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小兵說電影
-
2 # 雯170795216
說說父母的事,三年前媽媽執意要去養老院,我們都很不解,要知道進養老院是很難排隊的,也許是幸運吧,父母如願去了一個公辦的養老院。兩人一個房間,裝置也比較完善,主要還有很多活動,她們生活也能自理,我們也經常去看看老人,逢年過節或家裡有什麼事都接兩老出來小住幾天,我們也可以安心工作。當媽媽因為腦梗和嚴重糖尿病足後,生活不能自理,我們也考慮回家養老,但是兩老人還是堅持回養老院,她們說那裡有醫生有護工照顧,這樣對養病更加方便,是的,媽媽已經不能自理了,還有失禁,每天都要護士打四次的胰島素,洗澡也要護工幫忙,吃飯也像孩子那樣吃得滿地都是,手腳不利索了,如果在家養老,肯定要請保姆,可是保姆並不是有錢就可以請到一個用心又貼心的,不像養老院的護工,她們有培訓,落班制,有監管。我們非常感謝養老院的工作人員,真的好幸運遇上她們。我們做兒女的就是的多一點的去看看兩老,說說話,好天氣就帶著他們在院子裡曬曬太陽,按按摩,給老人的藥盒放好每天三頓的藥,叮囑按時吃藥。我們也人到中年了,身體也大不如前,不去的時候也要打電話問問,其實有時候真的好累,但是不去看看又不安落,只能盡力而為吧,在父母在生之年好好陪伴他們,別讓以後後悔,總覺得爸媽在,家就在,兄妹還是兄妹,要是爸媽不在,兄妹情就淡了,所以現在就珍惜!老人去不去養老院還是看父母個人的態度,做子女的要尊重老人的意願,不管在哪,多孝順父母多感恩父母就不會錯!願天下父母幸福安康!!謝謝~
-
3 # 威子
個人認為,老年人是否去養老院沒有該與不該,完全在於其自願。我父母和婆婆就拒絕去養老院,其實,他們的退休金足夠到中等水平的養老院,再說,我們兒女們也都願意從經濟上支援,可是老人就是不願意去,總覺得到養老院兒女們都不管了似的,所以,只能請24小時住家保姆伺候老人,我們輪流去家裡看望。甭說老人,等我到他們那歲數,估計對養老院也未必認同,主要是咱們國家的養老院的服務質量還有待提升;多數老人難以支撐高質量養老院的費用;大多數老人及家人以為養老院就是孤兒院了,老人怕沒人管了,兒女怕被別人笑話的這些觀念,都是不接受養老院的主要原因。
-
4 # 雲淡風清95316416
個人覺得在身體條件可以自理的前提下,最好居家養老。這樣生活質量可以保證,不受限制生活比較舒心。但是一旦身體不能自理,必須得別人照顧時,最好是去上養老院,這樣大家都放心,生活也有保證。
-
5 # 雲說養老
老年該不該去養老院,這個從老年人個體角度而言,主要看老年人自己的身體條件。正常情況下,只要身體能夠自理,就是自己能夠管自己,能夠自己吃飯穿衣洗漱上下床等行動自如的情況下,最好還是居家養老,居家養老有幾個好處:一是自己家裡有熟悉的人際關係,人雖然老了,但是戀舊情節更深了,對故鄉對老宅的依戀更深更依賴,因此在老家養老有自己熟悉的親戚朋友,情感支援和精神慰藉的滿足更容易獲取,更有利於老年人心理需求的滿足,更容易獲得身心健康。二是家裡的居住環境老年人更熟悉,尤其年紀大到一定程度後,視力開始退化,看不清楚的情況下,行動能力也開始退化,走路變慢,容易摔倒,而熟悉的居住環境,哪裡有障礙,哪裡有門檻都一清二楚,很容易避開障礙,不容易摔倒,因此居家更有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三是熟悉的居住環境和熟悉的親戚朋友在身邊,老年人比較有安全感,心理歸屬感比較強,遇到危險的情況,求助方式也比較多,能夠輕易地叫到朋友幫忙,因此更有利於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這些居家養老的前提都是老年人身心健康,尤其是能夠自理的前提下的選擇。
一旦老年人不能夠自理,尤其是癱瘓或者臥床不起的情況下,而子女又有自己的工作,沒時間和精力照顧的情況下,這樣的情況多數是放到護理機構更合適,其實這個時候養老院的養老已經不再合適了,而是哪裡護理機構,醫療條件比較好的醫養結合型的養老院才合適,但是如果子女有條件能夠請到護理工到家裡進行護理照顧,或者請保姆專人照顧,在家裡照顧和護理更合適,至少讓老年人在距離上不遠離親人和自己熟悉的環境,更加有安全感,去了養老院脫離了子女的監護視線範圍內,完全依靠不熟悉的護工和共走人員的良心和職業操守,很難有安全感,也很難獲得稱心如意的服務,除非是極個別的高檔養老院,動輒幾萬一個月的才能夠將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照顧好。
