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想知道在古代造鐵甲到底有多難?
3
回覆列表
  • 1 # 文青聊史

    這已經不能按人口來算了,應該按多少年來算,這就是戰國的真實生產力,是不是覺得不可能?資料能證明一切:

    戰國時期的人口不能說少吧,畢竟三天一小戰,五天一大戰,如果人口少的話可以說是遠跟不上消耗的,但是在秦末時期劉邦項羽還是能拉動幾十萬大軍就能看出人口還是不少的,但為什麼人口這麼多打造鐵甲還是按年算呢?

    這話可不是危言聳聽,接下來我將用實實在在的資料向大家證明,為什麼要按年份來計算。

    首先:秦鑄金人

    話說秦滅六國之後秦始皇擔心有地方武力謀反,於是就把天下的兵器都收集起來打造金人,這規模算是相當巨大了吧,畢竟是集結了全天下的兵器,最終這個工程一共建造出了十二個金人,沒錯,才十二個。

    是不是覺得非常少?那我們就把各地私藏起來的武器也算上,就算十三個金人,集結全天下的力量才能打造出十三個小金人,你覺得按照這樣的技術和生產力,會需要多久的時間和多少原材料才能造出三千鐵甲?

    其次:當時缺乏鐵器

    如果有幸參觀過有關戰國物品的博物館你就會發現幾乎沒有鐵器,都是青銅器械,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當時冶鐵技術不咋樣,就憑這樣半生不熟的技術,先學習上一段時間怎麼冶鐵,再開始進行冶鐵,沒有個幾年怎麼能行?

    並且青銅器在當時也是極度匱乏了,魏武卒都知道吧,最早的重甲步兵,但是根據記載和考古資料來看,當時的重甲步兵也僅僅只是用青銅打造成護具保護身體要害,遠沒有我們想象的全身都是裹上重甲。

    作為最精銳的部隊,自然是穿最好的裝備,而魏武卒的裝備就是如此,魏武卒的背後還是當時最為強大的魏國,魏國都是這樣的生產力,其他國家就更不用說了,花費的時間和材料只會更多。

    最後:後來也缺

    袁本初鎧萬領,吾大鎧二十領,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這段記載是在官渡之戰前曹操對於敵我雙方的評價,這時候已經是東漢末年了,距離戰國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歷史,各方面生產力比之戰國有了太大的進步,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鎧甲依舊是稀缺品。

    當時袁紹可是已經佔據了四州,四州的生產力才能有一萬具盔甲,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打造鎧甲有多難了吧,這還是在東漢末年,由此可以聯想一下,如果是在戰國,打造三千具盔甲會有多難。

    結語

    總的來說,在當時打造這三千鐵鎧甲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如果真想鐵了心去製造也是可以的,因為我們不能忽視了古人的智慧,但是很有可能在建造的時候國家就已經沒了,畢竟誰也不會等你幾年把裝備做好再打。

    關注文青,一塊聊聊歷史那些事~

  • 2 # 姑山之嵐

    戰國時代沒有鐵甲,有青銅甲。

    所謂的青銅甲,也只是在皮甲的基礎上帶上一些青銅片。就是這樣的皮甲,也只有十長以上才穿戴。伍長以下計程車兵基本上不穿甲。

    戰國時期,甲冑並不是國家制式裝備。國家配發的只有武器和盾牌。戰國時期步兵是主力。青銅甲太重,如果穿戴全身的青銅甲,士兵是吃不消的。當時的兵器主要是弓箭和長戈。

    弓箭遠距離的傷害力並不高。長戈主要的作用是勾拽敵人腿部。由於長戈太長,其穿刺力和劈砍力不是太強。所以重型金屬甲實際用處並不大。而且還會大大減少士兵的靈活性。

    秦國之所以能夠打敗六國,武器先進是根本原因。強弩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殺傷力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對手沒有金屬甲冑。只有皮甲皮盾。

    戰國時代沒有生產甲冑的資料,主要是因為甲冑並非制式裝備。但秦國的強大可以說明,其披甲率還是會高於其他六國的。

    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您是否還滿意?

  • 3 # 真誠地看著你

    以戰國的生產力,一組鐵匠(至少兩人),一天也就能打幾片鐵葉子(甲片)。因為從礦石熔鍊、融鐵、鍛造都是在鐵匠作坊裡由同一組人完成,那是相當費時的。而一副鐵甲,怎麼也要幾十上百片甲片,還要用絛縛串起來、加內襯等工序。在保證原料供應的前提下,一組鐵匠一年能出產兩副鐵甲算是高產了。

    而當時各國,仍以農事為主,一個國家大概也就幾百鐵匠,按說一年也能產個幾百副鐵甲,3000副鐵甲,10年能搞定吧?但是帳不能這麼算,武器和農具的鍛造也要佔相當一部分產能啊。所以,3000副鐵甲,得靠幾代人積累才能實現。

  • 4 # 啟1蒙

    戰國沒鐵甲,連青銅器兵器都很少!絕大多數士軍用木棒,好一點的木棒上綁一根青銅銳器。

    中國進入鐵器時代很晚,直到公元后的東漢,才開始進入鐵器時代。到晉、五代,才真正普及鐵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最有意義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