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然術健身

    內練一口氣失傳已久,傳武既不能養生,也不能搏擊,在現代搏擊面前更是相當不堪。外華人和華人早已察覺,只是不明就裡,至使傳武騙子和傻子一直還在搗鼓。

    中華武術強調“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無非是力量與技巧,中外都有,好理解。武功精進,身體為本,內練一口氣,散淤排淤,一通百通,心隨意動,活力滿滿。內練一口氣,才是精華,中華獨有,無奈傳承斷代,江湖一片混亂。

    內練一口氣,其精神實質是:調動自己的身軀和內臟,利用呼吸,讓脊(中樞)神經附近的背、腰、臀、頸肌肉和關節(勞淤集中區),在不常運動的方向運動起來(類似搓衣去垢洗衣),擾動瘀阻,散淤排淤,保健養生,強身健體。

    內練一口氣,其動作要領是:吸氣,憋氣,旨在讓肺部充氣,形成一個有壓球體,配合軀體運動,及腹腔內臟移動,由內向外撐開與脊柱相關的肌肉和關節,比如脊椎間關節、肋骨與脊柱間關節、髖關節、肩關節,等。

    內練一口氣,招式很多,站、坐、臥、行、駕駛都可以練。參見2020年6月14日,2018年11月14日,5月26日,我的主頁,然術全本,拿走不謝。然術,圖文並茂,易懂易學易上手,效果槓槓滴。

    外練筋骨皮,與內練一口氣,目的不同,發力方式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外練筋骨皮,要收縮肌肉關節發力,生淤勞損,耗費身體。相反地,內練一口氣,要放鬆肌肉關節,擾動淤阻,散淤排淤,維護保養身體。

    傳武招式套路,有的著重於外練筋骨皮,有的著重於內練一口氣,但傳武人不能深刻理解分辨,外練與內練混淆,結果是內外都練不成,武功不突出,健康不突出。

    不內練一口氣,只外練筋骨皮行不行?“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沒有內練一口氣,武學之路是不可持續的。老外搏擊就沒有內練一口氣,年輕力壯,為了名利,只注重短期出成績,似乎也沒問題,年紀一大就麻煩了。阿里帕金森,馬拉多納、羅納爾多肥胖,李連杰早衰,李小龍早殞,就是前車之鑑。

    總之,由於內練一口氣的迷失與拉扯,中華武術褪化變態,才有了盲人摸象,似是而非,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的傳統武術。傳武當然不能打,還不如啥都不是的王八拳,更不如相對講究的現在搏擊。

    外華人,沒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顧慮,沒有華人的人情世故,僅憑本能,對傳武不堪一擊的認識,應該是直接的,明瞭的,不含糊的。大眾請清醒,江湖人士請收斂,裸奔好醜。

  • 2 # 隨思閒侃

    傳武博大精深,怎麼可能不堪一擊,不堪一擊的是具體某個人或某一群人而已。當然,絕大多數練武術的人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這是事實。首先,武術和中醫,易學等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對悟性的要求很高,一般一百個徒弟能學成三,四個都已經很不錯了。現在武術沒法當飯吃,學武的人本來就少,有天分又願意下功夫的就更難找了,所以很難找到好的傳承人。所以市面上的大師大多都是半桶水,有的是不知道自己沒學到,有的就是個騙子,他們的徒弟更差,卻又不知道的自己不行,跑出來挑戰當然都是丟人現眼了。高手們一般也不願意上擂臺,在比賽規則限制下,帶著手套,殺技沒法發揮。和專業運動員比體力,比力量,比抗擊打,對業餘習武的人是不公平的。

    專業的武術有兩部分,一類是比賽套路練習者,這一類大多沒學過打法,不會武術搏擊的技術。同時,他們練的套路,出於表演的需要,都改的面目全非,老師傅一看,力不對,氣不順,根本沒法教,練習慣了的東西改起來也很難,所以也就不會教,也沒法教這東西了。

    少數散打高手還是會在比賽中用出一些武術技術的,這些人都是同時學習民間傳統武術的。典型的比如柳海龍,他的技術中藏著很多武術心法,不懂的人當然就看不出來。柳海龍絕對是受過高人指點的,多數練武人都沒有機會學到武術心法的。不少頂尖散打高手都接觸過真正的民間高手,知道對手的厲害,通常也互相尊重。他們不會看不起傳統武術。

    再者,分開來說,柔道,空手道都來源於中國傳統武術,並沒有獨創的東西。泰拳和中國的壯拳基本一樣,泰拳是泰國的傳統武術,壯拳就不是中國的傳統武術了嗎?只不過壯拳和主流武術交流接觸不多,不為人知而已。巴西柔術來源於柔道,在地面技術上有一定創新,中國也有地躺拳,狗拳等長於地面技術的拳法,只不過不太主流,會的人很少。跆拳道長於用腿,手上技術不足,心法也不足,就不用說了。

    所以,說傳武不行的人,基本都是外行,外行聲音蓋過內行,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狀況,發聲的渠道多了,人多就站了上風,民主最後都發展為暴民政治就是這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快速產後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