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無人駕駛會出錯,錯誤可能是什麼,有無防範措施,都需要充分研究論證。我們觀察無人駕駛的未來,需要預先把這個問題擺出來,提上議事日程。
近日,4輛被稱為“阿爾法巴(Alphabus)”的無人駕駛智慧公交開始在深圳福田保稅區的固定線路上進行試執行,實現自動駕駛下的行人與車輛檢測、減速避讓、緊急停車、障礙物繞行、變道等功能。
有媒體驚呼,繼無人超市、無人酒店之後,“無人駕駛公交”來了。雖然“阿爾法巴”還不是完全無人駕駛,而是有“備用”司機的,但無人駕駛已邁出實用的堅實一步。
在公眾關注與震驚之餘,很多人仍然對無人駕駛的安全性持懷疑態度。在一部分人的想象中,無人駕駛可以把車主完全解放出來。相比而言,憂心忡忡的人其實更多。據德勤全球汽車消費者研究,81%的南韓人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持懷疑態度,而在中國這一比例是60%。
擔心的最主要原因是,無人駕駛超出了人的自我掌控範圍。人工駕駛是主動的,透過駕考學習、熟悉技術和反覆練習,通常人們確信自己能夠駕馭自己的汽車。無人駕駛則是將安全寄託給了機器,確切說是一套人工智慧程式,這個程式會不會出錯,一旦出錯是否讓人置於完全的險境,無法自救,這些疑問是普遍的。
這些疑問的一個假設是:無人駕駛的原則是“零錯誤”。人工智慧是“超級大腦”,人們對它的看法是演算法完美,趨於無窮精密。但這裡存在一個悖論:人工駕駛也會出錯,而且出錯的機率更高,交通事故總會存在一定的機率。無人駕駛儘管也可能出錯,但如果能夠大幅降低這個機率,是否意味著造福社會?
社會對新事物的評判標準,當然會存在一個除錯的過程,但如何建立評判標準,最首要的預見性。蒸汽馬車剛剛發明時,“交通事故”成為新的現象,引起了普遍的社會爭議。英國議會1865年通過了一部《機動車法案》,規定每一輛車必須由3個人駕駛,其中一個人必須在車前50米以外用紅旗開道,並且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4英里。回顧歷史,這部法案被認為“沒有看清汽車發展的未來”,被世人嘲笑為《紅旗法案》。
如果無人駕駛會出錯,錯誤可能是什麼,有無防範措施,都需要充分研究論證。我們觀察無人駕駛的未來,需要預先把這個問題擺出來,提上議事日程。也就是說,我們要不要接受一個不完美的無人駕駛,給它創造一個適應、改變和進化的條件。
今天我們將電商、網購視為當然,而僅僅10餘年前,很多華人還深表懷疑。今天真正令人類震驚的是人工智慧的突破,相對而言,無人駕駛只是與人工智慧相關的一個小插曲。對技術不確定性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但關鍵還是技術的安全性與成熟度。有好技術不怕不能佔領市場。當前相關技術是一個全球大PK的局面,誰的技術與產品更具有競爭力,誰就能贏得接受、贏得市場。
當然,面對無人駕駛大規模應用在即,社會要有相關的價值共識,國家層面要有立法準備。目前德國已率先出臺一系列倫理原則,比如將人類生命的價值和平等性放在最高優先順序。美國眾議院已經透過《自動駕駛法案》。要想在電動汽車、無人駕駛產業化領域佔得先機,我們必須在“軟體”方面好好下一番功夫。
如果無人駕駛會出錯,錯誤可能是什麼,有無防範措施,都需要充分研究論證。我們觀察無人駕駛的未來,需要預先把這個問題擺出來,提上議事日程。
近日,4輛被稱為“阿爾法巴(Alphabus)”的無人駕駛智慧公交開始在深圳福田保稅區的固定線路上進行試執行,實現自動駕駛下的行人與車輛檢測、減速避讓、緊急停車、障礙物繞行、變道等功能。
有媒體驚呼,繼無人超市、無人酒店之後,“無人駕駛公交”來了。雖然“阿爾法巴”還不是完全無人駕駛,而是有“備用”司機的,但無人駕駛已邁出實用的堅實一步。
在公眾關注與震驚之餘,很多人仍然對無人駕駛的安全性持懷疑態度。在一部分人的想象中,無人駕駛可以把車主完全解放出來。相比而言,憂心忡忡的人其實更多。據德勤全球汽車消費者研究,81%的南韓人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持懷疑態度,而在中國這一比例是60%。
擔心的最主要原因是,無人駕駛超出了人的自我掌控範圍。人工駕駛是主動的,透過駕考學習、熟悉技術和反覆練習,通常人們確信自己能夠駕馭自己的汽車。無人駕駛則是將安全寄託給了機器,確切說是一套人工智慧程式,這個程式會不會出錯,一旦出錯是否讓人置於完全的險境,無法自救,這些疑問是普遍的。
這些疑問的一個假設是:無人駕駛的原則是“零錯誤”。人工智慧是“超級大腦”,人們對它的看法是演算法完美,趨於無窮精密。但這裡存在一個悖論:人工駕駛也會出錯,而且出錯的機率更高,交通事故總會存在一定的機率。無人駕駛儘管也可能出錯,但如果能夠大幅降低這個機率,是否意味著造福社會?
社會對新事物的評判標準,當然會存在一個除錯的過程,但如何建立評判標準,最首要的預見性。蒸汽馬車剛剛發明時,“交通事故”成為新的現象,引起了普遍的社會爭議。英國議會1865年通過了一部《機動車法案》,規定每一輛車必須由3個人駕駛,其中一個人必須在車前50米以外用紅旗開道,並且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4英里。回顧歷史,這部法案被認為“沒有看清汽車發展的未來”,被世人嘲笑為《紅旗法案》。
如果無人駕駛會出錯,錯誤可能是什麼,有無防範措施,都需要充分研究論證。我們觀察無人駕駛的未來,需要預先把這個問題擺出來,提上議事日程。也就是說,我們要不要接受一個不完美的無人駕駛,給它創造一個適應、改變和進化的條件。
今天我們將電商、網購視為當然,而僅僅10餘年前,很多華人還深表懷疑。今天真正令人類震驚的是人工智慧的突破,相對而言,無人駕駛只是與人工智慧相關的一個小插曲。對技術不確定性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但關鍵還是技術的安全性與成熟度。有好技術不怕不能佔領市場。當前相關技術是一個全球大PK的局面,誰的技術與產品更具有競爭力,誰就能贏得接受、贏得市場。
當然,面對無人駕駛大規模應用在即,社會要有相關的價值共識,國家層面要有立法準備。目前德國已率先出臺一系列倫理原則,比如將人類生命的價值和平等性放在最高優先順序。美國眾議院已經透過《自動駕駛法案》。要想在電動汽車、無人駕駛產業化領域佔得先機,我們必須在“軟體”方面好好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