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林業傑o00o

    說起外貌奇特的鳥。一下子想到了好幾種。

    1,先說下北京的各個溼地經常能見到的(之後回答的幾種,在國內都沒有分佈),行為奇特的,大麻鳽(yan,二聲),它還有一些俗稱,比如大麻鷺、蒲雞、大水駱駝。這種鳥屬於鷺類,個頭比較大,體長六十公分左右。一般喜歡棲息在河流、湖泊、池塘的蘆葦叢及沼澤地。它為什麼奇怪呢?讓我們看一張它的照片。

    (圖片來自鳥類百科)

    沒錯!它會保持這樣迷之姿勢,在草叢中一動不動。如果你是觀鳥愛好者,拿著望遠鏡掃蘆葦蕩的時候,有時會突然在蘆葦蕩中,發現這貨,一動不動,就這麼待著。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鯨頭鸛吃魚,圖片來自:http://www.hbw.com/ibc/species/52752/gallery)

    在國內你是見不到了,據我所知國內還沒有動物園引入鯨頭鸛。它的分佈地主要在非洲,現在由於棲息地破壞、捕獵等,數量在下降。全世界可能只有5000-8000只左右。不過日本的動物園有引入,去日本旅遊的時候不要錯過,例如千葉市動物園。

    3,彼斯奎氏鸚鵡

    可能是長相比較奇特的鸚鵡排名靠前的了。雖然叫鸚鵡,也是鸚鵡,但是仔細看頭部特徵,其實有點禿鷲的氣質。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這種生活在新幾內亞的鸚鵡,和其他鸚鵡一樣,也是喜歡吃果實和植物,尤其是無花果。

    4,另外一種鸚鵡,頭部的氣質也和鷹有點像。鷹頭鸚鵡,分佈在南美洲(南美簡直是鳥類的天堂)。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圖片來自:http://www.biolib.cz/en/image/id191282/)

    羽毛展開,真的很像印第安人。

  • 2 # 窺見生靈之美

    注:所有物種的學名(括弧內的兩個拉丁文單詞)均應斜體,但問答平臺暫不支援斜體,故只能以正體顯示。

    個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外貌奇特的鳥當屬——旗翅夜鷹(Caprimulgus longipennis)。這種夜鷹最奇特的地方在於,繁殖季節,成鳥的雄鳥的每隻翅膀中間上會長出一根長度可達38釐米的羽毛,比自己的身體還長(要知道旗翅夜鷹的成鳥也就20—30釐米),這根羽毛從根部往上20多釐米都是裸露的羽軸。正常的飛行中,這兩根羽毛拖在身後,當求偶飛行時,雄鳥便將這兩根羽毛豎起,由於實在是太長,這兩根羽毛會隨風飄動,像兩面旗幟一樣。不過,翅膀上贅生兩根這樣的羽毛,對飛行還是有影響的,在繁殖季節後,雄鳥這兩根羽毛隨即脫落,雄鳥和雌鳥在外形上便不再有區別。

    ↑圖:旗翅夜鷹

    旗翅夜鷹分佈在非洲部分稀樹草原,和其他夜鷹一樣,雖然叫鷹,其實與真正的鷹毫無關係,而是單獨隸屬於夜鷹目,它常在黃昏時飛行,張開嘴在空中捕食昆蟲。

    此外,旗翅夜鷹的一種近親——翎翅夜鷹(Caprimulgus vexillarius)和它類似,雄鳥在繁殖期間也會在翅膀上長出一些長度異常的羽毛,讓它們的翅膀形狀看起來十分不規則,像蝴蝶翅膀一樣。旗翅夜鷹也分佈在非洲,一般在高原林地繁殖,在稀樹草原上度過非繁殖季節。

    ↑圖:翎翅夜鷹

    最後再介紹另一種夜鷹——琴尾夜鷹(Uropsalis lyra),沒錯,它奇特的地方也在雄鳥的羽毛上,不過和前兩者不同,它超長的羽毛是尾羽。它們超長的兩根尾羽甚至可達身體長度的兩三倍。這種夜鷹產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和委內瑞拉,棲息於亞熱帶或熱帶潮溼的山地森林中。

    ↑圖:琴尾夜鷹

  • 3 #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當我想要去認識這些鳥啊,花的時候第一步就跪倒在了這些糾結難懂的名字上這這這到底怎麼唸啊?這這這名字怎麼叫這麼奇怪啊?

    不僅要會念,還要記住

    下次看見的時候能脫口而出

    這就有點難度了

    今天圖書君來說說那些名字很糾結的鳥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能幫你加深記憶

    1.

    鵂鶹(Glaucidium)

    讀“休留”

    鵂鶹丨錢晶

    再來看這張圖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鵂鶹雖然看起來迷你

    但人家也是猛禽呀!

    此處應有表情包

    食腦狂魔大山雀只是這條“食物鏈”底層

    想想鵂鶹,就問你怕不怕?

    2、

    戴菊(Regulus regulus)

    戴菊丨彭韶衝

    看圖片你們就知道這傢伙為什麼叫戴菊了

    頭戴菊花,感覺自己美美噠

    3、

    響蜜鴷(Indicatoridae)

    讀“列”

    響蜜鴷(左雌右雄)丨韓蘇妮

    響蜜鴷特別喜歡吃蜂巢的蜂蠟。

    然而它們自己摧毀蜂巢而獲得美味的能力卻很差。

    (喜歡吃卻廚藝極差?)

