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水產頻道
-
2 # 萌萌噠可歆
9月份,氣溫水溫將會有下降趨勢,且降幅可能較大,正值夏秋之交,會有強降雨、強對流等天氣出現,9月份的白露心也是魚類發病的第二個高峰期。水體內各種病原非常活躍,若管理不當,容易引起魚病流行,造成較大程度的經濟損失。對此,提醒廣大養殖戶要關注天氣變化,加強日常管理,切實做好疾病預防工作,發現病害及時診斷,對症治療。
草魚,將迎來出血病、爛鰓病、赤皮病等常見細菌性疾病發生的又一個高峰期,應定期潑灑生石灰及含氯製劑等消毒水體,並可採取內服菖蒲、五倍子、黃苓、流蘇子等中草藥的方法進行防治。 網箱養殖翹嘴紅鮊,爛鰓病、指環蟲病有可能發生甚至暴發,而小瓜蟲病一般不宜出現。建議採取的對策:池塘養殖翹嘴紅鮊注意消毒,措施同草魚;網箱養殖翹嘴紅鮊①根據天氣、魚體狀況合理調整投飼量,謹慎操作,減少對魚體的損傷,保證魚體體質,增強魚體自身抗病能力。②保持網箱內水體暢通和水質清潔。③每15-20天全箱潑灑一次0.06ppm-0.1ppm阿苯噠唑溶液(或15-25ppm福爾馬林、15-25ppm高錳酸鉀溶液)和0.2-0.3ppm二溴海因溶液,並在網箱養殖區域潑灑20ppm生石灰。④發現魚病及時診斷,對症治療。
南美白對蝦,9月份進入旺捕期,但由於南美白對蝦養殖後期水質較肥,底質較差,亞硝酸鹽、氨氮等指標偏高,而底部溶解氧偏低,一旦天氣變化,水溫急降,水體極易發生“倒藻”及缺氧,引起南美白對蝦的強應激反應,暴發疾病或缺氧死蝦,因此在養殖後期還應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加強水質管理,嚴防病害暴發,以確保豐收。加強巡塘,特別是夜間巡塘,觀察蝦類活動情況,一旦出現浮頭預兆現象,應切實採取有效的機械增氧和化學增氧措施。雷陣雨、暴風雨侵襲的天氣要減少投餵量或者停止投飼。養殖戶除了加強增氧和調水外,應注意降低養殖風險,安排好捕撈工作。
溫室甲魚,隨著氣溫下降及日溫差加大,重點應防止氣溫降低,引起溫室水溫、氣溫下降,而導致甲魚發病,如腐皮病、癤瘡病及敗血症等,養殖戶首先應採取措施,保證溫室氣溫33℃—34℃,水溫31℃—32℃。另外還應加強投飼,保證飼料質量,最好在飼料中適當新增維生素、免疫增強劑(如免疫多糖、中草藥製劑)、微生物製劑等等,以提高抗病力。保證甲魚吃飽吃好的前提下,嚴格控制投飼量,避免汙染水質。適時換注新水和消毒。對發病甲魚,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採取措施,如隔離發病池,少投料,內服兼外用抗生素(不能選用禁用藥)加以治療。病死甲魚,及時撈除銷燬或深埋。秋放的甲魚苗還應注意防治白點病,發病後可潑灑磺胺類藥物治療。
外塘甲魚,9月份處於攝食旺盛期,但天氣多變,易引發白底板病、鰓腺炎、腐皮、癤瘡、穿孔、紅底板病和紅脖子病等,因此在加強投飼的同時應積極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一要投餵優質飼料,並注意在飼料中新增免疫多糖,維生素C、E、中草藥、微生物製劑等,以提高抗病力,二注意天氣變化,加強投飼管理,避免飼料浪費,引起水質汙染。三要注意適時換注新水和做好消毒工作。四要加強巡塘管理,發現病死甲魚,及時撈除銷燬或深埋,進行無害化處理,並做好發病池的隔離工作。
河蟹,易發生爛肢病、纖毛蟲病等,防治方法主要為:一加強投餵,投餵優質飼料,還可在飼料中新增磷酸二氫鈣和複合維生素等。二、消毒水體、調節水質,殺滅纖毛蟲,每半月消毒一次水體,可選用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外用消毒劑,按照“纖蟲淨”等藥物的使用說明徹底殺滅纖毛蟲。
羅氏沼蝦,與南美白對蝦一樣,也進入旺捕期,養殖戶應注意避免發生飼料質量不佳和水質不良引起的病害。主要防治措施有:一是投餵優質沼蝦飼料。二是定期用生石灰消毒池水,定期換注新水,及時延長增氧曝氣時間,施用微生物製劑,改善池塘水質。注意水源水質情況,如遇水源水質不良,進水後即開啟增氧機充分增氧,並潑灑微生物製劑以改良水質。
回覆列表
9月份,將迎來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全國大部氣溫逐漸下降,水產養殖生產需注意防範晝夜溫差變大和因池塘載魚量加大帶來水質變化等不利影響。根據近幾年同期全國水產養殖病害監測情況,9月份需重點關注以下水生動物疾病。 一、病情預測 (一)魚類疾病 1.草魚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魚魚種和1足齡青魚,臨床以紅鰭、紅鰓蓋、紅腸子和紅肌肉等其中一種或多種症狀為特徵,水溫20℃~30℃,25℃~28℃最易發病,該病具有流行地區廣泛、流行季節長、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危害性大等特點。