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苕溪漁隱
-
2 # 竇國書法
如果永遠是假設。你以為是個人就是書法天才?如果100個人練到死,有99人不會寫到顏體的一半,剩下一個也就是三分之二。不要高估自己,你是天才裡面挑剩下的!
-
3 # 素里布衣楊半
首先你提的這個“如果”在現實中就不可能發生。
我們的書法藝術傳承了幾千年,留下了大量的寶貴
法貼資料,這些資料浩如煙海豐富無比,為今人學習
書法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資源,歷朝歷代的書法名家
數不勝數,所以法帖的選擇性有相當大的空間,書法
愛好者選擇的書法興趣口味和學習目的各不相同,所以
同時選擇一種字帖學習的機率幾乎為零,完全沒有必要
擔心人人都練習顏楷,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你擔心人人都寫出極似的顏楷,這在現實中也不可能
發生。這也是一種杞人憂天的假設。
首先顏楷是中國書法史最有分量的楷書,學好顏楷並非
易事,沒有十年以上的真功夫想寫出極似的顏楷絕不
可能,而且就顏楷而言,每個時期的顏楷均不相同,從
早期的【多寶塔碑】到後期的【顏家廟碑】,同為顏楷,
但風格各異,變化極大,甚至判若兩人,所以人人都
可以寫出極似的顏楷這事肯定是不會發生的。
好啦,我再做一個假設就是人人都可以寫出極似的顏楷
情況發生了,那也不是壞事,因為不管寫誰的字型,這
全是一個過程,是學習路程上的一個方法,最終人們的
書法體態會定格於人們各自內心世界的審美價值觀念,
人們的審美價值觀念及個人文化背景的差異最終會驅使
每個人寫出自己心中的書法,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
你都不用擔心你提出的問題。
附圖照片:清代鄧石如【隸書八言聯】臨摹作品
選擇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清代卷)
-
4 # 123細柳
你永遠也寫不出和顏公一樣的字(只是描的象而已),柳公師顏而柳體出,書法學習需先學筆法(筆法已成絕學),得筆法傳承後必然自成一家。
-
5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問題很壞,我們現在不就是歐體楷書比較盛行嗎?
這是一個要想象一下的問題,但是可以在找到現實依據的想象。
如果現代人都在練顏體而不是歐體,中國書法界會變成什麼樣。顏真卿是不是要代替歐陽詢,回答這樣的問題呢?
這個問題,在我們當下還是讓歐陽詢回答比較好。
直到當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最大推廣者田英章先生出現。
現在書法愛好者和初學者,有不少人把歐陽詢放大非常高的位置。有一些人說歐陽詢的楷書如何如何,楷書四大家只有歐陽詢一樣。
現在有一些人不喜歡田英章的楷書,寫歐楷比較難在書展中得獎。這個就是我們當代,歐陽詢楷書學習的人過多的現狀。
一人有感就算是書聖王羲之,也不是書法的全部。
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這個排列順序根據書法家出生時間,這四個人楷書是同一水平線的。
練習書法追求什麼樣的字,書法還是最求中和之美。
書法不應該只有顏真卿的字,也不應該只有歐陽詢的字,也不應該只有王羲之的字。沒有一個的字能夠完全代替書法。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
6 # 大悔憶智周
這個不用擔心。
有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
五代楊凝式學王羲之是最得法的,他的《韭花帖》被稱為天下第五行書。黃庭堅曾經寫了一首著名的詩來讚揚他:“俗書只識《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山谷集》卷二十八《題楊凝式書》)詩中“楊風(瘋)子”就是楊凝式,因為他曾經為避禍裝瘋(也有說因為他行為放縱怪誕)。這首詩說很多學王羲之的人都是隻學到皮毛,沒有學到王羲之骨子裡的東西,而楊凝式學王得法,下筆便有王字的精髓神韻。
看看配圖,比較一下楊凝式和王羲之的字,字形如你所說的“極似”嗎?更值得你思考的是,楊凝式也學顏真卿,可你從他的字找得出顏字的影子嗎?更有意思的是,楊凝式也學歐陽詢,可他的字可不像二田那麼像歐字!
