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前段時間因為學生家長提起學生喜歡打遊戲,屢教不改很是頭疼這個問題而突發奇想,想問問學生為什麼喜歡打遊戲,打遊戲和讀書之間有什麼區別。 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 “遊戲好玩,學習不好玩。” “那麼遊戲好玩在哪裡?學習為什麼不好玩?” “因為遊戲要是不會打,看看主播怎麼打就行了,學起來很快,馬上就能打到很高的分數:但是學習不能馬上就會,要花很長時間,不快,沒有成就感。” “打遊戲可以和同學一起打可以做對手,贏了他我很高興;學習不行,我贏不了他。” “遊戲輸了可以重新來過,來多少次都行;學習不行,考砸了就考不上好學校了,我就徹底輸了。” “遊戲場景很多,我可以選,學習沒法選。” …… 學生講了很多理由,我發上來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2
回覆列表
  • 1 # 小小眾

    我們得搞清楚遊戲之所以好玩的原因,我想大概有以下3點:

    遊戲本身建立在一套特定規則下,我們需要採取一定方式方法取得一定成績。這個方式方法具有一定挑戰性,且在我們進行工程中會有特定的獎懲(電子遊戲的獎懲非常及時且花樣繁多),使得整個過程充滿趣味性。在遊戲進行中,我們不斷獲得了獎懲,鍛鍊自己的技藝,最終達成一定成就,產生成就感。如果是多人協作的遊戲或者多人競賽的遊戲,我們還能因此加深彼此的友誼。

    電子遊戲運用各種酷炫的虛擬技術把這個邏輯發揮到了極致,所以讓很多人沉迷甚至上癮,甚至忘了時間。

    再來說學習,我認為學習可以分成兩種,主動的學習和被動的學習。

    主動的學習通常出現在成年之後,人們為了達成某個目標不斷學習知識、鍛鍊技能、經受挫折、越挫越勇,自己不斷獲得成長,這個過程自己是快樂的。

    義務教育通常都是被動的學習,尤其對於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人來說。很多人的心理是感覺自己被逼著學,而剛起步的時候,這些知識並沒有像電子遊戲的怪物般“友好”,自己很難進入狀態。

    雖然,學習本身跟遊戲類似,是不斷輸入知識鍛鍊技能,掌握知識。但在趣味和獎懲的設計上,幾乎是匱乏的,況且義務階段的學習很多時候自己根本不願意學。另外,學習本身是一件苦其心志的事,要感受到成就是日積月累的長線作戰,不像電子遊戲般那樣有即時的反饋,很容易勸退。

    很多老師在教學時也嘗試讓知識更加有趣味性,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問題就出現在上述的情況裡。這也是題主所遇到的困境。

  • 2 # 傻乖55528802

    人都有惰性吧!遊戲更加激化了這種惰性!而學習是個約束的過程,特別是那些能夠自我約束的人尤其難能可貴,好多學生初中父母管的嚴學習就好,但是上了高中,父母一旦放手,學習立馬跳樓式下降(這種情況最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以後是否有挽回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