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想尋求的是豐老先生生活方式、處世態度已經一些重大的人生選擇的一些理解。
4
回覆列表
  • 1 # 麥sir小螺號

    在家撿拾起一塊老磚頭,當然不是用來拍磚,為的是懷緬一位智者,他就是豐子愷。我也不是瘋子,何以用一塊老磚頭(古甓)思念一位名人?聽我娓娓道來,這不是一般人眼中的磚……

    豐子愷雖然離開我們很多年,但是他的精神卻是像孤月一樣獨明於大地上。

    你有故事與烈酒,

    我有明月伴清風。

    2020年11月9日,將是豐子愷誕辰122週年。

    豐子愷二十歲時,老師李叔同出家,自此與佛結緣。 1924年,他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發表,中國美術界開始出現了“漫畫”。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豐子愷舊居位於上海一幢三層的西班牙老式建築,是豐老一生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他人生最後的居所。二樓屋內的陽臺中間有一個梯形突口,可觀日賞月,名為“日月樓”。室內掛對聯 “日月樓中日月長,星河界裡星河轉”。看夕陽,意茫茫,人生滿風浪……這段時間是豐子愷寫作、繪畫的鼎盛時期,他把煙、酒、茶、唱機視為“四友”。瓶花落硯香歸字,風竹敲窗韻入書——書桌上一塊“永嘉元年”磚硯見證他在文革期間寫字作畫的時光。

    半塢白雲耕不盡,

    一潭明月釣無痕。

    夜觀星月,臥遊天際;文章江海;書籍林泉;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居高者,形逸而神勞;處下者,形勞而神逸。

    有遠識者,既知萬千繁華,也思泉下光景。1942年,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豐子愷頓悟:人生境界分三等,一為物質;二為精神;三為靈魂。弘一不正是安步登了三層樓?藝術高境者,實與宗教相近!半生繁華半世僧,臨終偈語度眾生。

    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 一枝草,一點露 ;一個人,一片天。 豐子愷自帶頑皮天性,溫情不輸沈從文,諷喻不遜錢鍾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生活無處可逃,不如靜坐長思己過;境遇沒有淨土,乾脆寬心隨遇而安;心想沒有如願,那便釋然詩酒田園;公道不公道,只有神知道。

    書來益壽;金石延年。與磚相見,似故人歸。三窗六牖,不如一戶之光;眾星朗朗,何如孤月獨明!當年,一塊“永嘉元年”的磚硯即可陪伴豐子愷渡盡餘生。

    歲月不饒人,世情總無常,多少人熱鬧同行,最終漸行漸遠。風月無益唏噓句,四顧茫然陌生臉。

    看夕陽,意盼望,人生滿希望……

    留得五湖明月在

    不愁無處下金鉤

    後記:

    “八王之亂”剛結束的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王羲之隨家族南遷會稽。

    1975年,豐子愷逝世;1976年,文革結束。

    附圖: 晉整磚《晉永嘉元年 • 太歲丙寅》

  • 2 # 吟風悅己花解語

    原來豐老先生還有這麼多名號,我以為只是書畫家!我曾讀過豐老一篇最具禪味的小文,印象深刻說明了“過分優待實是一種虐待”朋友間的過分熱情讓人感到心裡的不適,豐老豐富的人生哲理讓我受益非淺!

  • 3 # 老路書法

    大家都知道豐子愷是一個漫畫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書法大師。

    豐子愷早年曾經和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深受其佛學思想的影響,五四後開始進行漫畫創作。

    豐子愷先生的書法非常了得,他曾經在李叔同先生的指導下,認真臨摹過《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魏齊造像》等碑刻書法。

    豐子愷的書法質中有妍,以魏書為質,故而沉著;取章草、小草之言,故而多情趣。

  • 4 # 千千千里馬

    豐子愷與徐悲鴻是同時代,大概比徐悲鴻小三歲

    但是,豐子愷與徐悲鴻不同在於,他是東洋留學系。

    我們近代有留學學歷的,大致為東洋學派,西洋學派和美國學派。

    這是中國近代向世界先進國家學習的開始。

    豐子愷先生1921年赴日本學習繪畫、音樂、外語,這是他走了一條與老師李叔同弘一法師一樣的求學之路。

    給恩師弘一法師的畫像

    但是,李叔同的這個學生豐子愷特別優秀,以至於後來在學術上取得了超過老師的成績,這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安慰。