    因此,響蜜鴷在發現蜂巢後會透過鳴叫或舞姿

    引導食蜜的哺乳動物找到蜂巢,

    藉助哺乳動物摧毀蜂巢而分享食物,

    其英文名字Honeyguide意為蜂蜜引導者。

    (找到食物,請廚子來加工,坐享美味)

    2016年英國劍橋大學和南非開普頓大學的鳥類學家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講述了人類與響蜜鴷合作共享蜂蜜的故事。莫三鼻克土著人很早就知道響蜜鴷會透過蜜蜂的嗡嗡叫聲尋找充滿蜂蜜的蜂房,於是他們就利用這個特點吸引響蜜鴷,然後跟隨鳥兒尋找蜂巢,人們得到蜂蜜,同時鳥兒也得到它們的美味——蜂巢。這其實是一個人類與野生鳥類成功溝通的例子,證實了自然環境中的野生動物能夠自適應地響應人類的合作訊號。

    ——盧欣(文)

    4、

    普通鸕鷀(Phalacrocorax carbo)

    讀作“盧辭”,別名魚鷹。我們經常會在有關桂林灕江的攝影作品裡見到它。

    雖然名字裡有個普通,但是它善潛水捕食各種魚類,被有些漁民捕捉訓練抓魚,兢兢業業,只是名字叫這個,不能說真·普通。

    ——裘夢雲(繪/文)

    5、

    鴯鶓(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鴯鶓(讀作“而苗”)由於叫聲類似“而苗、而苗……”,因而得名。

    鴯鶓是現存世界上除非洲鴕鳥外最大的鳥類,成年雌性體型較大。它雖有雙翅但已完全退化,因而不會飛。然擅長奔跑,時速可達70千米,且能連續飛跑上百千米。

    ——李曉陽(繪/文)

    6、

    鴛鴦(Aix galericulata)

    “雄鳴曰鴛,雌鳴曰鴦”,然雄鴛極盡華麗,而雌鴦卻樸素無華。先看看怎麼分辨雌雄吧!雄鴛鴦羽色極其豐富,最具特色的就是背部那一對耀眼的桔紅色“風帆”,這實際上是它特化的最後一枚三級飛羽。

    ——翁哲(繪/文)

    7、

    紅耳鵯(Pycnonotus jocosus)

    紅耳鵯(讀“卑”)

    紅耳鵯最特別的就是那一撮長而前傾的黑色冠羽,實在是帥氣逼人!除了酷帥的髮型,眼睛後下方的那抹紅色也十分顯眼,如同女孩子畫的腮紅一般。

    ——彭韶衝(繪/文)

    8、

    仙八色鶇(Pitta nympha)

    仙八色鶇(讀“東”)

    凡是見過仙八色鶇在林中飛行的人,一定無法忘記它“閃爍”著“Cherokee輝”的湖藍輝綠色羽毛。

    ——鄭秋暘(繪/文)

    9、

    黑枕黃鸝(Oriolus chinensis)

    黑枕黃鸝體色金黃,兩翅和尾部是黑色的。它的顯著特色便是眼部那一道寬闊的黑紋和清澈宛若笛音的鳴聲。有一種和它很像的鳥叫細嘴黃鸝,只是眼部的黑紋要細一些,嘴也細得多,大家開玩笑說“兩個黃鸝鳴翠柳,黑枕細嘴分不清”。

    ——愛染(繪/文)

    10、

    小太平鳥(Bombycilla japonica)

    太平鳥所屬的太平鳥科是一個很小的科,僅有一屬三種,分別是:太平鳥、小太平鳥和僅分佈在美洲的雪松太平鳥。太平鳥科的英文名是“waxwing”,得名於翅尖上有類似古代信件上的紅色封蠟,但小太平鳥卻是這一家族中唯一缺少此特徵的物種。

    ——蘇靚(繪/文)

    11、

    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

    金腰燕和家燕雖然都是燕科大家庭的成員,外形相似,但金腰燕有著棕栗色的腰和具黑色縱紋的下身,而家燕沒有上述特徵,上身整體的顏色也更藍些。

  • 4 # 沈佳欣圖集

    在湖面的淺灘停留了一隻周身棕褐色麻紋的大鳥,嘴巴彎彎的,像一柄勺子,你認識這種鳥是什麼嗎?這種)鷸(yu),是鷸科杓鷸屬的鳥類,頂和上體淡褐色;頭、頸、上背具黑褐色羽軸縱紋,與大杓鷸很相似。這種鳥常棲息於森林和平原中的湖泊、河流岸邊和附近的沼澤地帶、草地以及農田地帶,也出現於海濱、河口沙洲和沿海沼澤溼地,特別是冬季。嘴巴雖然長如彎刀,看似厲害,但是,它們的嘴似乎只適合在深水區和沼澤中捕食,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蠕蟲、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啄食小魚和蛙。常邊走邊將長而向下彎曲的嘴插入泥中探覓食物。它們經常小群活動。性格非常機警,活動時步履緩慢但是卻穩重,並不時地抬頭四處觀望,發現危險,立刻飛走。白腰杓鷸數量稀少,不普遍,幾個重點的群落和整體在全球快速下降,需要注意保護。另外說句題外話,其實大多數人也認識這個生僻的鷸字的,成語“鷸蚌相爭”,說的就是這一科的鳥,這麼長嘴的鳥,被夾住當然會很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邊的人真的在乎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