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唐讀書
-
2 # 我是不隨便的人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宋朝的政治制度與環境。由於唐末與五代十國軍閥割據各地武人擁兵自立,而且在這段混亂的年代,武人把自身的品德低下、殘忍無道、厚顏無恥等超越底線的特質表露的一覽無餘淋漓精緻,所以宋太祖建國後和廣大文人士子共同制定了重文輕武的治國政策,並透過“杯酒釋兵權”等一系列動作虛弱武人力量。致使朝堂上出現文尊武卑的現象,甚至武人的生死朝夕間在文人的一次庭議就能決定。在基層對軍人的侮辱也層次不窮(臉上刺字、士兵由罪犯組成等)。在軍事行動方面,幾乎完全由文人主導(外行指揮內行)。所以宋朝帶兵的,文采好很常見,因為真正有指揮權的,往往就是文人。
-
3 # 金弦
人們都說:“唐詩宋詞”,大唐是盛世,大宋朝也是盛世,大唐是詩的巔峰時期,大宋是詞的巔峰時期。正因為有盛世,人們衣食無憂,才有時間去寫詩作詞。正如“亂世出英雄“,一樣,盛世出文人墨客。而且,中國從古至今都推崇“儒將”,及能文能武的將帥,才是最上乘的將帥。宋朝科舉選材做的好,也是成就帶兵的將帥,都有很好的文字功底。
-
4 # 知未是也
一是宋朝治國理念上強調重文輕武。這種策略從宋太祖趙匡胤時期就開始形成,聽說是為了防止武官謀取大宋政權。由於大環境的影響,造就了宋代領兵統帥不同凡響,文采橫溢。二是宋代強調統帥必須文武全才。宋朝選帥,要求比較嚴,標準比較高。元帥自己不但要武藝超強,而且還要曉得兵法,特別是識陣破陣。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故事大家比較熟悉,楊六郎為何讓賢,就是因為楊延昭沒有破陣良方。帶兵的人素質不高,不但帶不好兵,更打不好仗,這是歷代共識,宋朝尤為突出。范仲淹、辛棄疾和岳飛等,都是文兼武備、大家熟知的領軍統帥,他們的詩作更大氣磅礴和膾炙人口!三是作戰樣式和作戰難度的不斷改變,對帶兵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靠勇力不靠智謀的時代越去越遠。現代作戰和古時候作戰對指揮員的要求就截然不同,古代靠力氣,現代靠知識和技術,相信大家對此有很高的認識,在此就不再過多的描述。總之,宋代帶兵人文采比較突出,其中有很多原因,主要是與國家重視和戰爭內在的發展和要求是分不開的,當然也離不開帶兵人自身的勤奮和努力。謝謝!
-
5 # o剛哥0
謝邀。應該這樣理解,因為有文采,使帶兵的將帥更加威名遠揚,從而被後人所認知和傳誦。單純的武夫,除了史學家幫他們立傳,自己卻無法親自留名青史。而文武雙全的儒將,則可憑自己的才華,,記載、歌頌、渲染自己曾親自經歷的輝煌歲月和建立的不朽功勳。宋朝的崇文之風,助產了文武雙全的英雄。這就是我的理解和推測,供商榷。
-
6 # 心經88514111
一朝君子一朝臣!封建社會整個國家的制度是按皇帝的要求制訂,幕僚也會嚴格順從並實施,所以政治及社會環境也會高度統一;武官選拔文筆也可能也是當時的首要選項,為了升遷武官會迎合聖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當然夲就具備文武雙全的武官肯定也有,術業有專攻專業是最重要,全才的人肯定是少數了。
-
7 # 野狐狸
宋朝帶兵者文采很好,這個印象是沒錯的。范仲淹的《漁家傲》,岳飛的《滿江紅》,更不用說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的辛棄疾。這些還是知名的,其他很多宋朝將領也多有詩詞創作,而且題材也很廣泛,不但會抒發豪情,也寫得細膩生動的作品。
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之所以產生上述現象,是因為宋代崇尚文治,文官長期掌握了軍事決策權,很多文臣擔任邊帥,率軍抗敵。比如,仁宗期間范仲淹、韓琦、龐籍等長期在西北邊境帶兵作戰,神宗朝的王韶、哲宗朝的章楶等等,都是進士出身,而不是行伍出身。既然能在激烈的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他們的文筆水平自然了得,寫幾篇文章,作幾首詩詞自然不在話下,因為這些本來就是科舉考試的專案。無非是這些文官因為有了軍旅經歷,使得自己的創作又多了一種題材而已。
宋朝的文治傳統,也使得“儒將”現象被強化。所謂儒將,是宋代特殊政治、文化環境下的產物,儒將改變了傳統武將粗獷的形象,通常以 “崇詩悅禮”的面貌示人。宋朝的《太平御覽》列有《儒將》專篇,描述了三國時期的魯肅、西晉時期的杜預等人事蹟,力圖把儒雅通問、講究忠孝節義作為武將的努力標準。
在這種風氣下,即使那些非科舉出身的將領也喜歡“寬衣博帶”,作詩填詞,讓自己帶上一點知識分子的氣息,進而來抬高自己的身份。
所以說,宋朝帶兵的文采好歸根結底還是文化因素導致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宋朝帶兵打仗的大多都文采很好,能寫詩填詞的很多,比如我們熟知的岳飛,陸游,辛棄疾,范仲淹文天祥等,這些人都能文能武,他們到底算將軍還是文官呀?而唐朝大文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采很好,但卻沒帶過兵,也沒見過那個唐朝的將軍文采好的,這是為什麼呢?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宋朝的文化氛圍很好,不是有一個對知識假設性的問答,如果可以,最想回來歷史的上那個朝代。宋朝成為知識分子最理想的原則。唐 宋八大家,唐朝的文風已經相當正了,許多大詩人,文學家都在唐朝,而唐在八大家中只佔兩個名額,其餘的都是宋朝的。“三蘇”更是父兄關係。所以說與當時的教育環境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