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電影縱貫線

    能看出這個問題是貼著《芳華》的熱點出來的,這部片子可謂是馮小剛最任性的作品,甚至在某訪談上“大放厥詞”:“沒有哪個製片人,可以要求我怎麼樣”。當然,這本就是一個藝術家該有的骨氣,但目前來說,國內也只有馮小剛敢這麼說了。

    要解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什麼是導演風格。這是一個綜合概念,說白了就是一個導演的作品特點。比如大家熟悉的張藝謀喜歡大色塊,經常畫面裡是大紅大綠的,劇情多以傳遞中國文化為核心,也多圍繞人性展開討論,尤其以早期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最為典型。那馮小剛的電影特色就更好理解了,其實他是中國電影中市場化走的最超前也最成功的的導演,在嘗試了幾次不成功的文藝片表達後,毅然推出《甲方乙方》,從此打響了大陸賀歲片的篇章。總結來看,馮小剛是善於改編劇本,選材多貼近百姓生活,針砭時弊;型別也多以喜劇為主,可以說是他是專門拍給華人民看的導演。這是在《夜宴》之前的馮小剛。

    後來他先後執導了《唐山大地震》、《集結號》、《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芳華》,能看出,這系列的作品都讓馮小剛看起來更任性了。一是在選題上,不再是小民生活,也不再圍繞一個小人物的生活故事展開,如《手機》、《沒完沒了》、《大腕》等,後期他把故事架構提升到一個群體的視角,整體都是在痛苦的基調下,最後走向Sunny。例如大地震後災民的重生,為被遺忘的軍人討說法,也有饑荒災民在生死邊緣的樂觀,《芳華》裡則是以群像的形式展現了文工團群體的人物命運,能看出馮導從關注小人物的感悟變成了對一個群體的關懷。

    同時,馮小剛的才華也在一步步彰顯。記得在《集結號》熱映時,媒體和觀眾都好評如潮,小鋼炮就說“這只是自己在藝術殿堂外搭的天棚”,言外之意就是你們覺得很不錯的這部作品離自己的真正的藝術水準還差遠呢。目前來看,說不定他指的是《芳華》。才華這東西只能靠作品說明,真正有力度和具備藝術價值的是《一九四二》,以前從未有人觸碰的題材能拍出來本身就是實力,何況呈現的如此有質感,也足以顯示馮小剛對這個民族的特殊情感,有批判也有讚揚。後來的《我不是潘金蓮》更是故意與觀眾梳理,用圓形構圖淋漓盡致的體現了馮導在美術方面的天賦,不過很少有觀眾具備涵養來欣賞,但獲獎無數,也就夠了。這麼看來,馮小剛彷彿是一瓶高度白酒,越放越有味,也更香醇。

    總的來說,馮小剛在圈內很有資歷,上次在法國大使館碰上,整體氣場太足根本不敢接近,有幾個外賓跟他打招呼都畢恭畢敬,可見馮導的影響力之大。而且他靠之前做的商業片,已經賺到了足夠的家產,同時積累了豐厚的圈內資源,可謂電影圈一哥,相當於好萊塢斯皮爾伯格的地位。有了這些硬性基礎後,他才敢如我開頭說的,敢叫板媒體,敢狂言說沒有製片人能要求,這才是他風格轉變的根本。

    不過很多人都說過“一個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理解起來就是,導演不管拍了多少部作品,都會有個一以貫之的元素或核心。那麼馮小剛拍了這麼多部電影,我覺得最為明顯的核心就是,他相信人之本善。不管一個人經歷如何的坎坷,一生有多麼的黑暗,最後總有些人性的閃光點映射出來。《芳華》裡劉峰是個極度善良的人,善良到人們不相信他有七情六慾,但最後被集體拋棄後,面對殘酷的現狀,依然可以給何小萍一個擁抱,兩人自此互相照應,直到盡頭。相信這一幕也感動了很多觀眾,可見馮小剛的表達就是這麼直接,而且直抓人心。

  • 2 # 鄭捕頭

    馮小剛的所有電影都看過,除了早期幾部純喜劇作品,對他幾部完全不開玩笑的片子也很中意,比如《集結號》,甚至《一九四二》。

    看完感覺,是馮小剛水準之上的作品。懷舊文工團的姑娘們只是個瓶子,裡面裝的是馮小剛有所表達的酒。

    馮小剛接受採訪時說,他拍完那些喜劇片之後就想拍拍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我想這些段落大概都在其中吧。那些當年十七八歲的年輕士兵如今都年近花甲,很多人境遇不好,看到片中幾分鐘長鏡頭的戰爭場面仍會熱血沸騰,看到劉峰被聯防隊員數落和毆打,更會感同身受。

    《芳華》把青春獻給你,更把現實撕給你。

    馮小剛用很多片子證明,他不是隻會拍喜劇片,他現在更願意有所表達,拍出一些過去想拍但拍不了的片子。比如《我不是潘金蓮》,儘管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各位想想,如果不是大導演,不是這樣比較隱晦地處理情節,這樣的電影根本就不可能在當今的市場上見到。

    可以做一些比較。陳凱歌在《霸王別姬》之後被人寄予厚望,但事實證明他沒有再能拿出那樣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幾乎一頭鑽進古代故事裡去了,好容易拍個《搜尋》,又過於淺表。今天下午看了看《妖貓傳》,畫面壯美而真實,相對前幾部還算把故事講好了,但故事和道理也相對簡單,覺不出特別的高妙之處。

    希望馮小剛能夠再接再厲,在花甲之年後還能再拿出幾個現實主義題材的好作品。

  • 3 # 導演沈慕白

    馮小剛的電影風格並不是近期才轉變,早欺馮小剛的電影風格也非常不固定。在早期其所指導的《甲方乙方》是一個具有商業電影模式的喜劇電影大獲成功,而後來又以豪華陣容打造《夜宴》這一古典電影用驚險的打鬥場面和超級豪華的演員陣容、場面排程能力打進了國際週末票房排行榜,也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在過去幾十年馮小剛所執導的《不見不散》、《天下無賊》、《唐山大地震》等有著非常明顯的在情節和主題的變化。沒完沒了、不見不散、甲方乙方、這些都是以喜劇揭露社會道德及現實。而天下無賊、夜宴等這些電影則是明顯的商業型大型文藝電影,唐山大地震則屬於紀錄災難片。在2008年馮小剛所拍攝的《非誠勿擾》又延續了馮小剛特色的黑色幽默以及平凡人物的情感世界。

    在演員和角色上也有了一定的變化,在早期的電影《大腕兒》《手機》中所選的電影角色都是普通民眾和小人物的代言人,而在《天下無賊》中選擇的是一些邊緣化人物。如《芳華》這個電影更是大膽回憶特殊年代的青春年華,用一批新人來進行電影創作。

    可以明顯的發現馮小剛在電影演員篩選、電影風格、電影主題、情節等都有了一定的轉變,這種轉變一方面是為了迎合市場,如甲方乙方、私人訂製等這些都屬於用喜劇主題情節來迎合社會普通大眾,而《夜宴》、《天下無賊》、《唐山大地震》、《芳華》等情節和主題則脫離現實普通觀眾生活。用更為精緻的美學審美風格、宏大的主題來進行電影創作。

    一個優秀的導演絕非是隻能導演某一個型別的電影,優秀的導演風格一定是多變的,如卡梅隆之所以強於諾蘭就因為卡梅隆的電影風格非常的多樣化。馮小剛也是一個電影風格多變的優秀導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的“現任”無縫對接華為的“前任”,這是手機代言要的fre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