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文房四寶之你知道確定有哪些嗎?...我想你應該有答案了吧
6
回覆列表
  • 1 # 人生不惑讀書始

    【筆、墨、紙、硯】

    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稱為文房四寶。

    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婺源(原屬安徽徽州府,現屬於江西)龍尾硯。

    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現安徽歙縣)、宣紙(現安徽省涇縣,涇縣古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端硯(現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和歙硯(現安徽歙縣)。

  • 2 # 雷人vs流星

    筆墨紙硯

    欣賞

    文人讀書作詩畫時,閒來便自賞文房的雅緻、把玩文玩精品,並從中尋求創作靈感。故此,古人對使用、鑑賞、收藏四寶,早已有不少經驗之談,更進而發展為一門精深的學問。

    正在載入文房四寶11

    古往今來,詠贊文房四寶的詩文不計其數,不妨感受一下梅堯臣收到好友潘谷仿製的「澄心堂紙」和美硯時的雀躍心情吧!

    梅堯臣《潘歙州寄紙三百番硯一方》:

    「永叔新詩笑原父,不將澄心紙寄予。 澄心紙出新安郡,臘月敲冰滑有餘。 潘侯不獨能致紙,羅紋細硯鐫龍尾。 墨花磨碧涵鼠須,玉方舞池地與虺。 其紙如彼硯如此,窮儒有之應瞰鬼。」

    解釋 第一句中,永叔指的是歐陽修,原父是劉敞。講述其輾轉得到澄心堂紙的經過。 後來,梅堯臣送了一些給好友潘谷,潘「如法泡製」了一批仿製品,又送給梅三百番。梅堯臣喜不自勝,馬上寫下此詩以致謝意。 不懂欣賞四寶的精妙之處,便不能體會中國文人的精神境界,不學一點有關的學問又怎行呢? 雅緻的文房古代文人不但講究文房佈置,還要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以表達主人的意趣、志向。如唐朝宰相李泌的「端居齋」、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當代畫家齊白石的「破荷亭」、漫畫家豐子愷的「緣緣堂」等。

    文房是主人讀書、作畫、會友的場所,需有清新、淡雅的環境氛圍及濃郁的文化意韻。文房的主角:紙、筆、墨、硯是必備的,且工藝精良,給人以美感;琳琅滿目的文房用具,令人目不暇給;室內懸掛的堂幅、對聯,常為名家名作,或以人生哲理示人,或以隱居自娛;琴、棋、書、畫,在在表明主人儒雅不凡、潔高自遣;窗外竹影搖曳,則寓義主人的秉性氣節。

    走進這樣雅緻的文房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 3 # 遇見大咖的你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安徽宣城是中國文房四寶最正宗的原產地,是飲譽世界的“中國文房四寶之鄉”,所產的宣紙(涇縣)、宣筆(涇縣/旌德)、徽墨(績溪/旌德)、宣硯(旌德)舉世聞名,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文房四寶

    紙,是中國的一個偉大發明,世界上紙的品種雖然以千萬計,但“宣紙”仍然是供毛筆書畫用的獨特的手工紙,宣紙質地柔韌、潔白平滑、色澤耐久、吸水力強,在國際上“紙壽千年”的聲譽。

    毛筆,是古代中國與西方民族用羽毛書寫風采迥異的獨具特色的書寫、繪畫工具。當今世界上雖然流行鉛筆、圓珠筆、鋼筆等,但毛筆卻是替代不了的。據傳毛筆為蒙恬所創,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縣侯店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家家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毛筆。自元代以來,浙江湖州生產的具有“尖、圓、健”特點的“湖筆”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

    墨,是書寫、繪畫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後主李煜的賞識,全家賜國姓“李氏”。從“李墨”名滿天下。宋時李墨的產地歙縣改名徽州,“李墨”改名為“徽墨”。

    硯,俗稱硯臺,是中國書寫、繪畫研磨色料的工具。漢代時硯已流行,宋代則已普遍使用,明、清兩代品種繁多,出現了被人們稱為“四大名硯”的洮硯、端硯、歙硯和澄泥硯。古代中國文人對硯十分重視,不僅終日相隨,而且死後還用之殉葬。

    文房四寶獨具一格,它既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同於其他民族的風俗, 又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今天,中國正處在向現代化邁進的新時期。瞭解過去的中國優秀文化,正是為創造未來的新文化。這對於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強民族凝聚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當然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中最負盛名的除了徽墨,宣紙外,還有 善璉湖筆和四大名硯。

    端硯

      端硯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東郊的端溪,世稱端硯為“群硯之首”。其材料取於廣東肇慶高要縣東南端溪之爛河山 禪臺端硯(王耀作品)

      [1](又稱斧柯山)。不但具有“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之特點,更具有“秀面多姿,呵氣研墨,發墨不損筆毫”的長處。自唐代問世以來,便頗受文人學士青睞。加上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以致升到中國石硯之首,長盛不衰。並且與湖筆、徽墨、宣紙並稱為中國文房至寶。

      歙硯

      歙硯   歙硯又稱“龍尾硯”、“婺源硯”,硯石產於江西婺源龍尾山,婺源古屬歙州,故名。其特點是色如碧雲,聲如金石,溼潤如玉,墨巒浮豔。其石堅潤,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滑不拒墨,墨小易幹,滌之立淨。自唐以來,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 歙硯

      [2]洮硯

      洮硯   洮硯產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卓尼、岷縣等縣洮河沿岸,亦稱洮河硯。其料取於甘肅卓尼(唐屬洮州)一帶洮河深水處。特點是石質碧綠,整潔如玉,條紋似雲彩,貯墨不變質,十多天不幹涸。因其石質細膩,紋理如絲,氣色秀潤,發墨細快,保溫利筆,北方最為貴重,宋時已經稀少,解放後又恢復了生產。 洮硯

      [3]澄泥硯

      澄泥硯   澄泥硯最早產于山西絳州,其孕於漢,興於唐,盛於宋,明代達到爐火純青,躋身中國四大名硯臺.自中唐起,歷代皆為貢品,在中國硯臺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以鱔魚黃,蟹殼青,豆砂綠,玫瑰紫,蝦頭紅,硃砂紅等顏色為珍品。文人墨客視為珍寶,多為題銘珍藏。它不是石塊硯,是用沙泥燒煉製成的硯,質地類瓦,屬陶瓷硯的一種非石硯材。其製作方法是:以過濾的細泥為材料,摻進黃丹團後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乾燥後放進窯內燒,最後裹上黑臘燒製而成。澄泥硯的製作始於晉唐時期,興盛於宋朝。其特點是質地堅硬耐磨,易發墨,且不耗墨,可與石硯媲美。唐時,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已成為制澄泥硯的著名產地,在現代,澄泥硯的產地有河南洛陽、河北鉅鹿、山東青州、山東泗水、山西新絳縣、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蘇寶山等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輕鬆得到自己想要的,有的人再怎麼努力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