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59保護協會

    感謝邀請,北洋水師於1874年開始建設到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宣告成立並於同日頒佈施行《北洋水師程》。從此,近代中國正式擁有了一支海軍艦隊。但是在1888年以後,艦隊經費大幅減少。而當時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大量的技術革新但是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艦隊已多年未置新艦,部份應進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換新式火炮未能進行。(但有一點值得注意,可以說在管退炮之前所有這種分裝藥包的火炮都可以稱為速射炮(小口徑的一分鐘兩發左右大口徑的如定遠主炮理論射速射速三分鐘一發,但實際根本達不到)。不管是管退炮還是架退炮都是速射炮,只是管退炮能提高火炮的射擊速度(一分鐘六到七發)。而架退炮則要慢了很多)架退炮與管退炮後座區別(圖為管退炮結構)

    而且管退技術是在19世紀90年代被研製出來。所以可以說北洋水師壓根就沒怎麼趕上管退炮的更新所以北洋水師的火炮還是以架退為主。(但是如定遠主炮這類大口徑炮還是以架退為主)

    圖為定遠主炮示意圖

  • 2 # 我愛祖國的碧水藍天

    常識告訴我們只有具備巨大艦體才能承載幾十噸上百噸的大口徑火炮,還要承受火炮發射所產生的後坐力,由於北洋海軍艦船都是以大噸位為主,所以才有條件裝備大口徑火炮,而日本海軍正好相反,日本海軍沒有大噸位艦船所以沒有條件安裝大口徑火炮,為了彌補這個不足日本海軍在旗艦松島號上安裝了唯一一座300毫米口徑大炮,射速大概3分一發,要命的是實彈訓練時由於船小炮大承受不了大炮的後座力,而使松島劇烈搖晃幾乎要沉沒,因此這座炮基本就是擺設毫無實戰價值,所以日本海軍沒有裝備大量大口徑火炮的條件。按當時的科技水平120毫米以下口徑火炮已經實現了管退試(速射炮),清朝江南製造局甲午戰前以大量生產120毫米口徑速射炮並裝備北洋海軍。全世界海軍120毫米以上火炮還是架退試,因為北洋海軍鉅艦大炮為主,120毫米以下小炮(速射炮)為輔,日本海軍由於條件所限制只能裝備小口徑火炮,優點是射速,缺點是殺傷力有限。北洋海軍定遠,鎮遠姊妹艦單隻排水近萬噸,相當今天的美國航母級別,艦上裝備的都是300毫米大炮,日艦隊所有120口徑管退試火力對二艦毫無辦法,被譽為擊不沉的戰艦,而定鎮艦上300毫米巨炮只要擊中日艦必讓其尚失戰鬥力或沉沒。黃海海戰日本艦隊圍攻定鎮二艦所發炮彈如同以卵擊石,日軍無奈首先退去,定鎮二艦還立即跟蹤追擊並不斷巨炮轟擊逃跑的日艦。就是從這天開始世界海軍確立了大艦巨炮的海戰理論,確立了戰列艦的海軍靈魂地位。

  • 3 # 立志成蟲

    是德制軍艦,德國海軍當時並不是遠洋海軍,所以重視火力,裝甲防護,航速必然會差一些。而英國海軍是遠洋艦隊,首重速度,艦炮火力和裝甲防護相對要弱一些。甲午海戰之前,北洋海軍未添一艦一炮,當時無論海戰的戰術思想理念還是軍艦本身的配置都在不斷的發展更新。北洋海軍逐漸拉開了與世界的距離

  • 4 # 孤單男銀

    這個是北洋水師成軍時的軍艦配置,成軍後世界海軍隨著科技進步火炮出現了革新進,由舊式的架退炮進步也速射的管退火炮,射速快了不止十倍,由於大清朝工業落後,只能從國外購買,然而滿清權貴為了壓制漢族官員勢力而不予拔款購買更新武器,以致北洋水師艦船老舊,連艦炮也不如人,炮彈也不行,

