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憂精英網
-
2 # 淘寶美工老申
看到美女以為是小師妹,就想約……
總是背個包,其實啥都沒有,但角落裡能找出幾個套套
鬧鐘反覆響個不停 不到最後不起床,嚴重者假裝肚子不舒服請個假
看到老師就像看到情敵,看到女老師就像看到情人
畢業太久了,容朕再縷縷
-
3 # 愛職場
怎麼說呢,不知道您是指的哪方面的思維,可以體現出學生思維方面的有很多很多。
我把體現出的方方面面綜合幾大塊給您參考分析。
比如:
1、正規化思維
2、顛倒因果
3、線性思維
4、分不清事實和觀點
5、用母體(大樣本)性質代替個體的思維
6、不獨立的思維
1、正規化思維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個成功的正規化,好比畢業進到大公司,出國申請到IVY盟校,就算是成功的正規化。再或者,讀書的時候GPA多少,做了幾份大公司實習,做了多少社團工作,等等。但真正當我們進入社會後會發現,每個人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除了非常親密的朋友,你是不再會去關注別人幹什麼,什麼是正規化了。正規化和榜樣不同,它的另一個詞思維定勢。英文當中專門有個詞來形容這類思維:叫Victim of Stereotype,翻譯過來是定勢思維的受害者。
2、顛倒因果
經常碰到小朋友來問,我想進入某個行業我是不是應該考個什麼證書。或者我是不是應該念個MBA,因為看起來因為有了這些證書,因為念了MBA,那些人才因此獲得了好的工作和收入。但真的是這樣嗎?很多沒考過MBA沒考過證書的人一樣獲取到了好的工作機會,這部分人和考了證書唸了MBA的人的共同點在於他們本身都上進,努力,自律和付出犧牲精神(他們因此很厲害)。因為他們厲害,所以考證唸書,所以獲取到好的機會。而不是反過來,因為他們考證了,所以他們厲害,所以他們獲取到好的機會。真正厲害的人不僅僅體現在考一個證書和念一個學位上,還有更多體現,背後發揮作用那些決定他們厲害的那些因素(性格品質資源等)而不是你看到的表面原因。這引出另一個典型的學生思維。
3、線性思維
學生時代總喜歡問:我是北大/清華/復旦的,我畢業能去大投行/大諮詢公司嗎?
或者,美國XXX學校的XXX碩士專案競爭力如何,值得去讀嗎?
或者,我有一二三四這些背景,我能找到X公司這樣的工作嗎?
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線性思維。即認為只要具備某些因素,就必然導致結果的發生。但實際上,生活當中很多事是非線性的關係,而且更多時候沒有因果性,只有相關性。你無法用一些因素就去推斷出結果的發生。即使線性相關,統計上還有殘差,還有推斷失敗的一類二類錯誤,有置信水平。這些和因果關係也完全是兩碼事。
4、分不清事實和觀點
這不是學生時代獨有的思維,很多人進入社會多年依然分不清。但在學生時代特別明顯。
好比說,學長學姐告訴你,XXX專案很好,值得去讀。又有學長學姐告訴你,學金融要學習很多數學,會很難。再比如,輔導員老師說,要讀研出路才會更好。
很多學生不多加研究就會把這些本來是觀點的說法當成事實拿來用,並據此指導自己的行為。如果運氣好碰到好的學長學姐好的老師,那還問題不大,如果碰到相反的情況,就真的誤人子弟了。好比我上大學期間,不少人都鼓吹讀書不重要,大學課程過了就好,更多要去社會上鍛鍊去實習云云(現在依然很多人鼓吹這個觀點),差點就上了這波人的當,還好我沒把這些觀點當成事實來對待。
5、用母體(大樣本)性質代替個體的思維
有人覺得上清北了就萬事大吉了,畢竟統計表明清北畢業的學生就業出國各方面都顯著優於其它學校。為此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最後畢業時發現之前對清北的印象在自己身上並不成立。
也有人覺得我進了一個二流甚至三流學校,就等於人生被定了性,再努力也無用,因為統計表明,二流三流學校畢業的就是競爭不過一流學校畢業的。所以就選擇隨波逐流。最後畢業時,果真也會符合統計特徵。
我們看統計,清北的確比其它學校畢業生要優秀,但不要忘了每年也有不少的清北的人畢業困難,找的工作甚至比不上二三流學校的人。
我們看統計,二三流學校的確整體競爭不過名牌大學,但不要忘了馬雲也只是杭州師範畢業的。你又要說了,全國有多少馬雲?沒錯,是隻有一個馬雲,但是不妨礙你去打破標籤去努力。
很多統計特徵是要在大樣本的情況下才討論才有意義的,針對個體的參考意義往往被誇大了。極端的情況下,當樣本的數量足夠大逼近母體時,離散的分佈趨近連續分佈時,任何樣本點都無法取到母體的性質。都只能機率逼近。要很多樣本才能完成,一個樣本點去逼近的機率為零!
