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英語觀

    主要是因為姜維慫恿鍾會叛亂,鍾會更是關押軍士逼其共反,引起了不滿。事敗後軍士洩憤殺了鍾會和姜維。

    三國志並沒有詳細描述會既構鄧艾,艾檻車徵,因將維等詣成都,自稱益州牧以叛。欲授維兵五萬人,使為前驅。魏將士憤發,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三國演義是自殺

    然後魏國將士剖腹取膽。

    姜維拔劍上殿,往來衝突。不幸心疼轉加。維仰天大叫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九歲”。“魏兵爭欲報仇,共剖維腹,其膽大如卵。

    但原因都在於魏軍將士洩憤所為。鍾會死後,魏軍無人約束,蜀地亂成一鍋粥,幾天之內,死者狼籍。數百鍾會部下被殺,姜維妻子兒女被殺,原蜀漢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僕蔣顯、大尚書衛繼也被殺。龐會替父龐德報仇,趁亂滅關羽一門,所以武聖關羽無後。

    為何事敗

    主要是對形勢判斷失誤,當時蜀國已定,軍民已無戰心。

    今來大重,必覺我異矣。便當速發。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我自淮南以來,畫無遺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歸乎!”

    張頜死後,再無曹家的忠臣,太后遺詔不管真假都沒有用了。景元五年正月十六,鍾會假借郭太后遺命,起兵反司馬昭。然而將領並不聽從,於是鍾會把他們都關押起來,派兵嚴加看守。鍾會有部下叫丘建,是胡烈(也被關押)舊屬,他對鍾會說,應派一名親信為胡烈端飯倒水。

    會以五年正月十五日至,其明日,悉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及蜀之故宮,為太后發喪於蜀朝堂。矯太后遺詔,使會起兵廢文王,“皆班示坐上人,使下議訖,書版署置,更使所親信代領諸軍。所請群官,悉閉著益州諸曹屋中,城門宮門皆閉,嚴兵圍守。

    魏國軍士皆欲迴歸魏國,家人團聚。鍾會辦事不密,被胡烈鑽了空子。

    胡烈編造謊言說,鍾會已挖好大坑,想把眾將逐個打死,埋在坑中。謠言口口相傳,一夜之間傳遍成都,人心浮動。有人對鍾會建議把高階官吏全都殺死。鍾會猶豫不決,反受其害。

    十八日日中,烈軍兵與烈兒擂鼓出門,諸軍兵不期皆鼓譟出,曾無督促之者,而爭先赴城。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眾既格斬維,爭赴殺會。會時年四十,將士死者數百人。《三國志》衛瓘成為大贏家

    伐蜀兩大功臣,鄧艾和鍾會都沒有得到好下場。司馬昭知道兩人不和,分別擊破。最後成就了監軍衛瓘,司馬昭輕鬆平定蜀漢。

    鄧艾部下追上囚車,想迎回鄧艾。命田續追上去,殺掉鄧艾父子,師纂等也被殺。鄧艾被定謀反之罪,鄧艾兒子都被殺,妻子、孫子被流放。後來衛瓘約束諸將,成都之亂方平。

  • 2 # 秉燭讀春秋

    孔明命喪五丈原,臨死前,把兵書戰策、排兵佈陣的方法都交給了姜維。說姜維繼承了孔明的衣缽這話沒毛病。

    事實也是如此,姜維繼承了孔明的遺志,就是克復中原。

    孔明一生鞠躬盡瘁,為了恢復漢室,六出祁山,但天不遂願,六伐中原無尺寸之功。

    姜維是孔明的接班人,接過孔明的接力棒,姜維九伐中原,可以說超過了孔明的次數。同樣耗盡了財力物力,毫有建樹。

    不但如此,還被鄧艾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得手,劉禪被迫自縛而降。當然,責任不應該全部由姜維承擔。主要還是劉禪聽信宦官黃皓之言。

    劉禪被俘後,命令姜維放下武器,姜維被鍾會收編。

    姜維利用鄧艾和鍾會之間的矛盾,讓鍾會誣陷鄧艾意圖謀反,並說鄧艾意欲自立為王。這樣,司馬昭對鄧艾起了疑心。

    鍾會誣陷鄧艾自作主張,擅自對蜀國官員封官許願,製造鄧艾和司馬昭之間的矛盾。

    司馬昭果然上當,於是命監軍衛瓘押解鄧艾迴魏國。鄧艾走到半路時,就被衛瓘殺害了。

    姜維假借敵人之手,殺了鄧艾。反過頭來,他又鼓動鍾會謀反,說讓鍾會學劉備那樣,自立蜀國為王。

    鍾會不知道這是姜維的陰謀,姜維目的就是:讓鍾會造反,成功後殺鍾會,爾後迎接劉禪繼續做他的皇帝。

    姜維去信對劉禪說:“望陛下忍數日之辱,維將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必不使漢室終滅也。”

