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路漫漫6364936899
-
2 # 歧路Fra
作為一個從業多年的編輯直接告訴大家,除了職稱用的,其他自費沒人理會。特別是文藝作品,你敢拿來給編輯們炫耀,那就是找死。偏偏,很多作者非得在投稿時還郵寄兩本過來,我表示很無語。
-
3 # 大聲叫我董先生
董先生個人觀點:
一,如果有良好的包銷渠道,自費出版也是可以的。
二,作家勞動成果是作品,既然是勞動成果就是要換錢養家餬口的。如果純粹自費,而不能換錢那就少印幾本,甚至不印,少華冤枉錢。
三,以前自費出書可以裝樣子,現在大家都見多識廣,唬住人很難了。
四,如果自己有情節並且有錢,那另當別論,自己印書自己看,順便給出版社創個收也挺好。
五,作家,心乾淨了,作品就乾淨了,才有可能出來好作品。其他都沒有實際意義。
六,作家的作品首先是寫給自己的,其次再是讀者。
七,作家還是隻管寫的好,出版交給出版社或者出版公司吧。
八,祝你早日成名成家。
-
4 # 阿旺學堂
自費出書,其實走的是一條正道。
很多很好的書,總是在一開始不被人認可,出版之後熾手可熱。
你見過那些退稿的嗎?退稿之後還仍然要自己自費出版的,結果一炮紅遍天下。
很多老師,學者和文學愛好者專業出版了很多個人圖書,他們成功參加了職稱參選、為工作加了籌碼,也為自己獲獎打下了基礎,所以說自費出版不是一條壞路子,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很容易的,寫出來的東西沒變成鉛字,沒流傳下來,沒有進入圖書館,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唯有思想和圖書才是永恆的,好的書會一直流芳百世,見證你的人生價值!
看看那些被退稿的著名作家,以及退稿的奇葩理由
亞瑟·柯南·道爾被退稿作品:《血字研究》(A Study in Scarlet)1887為什麼被退:出版社的那幫孫子認為這部作品的篇幅是個大問題,因為“要連載它,太短;要一次刊出,又太長。”後來怎麼樣:你不可能不知道柯南·道爾,因為你一定聽過福爾摩斯。沒錯,就是柯南道爾創造了福爾摩斯這一世界上最著名的偵探形象,那年這老兄27歲。《血字研究》是第一部介紹福爾摩斯故事的小說,當年柯南道爾激情澎湃地花了大約3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作品,卻找不到出版商出版,最後只好以25英鎊的跳樓價賣給了一位小出版商才得以面世。
詹姆斯·喬伊斯被退稿作品:《尤利西斯》(Ulysses)1922為什麼被退:我們懷疑這家出版社的編輯是不是就是當年拒絕柯南道爾那家出版社的後代,沒錯,還是篇幅問題,這孫子認為“書的篇幅太長是個不可克服的問題。依目前的出版速度而言,一本300頁的書要花兩年時間才能弄完。”後來怎麼樣:篇幅太長?屁話!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這孫子根本就讀不懂這部小說。的確,這部20實際意識流小說的開山之作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風光,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該書就在英國和美國被禁止出版,直到1934年1月才在美國出版,並被譽為20世紀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之首,而喬伊斯也因為其作品的“意識流”思想入選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居斯塔夫·福樓拜被退稿作品:《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為什麼被退:“你用一堆瑣碎的細節遮掩你的小說,以至於它失去了原貌,那些細節寫得很好,只不過太膚淺了……”出版社的編輯如是說。後來怎麼樣:就是這樣一部“太膚淺”的作品成就了這位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大師。也是這樣一部“太膚淺”的作品讓後世的小說家知道即使是小說,也要精雕細琢。當然,麻煩還是有的,當年就有人以“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的罪名將這位老兄告到法院,說他有傷風化。
