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真的存在宿便的說法嗎?不然我好幾天不排便,便便都去哪了。
5
回覆列表
  • 1 # 養生內參

    中醫、西醫都沒有這種說法,大便24小時都在生成中,不存在宿便不宿便,只要不便秘,排便健康都是可以的,偶爾一天不排便,只要沒有其他不適症狀也沒有關係。

  • 2 # 點滴健康

    人如果每天吃三餐但不排洩,大腸內的食物殘渣就會變質、腐爛,產生大量的毒素。腸道一般為5~6米長,每3.5釐米就有個彎,同時,腸道內還有數不清的小突起,在這些彎角處和突起間能積存數量驚人的宿便,它會佔據腸道的空間,使腸道蠕動緩慢無力,不能及時將新產生的食物殘渣排出。有資料表明,人如果兩天以上不排便,體內食物殘渣的重量便如同一隻2.7kg的保齡球!

  • 3 # 營養師朱軍偉

    “宿便”是什麼?

    “宿便”並不是一個醫學上的概念,因為翻遍教科書,並沒有找到對它的定義。這樣一來,就很難搞明白到底“宿便”是什麼。 從字面上理解,應該是積存在體內的糞便,也就是積存在體內尚未排出的糞便。從食物的消化過程來看,食物在經過口腔的咀嚼和初步消化之後,透過食管進入胃部,和胃酸、各種消化液充分混合,然後進入腸道,透過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結腸、乙狀結腸、直腸,排出體外。在這個過程中,只有進入結腸,食物殘渣中的水分被吸收,殘渣開始聚整合形,才算開始形成糞便。所以,所謂的宿便,應該就是堆積在結腸末端準備排出體外的糞便了。

    排便模式大變身?

    根據這條微博的說法,人類在近20年來,排便量下降了20%,而食物的消化速度變慢了10倍。雖然找不到明確的資料來證明人類的排便量是否有下降,但是謠言粉碎機調查員認為這事是有可能的。因為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飲食逐漸變得精細,粗纖維攝入減少,不能吸收的食物部分就少,所以排出量有可能減少。

    但是要說消化速度變慢了10倍,就顯然有些信口雌黃了。不同的食物,進入胃部之後需要停留一段時間,但最多也就5-6個小時。而食物透過腸道的時間,主要是由腸蠕動的速度決定的,平均需要6-8個小時左右。在主要吃精細飲食的膳食結構中,即使缺乏纖維素的刺激,腸蠕動的速度也基本保持在正常範圍,即便是便秘的患者,食物透過腸道的速度也不會超過10個小時。要想讓食物經過消化道的時間增加10倍,就必須要讓腸蠕動的速度減慢10倍,接近停止蠕動,這恐怕只會在腸梗阻患者身上出現。

    “宿便”可能這麼多嗎?

    關於宿便,最聳人聽聞的說法就是正常人體含有3-6KG宿便,肥胖便秘者體內有7-11KG宿便。這個說法很是有問題。首先不說人體每天能吃進去的東西,就算全都不吸收,也不大可能有6KG之多。更要命的是,6KG的宿便是好大一坨,堆在腸子裡,會導致腸壁的壓力感受器向大腦報告需要排便,產生便意。除非你憋著,否則這些宿便也就基本都排出去了。便秘的患者,因為糞便在結腸停留的時間較長,糞便的水分更少,直觀感覺上糞便的量相對較少。另外,因為糞便乾硬,排便的時候費時費力,身心俱疲而已,並不大可能積存更多的糞便。

    “宿便”是健康殺手?

    錯誤認識一:宿便會壓迫小腸絨毛的活力和彈性? 這簡直是在開玩笑。要知道,食物在執行到結腸被吸收水分之前,都是粥樣的物質,和小腸絨毛充分接觸,吸收養分。這條微博的作者大概天真地認為食物經過胃,在小腸裡就都是糞便樣的物質,所以會壓迫小腸絨毛。

    錯誤認識二:糞便發酵、脹氣導致酸毒症。 這樣的說法就更搞笑了。如果說酸性物質進入血液就算酸毒症,那麼隨著食物進入腸腔的胃酸早就害死人了。事實上小腸中的腸液是鹼性的,即使食物發酵產酸,也會被腸液迅速中和,根本不可能堆積酸性物質,更不可能進入血液搞出所謂的酸毒症。

    錯誤認識三:宿便會改變腹部和脊柱形狀,會讓身材變形。 這是在為身材不滿意找理由嗎?糞便並非如鐵一樣堅硬,而是柔軟的食物殘渣集合體。即使糞便碰到了脊柱,也會被脊柱給弄變形了,怎麼可能壓迫脊柱!反過來想,如果脊柱連糞便這樣的柔軟物質都能使之變形,那睡在席夢思上的人一晚上都要變成羅鍋了。腹部肥胖是糞便堆積在腹部所致,更是無稽之談。真正能在腹部看到胃腸被撐起來的形狀,那叫做胃腸型,是一種疾病的表現。而中年男性腹圍增大,主要是脂肪堆積在腹部所致,和宿便一點關係都沒有。

    宣傳宿便危害的人往往危言聳聽,臆想出許多毫無根據的說法,而對可能的真實的危害卻視而不見。

    糞便積存在腸道里過久確實會產生一些問題。積存在腸道的糞便會隨著水分被不斷吸收而變得愈發乾硬,導致排便費力,這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身上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突然增加的腹壓和交感神經興奮可能會導致阿斯綜合徵,即心源性暈厥。而排便不暢,同時也有可能造成肛門處的靜脈發生曲張,導致痔瘡的發生。對於已經發生痔瘡的患者,乾硬的糞便還有可能劃破痔瘡上曲張的靜脈,導致出血。

    如何清“宿便”?