    姜維說動了鍾會謀反,眼看計謀成功。但鍾會對手下將士如何解釋呢?總不能啥也不說,將士們就跟著他一起造司馬昭的反吧。

    鍾會沒想那麼多,對眾將官說,誰不隨我一起造反,我已挖好了坑,我就活埋誰。

    次日,姜維和鍾會正在計議,突然聽到外面一陣噪雜,原來鍾會手下兵士殺了進來,原來這些魏兵聽說鍾會要殺將軍,這些士兵只想回家,不想造反。

    〖宮外四面火起,外兵砍開殿門殺入。會自掣劍立殺數人,卻被亂箭射倒。眾將梟其首。(引自三國演義)〗鍾會死於亂軍之中。

    姜維力殺數敵,忽然一陣心絞痛,心知不妙,大聲說:“吾計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九歲。

    此時宮中死者數百人。監軍衛瓘曰:

    〖“眾軍各歸營所,以待王命。”魏兵爭欲報仇,共剖維腹,其膽大如雞卵。(引自三國演義)〗

    以上這些就是姜維為何被刨腹取膽的原因和過程。

  • 3 # 無情鐵手諾克

    都說姜偉虎膽雄心,那麼姜偉死後被魏兵爭欲報仇以看其膽。

    那麼當時剖腹取膽的那段歷史是什麼樣子呢?

    維領命,方欲行動,忽然一陣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蘇。

    ……維拔劍上殿,往來衝突,不幸心疼轉加。維仰天大叫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九歲。……魏兵爭欲報仇,共剖維腹,其膽大如雞卵。

    比起來小甜姜的膽好像比正常人還小。[笑cry.jpg]

    當然也有可能是三國或者明朝雞蛋比較大,這個要問一下學農林歷史的小夥伴。但此處原意是想表達小甜姜膽子很大,這一點應該是清楚的。

    那麼現在,姜維死前的症狀表現有兩個可能:

    1、急性心肌梗死:胸骨後劇烈心絞痛、瀕死感,姜維此時五十九歲,是急性心梗的好發年齡,加上存在過勞和激動的誘因,“往來衝突”後心肌耗氧量增加,心疼加重,符合AMI症狀表現。

    2、急性膽囊炎:如果當時的雞蛋真的特別大,可以考慮小甜姜有膽囊增大,膽囊壁增厚。急性膽囊炎表現為右上腹陣發性絞痛,可向周圍放射,放射到心前區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因為之前“昏倒”了一次,我更傾向於心腦血管疾病。

    見習的時候老師下的診斷是急性膽囊炎,身為一個姜維粉,我對這段比較在意,把原文重新翻出來,分析後還是更偏向於急性心梗,不伴急性膽囊炎。

    雖然直接死因是抹脖子沒跑啦

  • 4 # HARMONY1997

    這個問題是瞎掰吧!三國演義,三國志都未曾提到過姜維死後剖腹取膽一說,姜維原為魏國降將,但被亮哥收降後,亮哥深感其智勇謀略超群,是自己理想的接班人,並加以栽培,亮哥蹬腿後,姜維也不負眾望一心扶佐後主那瓜娃子,並多次帶兵伐魏,其陣勢司馬師司馬昭兩弟兄還有點招架不住,幾次伐魏還差點得手,要不是後主劉禪那二貨聽信黃誥饞言幾次將姜維從前線調回來後貽誤戰機,有沒有晉朝都難得說。雖然鄧艾陰平偷度襲擊成都成功逮了劉禪,這種環境下姜維仍假降鍾會,併成功離間了鄧艾和鍾會二士,並招致鄧艾半路被殺,雖然姜維忽悠了鍾會反魏,但部將不服發生暴亂殺了鍾會,而姜維是看扶蜀無力迴天在暴亂中自殺的。姜維在蜀位居大將軍,老二的地位,剖腹取膽?我看不會這麼不給面子吧!