-
6 # 善蓮養生養老養自己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我們的身邊有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我們的父母也逐漸變得兩
鬢斑白,那麼,“究竟是應該送老人去養老院,還是應該把老人留在自己身邊”這種問
題也困擾著許多人,而老人住在養老院真的能比呆在自己家還好嗎?
社會觀念的轉變很多老人不樂意去養老院,心理上難以接受,養育了孩子還去養老院,臉上也無光
老人們給出的理由:
一是害怕被拋棄;
二是住在生活了一輩子的家裡才自在;
有的老人覺得人老了就應該被子女照顧,去養老院就等同於被子女拋棄。
“我們做父母的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等到自己老了需要子女照顧時,子女們卻用各種理由將我們往外推,這多讓我們寒心!”
我們認真考慮下,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會統一去幼兒園,學校接受教育呢?
除了學習成長以外,還有人陪伴,在同齡人的相處中愉快地長大;
另一方面透過統一的管理,降低了社會總體成本。
養老院雖然不盡相同,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實的困境不管養老院裡條件有多麼好,卻難以改變那裡死氣沉沉的氣氛。在一個封閉的院落裡,幾十個能自理的或不能自理的老人,平時能見的人,除了工作人員外就是同病相憐的老人。
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心情是壓抑的。
即使是這樣的環境,很多好的養老院還沒有床位;
華人生孩子,很大一部分目的是養老,孩子就像是自己生命的延續,與孩子在一起就證明自己還活著。對某些人來說,被放到養老院就類似於宣佈了死亡,被拋入了另一個世界。
沒有愛我理我,好似我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老年產品是腦白金了,這是一種表達愛的形勢,讓父母知道你愛他。
如何做好應對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劇,大家都不得不面對養老的問題。
第一關要過的就是思想關,人的年齡大了,免不了身體會出些小毛病,如果請專人來照料的話不免又是一大筆花費,而養老院裡一名護理人員可以同時照顧多位老人,從經濟方面來說,養老院要更為節省和方便。
老年人年紀上去了,心理卻要保持獨立,儘量不要給別人新增麻煩,送去養老院也不是代表不愛你們了。
華人普遍還是喜歡居家養老,主要看老年人自己的身體條件,只要身體能夠自理,自己能夠管自己,能夠自己吃飯穿衣洗漱上下床等行動自如的情況下,或者老伴還在,最好還是居家養老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老人也樂意去養老院,那就隨他的心吧。
回覆列表
個人觀點認為,如果兩個老人都健在,身體還很健康,他們願意在哪裡生活就隨他們吧,畢竟兩個生活是個伴,都這麼多年了。也不願意改變現在的生活環境和習慣。
如果說就剩下一個老人的話,老人最需要的是關懷,兒女還沒辦法天天陪著其身邊,那也看老人自己意見吧,去養老院,那裡會有其他老人作伴,不會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吧。設施比較齊全的養老院,有護工護理,還能做簡單的醫療急救,如果單獨一個老人在家,誰也不希望有意外發生吧。做兒女的也希望老人能開心快樂。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