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三居士

    人生有很多無奈,一般人的安全感全部來自於金錢的源源不斷收入!你想只要你有用不完的錢,還怕不安全嗎?

    以上是一般人的思想!其實按我的看法是,第一,人必須要有熱心腸!一個事事為別人著想的人就不會擔心自己會有什麼不安全!你說菩薩會不安全嗎?釋迦牟尼會不安全嗎?我沒有他們的本事,但是學了他們的善良之心!所以我感覺自己隨便走到哪裡多是非常非常安全的!真正的安全感,是來自於自己的心態!就像有的人怕鬼,一到晚上就不敢出去?我問他你是不是做了虧心事?他說沒有啊,那你為什麼要怕鬼呢?就算有鬼,人家也是冤有頭債有主的,不認識你也找不到你頭上!所以說,最大的安全是自己的行為舉動!

  • 2 # 瀚思心理

    安全感,一直被我們掛在嘴邊,但是作為心理學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安全感最早見於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論研究中,雖然歷經了幾百年的爭論和探討,至今仍未形成統一的概念。

    社會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Karen Horney)認為兒童在早期有兩種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滿足的需要,這兩種需要的滿足完全依賴於父母;當父母不能滿足兒童這兩種需要時,兒童就會產生焦慮。即如果父母不能滿足兒童安全的需要(如父母不能向幼兒提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幼兒就會缺乏安全感。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內心的安全感則來自我們的社會支援系統,也就是說,我們在自己的社會關係網路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援。打個比方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孤島,而我們個人的社會支援系統則是一個個底座,支援著我們能夠牢牢地站穩。

    這其中包括親人、朋友、同學、同事等等,當然還有一些陌生人,但是最主要的三大方面是:父母親人、情侶伴侶和社會朋友,每一種的缺失都會讓我們的底座不穩,從而會導致我們的性格也好、脾氣也好等等外在的行為表現不穩定。

    但是不無遺憾的說,很多人的底座並沒有那麼的穩,從小時候開始並沒有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如果社會支援系統沒有那麼穩定的話,那麼,就需要從自己由內而外的去給自己支援,雖然很難,但是,總是可以的,說白了,還是我們一直強調的,要對自己好一點,多給一點鼓勵給自己,這樣,不管你的安全感是否缺失,不管你的社會支援系統是否完善,都可以自我支援,自我馳援,內心強大了,才能有更多的辦法去解決問題,而且,這個安全感是會一直伴隨著你的。

    文:高晶

    主編:劉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人家鄉有“從頭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