海明威被退稿作品:《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1924為什麼被退:當年的編輯說“如果我們出版這本書的話,光是用‘品位差勁無比’來形容我們就夠了,更別提我們有多麼刻度傷人了。”好吧,希望他不要後悔!後來怎麼樣:不知道當年的編輯在看到那位寫過《春潮》的小夥子扛著火槍在非洲草原上和獅子玩兒時還會不會說那句“品味差勁無比”?我想不會,關鍵是,誰能想到這個小夥子後來居然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就是海明威,硬漢並最終勇敢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春潮》是海明威發表的第一部作品,和昆德拉的《慢》一樣被譽為“沒一句正經話”的小說精品。
威廉·福克納被退稿作品:《聖堂》(The Sanctuary)1931為什麼被退:一本致力於探討宗教的鬼才作品,誰看了後背心都涼,以至於出版社的編輯不得不說:“我的老天爺!我可不能出版這本書,否則我們只好相約牢裡見了。”後來怎麼樣:老爺子的書和他的人一樣,出了名的複雜難懂。這位南方沒落世家子弟,輟過學,服過役,送過信,以至於因為手頭拮据不得不給好萊塢的爛電影寫劇本混飯吃。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在1949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聖堂》是這位老兄最具爭議的作品之一,而恰恰是此書在商業和文化上的成功奠定了他的文學地位。
納博科夫被退稿作品:《洛麗塔》(Lolita)1955為什麼被退:出版社的小子可是給納博科夫寫了一封長長的信,並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把我們這位老兄說成是一位墮落的精神病患者。他們建議不如把這本書用石頭埋起來,1000年後再找人出版。後來怎麼樣:對於山姆大叔和大嬸們來說,沒有納博科夫和他的《洛麗塔》,生活可能依然如常。但是對於美利堅合眾國來說可就不那麼輕鬆了,因為它將失去一個“第一流的藝術家,一位具有偉大傳統的作家,以及能將市井生活描寫的淋漓盡致的詩人兼社會學家。”很不幸,這麼多的殊榮要給一位所謂的精神病患者。
勞倫斯被退稿作品:《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為什麼被退:好人還是有的,比如當年的這位編輯就對勞倫斯說:“我是為你好才告訴你:不要出版這本書。”後來覺得,他說的話還是有點道理的。後來怎麼樣:老爺子生前曾抱怨,300年內無人能理解他的作品。的確,還沒有哪一部作品像《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一樣引來政府長達30年的禁令。直到60年代,當英國終於宣佈開禁後,倫敦人為了買這本書甚至排起了幾英里的長隊。勞倫斯作為20世紀文學大師的地位得到了確認,並被稱為“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老爺子若在天有靈,應該感到欣慰。
-
5 #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有的人覺得自費出書沒什麼意義,尤其是無名作家,純屬浪費錢,也有人覺得自費出書很容易,只要花錢,不管作品質量如何都能出版,這其實是個誤區。
自費出書同樣有著嚴格的流程,整理書稿,申報選題,排版設計,三審三校,申請書號,定稿印刷,一樣都不能馬虎。常規出書的週期一般是三個月左右,而個人自費出書起碼需要半年的時間,假如有人說十幾天就可以出書,這基本是騙局。
前一段時間在為出書做準備,做了大量的修改和整理,第一次稽核因為書名不符合新聞出版總署規範而退回來了,又做了第二次修改,不單單是書名,裡面的內容也進行了修改。
國內出版稽核很嚴格,一本書的問世首先要依據《出版管理條例》報省一級新聞出版局審批,獲批後還須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備案。
作為一個沒有任何名氣的作家,想靠自費出版獲取名氣,難度很大,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走這條路,原因如下:
1、把文字變成鉛字是大多數文學愛好者的願望,我從高中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希望有一天可以出版,現階段,我僅僅是上過雜誌和報紙,離出版還有距離;