    所以,豐子愷是一個高素質的全才教育家。他是畫家、音樂家、翻譯家、文學家。

    一個人只有有其中一項就是很稱職的教師,何況在這麼多的領域,成就斐然,做他的學生真的非常幸運。

    他的文學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翻譯有日本的“紅樓夢”《源氏物語》。

    但是,豐子愷最馳名的漫畫家身份。

    這個身份非常恰當。因為“漫畫”一詞,就是豐子愷創造的。

    1924年,26歲的豐子愷在朋友創辦的雜紙《我們的七月》發表了作品以後,就把自己陸續發表的這種畫叫做“漫畫”。

    豐子愷的這些“漫畫”,既不像完全的日本繪畫,也不像完全的傳統中國畫,但是是用毛筆畫的。而且也喜歡題詩題詞,中國畫的精神和文化還是很濃郁的。

    他的漫畫影響了中國的漫畫興起,並且形成中國漫畫的特色,所以,豐子愷就是這個漫畫的鼻祖了。

    豐子愷的幸運的,他生活在一個大師輩出,高朋滿座的時代。

    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是他的好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是他的朋友。茅盾是他的朋友。在這麼多高朋好友當中,他居然也是一位佼佼者!

    豐子愷先生是偉大的愛國者。1937年,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戰爭。豐子愷用自己的繪畫武器,編寫了《漫畫日本侵華史》宣傳抗日,鼓舞人民對日本帝國主義抗戰到底。

    以後,豐子愷像杜甫那樣,用自己的畫筆,描繪了一幅幅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給華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漫畫。這些漫畫至今感覺非常生動現實。

  • 5 # 一往文學

    有人說,豐子愷是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他的漫畫含意雋永,造型簡括、畫風樸實,在他的筆下世間萬物五一不蘊含真情。

    他的隨筆平靜、質樸、溫暖,畫面感十足,他寫長女阿寶:“記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風把一陣柳絮吹在你的頭髮上,臉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鬍須。我笑著摟住了你的肩,用手帕為你拂拭。你也笑著,仰起了頭依在我的身旁。”

    豐子愷兒童漫畫中的主角“阿寶”

    他在音樂方面也極富有天分,撰寫了音樂理論著作十三種,翻譯的音樂著作十餘種。

    這樣一個藝術全才,一生也是可敬、可嘆。

    幼年藝術家的天分

    1898年11月9日,豐子愷出生在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是豐家的第七個孩子,父親把所有希望寄託在他身上,親自教授豐子愷讀書識字。

    真正的藝術家從小就對線條和色彩敏感,豐子愷最早看到《千家詩》裡的插圖,一個人和一隻大象栩栩如生的樣子,深深地吸引了豐子愷。

    他開始偷偷畫畫,由於沒有摹本,他就畫最常見的事物:小貓、小狗、小房子等等。同學們也都知道他畫畫好,紛紛向他討要。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師:李叔同

    李叔同是中國話劇、油畫和鋼琴音樂的先驅者,也是豐子愷藝術道路的啟蒙者和指路人。豐子愷曾回憶在浙江省第一師範的學習生活,他說:"李叔同先生每星期教授我們彈琴一次。先生先把新課彈一遍給我們看。略略指導彈法的要點,就令我們各自去練習。一星期後我們須得練習純熟而來彈給先生聽,這就叫還琴。 ”

    弘一法師李叔同

    李叔同先生十分愛國,豐子愷也深受老師影響。李叔同出家後,豐子愷曾送他一些縫製僧裝的粗布和寬緊帶送他。然而,李叔同拒絕接受寬緊帶,說"這是外國貨",及至豐子愷說明:"這是國貨,我們已能夠製造",他這才接受。 有這樣的老師,豐子愷始終能在困厄和複雜的歷史時刻,保持一個藝術家的正直、清醒和對祖國未來的信心。

    1928年,豐子愷為預祝弘一法師五十歲生日,繪製《護生畫集》;即使在文革期間,他也提前繪製出護生畫集六集,共一百幅畫,祝弘一法師百歲誕辰。 這樣的師生情誼,怎麼不讓人動容。

    護生畫集

    豐子愷在《我與弘一法師》中曾經說:"我認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懶得(或無力)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即把物質生活弄得很好......抱這樣人生觀的人,在世間佔大多數。其次,高興(或有力)走樓梯的,就上樓梯去玩玩,或者久居里頭。這就是專心學術文化的人,他們把全力貢獻於學問的研究,把全心寄託與文藝的創作和欣賞。"

    追求精神生活和靈魂生活,才能讓人的心靈滿足。

    人生中另外一位貴人:夏丏尊

    夏丏尊也是豐子愷在浙江第一師範求學時候的老師,主要教授國文課,夏丏尊提倡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這也對豐子愷有很大的影響。

    豐子愷筆下的夏丏尊

    從日本留學回國以後,豐子愷經夏丐尊推薦去中學教書。生活舒暢,他重新拿起畫筆,完成了畫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茶樓一角,客人已散,新月一彎,茶具幾盞。著名學者鄭振鐸看後曾說,“雖然是疏朗的幾道筆痕,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一個詩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葉聖陶也說:“他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給人的樂趣超越了形似和神似的鑑賞,而達到相與會心的感受。”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自此,豐子愷開始了獨具特色的“溫柔敦厚”畫作路線。

