面。主要見於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的治療該時期的治療重點是呼吸道感染的控制,經抗感染治療,症狀可改善或消失。需要注意的是,其他治療手段,例如給予解痙、止咳、氧療均為對症治療,雖然可以緩解一時的症狀,但是無法從根本上緩解急性發作症狀。
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緩解期的治療這一時期,患者的咳、痰、喘、炎等四種症狀基本消失,但這不等於氣管已經完全恢復正常,還應連續服藥一段時間。此時,病人的體力也有所恢復,可以適當的增加體育鍛煉。另外,感冒可使緩解期的病人舊病復發,所以重視感冒的防治,可用感冒疫苗,或服用預防感冒的中草藥來防止疾病的復發。
-
5 # 冼守業
慢性支氣管炎護理應該怎麼做才好?瞭解這些後,咳嗽或會緩解許多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於感染或者非感染的原因導致的氣管、支氣管黏膜以及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因此慢性支氣管炎也被稱為氣管-支氣管炎。
而慢性支氣管炎的發作跟環境有較大的關係,主要是我們的氣管受到一些空氣汙染如吸菸、有害粉塵、煙霧、大氣汙染有關,導致我們的氣管出現炎症反應。
我們正常人的氣管、支氣管就像是一棵樹一樣,氣管是主幹,左、右支氣管呈樹枝狀分佈於左、右兩肺,再往下越分越細,最後的分支是終末細支氣管。
而慢性支氣管炎屬於中醫範疇裡的咳嗽、痰飲、咳喘範疇,發病緩慢,病程長,且容易反覆發作,主要症狀為咳嗽、咳痰、喘息或是氣短,主要以清晨或者夜間居多。
其中,肺氣虛型的支氣管炎以咳嗽不止、咳聲微弱、痰白稀薄為主要特點。這型別的支氣管炎患者,容易稍動就出現氣短喘氣、同時可帶有臉色胱白,說話有氣無力,神疲體倦、自汗怕風、食少納呆等症狀。治療該型別的咳嗽,中醫一般以益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原則為主。
對於這型別的肺氣虛患者,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是可以達到痊癒的效果。在中醫上,講究提升免疫力,減輕炎症反應,補肺化痰、止咳平喘為主,可使用像(科採)蛹蟲草菌粉膠囊,裡面含有著名的“北冬蟲夏草”成分具有補肺益腎、化痰止咳功效,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虛、腎陽不足患者,緩解咳嗽氣喘、自汗、惡風、易感、身寒肢冷、腰痠肢軟等症狀。
除了合理用藥之外,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飲食上應該以清淡、易於消化和營養豐富的食物,禁止吃一些辛辣、過甜、重口味、甘厚肥膩的食物、酒類等刺激性的食物,加重支氣管炎症問題。對於一些有偏食、挑食的患者,應該保證多樣化飲食、粗細搭配,讓身體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以保持身體機能正常執行,擁有強壯的免疫力。
同時,患者還需要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居住環境空氣流動,減少病原體滋生的機會。在患感冒、氣管炎的時候,可適當使用止咳化痰的藥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
6 # 仁濟仁愛888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疾病晚期可併發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甚至肺原性心臟病。本病多見於40歲以上中,老年人,患病率隨年令增長而增加。(治療原則)1,急性發作期及遷延期:控制廠鹹染,止咳化痰,解痙平喘。2,臨床緩解期: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預防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治療方法與用藥);(一)急性發作期及遷延期:1,抗感染:抗菌藥物使用原則為,及時,有效,足量使用抗菌素:感染控制後適時停用藥物,儘量避免細菌耐藥和二重感染。最好能做痰塗片檢查,初步分辨出G+或G_菌,然後選用抗菌素。一般病例可根據常見致病菌用藥,供選用的抗菌素有:頭胞類,氨基苄類,左氧氟沙星類。以上針劑七天為一療程。2,止咳化痰: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除刺激性乾咳外,不宜單用止咳藥物,否則痰液不易排出,反而促使感染加重。常用藥物可選:①必漱平片,每次8一16毫克,每天三次,口服。②複方甘草片,每天三次,每次三片。③氯化胺片,每次o,3一0,6克,每天三次,口服。④a一糜蛋白酶,每次5毫升霧化吸入或肌注,每天一至二次,有消炎祛痰作用。3,解痙平喘:解痙平喘的應用主要為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不但使通氣功能有所改變,也有利於痰液的排出。有些藥物尚具有抗過敏作用,能抑制分泌物的滲出,與祛痰劑並用效果更好。常用氨茶鹼,舒喘靈,等。(二)緩解期:1,核酪針,每次2一4毫升,每週皮下或肌注兩次,在發病季節前用2一3個月,可減少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2,卡介苗注射液,O,5毫克,每週肌注3次,每次1毫升。(三)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見於中醫的“咳嗽“病範疇。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臨床可根據病情辯證施治。
