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真的在內心憎恨著一個人,這種感受其實很不好,我嘗試過各種方式去跟自己和解,卻一直失敗。很希望有人能跟我分享一些經驗和想法,怎樣勸自己放下一個人?
6
回覆列表
  • 1 # 暴走大馬哥

    我們一直處在傷害別人,以及被別人傷害。我們也一直誤解別人,以及被別人誤解。

    我從來沒有要求自己必須放下過。它只是在某一天向我走來,帶著很多層的慰藉。我沒有辦法去追逐這件事,只能等它自己願意到來。

    我覺得很多人生活裡都誤會了原諒這個詞語的定義。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失戀之後,你發現自己的生活反倒比以前好起來了,甚至是在下一任遇到的人發現更加合適相處。於是你會說上一句,即使跟前任有過不快樂,可畢竟也是得以成長的一課。

    可是倘若後來的日子並沒有過得更好,你就會陷入一種自己如此不幸運的怪圈——為什麼我遇上的都是渣男?為什麼就不配得到美滿的結局?

    也就是說,原諒這件事情並非取決於對方曾經對你做了什麼,而是在於你後來所得的部分,是否足以抵消掉原來被傷害的那個量——那才是真正的放下——你甚至不需要告知對方你的心境變化,那只是你單方面的心路歷程而已。

    或者說在對方的眼裡,在後來的某個時刻他真的醒悟到自己的確是做錯了,可是另一方面他也會因為“我在那個年齡階段跟思維格局下,對應作出的選擇也只能是那樣——儘管我是個施害者,可是我也有我的苦衷”讓你無法有所反駁。

    於是到了最後,我們都變成了相互傷害的人——你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願意去理解你。

    事實上很多人都會拿馬後炮的心理去證明一件事:你看我一早就知道他是個不簡單的人物,我當初就知道他不是個好東西,我早就知道你們之間不會有好結果。

    如果是作為旁人的角色,我很少會上綱上線分析一件事情的原因邏輯。大部分我做的事情就是在對方取得成功的時候給予祝賀,在對方處於困境的時候給以情緒上的撫慰。

    至於對於自己,我也有一套應對的邏輯——為了自己的受害者心理再少一些出現,我先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部分,剩下的,再去責怪命運本身,而不是具體的某個人。

    我一直覺得,我們跟除了自己之外的人都會存在裂痕,或者說是嫌隙。你可以說父母是無條件愛自己的孩子,可是那也僅僅是對於他們的自我角色完成而言。

    本質上來說,“施者”跟“受者”永遠無法達成絕對的匹配認同,無論是父母同孩子,愛人之間,或者甲方跟乙方。

    因為處於的立場不同,所以對於同一件事情的反饋態度不同。在所有的人際關係裡,大部分的切入思維都會認定自己是那個被傷害的人——哪怕在客觀事實上就是自己的錯誤,可是我們也要在其中找出讓自己不那麼自責的安慰理由。

    看劉震雲的一場演講裡說到,潘金蓮並不是個壞女人,她只是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溫度對的溼度下做了一件不正確的錯事。

    這個邏輯並不拗口,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或者分析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從單一的層面去對待,而並非站在整個事情的大局去探究當事人的出發點。

    只有跳出自我的格局,你才會體會到所有的一切,都歸咎於是人性使然——以及所有的對錯本身其實並沒有對錯。

    人性這樣東西會讓人覺得殘忍、不堪,可是我總覺得如果一開始我們就願意認同它的存在,並且以此作為自己做出一個決定以及面對一個難題的最後歸納的時候,那麼前面所有的那些糾結也就不會如此左右搖擺了。

    這個邏輯我是一直認同的,只是在日常裡很少會拿出來說。是因為很多過來人會叮囑自己:做人要大度,包容,諒解,更要學會原諒別人的那些不好——因為到最後你發現所有的人都是芸芸眾生,不值得去計較。

    我承認自己是個世俗之人,還遠遠沒有到達這般境界。除了我對於父母可以無條件地包容跟諒解之外(甚至這一部分也是建立在自己獨立不需要依賴他們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我對於所有的其他人際關係都會存在一套對待邏輯的。

    這套邏輯的原則當然是緣分在先,真誠相待,其次是互助進步,相互理解,最後便是在對方身上得到的那部分好足以抵消他所帶來的不好影響,所以才值得相互走下去。

    朋友、伴侶,都是如此。

    我不大愛聽別人跟我說:“你看那些聯合國大使去慰問非洲難民,那些旅行路上的陌生人相互友好交流,那些交朋友從來不會因為對方階級而有區別對待的人,那樣的關係也很讓人溫暖感動呀。”