再就是歷史上許多大家都是直接間接學王羲之的,包括顏真卿(顏真卿初學褚遂良,褚遂良學王羲之),可沒有一個的字會被誤認為是王羲之的字。
同樣,學顏真卿的人也多,學顏的人的字卻並沒有出現千篇一律的情況。譚延闓是譚延闓,華士奎是華士奎,舒同是舒同……
顏真卿書法非常豐富,他一生不斷進取,被譽為“一碑一帖一風格” ,所以,學顏,有不同的層次和風格。
這裡還有一個從入帖到出帖的問題 ,學某體停留於模仿得像,實際上並沒有學到手。顏柳歐趙,學顏要出帖最難。
說這麼多就是想說明你的擔心是多餘的,學顏體學的是筆法結體行氣章法和精氣神、審美觀,不是學字形,字形只是個形而下的初級階段。
-
7 # 子衿書法
這就是對書法學習的誤解。
宋四家都是學顏真卿的,蘇黃米蔡,各具形態,出自王羲之的顏真卿,又何嘗像極王羲之?
形體的模仿,不是學習書的目的,只是藉助於學習的一個手段。這是一定要清楚的認識。我們臨摹古帖,臨的越像,相似度越高,說明你的用筆方法和他的就很接近。我們學習顏真卿,要學的是顏真卿的筆法。學會了他的筆法,就要應用所學到的東西去寫自己的東西。怎麼可能會全天下人一個樣呢?
我們現在的書法學習,觀念沒有明確。把寫的象某人的樣當作是最終的目標。學歐,就必須像歐,學顏,必須像顏。人人都以像歐顏為目標,當然就全天下一個樣。但再像,也不可能像過他們本人。就永遠的被他們的形體困住。天下人學習書法,都是歐體、顏體、柳體、趙體……不管什麼體,都是去追求外在的這個體去。體,不是我們要學的東西,它只是一種風格流派。藉助於顏體,學習到的,是顏真卿的用筆方法,就能寫出顏真卿風格的書體。並不是最終寫的和顏真卿一樣的書體。
古人學書,學的是法。法通了,理既明瞭。所以古人書法筆法相通而形質各異。今人書法要不就是盡力的模仿,要不就是胡來,原因便是學習觀點弄不清,把手段當成了目標。
-
8 # 文鼎胡寶岐
學習書法,尤如學習寫作。學書法需要臨摹,學寫作需要模仿。臨摹的目的,是為了透過學習和掌握古人的書寫方法,書法的語言,傳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寫作也一樣,透過模仿,變成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兩者在方法和目的上,是一樣的。而不是照搬照抄。謝謝邀請。
-
9 # 文物樑子
這個問題提得好。這是一個普遍的認識問題,一直從唐宋爭到明清,一直到你這裡。
實際上還是一個假設性,以假設為前提的是問題。這個假設就是,臨習書法者把某個書體的創始人的書體臨摹得一模一樣。
據我拙見看:其實歷史上幾乎沒有一個人 把某一書體臨得一模一樣。每一個字,都是一次性地創作——這就是書法不是藝術但高於藝術的原因所在。一幅作品更是如此。眼前的例子非常明顯,田氏兄弟書法都是以臨歐入手,很長時間師從其伯父。但兩人有差異。田蘊章與盧中南兩位領軍人物,有明顯差異。我感覺在書法的臨習中,“神似酷肖”僅僅是個目標,幾乎沒人做到過。
田蘊章因而有一句調侃的話:你能達到王羲之的水平,這個世界還放得下你嗎?他說自己臨歐,今生不能,來世也達不到歐陽詢的水平。
假設有一個人達到顏真卿的水平,起碼有三個作用:1.教授顏體學習者 ,少走彎路,金針度人,大家都有一手顏體字,豈不美哉?2.重大歷史事件可以請他書丹。3.可以編一本顏體書法大字典。因為顏真卿沒有寫過許多字。——僅僅是假設。
若果顏真卿在世,我會高薪聘用,他一個字收……v錢,看他寫字,再收門票,與他交談書法……。——哈哈,做夢了。
第二層意思,就是臨習書法的目的。
不僅是顏體,還有其他書體。首先要學的像,做到形似,再到神似,再到全篇創作。筆畫、結構、筆意、創作意境、書法境界完全一致。這才可以再探索顏體的行書,草書。最後還是要創作。有這個基礎,你的創作才有基本的規範、根基。
我想說的第三個意思是:
假設有人做到酷似神肖,再進行創作,在掌握“法則”,並融會貫通,真正達到“心手雙暢”,再進行探討創作,才是可行的。
提此問題的人,持臨摹無用論者,其實許多人就沒有好好臨摹古人楷書行書,自由握筆亂掄。
過不了臨誰像誰這一關,你說要有自己風格,那是假話,只要上過小學一年級,學會漢字筆順筆畫,會捉毛筆,一寫字,都是自己風格。
一句話,當代誰達到顏真卿的書法水平,誰會被供起來。光說寫字。
如果你像顏真卿在安史之亂以後,受文人士大夫和李唐宗室的推崇程度 一樣,被當代推崇,那你肯定是獨一無二的中國文化大使——毫無疑問,集思想家書法家政治家於一身。