-
7 # Honest私房菜
急性的比較治療,慢性的比較麻煩。建議你就醫。偏方多半隻是緩解症狀,另外激素類的藥物能不用盡量少用,擴張氣管的藥物也是,如果年紀比較大了,咳嗽的厲害可以考慮使用,否則能挺住還是不用或者少用為好,我老鄰居是醫生那次我急性支氣管炎就是他告訴我的,結果我打了差不多一個月點滴才好,不用激素類的消炎藥來得比較慢,各有利弊。
-
8 # 李鴻政醫生
現代醫學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其實沒什麼特別好的辦法。
首先慢性支氣管炎一般來說不是特別嚴重的疾病,最起碼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好。當然了,部分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後期會進展為慢阻肺,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而且本身一部分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也會有氣促的臨床表現。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無非就是控制感染、止咳祛痰、平喘、增強體質這幾個方面。
如果考慮有急性感染,比如有咳嗽、咳痰,痰是黃色粘稠的,那就要警惕可能有急性感染,要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療,比如左氧氟沙星、羅紅黴素、阿莫西林等。一般來說,不是很嚴重都無需住院治療,門診拿藥便可。
如果咳嗽、咳痰多(一般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都有明顯的咳嗽咳痰),那就肯定需要止咳祛痰治療,這方面的藥物有很多,常用的有複方甘草合劑、複方氯化銨合劑、溴己新等,都能止咳,如果痰多,可以用鹽酸氨溴索片,桃金娘油等。如果以咳嗽為主,痰不多,那就專門使用鎮咳藥就行了,比如右美沙芬(複方感冒藥的常用成分,療效很好)。
如果慢性支氣管炎還有氣喘,首先要做肺功能檢查,看看有沒有氣流受限,如果有,那就是進展到了慢阻肺階段,必須再積極使用長效支氣管劑治療。如果肺功能沒明顯問題,ok,那還只是慢性支氣管炎而已,病情相對好些。平喘藥可以用茶鹼緩釋片,這是最常用的,而且很便宜。如果併發了慢阻肺,氣喘,那麼就要長期使用吸入的支氣管舒張劑,比如塞託溴銨、異丙託溴銨等。
不管是慢性支氣管炎,還是慢阻肺,戒菸都是第一步的,如果不戒菸,藥物治療效果不會好,請充分相信這點。
參與鍛鍊活動,增強體質,對肺部疾病尤其有好處。最好是有游泳、慢跑之類的。
如果反覆有呼吸道感染,還可以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中醫中藥應該也是有效果的,但是我不是中醫專業,不能亂說。喘息這毛病,中醫也是棘手的,中醫的教科書是這麼認為的,所謂內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癬就是這個意思。
-
9 # 暑夜鼓蛙
慢性支氣管炎分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急性期:羅紅黴素,每次150mg,每日2次。可必特每次2噴,每日4次。以上兩藥未能解除氣道阻塞者,可加用倍氯米鬆氣霧劑,每次0.2mg,每曰3次。緩解期:異丙託品每次40~80ug,吸入,每曰3次。羅紅黴素,每次150mg,每日1次。慢性支氣管炎用小劑量羅紅黴素必須連用2~3個月才能有效消除頑固性細菌團,達到遠期控制效果。
附食療方:百合20g,芡實50g,加大米煮粥食。
-
10 # 眾國興
老鐵們,生死由命。,不要把病記在心上,常吃些適應這種病狀藥圍持現壯就行了,治好不可能,這些器管不會再生,只要能往掉心病,注意菸酒,就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
11 # 思美人花茶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主要是以排痰為主,而排痰的最佳辦法就是液體的方式,喝茶將痰液排出體內,支氣管炎炎症恢復,脫落的氣管纖毛癒合,慢性支氣管炎也在逐漸恢復中
潤肺排痰茶—思美人銀耳桔梗茶。
-
12 # 白老師談健康
痰飲是指體內水液輸布運化失常,停積於某些部位的一類病證。痰飲為病,隨處留積,走於胃腸之間,則心下滿悶,胃腸瀝瀝有聲;留於脅下,則咳唾引痛;溢於四肢,則身體疼重;上迫胸肺,則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
痰飲涉及的範圍很廣,與西醫中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滲出性胸膜炎、慢性胃炎、心力衰竭、腎炎水腫等均有較密切的聯絡。
【病因病機】
