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從業10年心理諮詢師

    四個關鍵詞,自我評估是否有強迫症。

    從業以來,有很多朋友留言詢問:我愛人總是反覆確認做過的事情有沒有做好,這是不是強迫症?我看到刀具,會冒出想拿刀具傷害自己或親人的念頭,害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這算不算強迫症?我媽媽對衛生很介意,只要經過垃 圾桶,就覺得身上不乾淨,就要馬上洗手、洗衣服,問題是,媽媽覺得經過垃圾桶就髒了,所以就要洗,而且幾十年都這麼過來的。這種情況,是否屬於強迫症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和朋友們分享一個初診接待的案例。求助者黃女士,已婚,兩個孩子,女兒5歲,兒子3個月。主訴症狀,在排卵期內,分別與丈夫和前男友發生兩性關係,懷孕後,不確定孩子是丈夫的,還是前男友的。孩子出生前,尋找兩家DNA鑑定機構做胎兒親子鑑定,鑑定結果:丈夫的父系可能性為97%以上。孩子出生後,黃女士仍然不放心,先後3次尋找不同的DNA鑑定機構繼續做親子鑑定。自我確定的求助目標是,如何尋找更權威鑑定機構,能夠給出百分之百的結論,孩子就是丈夫親生的。

    這段案例和前面留言的朋友,都是強迫症。案例中的黃女士,陷入的強迫症的機率論反覆求證症狀中,包括後續瞭解到的,反覆發新生兒、丈夫、前男友照片到各論壇上,尋求網友的評論,希望得到的答案是:新生兒更像丈夫。當初診診斷告知黃女士屬於強迫症時,她對這方面的認識,一片空白,沒有任何的瞭解。

    類似的留言,類似的患者,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儘管不同患者的症狀各形各色,歸類起來,不確定是否患有強迫症的患者可歸為3類,第一類屬於無知者。也就是不清楚強迫症有哪些症狀,甚至沒聽說過強迫症,只知道自己心理可能出現了問題。第二類屬於略懂卻不願接受者。這類患者,特別害怕確診強迫症,寧願相信自己是焦慮症、恐懼症甚至是抑鬱症,不確定如何診斷區分,總希望是這個結果,儘量往這診斷方向去靠。臨床諮詢上,甚至有的患者說:老師,最好診斷結果不是強迫症。第三類屬於完全無知者。和第一類患者的區別在於,這類群體,不認為自己心理狀態出現問題,更不認為自己是強迫症,症狀雖有影響生活,但對強迫的思維和行為,已經形成多年的習慣,不覺得有問題,往往這類患者,影響的是身邊的人,尤其是容易給親人和朋友造成困擾。

    那麼,該如何進行自我評估,確診患有強迫症呢?

    首先,重新瞭解下強迫症的定義是什麼。強迫症,指的是,明知道對某件事情的想法或行為,沒有意義,卻覺得非要做清楚或非要想明白不可,往往越是控制這種想法或行為,最後卻總是控制不住,導致有點小事情都得反覆折騰半天。這些內容,百度上不難找到,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下臨床評估強迫症的幾個缺一不可的指標。

    我們將從四個關鍵詞,瞭解強迫症的特性,也就是評估確診強迫症的具體指標。

    症狀的第一關鍵詞:自動觸發性。不論是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都是潛意識自動觸發的,觸發的條件可能各不相同,嚴重的泛化患者,只要有關聯性、相似性的事件,都有可能觸發。這種觸發,簡單的可以理解為條件反射,所有的情況,都是無意識或下意識的狀態下產生的。好比是,某種事件是開關的按鈕,觸發後,開關啟動,症狀出現。這些都是下意識瞬間完成了。

    症狀的第二關鍵詞:不被接納性。當自動觸發強迫症症狀後,意識層面不理解下意識引發的思維或行為的意義,覺得站在理性的層面出現這些想法或者行為不可思議,毫無意義。

    症狀的第三關鍵詞:不可控性。當患者感覺到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了,會有意識阻止所謂無意義的想法和行為的繼續,這時候就是所謂的介入反強迫,嘗試控制想法或念頭的出現,嘗試阻止行為的繼續。然而,最終的結果是,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住,很多情況下,是越控制,情況越糟糕。

    症狀的第四關鍵詞:重複性。當引發症狀的觸發事件頻繁出現或者能夠引發症狀的觸發事件越來越多時,症狀的重複頻率就越來越頻繁。

    以上四個關鍵詞,缺一不可,少了其中一條特性,都不構成強迫症。

    最後,舉個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出現過的例子,讓朋友們對自我評估有更加直觀的印象。比如: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腦海中會莫名其妙盤旋某首歌曲的旋律,這種情況,是不是強迫症呢?

    結合上面的內容,大家可以嘗試練習一下自我評估:盤旋某種旋律,符合了自動觸發性,有的朋友覺得不對勁或不正常,出現了不可接納性,出現了恐慌情緒,於是總想阻止這種旋律的出現,介入了反強迫,最後發現,越控制和阻止,這種情況越頻繁,這種自動觸發的模式出現固化,導致正常的思維或行為,演變成強迫症。相反,上面的任何一個環節,如果出現了反向的變化,都不至於導致強迫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的十一長假約7億人出遊,花銷約6000億,那麼你去哪裡了,花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