2、滿足虛榮心,虛榮心誰都有,有的人覺得買賓士寶馬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的人覺得住別墅有面子,而我,覺得出本書才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3、履歷上好看一些,我記得此前面試工作的時候,面試官問我出版過哪些書籍,我只能回答還在為此努力,可能我的想法比較天真,加上這一筆會好看一些吧;
4、評職稱用,比如教師,實際上,大多數評職稱的書都是自費出的或者掛名的,因為評職稱的書一般都是學術著作,沒有多大的市場,大多人會去看文學著作,很少看某一方面的專業著作。中國評職稱的著作教材規定,需要在正規出版社出版具有國內正規書號的公開出版的書籍都可以。
在一個作者既沒有人推薦又沒有出版社願意冒風險公費出書的時候自費出書是一條出路。
-
6 # 小物兒
一、能讓自己變得更自信對每個人來說,出一本書,都可以讓自己變得更自信。書,是文化含量的體現,出了書,便能普遍地增加一個人的自信,無論你是誰。大概沒有誰會因為出書而不自信的。而且情況往往是,出的書越好、越多越自信。
二、提高自己的度除了在大會發言、接受新聞採訪、參與熱點事件外,出書,無疑是擴大度的有效方式。在一個單位,某人出了一本書,會很快被傳為佳話。而且,如果書的營銷做得好,你的度更會很快提升。
三、擴大企業的影響力對於企業來說,一本宣傳企業理念、記述企業成長經歷的書,能起到恆久的廣告效應。這遠比花費一二十萬元打一個整版報紙或雜誌廣告的廣告效果要好得多。企業將贏得客戶的認可和信任。
-
7 # 聚刊網
一般我不經常回答問題,實在是看不下去某些回答了,我們公司是做出書的,做了6、7千時間了,經我手出的圖書有幾百本,對這個行業我還是瞭解一些,所以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首先反駁一些錯誤觀點!!第一、自費出書不虧錢??不想說的太難聽了,只能說最基本的常識也不懂,要是自費出書大部分都不賠錢,那麼咱們都去出書,出10本書,9本掙錢,一本賠錢,那總體來說還是掙錢,那不用上班了,天天在家出書就行。第二、出書令親朋好友引以為榮?也許吧。但是一本書比一個文憑更值錢?呵呵,呵呵,呵呵了!
那麼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自費出書有哪些好處。這要看出書人的目的,我接觸過的出書的用途或目的非常多,簡單來說有以如下幾種,一是想透過發行來掙錢,二是工作需要,例如評職稱。三是提升自己或公司品位。四是滿足自己的情懷。五是其它,這個其它包括很多種,例如老人得病了,滿足老人的心願,反正是五花八門,什麼樣的原因也有。
那麼瞭解了出書的目的之後才能更好的瞭解自費出書的好處。針對上述目的,那麼好處也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可能掙錢,也就是出一本書至少你有掙錢的可能,萬一,僅僅是萬一成了暢銷書,那得回報會很豐厚。
第二、工作需要。這個好處很大,例如能評上職稱,能得到晉升等。
第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或公司的品位、知名度。例如我們策劃過一本書,是江蘇某市一個女強人,他來找我們出書目的就是說,感覺應該擁有自己的一本書,這類人層次比較高,知識度比較大,他們不缺錢、不缺名氣、也不缺地位,但是他們可能缺少文化底蘊,出一本書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這個短板。我們還做過一本書,是一個公司委託我們做 的,他們就是把書贈送給客戶、合作者等,提升自己公司的文化品位。
第四、滿足自己的情懷。例如某位文學愛好者,寫了好多東西,他不想掙錢,但想讓別人閱讀自己的文字,同時又感覺網路上連載不夠正規,因此選擇出書。
第五、滿足老人、子女等的願望。
因此總結一下,出書對自己的好處,更多的是從工作需要和情懷兩方面來展現的
-
8 # 蘇樂愛寫作
自費出書雖然沒有公費出書那麼過癮,不過也有一定的意義與好處,我們來捋捋。
1.記錄自己的人生軌跡很多人自費出書基本都是出個人傳記,內容都關於自己的生平,人生中比較重大的轉折點,對自己影響較大的人與事,讀書,求職,結婚等事蹟,定格於文字裡也是一種很好的紀念。
3.為個人品牌加持現在都在說個人品牌,其實個人品牌就是你這個人是什麼樣的,給人什麼感覺,做過什麼厲害的事情。
如果你能夠出版書籍,相信在很多人看來你就是作家了,代表具備非常優秀的寫作功底,這樣一來,就能收穫很多人的欣賞和敬佩了。
-
9 # 亂彈江湖
自費出書?
這個問題是有駁論的。
首先是“為什麼要出書?”要滿足自己的心裡需求,還是實際需求?