    他有一本畫集叫《此生多珍重》,翻開這本書,彷彿能看到一代大師在對我們諄諄教誨:“人生海海,努力自愛,多加珍重。”

    1975年9月15日,豐子愷因為肺癌去世。

    20世紀30年代,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在翻譯完豐子愷的著作《緣緣堂隨筆》後這樣評價他:“我覺得,著者豐子愷,是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這並不是因為他多才多藝,會彈鋼琴,作漫畫,寫隨筆的緣故,我所喜歡的,乃是他的像藝術家的真率,對於萬物的豐厚的愛,和他的氣品、氣骨。如果在現代要想找尋陶淵明、王維那樣的人物,那麼,就是他了吧。他在龐雜詐偽的海派文人之中,有鶴立雞群之感。”

    就用大師的話做文章的結尾:“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 6 # 大先生的故紙堆

    豐子愷先生的畫,用毛筆和宣紙,雖然畫法有些西洋,但每一幅都淳厚的中國味道,,往往能小中見大,箇中見全。豐子愷早在1914—1919年就學於杭州的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的時候,在李叔同(即弘一法師)的影響下,就鑽研繪畫,以後又到日本深造,回國後在中學教音樂、圖畫。因為畫油畫太費錢,只好在教課之餘,用毛筆在廢紙上塗塗,起初是以自己的孩子作模特兒,以後也畫人生百態,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現在的這種風格。 豐子愷先生對兒童有特殊的感情,當他的子女在幼年的時候,他常常忘情地參加兒童的遊戲,“開火車”的時候當 “火車頭”,“辦酒”的時候當“客人”……他說,他酷愛兒童的天真,奇妙的幻想,充沛的活力,他的畫中,主人翁大多是兒童。他畫兒童是痴心地想將兒童的黃金時代保留在畫冊裡。由於他對兒童有深厚的愛,對兒童心理有深刻的瞭解,因而他畫的兒童,不僅兒童愛看,成人也愛看,感到意味無窮。

     

  • 7 # 公子三白

    我有這樣一個習慣,每當寫不出什麼東西的時候,就喜歡去翻看豐子愷的散文。

    說來也神奇,只要看兩篇他的文章,靈感立馬就來了,他筆下的故鄉、豌豆、春蠶,總能讓我聯想到自己的故事。

    就拿《憶兒時》來說,其中一篇是寫他小時候和隔壁豆腐莊小夥伴釣魚的事情。

    我起初不會釣魚,是王囡囡教我的。他叫他大伯買兩副釣竿,一副送我,一副他自己用。他到米桶裡去捉許多米蟲,浸在盛水的罐頭裡,領了我到木場橋頭去釣魚。他教給我看,先捉起一個米蟲來,把釣鉤由蟲尾穿進,直穿到頭部。然後放下水去。他又說:“浮珠一動,你要立刻拉,那麼鉤子鉤住魚的顎,魚就逃不脫。”我照他所教的試驗,果然第一天釣了十幾頭白條,然而都是他幫我拉釣竿的。

    我讀完這些文字,腦海中馬上就浮現了自己小時候垂釣的畫面。

    不過我們那時不是釣魚,而是釣蝦。地點也很奇怪,不是小河小溪裡,而是在一戶人家的廢井裡。

    那口井長時間廢棄不用,不知怎麼地,居然裡面有很多蝦。一到暑假,我大舅家的兒子,我的表哥,就喜歡帶著自制的釣魚竿和地裡挖的蚯蚓,拎了個塑膠桶,在那裡一坐一整天。

    我和妹妹從小都跟在這個哥哥屁股後面,他去捉麻雀,我們也捉麻雀;他爬在地方玩“彈子”,我們也趴在地上看他玩;他去挖蚯蚓釣蝦,我們也跟在後面。

    也因此,我們姐妹倆愣是從這哥哥那裡學會了挖蚯蚓釣龍蝦,也把自己曬的跟黑人一樣。不過我爸媽倒是挺高興的,黑就黑點吧,至少不在他們工作的時候過來煩人了,偶爾還有免費的龍蝦做晚餐呢。

    當然,作為回報,爸媽也常常買些果凍、冰棒、水果什麼的放到舅舅家給我們來這些神獸吃。

    如今時間一晃快二十多年過去了,不知道那口廢井還在不在,井裡面還有沒有龍蝦?不過即便有,估計也沒有孩童會像我們當年一樣,守在一口舊井面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吧。

    話說回來,如今年歲漸長,居然還能在豐子愷的文章中尋回舊時的記憶,也是心滿意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恆大贏了延邊4:3,是不是已經得到了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