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言勸

    大禹是中國古代的治水英雄,“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古時候中原黃河洪水氾濫,百姓飽受水災的肆虐。皇帝讓大禹的父親"鯀"去治水,結果治水九年無果,被革職。後來大禹又受皇帝之命,接手父親之職。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就與妻子揮淚告別,奔赴中原治水,一去十三年三次路過家門不入。

    第一次是四年後的一個早晨,大禹治水路過自己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妻子給他生的兒子,他多麼想進屋親眼看看自己的結髮妻子和從未謀面的親身兒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鉅,只得向家的茅屋行了一個大禮,含著眼淚騎馬飛奔而去。第二次是六年後的一天中午,大禹又路過家門口。登上小山丘從遠出看見家裡炊煙裊裊,走近家時又聽見妻子和兒子的笑聲,大禹這才放心的離開。

    第三次是又過三年後的一個傍晚,大禹治水又路過家門,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他來到了自家的屋簷下躲雨,只聽見屋裡妻子對兒子說:“你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聽得非常感動,也多想進屋看看已十歲的兒子有多高、有多壯。但正值治水的關鍵時期,大禹絲毫不敢懈怠,雨停後立刻轉身上路。從故事中可以看出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主要原因是:大禹體恤民情,感受百姓疾苦,深知自己治水的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堅定決心和忠於職守的敬業精神。另一個原因是大禹的父親治水不成而心成愧疚,便立志要治理洪水,造福於百姓。

  • 2 # 小球球是小可愛

    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走婚是正常普遍的婚姻形式,只知有母,不知有父也是正常狀態,母系部族內兒子沒有自己獨立的家庭,男人跟自己的姐妹生活在一起,撫養姐妹的孩子們,在有性需求時去到其他母系部族設立的場所,而且在那個時期,“野合”並不受道德譴責,這只是一種很普遍的生育後代的形式而已,別說大禹的時代,就是孔子也是野合而生,但是,雖然孩子的母親有很多的性自由,但並不等於她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誰的,上古時期孩子的“姓”是用來標記父親,而“氏”用來標記母親,而且“姓”並沒有像如今這樣準確固定,所以同姓的人就有可能是同一個父親,所以中國的婚姻制度有一個規定,即同姓不婚。孔子時期的魯國國君因娶同姓女子而遭受嘲諷,孔子面對這樣的嘲諷也無言以對,目前雖然人口急劇膨脹,這樣的規定雖然鮮有實行,但某些地域仍然有“同姓不婚”的講究。

    所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有可能是指他在母系氏族部落的家,換句話說有可能是他姐妹的家,他離家多年,沒有親自撫養過姐妹的孩子們,與姐妹們分離多年,自然感情不似他人,而他之所以能夠傳位給他的朋友,能有這樣的公心,也完全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特點,在我們現代人看來不可思議,但他們是同一個母系氏族部落,這意味著他們有可能不只是朋友,還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親人,他們很有可能有同一個母親或姥姥。

    在母系氏族社會,沒有婚外情的問題,以母系為主導,“性”不是最重要,不可跨越的,對於女人來說,尤其是物質不豐富的年代,生育子女繁衍後代比“性”重要得多,部族長老讓女人參與到性活動中,目的就是要生孩子以擴大部族,在這樣的時期,女人忠於的是自己的家庭,養育的是自己的孩子,至於孩子的父親是誰並不重要,無論孩子的父親是誰,孩子都是母親的孩子,這樣的社會中,女人更獨立,更自由,沒有任何依賴,孩子也更團結,當然普遍來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並不高,然後隨著男人的醒悟,開始願意承擔很多的家庭責任,需要更多的家庭地位和權利,父系氏族才慢慢興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中藥材有補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