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飯後甜點
-
2 # 么妹愛看劇
謝謝邀請。首先,整部電影都沒有出現一個德華人,但戰爭的緊迫感卻一點也沒有有所折損;其次是那個一直不說話的法華人,敦刻爾克大撤退是英法聯軍一起撤退的,但整部電影,卻只出現了他一個法華人,而且還是以一種飽受嫌棄的姿態,有點讓人無法接受;最後有一個特別棒的細節,就是那個推倒喬治的軍官,最後給喬治登報,圓滿了喬治的夢想。
當然還有其他細節,比如那個噴氣飛機對戰德國飛機,好幾個瞬間都挺讓人提心吊膽的,但是有點浮誇了,最後飛機沒油了,滑翔的時候都還能擊落敵機,導演真的有點過了。
-
3 # 觀察哨
讚美之詞:盟友是用來被羞辱的
畢竟盟軍根本不曾想到,當40多萬大軍被壓縮在了敦刻爾克這一狹小區域之時,在德國坦克距離他們僅僅10英里之時,他們可以撤出338000人,從這個角度來說敦刻爾克大撤退,確實可以配得上任何讚譽。
而且出於這次大撤退對英華人的意義,以及尊重反法西斯戰爭的政治正確性,用任何讚美之詞來形容敦刻爾克的撤退行動都不為過。但是,以英華人為主開動的宣傳機器,不僅將敦刻爾克描繪成一場偉大的“戰略撤退”,甚至宣稱這是整個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之一時,讓人感到的是“歷史果然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
資料圖:敦刻爾克大撤退
因為英國的學者和史學家們,不僅對英國指揮部發揮的作用大加褒獎,同時還將這次撤退稱為“軍事學術的巔峰之舉”。在英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李德哈特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中,將5月21日英國兩個裝甲營進行的一次小規模反擊,都稱之為迫使德國暫停攻擊步伐的重要原因。而英國史學家迪萬則更是斷言,“就規模和結果而言,很難找到一個戰役與之媲美”。但是,英國的史學家們似乎忘記了一件事,整個敦刻爾克的戰事,並不僅僅是英國進行大撤退的9天,而整個戰事的組成也不僅僅是英華人的撤退過程。
於是筆者湧現出一句話,“我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我們沒有《泰晤士報》和北巖”。這句話是德華人在一戰結束後,反思失敗時的戲言。在德華人看來,主管英國新聞和宣傳工作的北巖,以及英國的媒體開動的宣傳機器,不僅鼓舞了英華人,同時也打擊了德華人。只不過當時間過去20多年後,英國的宣傳機構再一次無情的嘲諷了自己敵人——納粹德國納粹——是多麼的“無能和愚蠢”。同時,也毫無情面的置自己的盟友法國與相同的境地,或許在英華人眼裡自己的法國盟友就是用來被出賣的。
撤退計劃:法國被隱瞞的物件
幾乎在各種文獻記載當中,5月25日開始執行的“發電機計劃”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開始。
但實際上,早在5月17日,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已經命令英國遠征軍的一些後勤部門人員經過不倫撤回英國,同時英國遠征軍的空軍也相繼撤回了英國。到了5月19日,戈特向英國政府建議從法國撤出英軍。英國的官僚機構幾乎沒有任何的拖沓,英國海軍司令部在當日就命令多佛爾海區司令拉姆齊著手製定從英國從敦刻爾克撤軍的計劃,同時開始收集和尋找各種可以去法國參加運輸英國士兵的海運工具。當然,某些英國的文人試圖為英國的行徑狡辯,稱英國採取的措施是為了營救那些在英軍大部隊向難突圍之後,被遺留的零星殘部。只可惜英華人收集的海運工具甚至包括所有排水量在1000噸以下的船隻,如果要搭救的只是零星殘部,大概不用如此大費周章。
一輛在戰鬥中被擊毀的法軍坦克