痰飲的成因為外感寒溼、飲食不當或勞欲所傷,以致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水谷不得化為精微輸布全身,津液停積為患。
一、病因
1.外感寒溼
因氣候溼冷,或冒雨涉水,坐臥溼地,寒溼之邪侵襲肌表,困遏衛陽,致使肺不能宣佈水津,脾無以運化水溼,水津停滯,積而成飲。
2.飲食不當
凡暴飲過量,恣飲冷水,進食生冷;或炎夏受熱以及飲酒後,因熱傷冷,冷熱交結,中陽被遏,脾失健運,溼從內生,水液停積而為痰飲。如《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說:“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
3.勞欲所傷
勞倦、縱慾太過,或久病體虛,傷及脾腎之陽,水液失於輸化,亦可停而成飲。若體虛氣弱,或勞倦太過之人,一旦傷於水溼,更易停蓄為病。如《儒門事親·飲當去水溫補轉劇論》認為“人因勞役遠來,乘困飲水,脾胃力衰”,亦為飲停之因素。
二、病機
正常生理情況下,水液的輸布排洩,主要依靠三焦的氣化作用和肺、脾、腎的功能活動。三焦氣化失宣是形成痰飲的主要病機。三焦司全身的氣化,為內臟的外府,執行水谷津液的通道,氣化則水行。若三焦失通失宣,陽虛水液不運,必致水飲停積為患。如《聖濟總錄·痰飲統論》說:“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始終也。三焦調通,氣脈平勻,則能宣通水液,行人於經,化而為血,灌溉周身。若三焦氣塞,脈道壅閉,則水積為飲,不得宣行,聚成痰飲。”若聯絡到五臟,痰飲之生成則與肺、脾、腎功能失調有關。肺居上焦,主氣,肺氣有宣發肅降,通調水道的作用。若因肺氣失宣,通調失司,津液失於佈散,則聚為痰飲。脾居中州,而脾主運化,有運輸水谷精微之功能。若因溼邪困脾,或脾虛不運,均可使水谷精微不歸正化,聚為痰溼。腎為水髒,處於下焦,主水液的氣化,有蒸化水液、分清泌濁的職責。若腎氣腎陽不足,蒸化失司,水溼氾濫,亦可導致痰飲內生。三髒之中,脾運失司,首當其衝。因脾陽虛,則上不能輸精以養肺,水谷不歸正化,反為痰飲而幹肺;下不能助腎以制水,水寒之氣反傷腎陽,由此必致水液內停中焦,流溢各處,波及五臟。
本病的病理性質,總屬陽虛陰盛,輸化失調,因虛致實,水飲停積為患。雖然間有因時邪與裡水相搏,或飲邪久鬱化熱,表現飲熱相雜之候,但究屬少數。水飲屬於陰類,非陽不運。若陽氣虛衰,氣不化津,則陰邪偏盛,寒飲內停。飲邪具有流動之性,飲留胃腸,則為痰飲;飲流脅下,則為懸飲;飲流肢體,則為溢飲;聚於胸肺,則為支飲。故中陽素虛,髒氣不足,實是發病的內在病理基礎。
【診斷與病證鑑別】
一、診斷依據
應根據四飲的不同臨床特徵確定診斷。
痰飲:心下滿悶,嘔吐清水痰涎,胃腸瀝瀝有聲,形體昔肥今瘦,屬飲停胃腸。
懸飲:胸脅飽滿,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臥,或有肺癆病史,屬飲流脅下。
溢飲:身體疼痛而沉重,甚則肢體浮腫,當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屬飲溢肢體。
支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平臥,其形如腫,屬飲邪支撐胸肺。
二、病證鑑別
1.懸飲與胸痺
兩者均有胸痛。但胸痺為胸膺部或心前區悶痛,且可引及左側肩背或左臂內側,常於勞累、飽餐、受寒、情緒激動後突然發作,歷時較短,休息或用藥後得以緩解;而懸飲為胸脅脹痛,持續不解,多伴咳唾,轉側、呼吸時疼痛加重,脅間飽滿,並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證候。
2.溢飲與風水證
水腫之風水相搏證,可分為表實、表虛兩個型別。表實者,水腫而無汗,身體疼重,與水泛肌表之溢飲基本相同。如見肢體浮腫而汗出惡風,則屬表虛,與溢飲有異。
3.支飲、伏飲與肺脹、喘證、哮病
上述病證均有咳逆上氣、喘滿、咳痰等表現。但肺脹是肺系多種慢性疾患日久積漸而成;喘證是多種急慢性疾病的重要主症;哮病是呈反覆發作的一個獨立疾病;支飲是痰飲的一個型別,因飲邪支撐胸肺而致;所謂伏飲,是指伏而時發的飲證。其發生、發展、轉歸均有不同,但其間亦有一定聯絡。如肺脹在急性發病階段,可以表現支飲證候;喘證的肺寒、痰飲兩證,又常具支飲特點;哮病又屬於伏飲範圍。
三、相關檢查
四飲所涉及的疾病頗多,臨證應注意結合有關檢查。如胸部X線及B超探查表明有胸腔積液,胸水常規比重大於1.018,蛋白含量大於2.5%,細胞計數以淋巴細胞為主,有助於滲出性胸膜炎的診斷。胃鏡檢查胃黏膜有炎症、充血、糜爛,或有腺體萎縮,幽門螺桿菌陽性,有助於慢性胃炎的診斷。有心功能不全的臨床表現,肺毛細血管楔嵌壓(PCWP)增高,或頸靜脈壓增高,有助於左心衰或右心衰的診斷。尿常規檢查有血尿、蛋白尿,尿沉渣發現有大量紅細胞、白細胞、透明管型和顆粒管型,有助於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
【辨證】
一、辨證思路
1.辨部位
辨明飲邪停聚的部位,即可區分不同的證候:留於腸胃者為痰飲,流於脅下者為懸飲,溢於肢體者為溢飲,聚於胸肺者為支飲。
2.明虛實
明辨虛實,才能確立或補或攻的治則。一般而論,痰飲為有形之物,正氣虧虛之處,即為飲邪積聚之所,因此,頗多虛實相兼之候。但應從起病之新久、飲邪之盛衰、稟賦之強弱,權衡虛實之偏盛,如新病飲盛為實、久病正虛飲微為虛等。
3.分兼夾