    這點我認同,但是這種關係明顯就是一次性買賣,以及伴隨著很多的隨機因素。它跟我所要表達的,一段常規、持續、穩定的關係,不是同一個概念。

    就好比在路上遇到一個陌生人,不小心發生了些衝突,你最多也是自認今天運氣不好,並不值過於傷神——因為這份陌生的交際,不會常態地影響我的心情。

    可是對於那些相對固定甚至是絕對確定(家人和親人)關係的局面下,在時間日益累積的過程中,我們會漸漸地瞭解一個人。這種由淺到深的過程,需要時間,需要伴隨著很多的誤會、衝突等關鍵性事件,然後才得以所謂認清一個人。

    看過很多關於破鏡重圓或者握手言和的故事,我覺得只要是自己自發選擇認同的,那就不該在後來的日子裡再去舊事重提。

    而如果自己無法在心裡過得去,那也不需要勉為其難地在心裡找一個藉口——比如看在孩子的分上,看在家人的分上,看在這麼多年的分上,看在TA曾經也對我很好過的分上。

    我們積累千萬次的那些好,也比不過一次衝突分裂帶來的傷害來得大。這就是為什麼惡毒的話容易說出口,可是挽回局面要說的跟做的卻是需要那麼多。

    你以為只要和好就可以如初,其實不會的,裂痕發生了,就會永遠存在。它如同一根海草,時時刻刻在夢裡纏繞著你,讓你無法呼吸。它如同一根魚刺,卡在咽喉,你無法體驗那種很大的疼痛,可是也要沉溺於持續不斷的隱隱作痛。

    我在大學的時候進入過一個關於“如何達成和解”的主題論壇。有個男生提到自己花了很多年甚至是一輩子,也沒有辦法原諒父母。這種觀念感覺讓他很痛苦,因為他覺得自己無情,殘忍,不符合世俗上的價值觀。

    他說自己表面上也對父母很好,只是在心裡,因為童年的傷害,所以永遠無法達成諒解。“不敢在現實世界裡告訴任何人,因為害怕自己被譴責是自私的惡魔。”

    那半年的短暫經歷,在某種程度上對於陷入抑鬱症當中戾氣十足,無法發洩情緒的我而言,有了很大的緩解——我開始發現自己恨起一個人來,是可以理所當然的——只要不傷害對方就可以。

    而那些以前想不開的從前,完全是因為我根本連責怪過往、責怪他人的勇氣都沒有——當一個人十幾年都活在只是自己的過錯的自卑中,到最後會把自己變成扭曲的軀殼跟靈魂。

    其實討厭或者不喜歡一個人是一種常態,大部分時間它不會讓我們造成不舒適,只要你儘量遠離這個讓自己不愉快之人的身邊就好。

    這是我一直認同的,對待任何一份關係,都要保持恰到好處的距離,這樣可以讓自己對喜歡的人保持一份期待,也可以對自己所恨之人隔絕一種持續的厭惡。

    會被人問起,身邊有可惡的同事或者朋友,想要離開可是卻又沒辦法怎麼辦?在我以前的思維裡,我會回答:想辦法調節自己的心態跟忍耐力,轉移自己的情緒。

    可是這些年我發現自己居然狠心了起來——如果你還不願意離開,那一定是因為對方那個人不夠可惡到值得你想盡辦法離開。

    人的開心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度,可是也更需要去規避那些讓自己容易產生不開心的人。

    這些年我跟父母的相處邏輯,一直都是短暫的假期裡休息一陣,然後很快就要離開。因為待得時間越久,他們在你眼裡的那份不夠好,很快就會蓋過他們對你好的那部分。

    至於生活裡的其他人呢,有些規避是間歇性的,比如我的朋友裡有些性格熱鬧到誇張的人,這對我一個內向安靜的獨處者而言是很大的衝擊。所以我只會在自己需要放鬆或者組織一些活動的時候去找到他們。

    他們很理解我,並且不會把這份間隔聯絡當成是疏遠的誤會。

    至於那些你在心裡判斷移除自己交際關係網的名單,也無須太過於計較過往曾經有過什麼情誼,或者自圓其說一句“他們其實人也不壞”——只要你在心裡確定他是價值觀跟你有絕對原則性衝突的那一個,那麼就不需要有那麼多的無可奈何了。

    人與人之間永遠無法達成相互理解的完美關係,更不要去奢望。當你明白這一點,你會發現恨一個人其實也不代表自己就是個壞人。這跟你恨的那個人也無關——你只是需要這麼一份恨意,來提醒自己真實地被傷害過。

    這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跟“我還恨著一個人”這件事達成和解——那就是不去壓抑它,也不去放大它。就讓它待在你的心底,提醒自己也不過是這塵世的普通人一個。

    要知道,平凡之人怎麼可能只有喜樂,而沒有怒哀呢?