-
10 # 瀚墨無極
若人人都寫出極似顏體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學習書法,就象吃飯穿衣一樣,每個人品味不同,特點不同,愛好自然不同,這一點,請不用擔心。
學習書法,根據自已喜歡的字型選對字帖,首當選古碑帖;千萬別選近代或現代的字帖,這樣的帖,是學不到樸拙,古韻筆法的,即使寫出作品也是個俗。
練習書法到底最求什麼樣的字?其實沒有多高的奢望,畢竟中華幾千年的書法文化,並沒出現多少書法大家;(注:這並不是低調);學書法只要認真學習,精心寫字就好;學書法是愛好,既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又豐富我們的日常精神生活。
只要高興心則快樂。
-
11 # 心靈書法學堂
顏真卿書法碑帖都比較多,也比較出名。
顏真卿各個時期,寫的風格都不一樣。明眼人一看就能區別出來。
中年的時期《多寶塔碑》和晚年的《勤禮碑》風格完全不同,雖然也有一點共同特點。假如不是歷史告訴你,後人完全會認為是兩個人寫的。
所以想要寫得極相似,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顏真卿自己都很難複製不同時期的字。
練書法主要學習筆法結字和章法,吸收各家之長,才能成為自己的書風。
-
12 # 不二齋
中國書法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就是因為他的豐富性,要是人人練習顏體,雖然每一個人的性格不一樣,但是寫出來的字肯定都是大同小異的,差別不是很大,那書法也就沒有意義了,只是一種文字了,就像英語一樣,寫不出太多的風格的變化的。
現在其實就有一批人這樣練習,它們都選擇了一種歐體風格的楷書,寫出來的字千篇一律,毫無變化,一個初學者經過我一定的指導,幾個月時間就可以和老師寫的一樣了,還有人把這種書體稱為“會流傳後世”的一種書體,實在可笑。
想在書法上取得一項成就,必須要學會相容幷蓄、轉益多師,掌握了一種書體的寫法以後,要去嘗試著練習下一種書體,不斷的嘗試各種風格的寫法,最後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風格,一直堅持下去。
在堅持自己喜歡的風格的同時,還可以旁涉其它的書體風格,開闊自己的視野,化百家而成一家,加上自己的性格和修養,才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書法風格。
我們看歷史上這麼多書法家,每有風格一樣的,就是這個原因。
其實,風格並沒有高下之分,只是表現風格的人的水平有所不同罷了。
-
13 #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一、棘手的問題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棘手。其實很容易解決,我先問一個問題,那就是——
我們為什麼要攝取食物?我們為什麼要吃這些動植物來維持我們的生命呢?攝取食物就是為了攝取食物還是有什麼其他的目的和訴求?
我想,很明確的一點就是,我們絕對不是為了變成我們所吃的那些東西的模樣而吃他們。我們不會為了變成香蕉的模樣而吃香蕉,吃葡萄變成葡萄的模樣。我們不會這樣。
我們吃這些東西的唯一目的,或者說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維持我們的生命,獲取我們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成分,這是最基本的目的。當然追求口味的享受應該是在此基礎上的事情了。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想這些事情的話,其實就很清楚了。
二、模仿不是目的,模仿只是手段
我們學習書法完全是同樣的道理。那些古人的字帖,比如顏真卿的書法、歐陽詢的書法、王羲之的書法,我們其實就可以想象成這些極具營養的食物,而學習的過程,也是我們消化吸收這些食物營養的過程。
很多人說,這個過程比喻的不太恰當吧,吃食物是分解食物,而臨帖的過程是模仿的過程,怎麼是分解的過程呢?