痰飲雖為陰邪,寒證居多,但亦有鬱久化熱者;初起若有寒熱見症,為夾表邪;飲積不化,氣機升降受阻,常兼氣滯。若兼其他疾病,應注意辨明有無因果關係。
二、證候
(一)痰飲
1.脾陽虛弱證
症狀:胸脅支滿,心下痞悶,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溫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飲入易吐,口渴不欲飲水,頭暈目眩,心悸氣短,食少,大便或溏,形體逐漸消瘦,舌苔白滑,脈弦細而滑。
病機分析:脾胃陽虛,飲停中焦,故胸脅支撐脹滿;飲阻於中,清陽不升,故頭暈目眩;陰凝飲聚,飲阻氣逆,故飲入即吐,泛吐清水痰涎;飲阻而陽鬱不伸,故脘腹喜溫畏冷;舌苔白滑,脈弦細而滑,為陽虛飲阻之象。
2.飲留胃腸證
症狀:心下堅滿或痛,自利,利後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或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腹滿,便秘,口舌乾燥,舌苔膩,色白或黃,脈沉弦或伏。
病機分析:飲入於胃,脾不散精,飲邪留積於胃腸,故脘腹脹滿,胃中有振水聲,或腸間有水聲轆轆,甚則飲邪結聚堅滿而痛;脈沉弦為飲邪伏積之候。若兼下利而利後腹仍堅滿者,是飲邪壅盛,故雖有下利而邪仍不衰。如有便閉而無矢氣,口乾舌燥,舌苔黃厚,則系飲從熱化,與穢濁相搏,形成陽明壅實之證。
(二)懸飲
1.邪犯胸肺證
症狀:寒熱往來,身熱起伏,汗少,或發熱不惡寒,有汗而熱不解,咳嗽,痰少,氣急,胸脅刺痛,呼吸、轉側疼痛加重,心下痞硬,乾嘔,口苦,咽乾,舌苔薄白或黃,脈弦數。
病機分析:胸脅為氣機升降之道,飲停胸脅,脈絡受阻,氣機不利,故胸脅刺痛;飲停脅下,內鬱蒸熱,影響肝膽經脈的疏洩條達,而致邪鬱少陽,絡氣不和,故寒熱往來,身熱起伏,汗少或發熱不惡寒,有汗而熱不解;轉側、呼吸時均牽引胸脅經脈,故可使疼痛加重;若水飲上犯於肺,肺氣上逆,則氣急。
2.飲停胸脅證
症狀:胸脅疼痛,咳唾引痛,痛勢較前減輕,而呼吸困難加重,咳逆氣喘,息促不能平臥,僅能偏臥於停飲的一側,病側肋間脹滿,甚則可見病側胸廓隆起,舌苔白,脈沉弦或弦。
病機分析:飲停胸脅,脈絡受阻,氣機不利,故胸脅疼痛;息促不能平臥,僅能偏臥於停飲的一側均為牽引胸脅經脈,故可使疼痛加重;若水飲上犯於肺,肺氣下行受阻,則氣短息促;病側肋間脹滿,甚則可見病側胸廓隆起,苔白,脈沉弦,為水飲內停於裡之候。
3.絡氣不和證
症狀:胸脅疼痛,如灼如刺,胸悶不舒,呼吸不暢,或有悶咳,甚則遷延,經久不已,陰雨更甚,可見病側胸廓變形,舌苔薄,質暗,脈弦。
病機分析:飲積胸脅,絡脈痺阻,則胸脅疼痛,如灼如刺;痰氣鬱阻,則胸悶不舒,呼吸不暢;舌苔薄,質暗,脈弦為飲邪久鬱之徵。
4.陰虛內熱證
症狀:咳嗆時作,咯吐少量黏痰,口乾咽燥,或午後潮熱,顴紅,心煩,手足心熱,盜汗,或伴胸脅悶痛,病久不復,形體消瘦,舌質偏紅,少苔,脈小數。
病機分析:飲阻氣鬱,化熱傷陰,陰虛肺燥,火熱鬱結於肺,氣逆不降,則咳嗆時作;午後潮熱,顴紅,心煩,手足心熱,盜汗,舌質偏紅,少苔,脈小數為陰虛內熱之徵。
(三)溢飲
表寒裡飲證
症狀:身體沉重而疼痛,甚則肢體浮腫,惡寒,無汗,或有咳喘,痰多白沫,胸悶,乾嘔,口不渴,苔白,脈弦緊。
病機分析:水飲留溢於四肢,復因風寒外束,不能由汗排出,故四肢沉重,關節疼痛,甚則肢體微腫,併兼見風寒表證;若飲迫於肺,則咳喘痰多白沫;口不渴,苔白,脈弦緊,為飲邪內伏之象。
(四)支飲
1.寒飲伏肺證
症狀:咳逆喘滿不得平臥,痰吐白沫量多,經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浮跗腫;或平素伏而不作,遇寒即發,發則寒熱,背痛,腰痛,目泣自出,身體振振困動;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緊。
病機分析:寒飲伏肺,遇感引動,肺失宣降。飲邪阻於胸膈,肺氣上逆,故咳喘胸滿,不能平臥,呼吸困難;痰如白沫量多,為飲邪內伏之徵;久咳飲邪隨氣上逆,故面目浮腫;舌苔白膩,脈弦緊,為飲停之象;寒邪外襲,衛表失宣,故可兼見惡寒、身痛等表證。
2.脾腎陽虛證
症狀:喘促動則為甚,心悸,氣短,或咳而氣怯,痰多,食少,胸悶,怯寒肢冷,神疲,少腹拘急不仁,臍下動悸,小便不利,足跗浮腫,或吐涎沫而頭目昏眩,舌體胖大,質淡,苔白潤或膩,脈沉細而滑。
病機分析:飲證日久,脾虛及腎,或素體腎陽虛弱,形體失於溫煦,故怯寒肢冷;下焦失於溫養,故少腹拘急不仁;腎陽不足,氣化不行,故小便不利;飲邪內蓄,故臍下動悸;飲邪上逆凌心,故心悸氣短;舌體胖大,質淡,苔白潤或膩,脈沉細而滑,為陽虛夾飲之象。
【治療】
一、治療原則
痰飲以溫化為治療原則。因飲為陰邪,遇寒則聚,得溫則行。透過溫陽化氣,可杜絕水飲之生成。故《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提出:“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同時還當根據表裡虛實的不同,採取相應的處理。水飲壅盛者,應祛飲以治標;陽微氣衰者,宜溫陽以治本;在表者,當溫散發汗;在裡者,應溫化利水;正虛者補之;邪實者攻之;如屬邪實正虛,則當消補兼施;飲熱相雜者,又當溫清並用。
二、基本治法
1.溫脾化飲法
適應證:痰飲脾胃虛弱證。
代表方:苓桂術甘湯合小半夏加茯苓東加減。前方溫脾陽,利水飲,用於胸脅支滿,目眩,氣短;後方和胃降逆,用於水停心下,脘痞,嘔吐,眩悸。