    嚴格的按照醫學知識的科學說法,應該是如何預防便秘。散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都是不錯的建議。長時間坐著,腸蠕動會減慢,不時的起身活動活動,有助於腸蠕動。多吃蔬果,無論是什麼顏色,也都是增加膳食纖維以促進腸蠕動的方式。至於酸奶+地瓜+蘋果這一類的食品,謠言粉碎機調查員雖然沒有親身體驗,但從地瓜含有比較多的纖維素來看有增加腸蠕動、刺激腸胃排便的作用,食用之後可能會緩解便秘、增加排便次數。如果會直接導致腹瀉,將“馬桶坐穿”,那這樣的方法並不應該推薦。還有一點,有便意時不要憋著,及時排便對於預防便秘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深信“宿便危害說”,而極端的採用瀉藥來排便,是很危險的事。瀉藥造成的腹瀉會對腸道的功能造成影響,導致水分從腸道丟失、腸道大量分泌腸液等,雖然不是什麼器質性的病變,但嚴重者可能造成水電酸鹼紊亂、昏迷甚至生命危險。如果實在是覺得需要清洗腸道,請到正規醫院洗胃灌腸。不過相信那種感覺,許多人一輩子都不會想再有一次的。

    這條微博,是藉著養生的順風車,宣傳自己空想出來的產物。雖然部分話語有道理,但大多數都是不科學的。排便上遇到的問題,大多不是大問題,如果希望保持健康的排便習慣,就需要保持規律的飲食,經常食用一些粗糧、以及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多飲水。堅持做到這些,胃腸道疾病是不會找上門來的。當然,如果你身上出現了血便、強烈的腹瀉腹痛等問題,就可能是大問題了,需要立即到醫院就診。

    結論: 宿便不是醫學上的概念。如果不是你強行憋著,人體是不可能積存很多糞便的。要想養成健康的排便習慣,注意經常食用一些粗糧、以及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多飲水。極端的採用瀉藥來排便,是很危險的事,不建議大家使用。

    連結:http://www.guokr.com/article/47850/

  • 4 # 草原上的白球鞋

    宿便理論借用和偷換中西醫學概念和理論,並沒有科學依據,很多專排宿便的產品實為刺激性瀉藥,久服對身體有危害。

    關於宿便,最聳人聽聞的說法就是正常人體含有3-6KG宿便,肥胖便秘者體內有7-11KG宿便,這個說法很是有問題。首先不說人體每天能吃進去的東西,就算全都不吸收,也不大可能有6KG之多。更要命的是,6KG的宿便是好大一坨,堆在腸子裡,會導致腸壁的壓力感受器向大腦報告需要排便,產生便意。除非你憋著,否則這些宿便也就基本都排出去了。便秘的患者,因為糞便在結腸停留的時間較長,糞便的水分更少,直觀感覺上糞便的量相對較少。另外,因為糞便乾硬,排便的時候費時費力,身心俱疲而已,並不大可能積存更多的糞便。

  • 5 # 酒氣卿卿

    關於宿便,最聳人聽聞的說法就是正常人體含有3-6KG宿便,肥胖便秘者體內有7-11KG宿便,這個說法很是有問題。首先不說人體每天能吃進去的東西,就算全都不吸收,也不大可能有6KG之多。更要命的是,6KG的宿便是好大一坨,堆在腸子裡,會導致腸壁的壓力感受器向大腦報告需要排便,產生便意。除非你憋著,否則這些宿便也就基本都排出去了。便秘的患者,因為糞便在結腸停留的時間較長,糞便的水分更少,直觀感覺上糞便的量相對較少。另外,因為糞便乾硬,排便的時候費時費力,身心俱疲而已,並不大可能積存更多的糞便。​

  • 6 # 田鼠叨叨叨

    當然存在了,就像是我到新的環境肯定因為吃的、喝的、生活習慣等等原因,就是上廁所費勁。不過 更應該叫便秘…

    很多人在現在快節奏生活下,壓力很大同時也因為身體關注少導致的一些亞健康的存在,其中宿便很容易看出問題,為什麼呢?原因長期宿便所導致體內新陳代謝不迴圈,氣色容易不好,排便是體內排毒的過程,如果長時間不排除體外就會是抽三包煙的危害相同,也許是說的誇張不過確實因為這種原因導致很多身體不好的狀態,要想輕鬆順暢有一下幾點

    一、喝點蜂蜜水、淡鹽水

    這個建議是早晚各一次,這樣的話對腸道也是一種保護(我懶不願意衝)

    二、吃香蕉

    香蕉不僅有相應營養,同時對宿便有些效果,不過我還是不喜歡吃(妹紙就是這麼任性)

    三、抽出一兩個小時放鬆

    現在的生存壓力大,導致姨媽延遲宿便的現象對女性健康有直接的危害,由於長期宿便更是對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所以在忙也要找朋友聊聊天或者出去吃個飯看個電影等緩解相應壓力

    四、抽出一個小時運動

    運動來說,對健康很有幫助,因為這也能對腸道有所活動,不過飯後不能馬上運動,也不能空腹運動

  • 7 # 明經堂中醫館

    排便以後,人的結腸裡確實會有部分未形成的大便,但在後續的積存過程裡發生的大部分是水分和電解質的吸收。所以對於排便正常的人來說,不存在宿便。對於大部分的正常人來講,只要有良好的排便習慣,沒有因為排便問題影響生活質量,是沒必要清理腸道的。但是如果經常便秘的人,是可以考慮一些外介治療清宿便,達到一個健康的身體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離婚的陰影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