現在是個商業社會,一切都往“錢”看,如果您寫出了書,第一件事情,應該是向所有出版社投稿,記住是所有。
如果所有出版社的編輯都否定了您的話,那就說明,您的書有問題。
既然找到問題,就要虛心向編輯請教,到底是哪裡的問題,然後改正。
不知道您的訴求是什麼?
如果是想要滿足自己的心裡需求的話,那就不要管有沒有什麼好處,因為您的內心已經滿足了。
如果您是想要滿足商業上的需求的話,您的書可能還需要改正。
當然了,不管是心理需求,還是商業需求,或者是包裝自己,總體而言都是為了“利益”兩個字。
不管是藝術家、作家、音樂家、演員,說到底都是為了掙錢,當然了,他們會說的很官方,或者說很假。
綜上所述,不管能滿足您的哪一點訴求,但是隻要想做,就去做,只為兩個字“不悔”
如果真的有太大的功利心,還沒有做,就考慮“功利”的話,那就不要做。
-
10 # 極品龍顏
總是有人喜歡自己鼓搗個書號將自己的“書”印製出版,還美其名曰給自己尋找失去的自信和人生的軌跡。
殊不知這種行為恰是對正規出版事業的顛覆,也是對那些透過努力爬格子選手正規出版的最大戕害,也搞亂了本來一向風平浪靜循規蹈矩的出版市場。
自費出書是啥?
說白了就是自己寫出來的所謂作品無人問津,沒有出版機構賞識,或者被正規出版社打了回來,並被告知其沒有一點兒出版價值。但作者又不死心,偏偏以為自己的大作上可以通達天聽,下可以五洋捉鱉,是千古第一的文筆集合,具有不可一世的審美高度,絕對可以凌峙三山五嶽四海桑田。就對編輯們的勞作感到不齒和痛斥,所謂的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黃河不死心,也為了博取眼球和功名,自己掏腰包印製的一堆文化垃圾,簡稱文字廢棄物。
這麼說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以為自己掏錢出版自家的產品理所當然。其實大謬特謬。如果是一本上好的稿件,還怕找不到婆家把自己嫁出去嗎?還不就是明明知道自己的那點可憐文筆還不足以讓出版社給你免費印製,所以才迫不得已出此下策?
不過話說回來,確實有人拿著自己印製的所謂書籍混到了職稱、文憑或業績,自己那一欄自我介紹裡面,事無鉅細地羅列了一堆這樣的描述,逢人便說自己出版了某某成名作,某某代表作,某某青史留名作,殊不知這樣的吹噓比名望本身更不招人待見,也比文字本身爛得更早。
早就見過這樣的事情。當初開筆會的時候,就有人試圖透過自己掏腰包的形式,把自己的東西印製發行,然後冀圖自家的書籍能在市場上獲得大賣,不僅賺足了銀子,也賺取了名望,名利雙收,樂不可支。
可這樣的結果卻恰恰相反。不是書趴在架子上無人問津蒙生厚塵,就是乾脆不敢和讀者見面,不過就是印了幾冊拿去作職稱評定的敲門磚而已,或者扔到某某作協祈求給自己加官進爵加入協會組織。結果細讀裡面的文字,感覺生澀晦暗,支離破碎,驢唇不對馬嘴,不是校驗的時候不認真錯字連篇,就是自己的文字功底太潮,連句通順的話都說不完滿,讀起來磕磕絆絆結結巴巴,這樣的文章真的是靡費錢糧,徒勞無益,還不如把那點兒可憐的銀子用到經商做買賣上去,或許可以賺取相應的回報。
把錢打水漂一般用在無謂的自我出書上面,無異於自己給自己下了夾子,或者給自己挖了一個丈許深的陷馬坑,連蹦出來的機會都沒給自己留。真是破釜沉舟自絕後路,也叫給自己先行挖好了文學的墳墓,勍等著有人給你培土奠基呢。
私下以為,這種掏錢自行出書的風氣該煞一煞了,不要再佔據有效的書號浪費銀子泡製一堆廢物了。某些機構或部門也應該出面理一理這出書亂象了,淨化一下當前的出版格局,還正規的作者以公道和良俗,讓真正的作者從中受益,不致使堵塞賢路,讒人高張。
-
11 # 使用者61455448482
自費出書好,是相對於作者本人。藉助出版社,把自已幾十年來,雖說還沒達到出版的要求,但畢竟是自已用心寫出來的!
