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不焦慮,反而是家長焦慮,做哪些功課會緩解家長的焦慮?
13
回覆列表
  • 1 # 麻花姐

    其實我個人認為,家長在小朋友入園前會出現焦慮的現象,是以下兩個原因:

    1,擔心小朋友不適應幼兒園的環境;

    2,擔心小朋友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不融洽。

    因為現在小朋友通常在家都是跟著家人一起玩,都是熟悉的環境,突然到幼兒園,會遇到陌生的環境,和很多陌生的小朋友,這時家長就會出現各種擔心。

    我認為家長應該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就會減少這種焦慮,一種來自自身的改變,一種來自小朋友的改變。

    1,家長應該考慮孩子遲早要長大,作為父母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有些事情總要孩子自己去承擔,去適應,所以就放寬心,讓孩子去適應這個新環境吧,而且作為家長要相信我們的寶貝是最棒的,他/她有能力適合幼兒園的環境和氛圍。

    2,當小朋友回到家以後要鼓勵小朋友,認真聆聽小朋友在幼兒園都做了哪些事情,並且要學會誇獎你的寶貝,並告訴寶貝在幼兒園會有那麼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與大家一起玩,要比自己一人在家玩有趣的多,還能學到很多知識,這樣寶貝會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的,家長也不要太擔心。

  • 2 # 絢麗之玻

    寶寶三歲入園,雖然在入園前我做足了功課,但我還是一轉身時淚眼盈盈。

    “分離焦慮”,這是小朋友初次入園經常會有的現象,不僅小朋友哭鬧,寶媽寶爸也會有些許擔心。

    寶寶入園前,我在幼兒園全面瞭解園內的基礎設施,帶教老師的素質,小朋友的活動安排、生活飲食等事宜。

    平時經常帶孩子參觀幼兒園,熟悉環境,在園內玩耍,參加幼兒園舉辦的活動。 日常生活中告訴孩子,上幼兒園的種種好處,比如會有許多小朋友和他在一起遊戲,老師會教小朋友們唱歌跳舞。講關於幼兒園的繪本。

    孩子能高高興興地入園,才會使爸爸媽媽們的焦慮降級。

  • 3 # 石頭媽閱讀陪伴

    想來聊聊這個話題,是因為我也是個全職帶孩子的媽媽,因為當初懷孕不容易,經歷了很多才有了孩子。確切點說,我是從懷孕初期就開始有焦慮症了,生完孩子沒人幫忙帶,完全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到現在三歲多。這三年多時間裡,所有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可每當跟孩子說,送你去上學好不好,孩子不願意,我也遲遲沒送他去。

    以前以為自己擔孩子去幼兒園始應不了,會哭會鬧。可慢慢我發現,是自己的問題,我的焦慮遠大於孩子的焦慮,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被老師訓或者打,擔心孩子和小朋友相處不好,擔心他在幼兒園吃不飽飯,一想到孩子哭的淚人一樣的小臉就害怕。我知道到自己的問題很嚴重,試著去調整,說服自己,別的孩子在幼兒園都能好好的,我家孩子也沒問題的。昨天聽了一節關於孩子上幼兒園,媽媽患焦慮症的育兒課,有些收穫。

    育兒專家講,孩子擁有超乎我們想像的適應能力,從出生就具備了生存能力。生下來就會吃,不用大人教的,八個月左右就能用手把食物準確的送到嘴裡,一歲左右就會自己拿勺子吃飯了。只是現在的父母,怕孩子吃不飽,怕孩子弄髒衣服,剝奪了孩子的天生的能力,去喂孩子吃飯。所以我們會有這麼多的擔心。事實上是,孩子自己在幼兒園很會吃。

    孩子去幼兒園,媽媽擔心孩子不適應,容易生病,於是早上送時一路上囑咐孩子多喝水,聽老師話,和同學好好相處。總是怕自己遺漏了什麼沒交代。孩子是很容易覺察到媽媽的情緒的,這種焦慮無形中會傳染給孩子。孩子在幼兒園可能就會抗拒喝水,然後可能就真的生病了。

    有的媽媽也知道送孩子去幼兒園後,表面上很輕鬆的離開幼兒園,但一整天就在擔心著,於是不停的給老師打電話,發微信,問孩子的情況。老師要照顧很多孩子,本來就忙,媽媽的電話“追蹤”,會影響老師的情緒,讓老師一整天都處於緊張的情緒中,對你的孩子更加關注,但往往,越是過份的關注,孩子就越容易磕著碰著,或者和小朋友鬧不愉快。所以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後,儘管擔心,也儘量等到放學接到孩子後,再和老師溝通,但溝通也要簡單得問一些重點東西就好!

    如果媽媽實在不忍心送孩子去幼兒園,那就換別的沒那麼焦慮得家長送孩子去,爸爸或爺爺都可以的!

    孩子上幼兒園需要適應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媽媽也需要時間適應。願我們都能放鬆心情,相信孩子!

  • 4 # 豆媽親子營

    這個問題問得真好,幼兒園入園焦慮其實更多的是家長的焦慮,而非孩子焦慮,只是家長的焦慮情緒傳遞給了孩子。家長要克服或者避免焦慮的情緒:

    首先,家長要做好放手的準備。幼兒園是孩子離開父母身邊獨立生活學習的第一階段,從沒離開過孩子一整天的家長難免會擔心孩子能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但是家長自己不放手又怎麼能知道孩子的能力呢?

    其次,家長要相信學校和老師。家長之所以會焦慮其實就是擔心孩子初上幼兒園習不習慣,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老師能不能照顧到孩子。當然,與家裡相比孩子在幼兒園肯定沒有一對一的照顧仔細,但是家長也要相信老師的經驗與能力。

  • 5 # 葡萄枝子數學課堂

    你這種焦慮可以理解。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永遠在自己身邊,我們時刻都能照顧到他。

    可是孩子終究要離開我們,上學時要遠離我們去求學,結了婚要離開我們獨立生活,這都是正常現象。只有離開我們,他們才能更好的成長和生活。

    孩子上學走了,你可以在家多看點如何教育培養孩子的書籍、或者多學點烹飪技巧......,來分散注意力,時間長了就適應了。

    我記得我上五年級的時候,是到外面上的學。早上拿飯去學校,晚上回家。這也是我第一次出外面上學。第一天,我媽在家哭了一天,說心裡很難受,一點也不適應,捨不得我離開。第二天她就開始下地做生活,在家的時候就看書,用這些方式分散注意力,緩解自己的焦慮,慢慢她就適應了。

    後來我又到更遠的地方讀書,媽媽也不再焦慮,因為她知道只有離開我們才能成長,否則會限制我們的發展。

    所以我們要更多的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這樣他無論在到哪裡,都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們也就放心了,也不會有焦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類疫苗都有必要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