    要允許自己可以不喜歡、討厭、甚至恨一個人,就如同自己也被別人不喜歡一樣呢。

  • 2 # 汝之尾巴草兒

    這不過是一個自己何時能和自己何解的問題!

    想當初犯的傻都是自己腦子裡進的水,必須用時間和經歷去彌補,等你經歷的事多了,成長了,當初看不開的也就看開了。

    誰沒犯過錯,沒痴痴傻傻地遇到過人渣。沒當我現在想起當初那個賤兮兮的自己,都恨的牙癢癢,但是不可否認那個時候的自己很有勇氣!

    現在要放下,第一步是要接受。接受犯過傻的自己,然後心裡會舒服些。至於真正的放下,還是要靠時間。

    時間足夠久,遇到的下一個人足夠好,那之前的一切就沒什麼放不下。

    人要學著接受真實的自己,也要偶爾原諒勇敢的自己。

  • 3 # 二醜君的日常穿搭

    其實,那些你以為治不好的傷,每分每秒都在慢慢癒合。時間帶走了許多風沙,也留下了新的痕跡。在你不經意的某些瞬間,那些過去已然風化,你早已鬆開了緊握的雙手。有些事,回頭不如懷念,苦守不如釋懷;一別兩寬,各自歡喜。不說給對方送上怎樣的祝福吧但至少不要留有遺恨。因為在一起的時候,彼此感情是真實的,那時候怦然心動,歡呼雀躍的心情,不是虛假的,而是絕對的真情流露。即使,我們作為一個勸說者說得再多,頂多算是站在坑邊給你鼓勵加油,能不能釋懷還是得看自己願不願意放過自己。釋懷這個過程雖然很艱難 ,但我仍然想告訴你,放過過去,放過自己吧。不要期待著誰能帶你走出這段艱難的日子,哪怕是火坑,也要自己勇敢地爬出來。

  • 4 # 王海兒111

    有些事情,別人幫不了你,只有你自己幫自己“釋懷”。

    “釋懷”是得不到時候,一種最無奈最壯烈的心情。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並不是透過努力就可以得到的,有些事,你越努力反而離你越遠。比如愛情,“釋懷”是對自己傷痕累累的唯一安慰。

    把彎路走直的人是聰明的,他找到了捷徑。把直路走彎的人是豁達的,他多看了幾道風景,人生總有收穫。寬容是對生命的洞見。沒有經歷過風雨,見不見彩虹無所謂。幸福誰都向往,然而為了幸福我們不得不先忍受不幸福,這就需要自己給自己“釋懷”。要想當婆婆,只能先從媳婦兒做起。

    執著帶給我們的,有時是勝利的喜悅,有時是無奈的痛苦。外面的世界糟蹋我,自己總該體諒自己一下吧!其實有什麼呢?交給時間吧!我看它就是一桶強力漂白劑,讓所有的東西都褪色。

    在家享受Sunny明媚,給狗狗梳梳毛,把床單被罩洗洗曬曬,一邊看著新聞裡各種堵車,各種擁擠,一邊打球看電影唱歌,宅有宅的過法,一如生活,隨遇而安最好,何必擠破頭地人云亦云,人行亦行?生活就是一種心態。

    生命中的每一個拐角處都有希望存在,走過去,或許就是另一片天地。一個快樂的失敗者,就是另一個勝利者。洗盡鉛華,總是比隨意抹粉塗脂來的美。憂鬱時仰頭看天,展望新的場景,獲得更多快樂。看我抓一把中藥,服下一貼驕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有時,男人的壓力,不一定是來自家庭和女人,更多的,是內心賦予自己的責任,還有,自己對自己的期待。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我,容易孤獨和冷漠,但這不妨礙我珍惜那些感動。

    我,一艘航行了五十多年的老船,想著我的生命中的偶然,必然,茫然。我想明白了,告別很正常,生命本身就是一次告別。有的東西,用不著呼喚,終久要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課打瞌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