這樣的人值得尊重!
80年代後期到90年中期,自費出書,成了地方官員們沽名釣譽的重災區!公款買書號,職務高的有秘書代筆,職務低的找人代筆。一本不到2百頁的書,和上級領導、社會名流的合照,領導、名人題詞,佔了三分之一頁!考合政績、憑職稱,此書威力巨大!甲單位領導和乙單位領導,相互用公款購買,發派給單位職工!
這些人,不但得不到尊嚴,也只會被人們唾棄!
-
12 #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這裡先要明白,出書分三種情況:1計劃出 書2合作出書。3自費出書。
A:從錢上說,計劃出書作者不出錢。一般人享受不到。合作出書是出版社和你共同出書,但你要出錢。自費出書你要承擔全部費用。
B:從書號上說,計劃和合作都有書號,有書號就可以賣。自費出書沒書號。只能自己送人。
別的區別就不用說了。自費出書到印刷廠就能印,錯字連篇都能印,起印五十本就行。合作出書起印三千本。計劃出書可以高到幾百萬本。
要想當作家,起碼要合作出書。有正規書號。
自費印書,還是緩稱作家比較好。
-
13 # 鄧主義
人類歷史上公費出書的事情太少了。《十日談》《神曲》《聖經》《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初始出版都不是公費,甚至當時並未出版,手抄本已經很珍貴了
-
14 # 青春大男孩
名氣也是金錢打造出來的,莫言因為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的書有許多機構許多人搶著(哭著喊著)給他出版發行,不要他一分錢,還給他許多錢,因為他名氣大唄。
而沒有名氣的作家,寫得再好,也沒人給你投資。你沒有辦法,因為正規出版社看不起你,除非你很有錢,花錢買個書刋號,找個印刷廠幫你印刷。如果你沒啥錢,又想出書,就花個萬兒八千印刷個500本,滿足滿足虛榮心。其實,當今社會,出書並不難,可以花大錢兒找正經出版社出版發行,你自己留個一千本送朋友足夠了。第二種辦法,去找有書刋號的朋友花錢幫你出,也就一兩萬吧。最慘的就只好自己花點小錢兒去影印店或小印刷廠印刷唄,如果300本,也要六千多。
-
15 # 張君剛文集
無名作者自費出書有哪些好處?
一、對作者本人的好處:
1、虛榮心得到滿足;
2、自己便於儲存和收藏,讓虛榮心得到更大滿足;
3、可以贈送親朋好友,也可以作為一張個人名片,向外推銷自己。效果甚微,只是一廂情願,自我感覺良好。
二、對他人的好處:
1、印刷廠印刷賺錢了,
2、出版社賣書號賺錢了,
3、出版公司提供編輯校對頁面設計等服務,賺錢了;
4、出版公司的編輯校對設計銷售員工都拿到了業績提成,賺錢了,
5、郵遞公司以及快遞員都有了業績賺錢了,
6、通訊公司有了業績賺錢了。
……
因為你自費圖書出版,支援了一個產業鏈。
7、你的親朋好友因為你的贈予,心情大好,他們明顯感覺到了你對他們的尊重和肯定,他們處於禮貌,會對你說一些你喜歡聽的話,至於你的書,他們也許隨便翻看幾頁,或者隨便往一個角落一丟了事。偶爾,在一些特殊場合遇見一個特殊的人,他們會誇張地說:“我的朋友是個作家。”
回覆列表
*無名作者是否需要自費出書?*
當下,真心喜歡文藝者是越來越多,大有星火燎原一發不可收之勢。這主要得益於現代人能非常方便地接觸到文藝,這種方便的直接原因就是網路或手機電子閱讀方式的自覺推廣普及與紙質書報閱讀方式的逐步衰落收縮。
你稍微留心就能看到,現在光顧書店或街頭報刊攤點的人已沒有多少;除開節假日情況下人多一點,平時多數時間是門可羅雀。我發現街頭的不少報刊亭前幾年還圍觀者甚眾,報刊亭的老闆對顧客往往應接不遐,常常忙得不亦樂乎。如今有的報刊亭要麼關門走人,要麼勉強堅持作苦苦掙扎,要麼不得不逐漸走上轉型改變之路。這些報刊亭已兼營香菸和各種飲料,或者張貼著資料列印、圖紙影印之類的招牌,報刊只有零星幾種還在邊角位置可憐地撐撐門面,以表明那還是報刊亭也。
