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新網7月3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道,印度尼西亞政府2日表示,他們將會把49個裝滿垃圾的集裝箱歸還給法國和其他發達國家。
0
回覆列表
  • 1 # 國際知識

    的確如此,發達國家的垃圾已成為東南亞各國的公害,中國也會受到波及,應該及早加以應對:

    一、東南亞國家發展受到發達國家垃圾的危害

    馬來西亞持續發生煙霾天氣、菲律賓垃圾圍城、泰國塑膠危機、湄公河水汙染面臨著嚴峻威脅……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嚴重的環境問題,進而波及到周邊國家,已經成為東南亞國家不得不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近幾年,東南亞各國成為資本追逐的新目的地,大量的外資企業和中國本土企業在東南亞地區設廠。以越南和緬甸為代表,越南外商直接投資合同專案總額增長,大量資本流向加工製造業。緬甸由於其豐富的自然資源,接受了大量來自亞洲、英國和美國的關於資源方面的投資。東南亞國家在接受外來資本大量湧入的同時,也面臨著不斷受到威脅的環境汙染問題。

    二、環境問題對東南亞國家造成較大沖擊

    與經濟總量上升保持一致的是汙染物總量的上升。東南亞的空氣汙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環境問題。在城鎮化背景下,東南亞國家水資源遭到了破壞。同時,東南亞國家的熱帶雨林嚴重銳減,消失速度驚人,影響了溫室氣體排放量和跨邊界的空氣汙染。粗放而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加劇了資源環境的壓力。設定的減排目標越苛刻,越需要巨大的努力和鉅額的資金,即隨著時間的推移,減排的基數越大,減排的難度就越大,成本則越高。這種壓力成為東南亞國家環境治理中的挑戰。

    城鎮化伴隨著工業革命而產生,城市成為社會活動的主要場所。城市的環境容量包括土地、水源和能源的自然限制以及科技發展水平的限制。快速發展的城鎮化使得城市的環境容量和環境質量難以與經濟發展速度相匹配。城鎮化是東南亞國家過去和未來十年的主流。汶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城鎮化率非常高,新加坡基本達到了100%,而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城鎮化率為40%~60%,其他國家的城鎮化率為20%~40%。各國之間的城鎮化水平差異與其地理位置、歷史背景、經濟基礎和政治體制以及政策執行有著密切的關係。

    東南亞國家大多處於城市化與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將製造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多數國家的產業叢集尚未建立在基於創新的競爭優勢上,更多地仍是來自於低成本的比較優勢,發展帶來的環境壓力較大。當前,東南亞地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包括:森林面積的減少、水與空氣汙染、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如果環境問題得不到長期而有效的管理,將嚴重製約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

    東南亞國家環境治理中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矛盾,一是快速上升的經濟總量與排汙總量的急需控制;二是城鎮化快速發展中的經濟發展和城市環境容量與質量之間的關係。

    隨著經濟發展以及環保意識的提高,環境治理能夠獲得很大提升空間。區域性的環境倡議和機制將為解決區域性環境問題提供巨大推力。未來東南亞國家環境治理的發展趨勢主要包括:科技創新與共享經濟成為新機遇,“網際網路+”、電商平臺與大資料等方面的技術創新,為推動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區域經濟一體化將進一步驅動和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綠色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形成,人員流動和物流更加便利。

    三、中國應當加快與東南亞國家環境問題的合作

    作為東南亞毗鄰的大國,中國與東南亞的關係日益緊密。在環境治理問題上,東南亞各國雖然有各自的利益訴求,然而各國並不是“零和博弈”的對手,而是處於同一個屋簷下的合作伙伴。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中國也希望看到一個環境美麗的東南亞鄰居,而不是環境糟糕的鄰居。事實上,中國與東南亞可以就如何開展環境治理領域進行合作,助推東南亞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亞洲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大大增強區域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緩解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瓶頸。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可以進行政策溝通對話、環境資料與資訊共享、環境管理經驗分享、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促進環保產業和技術實現綠色發展、環境可持續城市、環境教育和公眾意識、機構和人員能力建設以及聯合研究等九大方面的合作。東南亞各國只有共同探索環境合作途徑,促進區域綠色發展,才能持續成為世界投資的熱土。