  • 5 # 大亨永德

    劉關張諸葛亮死了之後,蜀氣數以盡,姜維雖然是一名將,但十伐中原失敗後已迴天無朮。離間雖使鄧艾送命,鍾會造反終落得個命喪營中,剖腹取膽!真乃英雄出不逢時,天不佑啊!

  • 6 # 歷史簡單說

    姜維死後被剖腹取膽,來自於世說新語的說法,也是說這個說法也是歷史的說法,並非只是演義的說法。

    【世語曰:維死時見剖,膽如【鬥】升大。】

    會欲盡坑魏將以舉大事,授維重兵,使為前驅。若令魏將皆死,兵事在維手,殺會復蜀,不為難矣。

    烈紿語親兵及疏與其子曰:"丘建密說訊息,會已作大坑,白棓【棓與棒同。】數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賜白〈巾臽〉,【苦洽反。】拜為散將,以次棓殺坑中。"諸牙門親兵亦鹹說此語,一夜傳相告,皆遍。或謂會:"可盡殺牙門騎督以上。"會猶豫未決。

    眾將士認為姜維與鍾會兩人某謀將他們給坑殺,極是氣憤,就把姜維與鍾會亂戰打死了。

  • 7 # 歷史百家爭鳴

    姜維,蜀漢政權末期的大將,是諸葛亮的再傳弟子,繼承了諸葛亮的衣缽,一直推行北伐政策。可是,姜維死後居然被人剖腹取膽,這是為什麼呢?

    這要從曹魏徵討蜀國時說起,蜀國從諸葛亮時期一直在北伐,後面因為蜀國朝廷相互傾軋,姜維就以防禦為主。司馬昭上臺以後,看蜀國走下坡路,於是他便派了幾路大軍,分別從不同地方開始進攻蜀國。不過巴蜀之地的天險不是吹的,姜維守著劍閣,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曹魏軍隊打了好幾次都拿不下來。鄧艾看這不是個辦法,於是想出來了個奇機,就是派兵從陰平直搗蜀國的首都成都。鄧艾下對了這步棋,曹軍連破數城,最終打到了成都,劉禪被迫投降,並傳令姜維投降。

    但是姜維心裡是不甘心的,他不想蜀國毀在自己的手裡,於是他表面迎合鍾會,看到鍾會心裡有謀反的野心,就一直慫恿他自立為王,想借鍾會的手實現復漢室的願望,還對劉禪說:“原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但後來鍾會的造反之事敗露,手底下的將領並不樂意造反,便先起兵把鍾會殺了,姜維也不幸被殺。而對於始作俑者的姜維,魏軍士兵出於洩憤,便剖腹取膽,發現姜維膽如斗大。

    只能說姜維想的太過於簡單,蜀國經過北伐,朝廷內鬥,實力已經是今非昔比,想要借鍾會之手復國簡直是不現實的行為。他也為自己的想法付出了代價,死了還被人剖腹取膽。

  • 8 # 每日趣評

    姜維死後被剖腹取膽確有其事,《三國志》中記載:維死時見剖,膽如(鬥)大。那麼魏軍為什麼這麼喪心病狂的對待姜維呢?姜維又是在什麼情況下被殺呢?聽我慢慢細說。

    公元263年,司馬昭制定伐蜀大計。兵分三路,鍾會率領主力軍十萬人,由斜谷、駱谷進兵漢中。諸葛緒率兵三萬人由武都進兵陰平橋頭,斷姜維歸路。鄧艾率三萬人經狄道進攻姜維。後姜維擺脫追兵,急行軍到劍門關堵住了已經攻破漢中的鐘會大軍。

    後來鄧艾偷渡陰平,迫降成都。劉禪投降,同時寫詔書讓守在劍閣的姜維就地投降魏軍。姜維看到大勢已去,於是投降了鍾會。但是姜維卻並沒有完全死心,他在心中盤算了一個很大的計劃,這個計劃足以反敗為勝,重新控制川蜀的局面。什麼計劃呢?

    當時的形勢是這樣的,鄧艾破蜀後驕傲自大,擅自大肆冊封蜀中舊臣,這引起了司馬昭的懷疑。鍾會利用機會,篡改了鄧艾寫給司馬昭的信件,使鄧艾信中的語氣變得傲慢無禮。司馬昭於是派監軍衛瓘囚禁鄧艾,送到洛陽審問。

    鄧艾被俘後,他的軍隊歸了鍾會統領。我們來看一下鍾會當時有多少士兵,原來鍾會統領魏軍十萬人,後來鍾會兼併了諸葛緒的三萬人,鄧艾被俘後,又兼併了鄧艾的三萬人。蜀軍共投降約六萬人,這樣的話加起來共有二十二萬人之多。

    如此多計程車兵,平蜀如此大的功勞,蜀地如此險峻的地勢,這使得鍾會的心態開始起了變化。這一切都被投降的姜維看到眼裡,於是姜維暗地裡開始策劃一個大陰謀,什麼陰謀呢?

