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什麼是小龍蝦蝦稻連作模式?以前只聽說過稻鴨共作,小龍蝦和稻子也可以嗎?
8
回覆列表
  • 1 # 中國水產頻道

      稻蝦連作一般指的是收完水稻後,然後再養殖小龍蝦,養殖結束後再種中稻,這樣依次輪迴的方式叫做稻蝦連作。  

    模式一:  

    4-6月份是稻蝦連作養殖模式的捕撈期,成蝦的捕撈方法是在田間溝投放地籠,在稻田中間區域可利用蝦籠進行捕撈。晚上的捕撈效率較高,約6小時可以倒籠一次,捕獲的蝦中達到商品規格的紅殼個體予以上市出售,小個體蝦和青殼蝦應繼續留田飼養。水稻栽種通常是在6-7月份,10月份收割,7-10月份小部分小龍蝦與水稻共生,能形成封閉的稻田面積,提高它的利用效率,在秋冬季再補放蝦種,第二年五、六月份之前出成蝦,再種稻子,形成一種迴圈。  上述稻田養蝦技術是蝦稻連作模式的改進型,這種方式伊樂藻要在12月到第二年的月底完成種植,形成整個區域有躲藏的養殖區域,提供棲息的場所,同時也要按照正常池塘養殖的方式施有機肥肥水。  

    模式二:  

    自繁自養,投入一部分親蝦,跟著水稻一起生長。前期沒有草的田可6月15-20日放苗,每畝放30-50斤親蝦,當年不起蝦,7月1日前後插秧,等秧分櫱完成後九月前曬塘,把環溝的水也放幹。另外曬田時環溝水也可以不排幹,但此時一定要用茶餅清溝。  

    在水稻種植期間,放養蝦苗,可將其放在田間溝內,在水稻收割完成後再對稻田消毒、施肥、種草,給它一個空間,慢慢就錯開來了。  

    對於水稻的稻蝦管理,有兩點很重要:  

    第一銜接性,蝦投放進去之後,蝦能正常生長,也不影響稻的生長,這種情況一定要錯開了,如果說在投餌不足的情況下,小龍蝦對水稻還是有一定的破壞作用,特別是水稻小苗,所以一般是採用冬季放親蝦苗,第二年夏季收成蝦,然後栽種水稻。  

    第二是不管哪種養殖模式,野雜魚要清理乾淨,消毒要做好,水渠要挖成溝,讓蝦有一個相對深的水域去躲藏、攝食、溫度高時有地方躲避。  

    稻田養蝦其實也是和普通的池塘養蝦的過程一樣要做好肥水、清塘、消毒的過程,然後按照正常投餵,做好相應的養殖工作,雖然不如專養小龍蝦的池塘產量那麼高,但是能夠充分利用稻田,把整個的生產效益提升一大截,利潤在原來的基礎上能夠提高10倍甚至更高。目前種一輪稻子也就500-800斤的樣子,但是如果養了小龍蝦,經濟效益有可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每畝增加3000元至5000元,農民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推廣起來更加容易。更多的養殖戶會加入到我們的養殖行業當中,這樣可以促進一個良性迴圈,充分利用水資源和地資源及人工資源。

  • 2 # 蘭心惠質46

    蝦稻連作:就是稻田養小龍蝦。要選擇水源充足,不受旱災和洪災影響。水質清新,士壤肥沃,保水效能好。Sunny充足的稻田養出的小龍蝦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稻田養蝦是一種良性迴圈的生態養殖模式,一般畝產為400到600公斤,稻田養蝦的好處是:蝦可以吃雜草,水生生物。同時還在稻田活動不僅增加田水溶氧量,其糞便還起到保肥,增肥的效果。消費者容易接受的品種。

  • 3 # 大C在農村

    現有的小龍蝦養殖模式主要以 連作和共作 為主。

    蝦稻連作顧名思義就是蝦和稻穀輪流種養殖。

    原來最早期的稻田養蝦模式是 “一稻一蝦”,因為存在很多弊端,而後進化成後來的 “蝦稻連作”模式,採取在稻田開挖簡易圍溝方式放養小龍蝦,在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時,4月、5月尚沒有賣出的幼蝦就有了寬敞、充足的長生水域。等整田、插秧完成後,再放水,把溝裡的幼蝦引放到稻田裡讓其繼續生長。待到8月、9月的時候,這些幼蝦便長成了大蝦,蝦農們則又可收穫一季了,不僅有效解決了秋季沒蝦吃的問題. 變為“一稻兩蝦”。 

  • 4 # 鄉村淳樸

    蝦稻供養模式優點:

    1、提升了土地與水資源的使用率,提升了小龍蝦的產量、規格,又可以提升了稻穀的品質 。

    2、要利用沒有公害農藥,運用的次數要比慣例稻田要相對要少,出產出來的稻米接近有機質的生態稻穀。

    3、稻田飼養小龍蝦需求開挖總面積17%的養殖溝,不過是一年一季作物,冬季教養水土維持了土壤肥力,土壤供應作物營養的能力,然後在經過選擇優良十分良好水稻品種,符合道理縮小行距與株距等等方法,確保了水稻的有效分櫱、穗數與正常的穴數,在85%的水稻生產量遠遠比相同面積水稻增加產量好多。

    4、水稻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發生微生物以及蟲害作為小龍蝦供應充分的飼料,小龍蝦在孕育的排洩物種便成為了水稻成長供應了十分好的生物肥,造成了一種有利的形勢互相補充的生物鏈,讓生態環境得到改造,成為事實的生物增加價值。

  • 5 # 妙生活愛生活

    稻蝦共作模式是指在水稻田裡透過一定的田間工程改造,合理套養一定數量的小龍蝦,發揮小龍蝦除草和排洩物增肥等功效,實行水稻小龍蝦共生,實現“田面種稻,水體飼養小龍蝦,蝦糞肥田,稻蝦共生”的效果,是一種把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有機結合的生態農業生產方式。每畝可產優質稻穀350-400公斤,龍蝦50-60公斤,扣除生產成本每畝純收益較常規稻作提高1500-2000元,該技術在大豐區鬥龍港村有示範應用。

    二、技術要點

    稻蝦共作應選擇進排水方便,水源符合農業用水和淡水養殖用水標準。水稻收割後,用小型挖掘機沿稻田四周距田埂內側2.5-3.0米處開挖環形溝,溝面寬1.2-1.5米,溝底寬0.6-1米,溝深0.8-1.2米,環形溝不封閉,在稻田的一端留10-20米不挖通,便於插秧和收割時機械作業通行。利用小型挖掘機開挖環形溝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寬、壓實田埂,防止小龍蝦在田埂上掘洞。田埂高於水稻單作田埂高度的0.3-0.4米,避免引起田埂塌陷和水土流失。設定防逃設施,進水口用25目聚乙烯網片製作長方形網袋,排水口用25目金屬網片,並安置到簷,防止小龍蝦逃逸,進排水口設定在斜對角線上。

    一般在當年水稻收割後的9月底或10月上旬-次年6月上旬養殖小龍蝦;5-6月上旬專田育秧,6月中旬-9月底種植水稻,以水稻種植為主;5-6月上旬用地籠捕撈小龍蝦,留下部分規格較大的小龍蝦苗種與水稻共作,作為後備親蝦培育。一般8月中旬-9月上旬,每畝投放15公斤親本蝦。補投親蝦與水稻共作時間30-40天。小龍蝦生育期間要投餵植物性飼料,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次年的3-6月每隔15天投一次水草,用量為每畝80-120公斤。在小龍蝦種蝦投放前,在溝內深水區水草處投放一些有益活餌料生物,如水蚯蚓、田螺和河蚌等,以提高小龍蝦產量、品質和規格,減少投入,降低成本。

    選擇生育期150天左右的莖稈粗壯矮化水稻品種。6月中旬在大田中小龍蝦捕撈基本完成後,開始移栽育苗,移栽密度每畝1.3-1.4萬穴。3-6月小龍蝦生長季節,早晚巡田一次,根據小龍蝦攝食和活動等狀況調節水位高低,使水溫始終適合小龍蝦的生存和生長。水位變化幅度在0.3-0.6米之間。一般大田水位控制在0.3-0.5米,環溝水位控制在0.8-1.2米;水稻插秧前,大田水位控制在0.4-0.6米,環溝水位控制在1.2-1.5米;避免小龍蝦減少蛻殼次數。稻蝦共作期間,採取淺灌即排,誘導小龍蝦集中到環溝中,環溝中水位控制在0.8-1.0米。施肥時,為保證水滔產量和小龍蝦安全,應選擇生物複合肥。緩慢將大田水排至近幹,待小龍蝦會主動遷移到環溝後,採取少量多次,分片施肥的方式,促使肥料較快沉澱於底泥中,隨後加水至正常深度。在投放親蝦前用生石灰水對蝦溝進行消毒;定期潑灑EM菌液調節水質。小龍蝦起捕時間集中在4月上旬—6月中旬。採用蝦籠誘捕,捕大(30克以上)留小,適時捕撈。從4月下旬開始不斷將達到商品規格的小龍蝦起捕上市,使在田小龍蝦密度不斷降低,提高生長速度,到6月中旬結束捕撈。第二次曬田後收割機從環溝閉合處進入大田收割水稻。