所以不要輕易給人貼標籤,是有理論依據的!
6、不獨立的思維
其實提到的很多思維都是源自這一點。遇到問題總希望有現成的方法,有人來告訴我怎麼做,有人來幫我做了更好。所以才不願意動手蒐集資料做研究,才不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鍛鍊批判思維的能力,才會混淆事實和觀點,原因和結果,母體和樣本,也才總覺得事物之間有線性的因果關係。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你沒有決定讓自己變得足夠獨立和“理性”。或者說,源於你太懶了!
這裡的“理性”指的是在不接受別人的干預而獨立運用自己的知識,獨立地收集資訊,獨立地處理資訊,獨立地得出結論,以及獨立地為結果負責。有關理性和獨立,早在千百年前,康德關於啟蒙的精彩論述可以作為很好的參考:
啟蒙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而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麼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了。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懶惰和怯懦,使如此大量的人,當大自然早已把他們從外界的引導之下釋放出來以後,卻仍然願意終身處於不成熟狀態之中,以及別人何以那麼輕而易舉地就儼然以他們的保護人自居的原因所在。處於不成熟狀態是那麼安逸,只要能對我合算,我就無需去思考,自有別人會替我去做這類傷腦筋的事。
這是方方面面綜合到一起的幾大塊,看看有沒有您想要的。
-
4 # 五百丁簡歷
雖說大學就是個小社會,但我們接觸的畢竟不是真正的那個現實而殘酷的社會,一些典型的“學生思維”確實容易耽誤事,自己先注意並儘量避免,對於初入職場的畢業生,少走彎路還是蠻有幫助的。
一、認為應該“人人平等”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受過高等教育,信奉“自由、平等、公開、公正”這樣的交往法則,認為無論先後地位,必須人人平等。於是新入職的大學生總會出現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他能那樣,我卻不能?”、“為什麼我做了會挨訓,他做了卻沒事?”,然後就容易自己給出個結論:這一定是職場潛規則。
但其實有些時候,老員工之所以能享受到特殊待遇,是因為他們優先做出了特殊貢獻,比如業務熟練,早早就完成了計劃工作、計劃外自助開發新專案,為公司帶來新收入等。而新來的年輕人基本沒什麼貢獻,像“上班時間偶爾玩遊戲”這種事,老員工或許可以被原諒,新人想學只會被罵啦。
最簡單了理由,他們在這裡上班的年頭長,做的貢獻一定比新來的你多,所以一定要對老員工保持尊敬,對領導保持尊重,擺清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
二、想法多,愛質疑他人的決策
大學生剛從校園出來,想法多而且敢說敢做,遇到自己認為不合理的東西就開始質疑,閒暇之餘甚至會去規劃公司的戰略,拿著低保戶的錢,操著董事長的心。而面對那些對公司發展戰略無條件信任、從不指三道四的老員工,新人往往會嘲笑他們迂腐、盲從、沒有激情和活力。
然而,一個公司想要擰成一股繩,很多時候就是需要這種“不問為什麼,只問是什麼”的執行力。“民主”是好事,但也會造成七嘴八舌拉低效率,所以還要有“集中”來協調,方為正道,如果真的憋不住有意見想提,也請在合適的時間跟合適的人合適地提出。比如你和你的上級有固定的1v1談話時間當然最好,不然也請郵件約個有空的時間,別下班了隨便就跑過去發表意見,分分鐘被拒都不需要解釋。
幹一行愛一行,學會信任公司是不會錯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你沒到那個位置前,先把眼前的事做好最重要。
但也不要無條件的尊重與信任哦,對於明顯不利於自我提升的事情,請大膽地說“不”。
三、這個我沒學過,做不了
講道理,翻過這座大山,你就又get了一個新技能啊,都已經工作了難道以為你在學校裡已經掌握的知識可以供養自己一輩子,還不被別人超過麼?當你也熬成老員工,說不定會發現新員工怎麼什麼都會,而自己卻還止步不前?