常用藥:桂枝、甘草辛甘化陽,通陽化氣;白朮、茯苓健脾滲溼;半夏、生薑和胃降逆。
加減:水飲內阻,清氣不升而見眩冒、小便不利者,加澤瀉、豬苓;脘部冷痛,吐涎沫,為寒凝氣滯,飲邪上逆,酌配乾薑、吳茱萸、川椒目、肉桂;心下脹滿者,加枳實以開痞。
2.攻下逐飲法
適應證:痰飲飲留胃腸證。
代表方:甘遂半夏湯或己椒藶黃丸加減。前方攻守兼施,因勢利導,用於水飲在胃;後方苦辛宣洩,前後分消,用於水飲在腸,飲鬱化熱之證。
常用藥:甘遂、半夏逐飲降逆;白芍、蜂蜜酸甘緩中,以防傷正;甘草與甘遂相反相激,祛逐留飲;大黃、葶藶子攻堅決壅,瀉下逐水;防己、椒目辛宣苦洩,導水利尿。
加減:飲邪上逆,胸滿者加枳實、厚朴以洩滿,但不能圖一時之快,攻逐太過,損傷正氣。
3.和解宣利法
適應證:懸飲邪犯胸肺證。
代表方:柴枳半夏東加減。
常用藥:柴胡、黃芩清解少陽;瓜蔞、半夏、枳殼寬胸化痰開結;青皮、赤芍理氣和絡止痛;桔梗、杏仁宣肺止咳。
加減:痰飲內結,肺氣失肅,咳逆氣急,加白芥子、桑白皮;脅痛甚加鬱金、桃仁、延胡索通絡止痛;心下痞硬,口苦,乾嘔,加黃連,與半夏、瓜蔞配伍以苦辛開痞散結;熱盛汗出,咳嗽氣粗,去柴胡,加麻黃、杏仁、石膏清熱宣肺化痰。
4.瀉肺祛飲法
適應證:懸飲飲停胸脅證。
代表方:椒目瓜蔞湯合十棗湯或控涎丹加減。三方均為攻逐水飲之劑。椒目瓜蔞湯主在瀉肺降氣化痰;十棗湯和控涎丹攻逐水飲,用於形體壯實,積飲量多者。
常用藥:葶藶子、桑白皮瀉肺逐飲;蘇子、瓜蔞皮、杏仁、枳殼降氣化痰;川椒目、茯苓、豬苓、澤瀉、冬瓜皮、車前子利水導飲;甘遂、大戟、芫花攻逐水飲。
如用十棗湯或控涎丹峻下逐水,劑量均從小量遞增,一般連服3~5日,必要時停2~3日再服。必須注意顧護胃氣,中病即止,如藥後嘔吐、腹痛、腹瀉過劇,應減量或停服。
加減:痰濁偏盛,胸部滿悶,舌苔濁膩,加薤白、杏仁;如水飲久停難去,胸脅支滿,體弱,食少,加桂枝、白朮、甘草通陽健脾化飲,不宜再予峻攻。
5.理氣和絡法
適應證:懸飲絡氣不和證。
代表方:香附旋覆花東加減。
常用藥:旋覆花、蘇子降氣化痰;柴胡、香附、枳殼疏肝理氣解鬱;鬱金、延胡索利氣通絡;當歸須、赤芍、沉香行瘀通絡。
加減:痰氣鬱阻,胸悶苔膩,加瓜蔞、枳殼豁痰開痺;久痛入絡,痛勢如刺,加桃仁、紅花、乳香、沒藥行氣活血和絡;飲留不淨,脅痛遷延,經久不已,可加通草、路路通、冬瓜皮祛飲通絡。
6.滋陰清熱法
適應證:懸飲陰虛內熱證。
代表方:沙參麥冬湯合瀉白散加減。前方清肺潤燥養陰生津,用於乾咳,痰少,口乾,舌質紅;後方清肺降火,用於咳嗆氣逆,肌膚蒸熱。
常用藥:沙參、麥冬、玉竹、白芍、天花粉養陰生津;桑白皮、桑葉、地骨皮、甘草清肺降火止咳。
加減:陰虛內熱,潮熱顯著,加鱉甲、功勞葉以清虛熱;虛熱灼津為痰,肺失宣肅而見咳嗽,加百部、川貝母;痰阻氣滯,絡脈失暢,胸脅悶痛,酌加瓜蔞皮、枳殼、廣鬱金、絲瓜絡;日久積液未盡,加牡蠣、澤瀉利水化飲;兼有神疲,氣短,易汗,面色白,加太子參、黃芪、五味子益氣斂液。本證須防遷延日久,趨向勞損之途。
7.發表化飲法
適應證:溢飲表寒裡飲證。
代表方:小青龍東加減。
常用藥:麻黃、桂枝解表散寒;半夏、乾薑、細辛溫化寒飲;五味子溫斂肺氣;白芍、炙甘草甘緩和中,防止麻、桂辛散太過。
加減:表寒外束,內有鬱熱,伴有發熱,煩躁,苔白而兼黃,加石膏以清洩內熱;若表寒之象已不著者,改用大青龍湯以發表清裡;水飲內聚而見肢體浮腫明顯,尿少,可配茯苓、豬苓、澤瀉;飲邪犯肺,喘息痰鳴不得臥,加杏仁、射干、葶藶子。
8.宣肺化飲法
適應證:支飲寒飲伏肺證。
代表方:小青龍東加減。
常用藥:麻黃、桂枝、乾薑、細辛溫肺散寒化飲;半夏、厚朴、蘇子、杏仁、甘草化痰利氣;伍入五味子溫斂肺氣。
加減:無寒熱、身痛等表證,動則喘甚,易汗,為肺氣已虛,可改用苓甘五味姜辛湯,不宜再用麻黃、桂枝表散。若飲多寒少,外無表證,喘咳痰稀或不得息,胸滿氣逆,可用葶藶大棗瀉肺東加白芥子、萊菔子以瀉肺通飲。飲邪壅實,咳逆喘急,胸痛煩悶,加甘遂、大戟峻逐水飲,以緩其急。
邪實正虛,飲鬱化熱,喘滿胸悶,心下痞堅,煩渴,面色黧黑,苔黃而膩,脈沉緊,或經吐下而不愈者,當行水散結,補虛清熱,用木防己東加減。水邪結實者,去石膏加茯苓、芒硝導水破結。若痰飲久鬱化為痰熱,傷及陰津,咳喘咯痰稠厚,口乾咽燥,舌紅少津,脈細滑數,用麥門冬東加瓜蔞、川貝母、木防己、海蛤粉養肺生津,清化痰熱。
9.溫脾補腎,以化水飲法
適應證:支飲脾腎陽虛證。
代表方:金匱腎氣丸合苓桂術甘東加減。兩方均能溫陽化飲,但前方補腎,後方溫脾,主治各異,合用可溫補脾腎,以化水飲,用於喘促,氣短,胸悶,怯寒肢冷,心悸氣短者。
常用藥:桂枝、附子溫陽化飲;黃芪、懷山藥、白朮、炙甘草補氣健脾;蘇子、乾薑、款冬花化飲降逆;鐘乳石、沉香、補骨脂、山萸肉補腎納氣。
加減:痰涎壅盛,食少痰多,加半夏、陳皮化痰和中;水溼偏盛,足腫,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加茯苓、澤瀉以利水溼;臍下悸,吐涎沫,頭目昏眩,是飲邪上逆,虛中夾實之候,可用五苓散化氣行水。
三、復法應用
溫清並用法
適應證:飲鬱化熱。症見腹滿,喘滿痞堅,口舌乾燥,煩渴苔黃。
代表方:己椒藶黃丸或大青龍湯或木防己湯或柴枳半夏東加減。己椒藶黃丸苦辛宣洩,前後分消,用於痰飲之飲鬱化熱;大青龍湯發表清裡,用於溢飲之飲鬱化熱;木防己湯行水散結,補虛清熱,用於支飲之飲鬱化熱;柴枳半夏湯和解清熱,宣肺利氣,滌飲開結,用於懸飲之飲鬱化熱。
常用藥:大黃、葶藶子攻堅決壅,瀉下逐水;木防己行水散結;石膏清熱;人參補虛;麻黃、桂枝、甘草發汗解表;椒目辛宣苦洩,導水利尿;柴胡、黃芩清解少陽;瓜蔞、半夏、枳殼寬胸化痰開結;青皮、赤芍理氣和絡止痛;桔梗、杏仁宣肺止咳。
