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雲社初心
-
2 # 盧欣教育
孩子對一切新事物都十分好奇,總喜歡問“為什麼”,比如,為什麼人和動物會死?為什麼我們要睡覺?為什麼火車要在鐵軌上跑?為什麼魚要在水中游?為什麼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等。這證明了TA是一個喜歡探索的人,有利於孩子日後的學習。家長面對孩子的各種“為什麼”,應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父母要多加鼓勵,積極引導。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父母首先要表揚孩子的肯動腦筋,耐心傾聽孩子問題並作出正確的回答。不要嫌孩子纏人,這樣會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長此下去,孩子會因為怕父母嫌煩而不敢再提問題。而一個沒有問題的孩子本身就是個“問題孩子”。
其次,明察動機,莫落“圈套”。 孩子的提問有時僅僅是表達一種願望而不是真的要你解答。如“為什麼不能看電視?”這類問題其實是在詢問作出禁令的原因,父母應該坦誠地告訴孩子看電視的利弊,以及什麼時間可以看電視的規則。
第三,舉一反三,引發聯想。 孩子的思維簡單,很難觸類旁通。因此,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聯想,以減少同類問題的反覆提出。例如貓為什麼不穿衣服?我們不僅要回答他的“為什麼”,還要告訴他“狗、羊、牛等同類動物也是一樣的。”這樣既開闊了孩子的思路,又加深了孩子對問題的理解。
當不能正確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能不懂裝懂,含糊其詞,要向孩子說清楚“這個問題我現在不會回答,等我看過書後就告訴你”;或者邀請孩子一起從書中找尋答案。這樣做,可以激勵孩子將來好好學習,探索未知的領域。 總之,為人父母者應該保護孩子愛提問的天性,並多加鼓勵,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意思維。
最後,激發孩子多問“為什麼” 。比如,當媽媽在氣候變冷的時候沒有及時加衣服,因而得了感冒,可以問孩子:“媽媽流鼻涕和打噴嚏,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透過成人有意識的提問,能夠很好地促進孩子思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只有當孩子想知道為什麼的時候,他才會主動去思考、去找答案。這個良好習慣的形成,對孩子今後在學習、觀察、實踐等許多方面都是有好處的。
-
3 # 遠方老師在美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總會遇到孩子們提出的各種各樣問題, 家長問題這些問題時要講究技巧,認真對待,根據孩子年齡的特點來回答。
兩、三歲的小孩子認知能力有限,他們提出的問題大多很幼稚,家長要引導他們多提問題,並耐心地解答,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與他們交流,可以帶有一些童話的色彩。比如小孩子問:“天為什麼黑了?”媽媽回答:“因為太晚了,小朋友們都玩累了,要上床睡覺的,天黑了,是因為它也閉上眼睛睡覺了。”
等孩子長到四、五歲的時候,家長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要注意:一要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明確簡單的是非觀念;二要進行簡單的科普。
面對這個世界,孩子們充滿好奇,很多時候,他們提出的問題讓家長也無法回答,這時候,家長可以坦白誠實地對孩子說:我也不清楚,我不是一個萬能的超人,但是我可以同你一起想辦法找到答案。
記得我的大女兒(在美國)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她突然對天文特別感興趣,問我好多關於行星的問題,我雖然也知道一二,可是自我感覺不能用英語給孩子準確而科學的回答,所以我就說“咱們一起去圖書館找答案吧!”到了圖書館,我幫助女兒挑選了好幾本適合兒童閱讀的天文書。女兒讀得非常入迷。之後的暑假裡,圖書館特別邀請密西根大學的一位天文學教授給孩子們做講座,當時只有7歲的女兒提出的問題受到了教授和圖書館組織者的讚賞。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透過讀書、動手實踐,查詢資料或上網來尋找答案,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要不斷放手,鼓勵孩子自己面對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探究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4 # 親媽學堂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見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在兩三歲語言開始發展的階段,會不停地問“為什麼”,而且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那種樣子?我就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景:
媽媽:寶寶,看,那個是樹,樹葉是綠色的?
寶寶:為啥是綠色?
媽媽:因為春天萬物生長,綠色是生命成長的顏色?
寶寶:為啥春天生長?
媽媽:因為樹在冬天很冷的時候休息了,春天暖和了,就開始生長了。
寶寶:為啥春天暖和?
媽媽:因為春天我們離太陽近一些,太陽會發熱。
寶寶:為啥太陽會發熱?
…………
在孩子“十萬個為什麼”的場景裡,家長經常會處於分分鐘“把天聊死”的尷尬裡。面對孩子不停地發問,我們需要去探求一下孩子發問的動機。
首先要知道,在孩子剛會說話的低齡期,孩子的提問有時僅僅是表達一種願望而不是真的要你解答,也就是說孩子更喜歡和大人無休止的問答方式,而並不在意問答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孩子如果在你面前切換到“話癆”模式,說明孩子在你面前覺得自己是安全的。很多家長都有體會——在家嘴巴不停說的孩子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會沉默寡言,這並不是孩子的語言能力在不同的環境裡有變化,而是孩子面對不熟悉的環境,表達意願因為安全感的不確定而受到內在抑制。由此可見,低齡期孩子不停發問的內在原因是在透過和家長對話來確認安全感。對孩子而言“為什麼”的答案並不重要,連續發問而能被一直迴應的狀態會讓他們覺得安全而有趣。
其次,要知道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發問是孩子們透過語言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孩子問的問題五花八門,說明他們看事情的角度非常多元化,在提問的過程裡孩子表現出與成年人固化思維完全不同的視角和關注點。這些好奇心如果沒有被家長抑制並加以鼓勵引導,在日後的知識學習中能夠轉化為孩子的求知慾。隨著認識世界知識的積累,孩子會逐漸形成“自問自答”的模式——自己尋求滿足好奇心的答案,孩子就會有主動學習的動力。
所以,面對孩子的不停地提問,家長需要做的重點不是給孩子問題的答案,而是幫助孩子建立“發現問題——表達問題——尋找答案”的認知體系,這對孩子進入學校教育乃至走向社會以後的應變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時,可以嘗試這樣做:
1. 變給答案為主動發問——寶寶你為什麼想知道這個問題呢?
2. 鼓勵孩子的多元化視角——你問的這個問題媽媽從來沒有想到過,你好厲害!
3. 幫助孩子尋找發現答案的途徑——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去查書、問百度好不好?
4. 告訴孩子解決問題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辦法總比困難,下次我們遇到問題還要努力想辦法對不對?
其實每一個人的學習都是終生探索世界的過程,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孩子不僅是我們用自己有限的認知“教”孩子知識,孩子也在透過他們好奇心每天都在賦予我們嶄新的視角和靈感。和孩子一起,用無知孩童的視角開啟我們對生活的熱情,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過程!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回覆列表
一萬個不多,十萬個剛起步。
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是探求世界的起點,家長責無旁貸的需要耐心回答。
但說實在的,他們的邏輯和詞語理解跟我們不同,提的問題更是無法回答。
我覺得他們有時候就是想知道你回答問題的態度。
回答,或者反問都不錯。
——來自只說重點的心理教育專家[成雲社]~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