只要是能完成的挑戰都可以說是幫助你成長的基石,而且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也是升職加薪的一個小前提嘛。
四、不主動找事做
大學期間,不止有老師給安排任務,還會有deadline的存在,而如果把這種“只完成主線任務”的思維帶到工作中,估計你就很難得到領導的賞識了。
在工作上,領導喜歡你能夠自主的把負責的事情做好,並能夠自己規劃新工作,有好的想法及進度可及時進行反饋。一般領導只會在你剛入職時像老師那樣給你佈置作業,甚至還有著無微不至的關懷,但最後都是希望你能夠成長起來,獨當一面。
如果你已經入職一個月,發現工作基本上手甚至有了“無事可做”的錯覺,那麼,是時候主動去開發支線任務了。
五、習慣了deadline後的放鬆期,不懂該怎樣去忙
天真的新人們,在學校你會有明確的deadline或者最後一個考試,你滿懷期待的計劃著這樣去過之後的假期,但在工作上你會發現你沒有一個類似寒暑假的東西,另外更可怕的是,你的活是幹不完的,沒錯,是無窮無盡的。
如果是在一個處於上升期的公司,當你每一次適應了現在的工作效率與進度後,就會發現,新任務的到來永遠快過你的處理速度,因此請分清楚手上任務的優先順序,而不是按照任務到來的先後順序去處理。很多畢業不久的人日常加班,又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完全是為了忙碌而忙碌,“忙碌而充實”是很可怕且對公司不負責的一種想法,在有限時間內高效且優先完成更有意義的任務,別把下班時間當擺設。
如果還抱著學生思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那麼你對公司的價值及可替換成本相對來說就會偏低,小心被炒魷魚哦。
你的前途,只能取決於你的表現。
-
5 # 孫緩緩Rachel
1.認為別人教你是理所應當的
在學校裡,老師的薪水就是用來支付她講課費用的。她的責任就是站在講臺上面,把知識一股腦的傳授給你。你掌握知識多與少,這是衡量她工作的標準。
在職場,你的mentor和你只是同事關係。她的薪水是用來支付她本職工作費用的。帶你,只是為了讓團隊工作能夠更好地開展。所以,不要希望你的mentor和老師一樣整天圍著你轉,她們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你的mentor甩給你一堆資料,放下一句不懂來問我,並幫你解答問題時,她就已經合格了。當然,你可能覺得她的解答不夠像老師講課一樣清晰明瞭,那你就自己去尋找正確答案,你又不比她差什麼。
畢竟公司給你支付薪水不是讓你來這裡像學生一樣等著別人來主動“喂”你的,你是要主動學會解決問題。
2.總是為自己的失誤找藉口
在學校裡,一次考不好沒什麼大不了,畢竟還有下一次嘛。老師因為成績來找你們談話,你們也總是習慣找各種理由為自己解釋,什麼複習重點偏了啊,最近身體不太好啊,等等。
在職場,你沒有那麼多失誤的機會。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自己都是要負責任的。出了問題,那就是商業損失,不讓你賠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裡還會有那麼多的機會讓你出錯。
所以,出了問題,不要拿出學校那套說辭,給自己找各種藉口,甚至推卸責任到別人身上。錯了就是錯了,那我們就要找出根本原因,如何避免下一次不會再出現同樣的錯誤,這才是大家最關心的。
3.玻璃心一碰就碎
在學校,你上課不認真聽講,老師會好言相勸的找你聊天。你和室友發生矛盾,輔導員會主動了解情況,幫你們和解。你生病受傷了,朋友們會噓寒問暖。所有的人都在圍著你轉,對你都是和顏悅色的,生怕一個不小心,你想不開做出什麼過激行為。
在職場,大家都是拿著差不多的薪水來工作的,誰會關心你心情好不好。同事同事,共同做事。你只要把你分內的事情做好,大家都不會對你怎麼樣。但如果因為你的失誤,給別人添了麻煩,大家不給你好臉子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收起你的玻璃心,幹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別給別人添麻煩。
4.不懂得團隊合作
在學校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學習,是一件單打獨鬥的事情。成績考的好與不好,只有自己能掌握。
在職場裡,很少有工作是個人單打獨鬥的。只要你們是一個團隊,哪怕每個人負責的內容都不同,那你們也是一個整體。不要認為別人的工作不會影響到你,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你們團隊中不管哪個人失誤,對你的客戶來說,那都是你們自己的內部問題。
所以,如果團隊中有人來向你求助,請從大局角度出發能解決問題就幫忙解決問題,不要用這不是我的工作來推脫。同理,如果你搞定不了,也請放下姿態,去請教團隊裡的相對專業的人士,不要捂著蓋著。面對客戶的時候,請統一好戰線,不要在外人面前搞事情。
以上,是我這一年來帶新人時最大的感受。
回覆列表
換位思考很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場或僅依據自己的喜好去做事情,肯定是不夠職業化的。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很多想法,要看現有的條件能否支援其實現。
多學習,多思考,事後發自已的想法太嫩,那就想想為什麼領導會那樣想,你的想法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下次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