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楷書13

    應當說,孔子因為遍訪天下,善於總結,繼承發展,推陳出新,見解深刻,面對個性化的學生,說出了適應普遍規律的理念與真理。有了這些,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才能記錄整理出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語錄體鉅著。

  • 2 # 江淮書畫報道

    首先說《論語》乃至說傳統文化是垃圾而輕視者,是無知的。甚者說不如西方的哲學家,更是無知至極。對於傳統經典文化,我們必須認真的讀一讀。讀不懂原典,可以讀近代的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等現代哲學家的著作。簡單的說,中國傳統文化講的“正心誠意”是自律,而西方的哲學是他律。中國傳統文化是講由自律而立身成人,所以不能像西方的認知論開出科學法律等。

    中西方有差異,但是並不代表中國傳統文化是落後,更不可視之為垃圾,這是純粹的禽獸不如的無知。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如何做到這個不好說。但是從“自誠明”和“自明誠”處看,孔子應當是“自誠明”的天才之類的人。自誠明者謂之性,自明誠者謂之教。天生而誠明,即是性也,全才也,直得天道天性也。後天之學而明以至誠者是為其次之曲也。

  • 3 # 老孔

    有如下5個建議,給關注和研讀論語的人

    1,關於論語:不是孔子本人寫的,是他的弟子們撰寫的,而且弟子也不是十大弟子集體作為,而是以曾參及其弟子為主導。所以其中有強烈的曾參風格。

    2,論語是答疑筆記:論語中大部分是弟子問孔子答,或者就是子曰。而且都是著名弟子。大家可以想,好學生提問題,都是比較難的問題,比如什麼是君子,什麼仁等等基本概念。

    3,因為2,推理出來一個事情:如果儒家有理論體系,那麼肯定不在論語中,我們讀大學時候知道答疑課是老師很重點的提一下,要考的,但是,你讀量子力學,還是有教材和參考書的,而教材是6本。

    4,從論語和教材看,孔子的目的是教育,培訓君子,是合格的政治家。不是培養一般人的。而且後來王陽明就直接說,是成聖之道。

    5,普通人是不是不用學?不是,儒家裡有一個基本的結構是“家國同構”,國家的治理和家族治理是一體的,所以儒家的牛逼是倫理體現。他提出,倫理是運營人類社會的根本。而對應的,希臘人,覺得思辨之後的的“真理”是推動人類歷史進步的核心力量。

    這5條,是我的一孔之見。

    寫於2017年12月8日,曼谷飛浦東飛機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間至味是清歡》中,丁人間什麼時候表白安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