當然,英華人沒有將自己的計劃告訴自己的盟友法國。甚至在盟軍的最高軍事會議上,丘吉爾還在大談兩國之間的友誼,以圖讓法華人繼續進行抵抗而拖延德軍進攻的步伐,卻對法國領導人雷若和魏剛沒有透漏一個字。於是當法國第1集團軍群司令布朗夏爾命令,“法國第1集團軍、英軍和比軍相繼撤至由阿運河、利斯河和迂迴通路所構成的水障礙方線後面,在敦刻爾克周圍建立寬闊的基地,並堅決加以防守”時,英國遠征軍則置若罔聞,堅決的執行撤退任務。法國海軍上將阿布里亞爾首先發現了問題,立即向法國政府報告,稱“英軍指揮部在北面地域正執行同我們的命令相矛盾的決定”。
對於英軍的行為,魏剛極為憤怒,嚴厲的譴責了英軍的行為。魏剛稱,當法軍正在從南向北推進之時,英華人去擅自向海港方面撤退了25英里。面對魏剛的指責,英軍並沒有停止自己退卻的腳步,而與此同時,丘吉爾卻在盟軍的最高軍事會議上慷慨陳詞,“我要求派出部隊同敦刻爾克共存亡!這是光榮的事業。”可惜,丘吉爾的餘音猶在繞樑之時,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已經在5月31日離開了法國,到了6月2日午夜英軍已經全部登船離開。
用法國著名歷史學家阿澤馬和維諾克的話來說,就是“當法華人還對重現‘馬恩河奇蹟’還抱有希望的時候,英華人則認為保衛法蘭西之戰已經無可挽回的遭到了失敗,所以他們無論如何要為了將來而儲存自己的力量”。
阻擊敵人:盟友需當替死鬼
敦刻爾克撤退,從5月25日開始,到6月4日告一段落,一共是9天的時間。而德華人的進攻僅僅停止了60個小時,於5月26日重新恢復。想要完成撤退,就必須有人堅決的進行抵抗,而這個任務落在了法華人和比利時人肩上。
在德華人停止攻擊的間歇,盟軍抓緊建立防禦工事。而且敦刻爾克地區滿是沼澤和溝渠,這些天然的或者人為的溼地,會讓德國的裝甲部隊行動不便。同時,A集團軍司令倫德斯泰認為被圍困與此的盟軍,已是甕中之鱉,在炮火和空軍的打擊下很快就會成為德華人的俘虜。所以,他已經準備調集裝甲部隊南下,對法國發起最後的攻擊。再加上,法軍和比利時軍隊已經是背水列陣,已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境地,所以抵抗意志也越發的強硬,德華人攻擊被牢牢的阻擊在距離敦刻爾克10英里的地方。
法華人迸發出的強悍戰鬥力,或許是為了自己盟友的安全不惜一切進行阻擊,或許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歐洲第一陸軍”的榮譽。但是與他們並肩作戰的比利時人,似乎卻沒有這些想法。尤其是早已洞悉英華人在歐洲大陸無心戀戰之後,比利時國王不顧丘吉爾的反對和警告,在5月28日簽署了投降書。比利時的投降,讓法軍和英軍必須承擔原來由比利時人負責的防線。可是面對德華人的猛攻,英華人卻不顧道義的率先退到了利斯河建立防線。英華人的退卻讓里爾區域的6個法國師被德華人分割包圍,經過激戰,這些法國部隊在5月31日被迫投降。不過,在英國戰史學家李德哈特的筆下,英勇抵抗的法國軍隊卻成為了不知道“當機立斷”的蠢人。但是,他不得不承認,正式這些法國部隊3天的抵抗,幫助了包括更多英華人在內的盟軍成功撤退。
鐵路運輸中的雷諾輕型坦克成為德軍的戰利品
當然,英華人希望法華人打阻擊替他們賣命,在整個敦刻爾克撤退行動中並非一次。除了在里爾地區出賣了6個師長的法軍之外,在敦刻爾克的核心陣地同樣上演了相同的一幕。敦刻爾克的防禦工作,按照最初的約定,由法國海軍上將阿布里亞爾作為總指揮,法軍負責西部地區的防禦,英軍負責東部地區的防禦。但是,當負責該區域防衛工作的法國海軍上將阿布里亞爾命令亞歷山大將軍和他率領的三個師與法軍共同建立防線時,亞歷山大毫不猶豫的拒絕執行命令。並且帶領這三個原本應該充當後衛的部隊,在6月2日午夜全部登船。結果,獨木難支的法軍在進行了一天的巷戰之後,於6月4日宣佈投降,敦刻爾克陷落,4萬法國將士成為了德華人的俘虜。
運輸工作:英國敢貪天之功
在整個敦刻爾克的撤退過程中,盟軍所撤出的338000人中,其中英國215000人,法華人和比利時人共有123000人。當英華人不厭其煩的誇耀自己“強大的運輸能力”時,似乎忘記了在是怎麼對待自己的法國盟友的。