  • 5 # 偏史說

    首先架退式火炮就是射數慢,為什麼用呢?那是當時只有這個技術,速射跑都是十多年後的故事了。在鐵甲艦剛出來的時候最大的火炮也只有兩百多毫米口徑。但隨著軍艦裝甲的升級火炮也跟著升級但受制於當時技術的原因最多也只能造出305口徑的短身管炮,倍徑再大就會炸堂,因為鋼鐵技術不過硬。但後來裝甲持續增加305的短管炮已經不能有效擊穿厚實的裝甲了,所以才大量用速射炮以殺傷甲板上的人員造成敵艦失去反抗能力。北洋的定遠鎮遠可是沒被日軍的速射炮擊沉的(說的有點跑題了)。。。。迴歸正題就是因為當時清朝買軍艦的時候全世界的都是那技術,後來技術革新了卻沒錢添加了

  • 6 # 海研會

    這個問題的答案關鍵點在於時間,也就是北洋海軍各軍艦的購、造時間普遍偏早。

    北洋海軍的建立起步於1875年,最初擁有的蒸汽動力軍艦僅僅是李鴻章從江南輪船借用的“操江”艦,以及船政水師駐防北洋的“泰安”“湄雲”“鎮海”,屬於中國產自造的炮艦、gunboat或sloop之類。之後在總理衙門的主導下,開始向歐洲購買先進軍艦,諸如巡洋艦“超勇”“揚威”,鐵甲艦“定遠”“鎮遠”等。需要注意的是,北洋海軍向歐洲購造軍艦的活動,集中發生於1878至1887年間,從1887年之後到甲午戰爭爆發,就再也沒有向歐洲購艦的活動。

    而世界海軍技術領域,大口徑(100毫米以上口徑)架退炮向管退速射炮的技術演變,恰好發生於1890年代,以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創造的4.7英寸口徑速射炮最為著名。傳統的中大口徑艦炮,發射、後坐之後,火炮產生較大位移,且無法自動復位,而新式的火炮同時裝備有自動制退和復進裝置,也就是火炮發射完畢、後坐之後,能夠自動恢復到發射位置,火炮的射擊速度由此大大提升。

    面對這種巨大的技術革新,北洋海軍受制於1891年戶部提出的挺購外洋軍火的禁令,根本沒有希望追趕世界技術潮流。

    所以,北洋海軍軍艦裝備的多是架退炮的緣故,就在於北洋海軍購造軍艦時,尚沒有新式的中大口徑速射火炮。而當新式速射炮出現時,北洋海軍已經被綁住了發展的手腳,無能為力了。

    1894年初,李鴻章曾上奏申請為北洋海軍進口一批120毫米口徑的新式速射炮,但是未得到清政府的支援,事後李鴻章挪用淮軍陸軍的經費偷偷為海軍訂造,但是這批火炮來到中國交付時,已經是甲午戰爭之後。

    另外,除了架退炮外,甲午戰爭中參戰的中國軍艦也有部分裝備了速射炮,不過不是北洋海軍的軍艦,而是廣東水師支援北洋的“廣”字艦,安裝了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的速射艦炮,只是數量太少,未能改變北洋海軍炮械總體落後的面貌。

    北洋海軍“濟遠”艦裝備的210毫米口徑克虜伯艦炮,屬於標準的架退炮。其特點是火炮的炮架結構極為笨重複雜,分為上、下兩個炮架,上炮架承託著炮管,底部有滑輪,整體安裝在下炮架上。下炮架則類似一個底盤,有前低後高的坡度。火炮發射後,上炮架馱著炮管在下炮架表面從前向後“爬坡”運動,從而抵消後坐力,所以稱為架退炮。

    英國生產的速射艦炮。速射炮的特點是沒有笨重的上、下分體式炮架,採用簡潔的一體式炮架底座,炮管與安裝有內部帶著液壓、彈簧裝置的自動復進機相連。火炮發射後,炮管向後後坐,牽動著復進機上的彈簧裝置向後運動,此後依靠液壓彈簧裝置自動將炮管拽會到原位。因為後坐時只有炮管動,而炮架不動,又稱作管退炮。

  • 7 # 瑜丞

    不論大清的北洋艦隊還是日本聯合艦隊都選用大口徑慢射速的架退式後膛火炮,因為這是十九世紀中後葉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當時的技術水準就限定在這個層級上。