四、其他治法
1.單方驗方
(1)停痰宿飲,風氣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莢浸半夏各30g,白礬末15g,薑汁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薑湯隨時下。
(2)飲酒痰澼,兩脅脹滿,時復嘔吐,腹中如水聲:瓜蔞(去殼焙)30g,炒神曲15g,為末,每次6g,蔥白湯下。
(3)胸膈痰飲:白芥子15g,白朮30g,為末,和搗為丸子大,每白湯服50丸。
(4)痰飲上氣,不思飲食,小便不利,頭目昏眩:吳茱萸(焙乾)、白茯苓等份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次30丸,開水下。
五、臨證勾要
1.治療以“溫藥和之”為大法
一般而言,痰飲為陰盛陽虛、本虛標實之候,治療以“溫藥和之”為大法。健脾、溫腎為其正治,發汗、利水、攻逐,乃屬治標的權宜之法,待水飲漸去,仍當溫補脾腎,扶正固本,以杜水飲生成之源。若痰飲壅盛,其證屬實,可採用攻下逐飲、理氣分消等法以祛其邪,繼則扶脾固腎以治其本。至於脾腎陽虛之微飲,則以扶正為首務,略參化飲之品。
2.注意兼夾證
痰飲停積,影響氣機升降,久鬱又可化熱,故本病有夾氣滯、夾熱的不同。飲邪內蓄,復感外邪,易誘發而使證情加劇。故治療本病,應注意辨明有無兼夾,施治方可中的。
3.注意痰飲的轉歸
痰飲的轉歸,主要表現為脾病及肺、脾病及腎、肺病及腎。若腎虛開合不利,痰飲也可凌心、射肺,犯脾。另一方面,痰飲多為慢性病,病程日久,常有寒熱虛實之間的相互轉化。而且飲積可以生痰,痰瘀互結,病情更加纏綿。故應注意對本病的早期治療。
【特色經驗】
一、臨證經驗
1.溫化為治飲正法,但有健脾溫腎之分
由於痰飲的發病機理,總屬本虛標實,陽虛為其本,水飲壅盛是其標,故應宗《金匱要略》“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原則,以溫化為主,在溫藥之中,寓以行消之品。因飲為陰邪,遇寒而聚,得溫則化。透過溫陽化氣,可以杜絕水飲之生成,喻嘉言形容為“如離照當空,則陰霾自散”。水飲壅盛,採用汗、利、攻逐等法時,亦僅為治標的權宜之計,必須用之得當,衰其大半即止,水飲漸去,仍當轉予溫化之法以振奮陽氣,使飲邪不再復停。
溫化治本,尚有健脾、溫腎之分。《金匱要略》創苓桂術甘湯、腎氣丸二方,後世醫家據此倡“外飲治脾,內飲治腎”之說。這裡所說的內外,是指“飲之標在脾,飲之本在腎”。外感寒溼,飲食生冷,水谷不化精微而變生痰飲者責之脾;腎陽虛衰,陽不化陰,飲從內生者病屬腎。兩者雖有相對之標本關係,但都是以陽氣不足為主,如《通俗傷寒論》說:“惟苓術二陳及真武加減,一主外飲治脾,一主內飲治腎,則治夾飲之屬虛者也。”由此可知,外飲內飲之說實為脾腎分治立論,既非指水飲的在表與在裡,也不是以是否具有表證為區別點。
2.根據水飲的在表在裡,分用汗、利,以因勢利導
凡飲邪在表者,當溫散發汗。因為水飲在表,皮毛閉塞,肺氣不宣,通調失司者,用汗法即可溫散發越在表之邪,且可宣肺氣以通導水飲下行。適用於水飲外溢體表成腫,以及飲病具有寒熱表證者。如溢飲證,水飲外溢肢體,當發其汗,表寒內飲,用小青龍湯發表溫裡;表寒外束,飲邪化熱,用大青龍湯發表清裡。支飲證,外寒內飲,伴寒熱身痛,當溫裡發表,用小青龍湯。懸飲因感受外邪發病,初起有表寒證候者,亦可用小青龍湯,或辛溫發汗之劑。若外有表寒,內有鬱熱,症類風溫者可用麻杏石甘湯解表清裡。臨床有時可見表解之後,脅下停飲也獲得相應減退的例子,可為進一步用攻下逐飲法創造有利條件。
凡飲結於裡者,當溫化利水,翼飲從水道分消。古人雖有“治飲不在利小便,而在通陽化氣,氣行則水行”的論點。但是在溫陽化氣的同時,兼以分利,還是有利於加速分消其飲邪。如飲蓄下焦,臍下悸,小便不利,用五苓散化氣行水;飲在心下,上為冒眩,下則尿少,用澤瀉湯健脾利水;膈間支飲木防己湯證之用木防己、茯苓導水。
3.水飲壅實者應攻逐以緩其急
凡水飲盛者,祛飲應從標治,取攻逐法以緩其急。如痰飲證,飲留胃腸標實為主者,當攻下逐飲。水飲在胃,心下堅滿,可用甘遂半夏湯(遂、夏、芍、草、蜜)攻逐留飲。水飲在腸,腹滿,瀝瀝有聲,用己椒藶黃丸苦辛宣洩,前後分消。支飲喘咳痰盛不得臥,飲多寒少,外無表證,亦可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以逐飲,劇者可予十棗湯,如《金匱要略》說:“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宜十棗湯。”說明久病未必皆虛,不能拘於常規不變。至於懸飲飲停胸脅證,則尤以攻逐祛飲為其主法,目前臨床治療胸腔積液,即仍取控涎、十棗之類。飲祛後絡脈不和者,用香附旋覆花湯以調之。控涎丹、十棗湯二方比較言之,前者逐水力緩,反應較輕,對正氣的傷害較小。因以白芥子代替芫花,故有溫肺理氣之功,善祛皮裡膜外經絡之痰飲。控涎丹用量從2g遞加到6g,最多9g。十棗湯是以遂、戟、芫等份為末,從2g遞加到5g左右,棗湯下,早晨空腹頓服,得快利後,糜粥自養,連用3~5日,停2~3日再服,服後可有腹痛腹瀉腸鳴,瀉下3~5次。如痛瀉過劇,並有嘔吐,可減量或停服。
4.飲熱相雜需溫清並用,熱鬱傷陰又當應變處理