三、臨帖的本質——分解、消化的過程
我認為這兩個過程完全相似,但是大多數人對臨帖的過程涉及、瞭解不多,對其本質掌握不足,因此會認為這兩個過程不一樣。
臨帖,其實大體上分為好幾個種類,比如對臨、意臨、通臨等等。但是不管這些方式是多麼的不同,他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把每一個書法作品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每一個細節,從最細微的地方開始復現,只不過是以模仿的形式進行的罷了。
模仿只是一個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對這個書法作品徹底的掌握、瞭解它每一個細節的樣子、每一個細節為了達到這樣的樣子應該運用什麼樣的技巧,我想,這是我們模仿的目的。
如同食物的咀嚼,如何咀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咀嚼之後我們吸收了多少它的營養成分。我想從來沒有一個人說自己吃雞蛋就是為了變成雞蛋的樣子吧?
也同樣沒有人會為了咀嚼食物而吃食物,咀嚼只是手段,目的是吃食物。
四、攝取精華、拋棄形式
因此,現在我想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了,那就是我們學習書法,從來就不是我為了寫成書法家已經寫成的那樣,我們學習他們的書法是為了獲取他們的技法、技巧,這是最為根本的東西。
就好像我們說要學習道德模範一樣,難道學習道德模範就是變成和他們外表一模一樣的人嗎?難道我們都要去整容變成他們的樣子嗎?當然不是,我們是要學習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良好的思想作風。當我們面對同樣的處境、面對同樣的人生選擇時候,都能向他們一樣,守護道德規範,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難道不是嗎?
學習書法,不應該也是如此嗎?
五、我們應該寫什麼樣的書法?
最後,當我們把前面的問題解決了,那麼最後終極問題也比較容易解決了。對於一個書法家而言,他應該寫什麼樣的書法?
我認為一個書法家,應該寫那些符合書法法度規範、但是又有自己風格創新的藝術作品。藝術從來都不是模仿的藝術。模仿只是藝術的學習方式而已。到最後,模仿的一切,都要為藝術家個人主觀的藝術創作來服務。
也就是說,我們這個世界上如果已經有了王羲之,那麼我們就不需要有第二和他寫的書法一模一樣的書法家了,我們需要的書法家,是能夠像王羲之那樣,做出千古藝術獨創性的書法家。而這樣的書法家寫出的書法,就是一個書法家應該寫的書法。
-
14 # 王效鈞
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
書法是講究個性的藝術,千人一面,就如令人詬病的“館閣體”,終究登不上大雅之堂。現如今,印刷術、電腦製版、照相技術如此發達,要同一個模式,採用現代技術就可以了,何必費神一筆一劃地寫呢?
書法,書法,講究的是法——書寫的方法。
概括起來,對書法學習(臨帖)的說法有三種:形似、神似、形神兼備。
我們看看古代名家的作品:
同樣是楷書,卻風格不同,不用寫作者,凡是熟悉書法的,都知道這是誰的作品。這叫書法。
而如今,恰恰有人只講求形似,同一個老師教出的學生,真是千人一面。更有甚者規定:只能學習自己的楷書,還堂而皇之的上了門規。真不知道要培養怎樣的書法人才。
你即使將某人的書法學到極致,可以亂真,又有什麼意義?
博採眾長、轉益多師、融會貫通、自成一體,這是書法應該有的本來面目。
-
15 # 千年蘭亭
題主這種說法很可怕,按這個邏輯,大家別臨帖了,大家想怎麼寫怎麼寫。
中國書法有兩條線,一條是以王羲之為代表的纖瘦俊秀的書風,一條是以顏真卿為代表的豐腴雄強的書風。其中顏真卿還是在研究透二王的基礎上,吸收漢隸及民間書法的特點後形成自己風格的。
可以說,後世書法尤其是行書,絕大部分出自王羲之一點不為過,可是,後世書法千人一面了嗎?
王羲之書法也好,顏真卿書法也好,他們都有自己的體系,是書法的寶庫,從他們中的任意一點切入,都可開創一個門派。
正如長江,縱長數千公里,自高原一路奔流入海,這是主幹,可誰能說清長江的支流有多少條?且這些支流各有特點,各不相同。
學王羲之也好,學顏真卿也好,各人理解不同,就會形成各自面貌,後世大家追根溯源,基本上都源自這二人,可誰說他們千人一面了?
回覆列表
書法實質上就是雕蟲小技,除非是真正當做愛好者,否則,對於一般人而言,字能寫的一目瞭然,易於交流即可。用張居正的話說就是,書法歸根結底對於蒼生並無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