現在的人為何大多選擇網路或手機閱讀呢?這當然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因素。除開各級各類學校裡的學生們依然大量使用紙質圖書教材和紙質課輔書籍為主要閱讀方式外,其他社會讀者多數採用的是網上閱讀,網上閱讀者中絕大多數又是採用手機閱讀的方式。如今不論是各種報刊雜誌,還是某些暢銷讀本,繼續紙質閱讀方式的人數已大大減少,人們正普遍接受手機電子閱讀。
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增大,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變得越來越快。人們不再象以前那樣還有足夠的閒散時間抱著紙質的大部頭書慢慢地品讀文字作品,手機閱讀就成了人們的必然選擇。手機閱讀能讓人們獲取紙質圖書不可比擬的更多更全面的知識資訊量,而且較少受時間地點限制,再是閱讀成本低廉,選擇閱讀的範圍也更廣泛。君不見,城市的大街小巷,車站碼頭,商場超市,醫院或公園,甚至公路上行走的人群,幾乎是有人活動的地方,你都能輕易看到總有人拿著手機在玩(多數是遊戲),在聽(歌曲音樂或通話),在看(閱讀文字),或者在笑(看到有趣搞笑的文字或影片)。這就是當今社會最典型的手機文化現象。
人們越來越依賴手機以及手機閱讀方式,為什麼不願再回到以前通行的紙質閱讀時代了呢?因為紙質圖書資訊量有限或單一,其次體積大,攜帶不便,再是一本書動輒十元以上、甚至幾十上百元,這樣的閱讀成本比手機閱讀要高很多,自然不易再被現代人接受。尤其是手頭經濟拮据卻又嗜讀如命者更將手機閱讀奉為不二選擇。
面對提問,我為何不直接回答,而是繞著大彎跑題似地說了這麼多呢?也許耐心看到後面就不會再問了。我個人認為,紙質圖書的閱讀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面對的讀者群只會越來越少,甚至可能會逐漸走向邊緣化(當然這不會是短期的事),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隨意妄言。這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沒有誰能阻止科技進步的洪流滾滾向前。從長遠看,紙質讀物不會完全消失,但以前被人們作為唯一閱讀方式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從社會環保角度看,減少紙質讀物,能更有效地節約生態資源,能更好地保護全球的綠色生態環境,這對人類的持續生存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由此看來,不論是有名作家或無名作者,要看到紙質讀物將不再有昔日的榮光。出書(尤其是自費出書)從某種程度上並不能有效擴大無名者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提升。一個人寫作水平的提高主要還是從自己身上找突破點,在生活中要多學習,多思考,多積累,不要求一蹴而就,更不要幻想一夜成名。成名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從長期堅持到偶然爆發,從甘於多少個不眠之夜的煎熬到習慣隨時捕捉思維靈感和至深生活體驗的頓悟的漸進過程。僅憑區區一本自費出版的書能從本質上改變別人對你的認知嗎?
這時你是否還執念要把自己寫的文字變成紙質的呢?電子文字也能儲存,紙質儲存除了可以增加出版商的收入和增加自己的支出帳單(當然有的自費出版是為了職稱或職位晉升的需要而必須做的事),也許還能安慰一下自己虛榮的內心吧!說真的,如果你寫的許多東西在如今零門檻展示的平臺下都混不了普通讀者的眼睛,好比做得很逼真的漂亮塑膠花,還給其灑上幾滴昂貴的香水,你認為會吸引來蜜蜂蝴蝶嗎?就算偶有幾隻蜂蝶一時上當,畢竟因得不到丁點兒它們嚮往的精華的蜜,它們也會很快遠離而去。所以,如果你寫的東西水平很低,卻偏要幹方百計地自費把其變成裝幀精美的紙質讀物,難道讀者就會掏錢買你的東西看?那個時候恐怕你就只能孤芳自賞地珍藏於自己的書架上了,豈不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