  • 2 # 江淮聖手

    對於垃圾的處理,各個國家都感到十分的頭疼。

    人們創造垃圾的能力非常強大,而先階段處理垃圾的最佳的方式就是焚燒和掩埋,而這兩種方式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焚燒會帶來大氣的嚴重汙染,而掩埋垃圾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土壤以及水源汙染。

    所以對於創造垃圾的大頭髮達國家們like某國大叔,選擇另闢蹊徑,選擇用金錢把那些令人頭疼的垃圾出口到別的國家,不僅是東南亞,在以前中國也是接收進口垃圾的大戶,至於現在情況就變得好多了。

    對於當時沒有特別講究環保的國家,進口垃圾增加了外匯,發展中國家的群眾還能在垃圾中收穫不少“寶物”。但到了今天發展中國家也開始逐步重視環境保護的問題,對於垃圾開始進行分類處理,也開始用各種方法來更加好的處理這些垃圾。

    回到東南亞,這個過程和中國所經歷的真的很相近,其實對待這種各國的處理方式基本相同,大力優先發展經濟,先填飽人民群眾的肚子,再轉過頭來大力治理汙染。

    英國經歷了工業革命的開端,其工業發展十分迅速,隨之帶來的是高的汙染排放量,當時倫敦的天總是霧濛濛的,霧霾十分嚴重,而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英華人立刻著手大力治理汙染,竟然用了短短的時間就恢復了綠水藍天,中國也是一樣,大力整治汙染後,綠水藍天又逐漸回來了。

    所以東南亞各國要想徹底解決被髮達國家當成垃圾填埋場的問題,最基本的是要解決自身的經濟問題。解決好經濟問題,不再進口這些洋垃圾,擁有大力處理垃圾的能力,這樣能夠從根源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

    而作為垃圾製造一方的發達國家,應該拿出大國所應有的風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這些討人厭的垃圾不能直接甩給別人,而是應該拿出自己的科技實力來更好的將這些垃圾進行回收與應用。中國就開始應用蟑螂來處理一些廚餘垃圾得到不錯的效果。

  • 3 # 南朝居士

    無法拒絕,就像我們當初無法拒絕一樣,拒絕是需要實力的,

    這種實力需要兩種,一是國力強大,有足夠話語權,你來制定遊戲規則,二是本國有強大的工業能力,能獨立製造原材料,工業產品和生活必需品,別人卡不了你的脖子。

    遊戲規則是強權國家制定的,你想跟著玩,就得按照遊戲規則來,比如世貿協議,你在得到利益的同時,也得承擔相應的責任。

    其次,拒絕了這些垃圾,本國又無法生產工業、生活必需品,不接受垃圾,生活必需品都無法生產。

    打個比喻,收垃圾的飲料瓶以前一兩毛一個,現在一兩分錢一個,為什麼突然降價了?因為我們自己可以大規模製造塑膠了,不需要回收舊塑膠來生產。

    發達國家先崛起,他們製造遊戲規則來奴役發展中國家和小國,把高汙染低附加值的行業轉移到這些國家,比如鋼鐵行業、垃圾回收等,小國家沒有話語權,也沒有拒絕的能力,除非你不跟著玩,或者不發展工業。

    只有當這個發展中國家或者小國家發展起來了,工業能力強大了,能自給自足了,才可以拒絕,然後把高汙染低附加值的向更低的國家轉移。

  • 4 # 守著一份心意

    八九十年代我們是世界最大的洋垃圾場,這些洋垃圾致使很多人暴富也致使我們的科技水平有所提高更是破壞了生態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哪些動物只能拍黑白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