各草魚、青魚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2.錦鯉皰疹病毒病:主要危害鯉和錦鯉,病毒傳播迅速,可感染任何年齡的錦鯉與鯉,死亡率高,發病最適水溫23℃~28℃,主要透過水平傳播。各鯉和錦鯉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3.鯉浮腫病:主要危害鯉和錦鯉,發病水溫為7℃~28℃,發病急,死亡率高,臨床症狀為昏睡、凹眼、爛鰓、面板潰爛等,與錦鯉皰疹病毒病症狀極其相似。各鯉和錦鯉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4.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病原為鯉皰疹病毒Ⅱ型,主要感染異育銀鯽,發病水溫15℃~33℃,以24℃~28℃最為嚴重。各鯽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5.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可感染除草魚、青魚外的大部分養殖鯉科魚類,具有病程較急、死亡率高等特點,特別是水溫持續在28℃以上、高溫季節後水溫仍保持在25℃以上時發病率高,該病可透過病魚、病菌汙染餌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徑傳播,鳥類捕食病魚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養殖池間傳播,全國各淡水養魚地區均需重點防控。 6.細菌性腸炎病:是草魚、青魚的高發病,從魚種至成魚都可受害,鯉、鱅也有少量發生。水溫18℃以上開始流行,死亡率高,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與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等併發。各草魚、青魚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7.爛鰓病:魚類主要危害草魚和青魚,鰱、鱅、鯉、鯽等淡水養殖魚類從魚種至成魚均可受害,水溫15℃以上開始發病,20℃以上開始流行,常和傳染性腸炎、出血病和赤皮病併發,水溫越高,致死時間越短。各草魚、青魚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二)蝦類疾病 1.白斑綜合徵:水溫在18℃~30℃時易暴發,主要危害物件為凡納濱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等,沿海對蝦主養區需重點防控;另外湖北、江蘇、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蝦(俗名小龍蝦)主養區也需要重點防控。 2.桃拉綜合徵:俗稱紅尾病,主要危害凡納濱對蝦,發生在蝦的蛻皮期,病蝦不吃食或少量吃食,發病對蝦尾扇發紅,甲殼下面板出現點狀壞死。通常在氣溫劇變1~2天,特別是水溫升至28℃以後易發病。全國各凡納濱對蝦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3.急性肝胰腺壞死病:俗稱“偷死病”,主要危害凡納濱對蝦、中國對蝦、斑節對蝦等,具有傳播廣、致病性強、死亡率高等特點,症狀表現為昏睡、厭食、生長緩慢、軟殼等,全國各對蝦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三)蟹類疾病 河蟹顫抖病:從幼蟹到成蟹皆有發生,流行水溫23℃~33℃,立秋後水溫在25℃~25.8℃發病最為嚴重,水溫降至20℃以下該病逐漸減少。全國各河蟹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另外,魚類還需注意防控赤皮病、車輪蟲病、錨頭鰠病和指環蟲病等,羅非魚需注意防控鏈球菌病和羅湖病毒病,斑點叉尾鮰重點防控鮰類腸敗血症,大黃魚需重點防控刺激隱核蟲病;蝦類還需注意防控爛鰓病、腸炎病和弧菌病等。 二、防控措施 (一)做好水質調控工作。加強水質監測,發現異常及時透過適量換水、增氧、使用水質改良劑等措施調控水質。 (二)加強養殖後期生產管理。勤巡塘,防止發生缺氧泛塘;及時根據氣溫變化調整投餌時間和投餵量,確保養殖動物營養需求及減少殘餌產生;控制合理養殖密度,使水體負荷適度;加強養殖動物保健與應激管理,提高機體抵抗力。 (三)做好颱風、降雨和降溫等突發性天氣的應急準備工作。做好因突發性天氣引起水環境變化的應急防範工作, 同時做好減少水生動物應激反應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