    第一步,先策反鍾會,把鍾會想要叛變的內心想法變成現實。第二步,利用鍾會的信任清除魏軍軍中大小將領。第三步,殺掉鍾會,掌控所有軍隊,然後恢復蜀漢政權。這就是姜維的計劃,一個在投降後無奈想出的唯一一個完美之計。姜維還偷偷的給劉禪寫信,讓劉禪稍稍忍耐,他馬上就可以拯救社稷於危難之中。

    密書與後主曰:「原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於是姜維開始動員鍾會反叛,姜維對鍾會說:自淮南叛亂以來,司馬昭的所有計策都出自你手。現如今你又立了這麼大的功勞,主畏臣謀,你為何不仿效古人,放下權利,做個安然自在的人呢?

    乃詭說會曰:「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硃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遊乎?

    姜維的話說到了鍾會心裡,鍾會雖然沒有明著表態,但是從此以後和姜維的關係日益親密。鍾會鑑於鄧艾之禍,為了自保,他提前做了準備。計劃是這樣的:讓姜維率領五萬人出漢中,自己率大軍在後,然後雙方會師於長安。自長安出發水陸並進,會師孟津,兵鋒直指洛陽,這樣的話,天下定亦。

    鍾會的想法很不錯,可惜早就被司馬昭所洞悉。鄧艾被俘後,司馬昭馬不停蹄的率領十萬大軍入關中鎮守長安,然後派賈充率軍進駐漢中。一切辦妥之後,司馬昭給鍾會寫了一封信,告訴了他現在的形勢。

    鍾會看到信後意識到司馬昭提前動手了,於是和姜維商量對策。姜維趁機建議他將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的將士聚集在一起,讓他們簽字畫押,立下字據一起謀反。誰知道這些將領們都不同意這樣做,沒有辦法,鍾會將這些將士都分別關了起來。

    這時姜維建議鍾會一不做二不休,所幸坑殺所有魏軍將官,將兵權歸自己統領。這個訊息被一個叫丘建的人洩露了出去。於是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魏軍將官都知道了這個訊息,頓時人心惶惶。這些將官門紛紛逃出被囚禁的府邸,然後回到軍營率兵自衛。

    丘建密說訊息,會已作大坑,白棓棓與棒同。諸牙門親兵亦鹹說此語,一夜傳相告,皆遍。

    鍾會看到形勢大亂,於是問姜維該怎麼辦?姜維說:“但當擊之耳。”意思是那就打吧。於是兩人率領著少數士兵,試圖殺出一條血路。最後終歸是寡不敵眾,很快的兩人被亂兵所殺。

    魏軍殺死姜維後不解恨,想知道姜維究竟有多大膽,敢出這樣大的主意:坑殺所有魏軍將官。於是魏兵將姜維剖腹挖膽,史載姜維膽如斗大。

    我覺得姜維被剖腹挖膽應該為真,但是姜維膽如斗大就未必是真的,不符合常理呀!

  • 9 # 淡看天上月

    姜維被魏將殺死之後,還遭到了剖腹。腹開自然可以看到裡面的內臟,看到了姜維的膽異於常人,其非常的大,所以就有了膽大如斗這個成語的由來。那麼為什麼要這麼對待姜維呢?

    釋放憤怒

    姜維當時是想借助鍾會的力量來匡復蜀漢,首先想做的就是殺死在蜀地的魏國將士。只是事情遭到了敗露,魏將士先一步殺死了姜維其及妻兒。魏軍將士覺得簡單的殺死了姜維還不夠洩憤,所以就想著進一步的辱姜維的屍體。讓其死無全屍。

    應該沒有進一步侮辱了

    剖開姜維的肚子之後,見到姜維的膽那麼大。當時將士見到此等場景,也理解了姜維為什麼敢這麼做,覺得姜維也算一個人物,就沒有繼續侮辱下去了。所以在《三國志》上只是簡簡單單的記錄了姜維被殺死,是裴松之根據註上了剖腹一事,但是也沒有後續詳細的事情了。(這只是個人猜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投資和理財的重大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