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省思齊

    在全球氣候問題上,前段時間發生了轟動一時的美國“退群”事件,即當地時間6月1日下午3時36分,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這無疑是美國在全球氣候問題上的歷史性倒車,而國內柴靜之流的觀點卻也是不知民間疾苦。

    我們都知道,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人類經濟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哪個國家沒做過一些犧牲自然環境撈點黑錢的勾當呢?但是坑了錢就走,推卸責任的人,顯然是令人厭惡的。

    《巴黎協定》是全球146個國家為了限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緩解氣候變暖的協議,希望改變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結構制定的具有法律效率的環境保護協議。《巴黎協定》希望各國採取措置把全球平均溫度升幅控制在2°C以內,或並逐步控制在1.5°C以內。《巴黎協定》規定了全球的總體碳排放量,並規定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達到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目的。

    但眾所周知,碳排放量與各國內的工業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絡,所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氣候上問題的分歧,本質上來源於在經濟增速當的利益博弈。美國的認為,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工業進步,其碳排放量已經大大提升,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要求發達國家也必須進行碳排放的限制。其實美國的主要考慮是透過發展的石油、煤炭等工業恢復美國經濟;利用傳統能源緩解就業;“美國優先”的經濟霸權主義作祟;實際上經合組織的發達國家成員國,每年人均碳排量達到9.6噸;而非經合組織國家,僅為3.4噸;僅美國一國,廢氣排放量就佔全球的18%。

    圖2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碳排放量的發展趨勢

    圖中可以看出,發達國家推卸責任的出發點是,在2005年左右,開始出現發展中國家碳排放量超過發達國家的情況。但事實上,全球氣候問題發展到目前的狀態,並不是最近幾年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形成的。而在2005年以前,發達國家碳排放一直在發展中國家的2倍以上,因此發達國家也必須為這些碳排放負更多責任。

    另外,儘管總量上顯示的是發展中國家排放量超越發達國家,但人均排放卻不是這個的結果。二從環境汙染為代價換來的人均消費水平來說,發達國家更是甩髮展中國家幾條街。限制發展中國家碳排放,以為這讓不怎麼發達的發展中國家的工業發展會受到嚴重的限制,無異於劫貧濟富啊,所以柴靜之流實在是不知人間疾苦。

    但不管怎麼說,氣候問題是全球每個國家共同面對的挑戰,需要各個國家透過協商合作努力提出平衡可持續的且可行的方案。

  • 2 # 焉哉論水

    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大致會劃分為初級、中級及高階幾個階段,其中在初級、乃至中級發展階段,大多是以廉價勞動力成本、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方式。而溫室氣體的排放,對大氣環境的破壞,必定會導致全球氣候的變化。從歷史看,像美國、日本等率先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對全球歷史累積的碳排放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現在,許多發達國家指責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問題負責,就是罔顧歷史的做法。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發達國家應負主要責任,有義務率先減排。

    同一個地球,共同的家園,大家有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餐廳的醬香餅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