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行合一949
-
2 # 歷史冷知識鉤沉
五代時期,後梁有一猛將,名為王彥章,因其勇猛善戰,擅使鐵槍,故軍中皆稱其“王鐵槍”。這個“王鐵槍”用的鐵槍可不簡單,乃是純鐵打造的,相比一般的木為杆,鐵為刃的長槍來說,要重很多,然王彥章仍能“常持鐵槍,衝堅陷陣”,足見其勇。
▲王彥章少時從軍,勇猛雄壯,曾赤著腳在有蒺藜的地上走上三五個來回,以此威懾諸軍,被朱溫所重用。
古代作戰,不似小說評書中一般,以重為尊,實則是越輕便越好,特別是在騎戰方面,太過笨重的武器根本不利於發揮,所謂“快馬輕刀”正是此理。但凡事皆有例外,雖然古代猛將的武器不會動輒就數十斤,甚至數百斤、數千斤,但歷史上也確有膂力過人,好用“重武器”的猛將,上述的“王鐵槍”只是其中之一。
▲隋唐系列小說中,隋唐十八好漢之首,李元霸,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使的是一對共重八百斤的金錘。
隋唐時期的秦瓊,秦叔寶就是一個好使重槍的猛將,《隋唐嘉話》中有載:“秦武衛勇力絕人,其所用槍逾越常制。初從太宗圍王世充於洛陽,馳馬頓之城下而去,城中數十人,共拔之不能動,叔寶復馳馬舉之以還。迄今國家每大陳設,必列於殿庭,以旌異之。”這把”數十人共拔之不能動“的逾越常制的重槍,就是秦瓊縱橫戰場的利器。
▲秦瓊”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是大唐開國功臣,後於貞觀十七年,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當然,《隋唐嘉話》雖說是記載南北朝至唐代開元年間的史事,以補正史之闕,而且《舊唐書》和《資治通鑑》中的史料也多取材於此,但對於秦瓊這杆槍的重量,還是有些誇大,不可盡信。畢竟五代監修國史《唐書》(南宋後稱《舊唐書》)的劉昫曾言:”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矣“,可見秦瓊所用的武器應是馬槊,而在唐朝,也正是馬槊所流行的時代。
槊,長度遠長於普通的長槍形制,《說文》、《釋名》中載:“槊,矛也。亦做矟”、“矛長丈八尺曰矟。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殺也。”可見槊即是長達丈八的長矛,而根據現今出土的實物和資料來看,槊可分為槊鋒與槊杆,槊鋒的刃長達五十至六十釐米,擁有極強的破甲能力,在騎兵衝鋒時可以發揮最大威力。與此同時,因為長度原因,槊比起一般的槍來說要重得多,或許這也正是《隋唐嘉話》中秦瓊逾越常制的重槍的由來。
▲槊起於漢朝,興於以騎兵為戰場主力的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主要分為馬槊、步槊、雜槊,現說的槊多指馬槊
和秦瓊不同,據史料來看,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猛將王彥章所用的武器可是實實在在的純鐵槍,《舊五代史》中載:“(王彥章)從太祖征討,所至有功,常持鐵槍衝堅陷陣”、“性忠勇,有膂力,臨陣對敵,奮不顧身”,歐陽修也在《新五代史》中評價王彥章“為人驍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由此來看,王彥章用鐵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秦叔寶所使的馬槊已經可以算是重型長矛,王彥章的純鐵槍雖然長度有所不及,但因材質,絕不會比馬槊輕便,這樣的重型武器,真的適合實戰使用嗎?
▲王彥章曾言:“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後梁覆滅後,王彥章忠臣不事二主,寧死不降,因之留下忠臣之名。
《資治通鑑》中有言:“王彥章驍勇絕倫,每戰用二鐵槍,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無前”。百斤的鐵槍,未免有些不實,五代時期時,還有另一位使用鐵槍的將領,即是後梁的王敬蕘,《舊五代史》載:“敬蕘魁傑沈勇,多力善戰。所用槍矢,皆以純鐵鍛就,槍重三十餘斤,摧鋒突陣,率以此勝。“
這王敬蕘在王彥章之後,應是受到”王鐵槍“威名的影響而使用鐵槍的。既然處於一個時代,《舊五代史》中所記載的”三十餘斤“比起《資治通鑑》的”百斤“要更有說服力,以”唐斤“摺合現今重量換算,這柄鐵槍該有四十多斤,其重量在歷代的冷兵器中已是數一數二。然而,類似這種純鐵打造,並投入戰場的實戰性鐵槍並沒有多少人使用,多是膂力過人的猛將使用,如“李鐵槍”,李全、”張鐵槍“,張資祿等。在兩宋時期,雖有”詔作坊造鐵槍一萬五千“的記錄,但比起其他武器動輒以數萬計的產量,這一萬五千的鐵槍可謂少之又少。由此可見,重量級的純鐵槍雖然可以實戰,但非力大威猛者不可用之,絕不是一般人所適合使用的戰場兵器。這份偏離大眾實戰性的重量,正是鐵槍為何在歷代皆有出現,但卻一直未能成為主流的最大原因。
回覆列表
可能性比較大的。古代的槍大多槍柄為木製,王彥章用的兵器根據記載,換算出來是今天的40斤。中國在漢代已有成熟的冶鐵技術,到了唐末更是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