    三、典型案例

    大豐區三龍鎮鬥龍港村:1500畝。畝產有機稻米550斤,按5元/斤計算,畝收入2750元;小龍蝦120斤,價格20-30/斤,畝收入3000元,合計5750元,成本中物化成本1800元左右,人工成本950元,畝純效益3000

  • 6 # 灣塘谷

    | 我是小河農業創始人 | 作為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淮安綜合試驗站 | 我們專注於蝦蟹養殖 |

    小龍蝦蝦稻連作種養模式為冬季在稻田養殖小龍蝦,次年5-6月捕撈完小龍蝦後種植一季水稻,水稻收割完後再投放種蝦或蝦苗繼續養殖小龍蝦的一種輪流種養的方式。

    早期蝦稻連作模式是蝦稻輪作;

    最早蝦稻連作模式為蝦稻輪作,一般在低窪稻田裡操作,秋季水稻收割完後,由於地勢問題,再不能種植其他農作物就用來養殖小龍蝦。隨著養殖時間的推移,養殖經驗的積累,單純的蝦稻輪作模式開始過度到蝦稻連作,在稻田間開挖養殖溝。不過水稻期間也會有部分小龍蝦存在於田間,出現蝦稻共生狀態,後續並發展出現了小龍蝦共生種養模式。

    相對於傳統種植,蝦稻連作模式經濟效益更高,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及水資源,可以大大提高農戶經濟效益。

    蝦稻連作模式的技術要領:

    1. 田地選擇:蝦稻連作需要選擇水源條件便利,灌溉方便,壤質土地,對稻田進行必要的平整,一般以15-20畝為一個單元。

    2. 田間改造:加固、加高田埂,確保田埂高低在1米以上,寬度在2.5-3米,確保養殖期間田面能夠保持50釐米左右水位,更加寬確保小龍蝦打洞不能夠將田埂打穿。如果水源及其他條件適宜,可以在稻田之間挖環形溝,寬度在5-6米,深度在1.2-1.5米,具有一定的坡度,能夠保證在水稻種植期間,剩餘的存塘蝦有地方暫養。採取連作模式的可以在大田間加設內梗,以防水稻病蟲害治理期間藥物流入到暫養溝渠。

    3. 防逃設施建設:由於小龍蝦具有夜行及攀爬習性,需要用50-60釐米高的網布或塑膠薄膜做防逃網,底部買入泥土15-20釐米。做好進排水設施,一般採用PVC管道,進排水口需要用聚乙烯網袋或鐵絲網罩覆蓋,尤其是進水口,為防止雜魚及魚卵隨水進入養殖池,需要用100目以上網袋。

    4.消毒工作:待最基本設施建設完畢後,需要對新建設的養殖池進行必要的消毒、解毒、清野處理。

    5.水草栽種:然後依據不同季節時段栽種水草,想要小龍蝦養殖成功,必要的水草是離不開的。一般蝦稻連作以栽種葉樂藻為主,每年秋冬11-12月及次年3-4月進行移栽。

    6.後續工作:養殖池塘一切準備好後就是投放苗種、投餵、管理、捕撈等作業。如果是栽種早秧需要在5月中旬前將蝦捕撈工作結束進行插秧作業;若是栽種晚秧,相對來說可以在6月中下旬前結束捕撈,然後進行插秧作業。由於採取是連作模式,相應的水稻種植與管理傳統種植沒有太大區別。如果此時稻田還有部分存塘龍蝦,在水稻病蟲害治理需要使用對小龍蝦沒有影響的農藥。

  • 7 # 春種夏耕秋收冬藏

    稻田養殖小龍蝦有三種模式:蝦稻連作、蝦稻共作、蝦稻輪作。

    1、稻蝦連作的定義:

    蝦稻連作即“種一季水稻,養一茬龍蝦”,並且要求水稻是中稻,不能耕作早、晚稻。也就是稻穀收割後,立即灌水放養小龍蝦,到中稻種植前收穫小龍蝦,然後種植中稻,收割後又放小龍蝦,如此迴圈。

    2、區別

    通俗些講:稻蝦共作是稻和蝦一同成長;稻蝦輪作是種一季稻,養然後養一季蝦,第二年不種稻稻,第三年再種稻,也就是三年一個輪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齡兒女“懶婚”、“不婚”為何成父母心中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