在5月27日法國海軍高階軍官與英國海軍首長在多佛爾會面,共同制定從敦刻爾克撤退法英軍隊的計劃時。據魏剛回憶,看到英軍長官把撤退計劃擺上桌面,法國海軍將領都傻眼了,因為法國沒有撤退計劃。這導致了接下來的情況,雖然多佛爾協議規定英法兩軍共同使用所有船隻,但英國遠征軍總司令戈特並不知道這一協議,因此不準法軍部隊使用英國的運輸船,而法軍部隊實際上根本也沒有自己的運輸船。
於是出現的狀況是當法華人試圖登上船隻時,英國海軍的海勤人員組織士兵用刺刀威脅他們退後,至少出現過一次英軍向試圖登船的法國士兵開槍的事件。甚至當一位法國將軍和他的副官試圖擠上一艘英國輪船時,也受到英國士兵的“粗魯對待”。英華人還設定了路障來攔截撤退下來法軍,以便讓英華人儘快、儘早的登船離開。已經筋疲力竭的法華人憤怒了,破壞了英華人設定的路障,更有甚者都準備用大炮轟擊英國船隊。不過,英華人不反思自己對待盟友的無情,其遠征軍司令反而大言不慚的說到,“法軍一到基地,上船問題就尖銳化了”。
法華人的憤怒影響了撤退的效率,不得已英華人決定從28日起每天給予法華人5000個登船名額。到了5月30日,當英華人已經撤離了12600人的時候,法華人僅僅被撤走了15000人。以至於當丘吉爾赴巴黎參加盟軍最高會議時,法軍新任總司令馬克西姆·魏剛刻薄地進行責難,“法華人是不是都被留在原地了?”法國總理雷諾也發出了嚴厲的警告,“22萬英國士兵當中已經有15萬撤離了,而20萬法國士兵中只有1.5萬人被送走。如果不能得到立即糾正,它將會給大家帶來嚴重的政治後果。”
德軍檢視陣亡的法軍
或許是雷諾和魏剛的警告起到了作用,丘吉爾承諾兩國軍隊要“挽臂”同行,並由英華人的三個師擔當後衛,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亞歷山大將軍的三個師。丘吉爾的承諾換來的是兩條高效的撤離,5月31日和6月1日共從敦刻爾克撤走了132000人。到了6月3日午夜,2.6萬名法軍士兵登船,從午夜到黎明行動即將結束時,另外2.6萬名法軍士兵撤離。當然,這5萬多法軍的撤離,英華人有多大的功勞,需要讓人有一個大大的疑問?
因為,在6月1日丘吉爾就致電雷諾建議“今夜(6月1日)停止運送”。只是在魏剛的強烈反對下,才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尤為關鍵的是,當法華人看到英華人在對法軍登船的種種粗暴之後,已經開始自行組織船隊,準備運輸自己的軍隊。在5月28日,法國海軍部指派朗德里奧少將逐漸了一支區艦隊,準備撤退本國軍隊。這支區艦隊包括9艘艦隊驅逐艦、6艘驅逐艦、20艘其他軍用船隻以及近兩百艘民用船隻。與英國的船隊相比,法華人的區艦隊顯得寒酸了許多,但正是這支寒酸的區艦隊在組建後的幾天時間裡,將50000法軍運送到了英國,而整個敦刻爾克撤退中撤走的法華人也不過95000人。
但是,英華人在領取撤退功勞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忽視了這支區艦隊的功績,而將所有的功勞歸於己身。
尾聲:沒有永恆的敵人,只要永恆的利益
敦刻爾克大撤退,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戰爭奇蹟。但是,當我們仔細去了解英華人在這一階段的各種表演時,我們會發現英華人不過是忠實履行了自己的座右銘,“沒有永恆的敵人,只要永恆的利益”。所以才會出現種種出賣盟友法國的舉措。
無數法國城鎮淪為一片瓦礫
回覆列表
希特勒為什麼讓德軍停止了進攻,為英軍的鞏固防禦陣地和撤退贏得了寶貴時間?
1. 希特勒的戰略認為英國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的必要性,不要鬧的太僵,只需英國承認德國在歐洲大陸的統治地位。
2.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跑的太快,出乎希特勒的預料,後面的步兵和後勤跟不上,防止南部法軍切斷後路。
3.納粹二號人物戈林嫉妒陸軍的戰功,希望給他的空軍表現的機會,向希特勒保證空軍完全可以做到徹底消滅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