  • 8 # 陶德中士

    鎮遠艦

    定遠艦

    所謂的在甲午戰爭黃海海戰爭中,被大量日本人所泛用的這個所謂我們今日稱為速射炮的產物,是在1887年由英國的阿姆斯特朗公司發明的。當時投入的口徑就是這個40倍左右口徑的120毫米速射炮,這是日本人在日清戰爭中大量使用的火炮。

    實際上速射炮是在1887年才被正式研發出來,而北洋艦隊的主力艦隻交付北洋艦隊的時間都要比這個時間早幾年,而當時的舊日本海軍的主力艦艇普遍的艦齡要比北洋艦隊的艦隻要新幾年,而這幾年的時間正好卡在技術躍進的門檻上,這就讓日本直接跨過去了。而北洋艦隊的艦艇一直以來都是在日本之前出現服役的,當時北洋艦隊也沒有對現有的艦艇升級為其增加新的火力。所以這就導致北洋艦隊的火炮比舊日本海軍使用的要落後,也就是問題中所提到的大口徑、慢射速的架退式後膛火炮。

    吉野艦

    其實,北洋艦隊已經意識到這個速射炮是有用的。但問題在於北洋艦隊大量艦艇不像當時日本人使用的艦艇都是新式佈局艦艇,那時日本海軍的艦艇都是相對高幹舷的新式佈局艦艇,這種高幹舷設計就是為了裝載大量的速射炮而設計的。比如日本的吉野號軍艦就是這種艦艇,而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戰艦都是由德國設計的製造的低幹舷佈局,它很難裝載大量速射炮。也就是說戰艦的設計整體也落後一代。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在當時的時代,1890年時大口徑艦炮,比如203毫米口徑以上的艦炮,也沒有技術能力能將它變成速射炮。所謂速射炮就是具備現代的復進機構,身管後退機制的炮。實際上速射炮就是現代火炮,因為它有復進助動設施,有這種設施就是速射炮。它並不是一種專門形式的炮,就是架退炮的徹底進化版本,以前的架退炮都是使用重力來抑制後座力去復進,速射炮都是採用彈簧液壓裝置進行復進。

    北洋水師的鎮遠遠艦是在1885年3月1日正式服役;定遠艦是在1885年10月29日正式服役的。

    日本海軍的吉野艦是在1893年12月20日正式服役。已經這幾年的時間代差,讓當時的日本海軍戰艦都列裝了先進的最新出世的速射炮,而北洋的主力艦則沒來得及換上先進的速射炮,仍然在使用老式的架退式後膛炮。

  • 9 # 荒野歷史

    北洋艦隊自1888年成軍到1894年中日開戰竟未添一艦一炮!

    19世紀80年代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開展,世界海軍事業步入了快速車道,各國海軍艦艇日新月異更新換代頻繁,而這一段時期各國追求的皆是艦炮口徑和艦艇防護,所以此時大清從英國所購的鎮、定兩艘鐵甲艦均是大口徑慢射速後膛炮,當然這兩艘鐵甲艦在當時也是屬於世界頂尖水平。與此同時日本也夠買了同樣形式的鐵甲艦松島號,日後成為日軍聯合艦隊旗艦。

    但隨著艦艇技術的發展,大口徑艦炮逐漸在海戰中暴露出弊端,大口徑速射炮的出現改變了海戰的秩序,而這一時期正好發生在了大清停滯外購艦船的第一年。1891年為了籌辦慈禧大壽,清廷決定完全取消北洋艦隊的經費!這個致命的決定註定了甲午年充滿腥風血雨!

    北洋艦隊沒有了經費,如死水微瀾中的沉船,很快艦隊保養和零部件更換跟不上了,而開平礦務局生產的煤炭也是將優質煤出口外賣,虐質煤拿來給北洋艦隊用。炮彈方面天津機器局只能生產已被時代淘汰了的實心彈,而危機巨大的開花彈根本沒有技術生產!

    就這樣,北洋艦隊停滯發展近6年之久!這在當時極速發展中的艦艇技術而言無疑是致命的。這6年中日本以每年兩艘新艦的速度擴充聯合艦隊,還引進了當時最為先進的速射炮戰列艦“吉野號”。此時大清引以為傲的鎮、定鐵甲艦在吉野號面前就如一個老古董!

    不言而喻,甲午戰敗完全是大清當政者咎由自取。

    系列:甲午陰雲下的北洋艦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有那些像花瓣網一樣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