一般來說,飲因於寒,但據前人的記載,也有“熱飲”之稱,如《醫門法律》論:“飲因於溼,有熱有寒……水得於溼,留戀不消,積而成飲,究竟飲證,熱溼釀成者多,寒溼釀成者少。”《通俗傷寒論》謂:“熱飲,達表宜越婢加半夏湯,逐裡宜己椒藶黃丸及控涎丹。”證之臨床,導致“熱飲”的原因有二:一為感受外邪而致停飲,或有裡飲而復感外邪;二為飲鬱化熱。例如痰飲病之用己椒藶黃丸以治飲鬱化熱,腹滿,口舌乾燥,當前臨床且借用治療鼓脹溼熱證。溢飲病水飲在表,裡有鬱熱之用大青龍湯,如《醫宗金鑑》說:“溢飲病屬經表,雖當發汗,然不無寒熱之別也。”支飲喘滿痞堅,煩渴苔黃,飲鬱化熱者,用木防己湯(己、桂、膏、參)行水散結,補虛清熱。
至於懸飲一證,尤易表現有“熱飲”之特點,因本病的形成,往往在肺氣虛弱的基礎上,外邪乘襲而發。如《溫病條辨》論懸飲說:“此因時令之邪,與裡水新搏。”因此,在得病之初,可見溫病證候,如類風溫證,或因飲停脅下,內鬱蒸熱,影響肝膽經脈的疏洩條達,而致邪鬱少陽,絡氣不和。正如《溫病條辨》所說:“伏暑、溼溫脅痛……或竟寒熱如瘧狀。”因此臨床必須按其病理演變過程,分階段治療。在初期邪鬱少陽者,當和解疏利,方如《醫學入門》柴枳半夏湯,如見類風溫證則應解表清肺,不得拘於飲屬陰邪之說。
另一方面,痰飲能否導致傷陰,也必須作進一步的探討。一般而言,飲為陰邪,易損陽氣,似無傷陰之理,故《通俗傷寒論》指出:“醫不讀傷寒金匱,不知飲證,放棄仲景良方,反有所謂陰虛痰飲者,豈知痰飲為陰盛之病,乃以陰盛而誤為陰虛,一味清滋,宜乎飲咳久病之數見不鮮也。”然而聯絡上述“熱飲”之說,陰虛的轉歸是可能的,不可概予否定。
二、驗案舉例
王某,女,67歲,工人。
初診(2000年12月8日):前因胸悶,呼吸不暢,檢查發現左胸腔積液,先後住院70天,經常抽水,每次約700ml,累計約10000ml,排除腫瘤、結核,按結締組織病試用強的松每日4.5g。經西醫常規治療3月餘,病情無明顯改善,邀中醫診治。症見胸悶,氣急,行走需他人攙扶,頭暈,乏力,易汗,盜汗,兩顴潮紅,升火,時間不定,關節疼痛不顯,口乾欲飲,二便尚調,舌質紫,有裂紋,苔薄,脈細數。胸水呈乳糜狀。肺虛陰傷,飲停胸脅。處方:炙鱉甲(先煎)15g,南、北沙參各10g,功勞葉10g,炙桑白皮20g,地骨皮15g,冬瓜皮15g,瓜蔞皮15g,通草6g,澤蘭15g,澤瀉15g,豬苓20g,茯苓20g,生白朮15g,車前子(包煎)15g,澤漆12g,天仙藤12g,路路通10g,旋覆花(包煎)10g,降香5g,炒蘇子10g。每日1劑。
二診(2000年12月15日):胸悶氣急稍減,平臥不舒,盜汗減少,面部潮紅,尿量較多,質暗紫,有裂紋,苔黃,脈細數。守原法觀察。上方加阿膠(烊衝)10g,大生地10g。7劑。每日1劑。
三診(2000年12月22日):聽診、叩診提示胸水未增長,胸悶有減,食納有增,面部潮紅消減,盜汗亦減,腿痠乏力,舌質暗紫,有裂紋,苔薄黃,脈細。養陰瀉肺利水再進。上方改炙桑白皮15g。每日1劑。
四診(2000年12月29日):胸悶不著,不咳,面部潮紅已消失,盜汗亦減,腿痠乏力,因恐胸水吸收緩慢,抽水1200ml,並注射慶大黴素2支,強的松10mg,WBC 3.4×109/L。食納良好,二便正常,舌質暗紫,有裂紋,苔薄黃,脈小滑兼數。藥治有效,守法再進。上方改炙桑白皮25g。每日1劑。
此後胸水未再增長,並緩慢減少,先後加用葶藶子、炮山甲、王不留行、水紅花子、生黃芪等瀉肺通絡之品,乳糜胸水基本得以控制,2001年1月17日又抽水1次,此後胸水漸消,胸悶氣急亦隨之消減,但肺陰耗傷之象尚難全復,方中又先後加入天冬、麥冬、銀柴胡、胡黃連、烏梅等以養肺陰,清虛熱。
按:本案病屬懸飲,遷延難愈,既有飲停胸脅之證,陰虛內熱之象亦較顯著,非峻下逐水、溫陽化飲法所能治,但應做到利水勿傷陰,滋陰勿助溼,故以沙參麥冬湯、瀉白散、五苓散、旋覆花湯等複方加減以養陰清熱,瀉肺通絡,終收佳效。以鱉甲、功勞葉、地骨皮、桑白皮、沙參、麥冬養陰清肺退虛熱,甘寒清潤;與葶藶子、冬瓜子、冬瓜皮、豬苓、茯苓、澤蘭、澤瀉等瀉肺利水之劑配伍,平和淡滲,利水而不傷正;更合旋覆花、降香、路路通、桃仁、皂角刺等行氣化痰,活血通絡,使肺臟得養,肺絡得和,肺水得利,則痰飲水氣無新生之源,而已聚之痰飲得以逐漸清利,邪去正復。
【預後及轉歸】
痰飲之病,主要為肺、脾、腎三髒氣化功能失常所致,若施治得法,一般預後尚佳。若飲邪內伏或久留體內,其病勢多纏綿難愈,且易因感外邪或飲食不當而誘發。《金匱要略》根據脈診推斷痰飲病的預後,認為久病正虛而脈弱,是脈證相符,可治;如脈反實大而數是正衰邪盛,病為重危之候;脈弦而數亦為難治之症,因飲為陰邪,脈當弦或沉,如弦而數乃脈證相反之徵。
【預防與調護】
凡有痰飲病史者,平時應避免風寒溼冷,注意保暖;飲食宜清淡,忌肥甘生冷之物及菸酒;注意勞逸適度,以防誘發。
-
13 # 仁濟仁愛888
(治療參考)1,對於病程較長,伴有大量膿痰且惡臭者,應考慮厭氧菌感染,在使用一般抗菌素的基礎上,應加用甲硝唑1,O稀釋後靜滴,每日1次,對一般抗菌素治療效果不佳者,可改用頭胞唑啉或頭胞膚肟等,一般多為每日2一4克。2,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於緩解期服藥),長期服用中成藥可取得顯效,可選溫陽片(附片,生地,熟地,山藥,仙靈脾,補骨脂,菟絲子,陳皮)。3,對部分常規治療用藥療效不佳的急性發作期病人,應考慮急性發作與肺炎支原體感染有關,或合併有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可能。治療這類感染,應首選阿奇黴素o,5稀釋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靜滴,1曰1次,連用7天。
-
14 # 心血管黃醫生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方法?
我們知道,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臨床上以反覆發作的慢性咳嗽、咳痰為主要症狀或伴有喘息、病情進展可併發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所以,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刻不容緩。
那麼,究竟要怎麼治療才最有效呢?我從一個專業醫生的角度來和您聊聊。對於急性發作的患者應以控制感染、祛痰止咳為主,伴有喘息時,應予以解痙平喘治療。緩解期應加強身體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復發。
具體做法大致如下。
1.控制感染
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措施。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有β-內醯胺類、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胺類、喹諾酮類。
對於門診輕症患者可選擇口服或肌內注射抗菌藥物,而對住院較重的病人應選擇抗菌譜較廣、並靜脈注射的抗生素。
2.祛痰止咳
慢支呼吸道產生大量的粘液分泌物,痰液瀦留促使繼發感染,並影響氣道通暢。常用的祛痰藥物有氯化銨合劑、溴環己胺醇、乙醯半胱氨酸等。
對老年體弱無力咳嗽或痰量較多者應以祛痰為主,以暢通呼吸道,避免應用強鎮咳藥,以免抑制呼吸中樞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
3.解痙平喘
常用的有β受體激動劑、抗膽鹼藥和茶鹼類等。
4.氣霧療法
生理鹽水氣霧溼化吸入或加用抗生素、祛痰劑,可稀釋氣管內分泌物,以利排痰。
5.其他
停止吸菸,控制職業性環境汙染,中醫中藥治療等等措施對於慢性支氣管炎的預防和治療也是很有幫助的。
-
15 # 心血管黃醫生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於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
其病理特點是支氣管腺體增生、粘液分泌增多。臨床出現有連續兩年以上,每持續三個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氣喘等症狀。早期症狀輕微,多在冬季發作,春暖後緩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狀長年存在,不分季節。疾病進展又可併發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嚴重影響勞動和健康。所以患者做好日常生活的防護非常重要。
如何做好日常防護呢?1, 注意預防感冒。
預防感冒對慢支患者尤為重要。在氣候變化和寒冷季節,應注意及時添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預防流感。保持良好的家庭環境衛生,室內空氣流通新鮮,有一定溼度,控制和消除各種有害氣體和煙塵,戒除吸菸的習慣,因為吸菸會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反射性支氣管痙攣,排痰困難,有利於病毒、細菌的生長繁殖,使慢性支氣管炎進一步惡化。
2, 補充空氣負離子。有研究證實,空氣負離子尤其是生態級小粒徑負離子可改善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從而具有緩解支氣管痙攣、增加肺活量、調整呼吸頻率、鎮咳等功效,因此對慢性支氣管炎的療養有著不錯的效果。
3,適用藥膳
慢性支氣管病人平時在家可自制一些藥膳食用,益爽通用中藥膳驗方以化痰、平喘、止咳、降氣,同時結合豆腐蘿蔔湯、杏仁粥、白果粥、百合蜂蜜來調理。
4, 注意保暖
氣候寒冷的季節,尤其是在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冬天是慢性支氣管炎的高發季節,寒冷一方面可降低支氣管的防禦功能,另一方面可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粘膜血液迴圈障礙和分泌物排出受阻,可發生繼發性感染。
-
16 # 呼吸科孫雪松醫生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非常頑固的呼吸系統疾病,它多發於體質虛弱的中老年人,會反覆地引起支氣管感染,導致患者出現咳嗽,咳痰,喘息等一系列的病情。對於這種疾病,我們應該選擇好的治療方法,以儘量減少病情反覆發作的次數,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相對於急性支氣管炎來說,雖然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不是那麼急促,病程也比較緩慢,但是它非常的頑固,很容易反覆發作,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更大的影響。所以對於這種症狀,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方案治療,這樣才能儘量地控制病情,減少病情復發的次數。
那麼慢性支氣管炎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呢慢性支氣管炎跟患者的免疫力有很大的聯絡,它的病情非常頑固,很難徹底地根治,發現自己有這種現象之後,患者除了要對症治療之外,還應該注意生活中的護理,保護好自己的氣管和支氣管,減少呼吸道的損害,這樣才能儘量的緩解病情。
1、對於急性加重期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來說,首先要注意控制感染,可以進行靜脈輸液治療,以避免症狀進一步的加重。
2、患者還應該服用鎮咳祛痰的藥物來改善自己的病情。
3、如果患者有比較嚴重的氣喘現象,也可以使用解痙平喘的藥物進行治療,患者還可以使用霧化吸入法進行治療,這對於改善自己的病情有非常大的幫助。
4、對於緩解期的患者來說,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預防感冒的發生,如果患者有抽菸喝酒的習慣,還應該積極的戒菸,否則那樣會對呼吸系統造成嚴重的損傷,這樣就會大大提高病情復發的機率。
5、平時患者最好處於良好的環境下,不要長期暴露在汙染嚴重的空氣中,也不要吸入有害氣體。同時患者還應該繼續進行有氧運動,比如打羽毛球、游泳、慢跑等,這樣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增強體質,同時還可以鍛鍊自己的心肺功能,對於減少病情的復發次數有較大的幫助。
回覆列表
慢性支氣管炎多由急性支氣管炎引起,有的因感冒咳嗽咽喉發炎沒有及時治療而累積,部分抽菸而發.故要想徹底治療,除阻斷上述誘發因素外,理應採取中西醫結合方能徹底根治.分消炎或清肺治療.消炎以西藥為主,清熱以中藥配合.具體療法到醫院以專科醫生處方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