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邏輯文史游
-
2 # 風輕雲淡147847477
不能,那是的曹操可不是郭嘉時侯的曹操,郭嘉時候的曹操還處於創業的階段,還能聽取眾謀士的合理化建議;在赤壁時候,一副志得意滿,似乎天下就是非他莫屬了,驕傲自滿,聽不取謀士的意見了,在赤壁之戰沒有開始就有人對他說了,可是他就是不聽,在這種情況下,就是郭嘉在他也照樣不會聽。所以是不可避免的。個人意見,僅供參考。謝謝!
-
3 # 九州歷史
郭嘉不死,曹操不會赤壁兵敗。郭嘉是出色的戰略家,不是臨陣的軍事參謀。戰略家的職責是,確定該跟誰合作、該跟誰為敵、戰爭該不該打。曹操赤壁兵敗,大哭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實際上曹操是後悔的,後悔不該打這一仗。在曹操看來,如果郭嘉在,肯定不會讓他打這一仗。
郭嘉外形清瘦俊朗,目光深邃,來自謀士最集中的地區--潁川,為曹操出謀劃策,從無失算。郭嘉也最為曹操信任,曹操是準備選郭嘉託以後事的。
曹操對赤壁之戰負責最大責任。實際上,戰前有謀士建議,不要發動赤壁之戰,而是要鞏固在荊州已經取得的戰果。此人就是著名的賈詡!
賈詡說:“明公剛消滅袁紹,現在又平定了漢南,威震天下,實力迅速增強。如果此時以荊州富饒的財物,犒賞將士,安撫百姓,江東可不戰而定。”他又說,荊州初定,局勢不穩,如果攻打孫劉聯盟不利,可能會丟掉已經取得的荊州土地。事後果然應驗,赤壁失敗,江陵被周瑜拿下,荊州的江南四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被劉備收入囊中。
曹操不信賈詡,源於賈詡複雜的背景。賈詡先後投靠過李傕、段煨、張繡,陰狠、冷靜,智計超人,但人品不佳,曹操對他並不信任。終曹操一生,未重用賈詡。賈詡跟曹丕關係不錯,曹丕即位後,賈詡位列三公。
-
4 # 知常容
赤壁之戰曹操敗了嗎?其實沒有了。只不過是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向前攻擊的勢頭已經得到遏制。
曹操敗掉,不是敗在計謀上面,他是敗在水土不服的上面。孫權對此做過很好的分析,包括諸葛亮也一樣。曹操軍隊的優勢是陸上作戰,但是佔了荊州之後那個是水路。
北方很多人不習水性,再加上水土不服,就已經生了瘟疫。不用火攻,其實就已經敗了,所以去火燒赤壁,加速了曹操的敗。如果不用火攻的話,時間久了曹操他自己也會退兵,因為瘟疫。
所以不管是誰在,曹操註定是敗。因為在此之前,曹操從沒有打過水仗。所以敗在經驗不足。
荊州的話就分成三塊,劉備佔了一塊,孫權後來佔了一塊,曹仁又佔了一塊。
我是專門寫三國志方面的,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我的文章。
-
5 # 南門太守
有人認為問這樣假設性的問題沒有意義,但歷史雖遵循必然性規律卻也受偶然性的影響,認真分析的話上面所說的這種可能性其實是完全存在的,可以從曹操赤壁戰敗的主要原因、郭嘉最大的特長以及郭嘉在曹操面前的特殊地位等方面進行分析。
曹操赤壁戰敗的主要原因:情報工作嚴重失誤,對敵情瞭解不充分,只想打一場夏口戰役卻被拖進了與孫劉聯軍的大決戰有人說曹操佔領襄陽和江陵後不該馬上與孫權決戰,由於準備不充分,這才造成了赤壁慘敗,這個說法其實不準確,因為曹操就沒打算與孫權開戰。
曹操對孫權的實力當然是瞭解的,至少在他的眼裡孫權不會弱於劉表,消滅劉表集團已經基本實現了南下荊州的戰略目標,這時讓他與孫權決戰,相信曹操不會那麼衝動。
有人說不對,曹操不是明明下了挑戰書要與孫權“會獵”嗎?其實這是曹操的策略,劉備逃到夏口,附近還有劉琦,曹操想解決的只是他們,為防止孫權動手,故意寫信予以嚇阻,曹操只帶了幾萬人馬從江陵乘船東進,另一路有7個軍的人馬沿漢水南下,雙方會師的地點是漢水與長江交會處的夏口。
曹操沒料到孫權不吃嚇,公然決戰參戰,並進行了周密部署,吳軍數萬人馬這時正由柴桑西進迎擊他,這些情況曹操看來都一無所知,如果他提前接到相關報告,想必進軍的速度會放慢,至少等北路的漢水兵團7個軍接近後再推進。
郭嘉最大的特長:郭嘉出道以來所有重大預言幾乎全部應驗,他經常做出驚人判斷,不是他有超能力,而是他的情報工作做得好曹操視郭嘉為謀主,原因是郭嘉做到了真正的“算無遺策”,他為曹操所做的預言一一都被證實,幾乎沒有落空的,要做到這一點智商高是一方面,但顯然還有其它原因。
郭嘉年輕時“匿名跡,密交結英雋,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惟識達者奇之”,顯示他做事神秘,他擔任曹操的司空軍祭酒,相當於參謀長或參謀處長,不是普通的參謀,而是曹操參謀工作的負責人,所負責的工作裡應包括情報系統。
官渡之戰前,大家聽說孫策想趁火打劫,都感到緊張,有人甚至建議將漢獻帝從許縣遷走,但郭嘉說不用急,孫策這個人“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結果孫策果真死在了刺客手上,這件事充滿了詭秘。
如果郭嘉赤壁之戰時仍在曹操身邊當參謀長,那他一定不會忽視情報工作,周瑜在那邊調兵遣將,以郭嘉的精明一定不會不事先偵知。
郭嘉在曹操面前的特殊地位:曹操對郭嘉一直無條件地信任,如果郭嘉勸阻曹操不要東進或提醒曹操慎重前進,曹操一定會聽取郭嘉在曹操面前一直是個“力排眾議”的角色,經常是別人一致認可的事他獨自反對,而曹操就聽郭嘉的,這樣的例子有不少,不一一列舉了。
郭嘉是個敢說的人,這一點不像賈詡。賈詡智商也很高,當時倒是在曹操身邊,他其實看到了曹操立即率軍東進的危險,所以進行了勸諫,賈詡的話是這樣說的:“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
我不同意您對江東用兵,不是您打不過他們,而是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叫什麼話?難道還沒有統一的地方都不用再打了坐等他們來降?這有多大說服力?曹操當然沒聽。
賈詡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有些話他不想明說,如果說您可千萬別去,因為弄不好得栽跟頭,賈詡覺得曹操聽了會不高興,所以說得很繞。
換成郭嘉就不會,他要麼勸阻曹操不要急於發動夏口戰役,要麼提醒曹操對孫權要格外注意,無論哪一種情況,曹操都會高度重視他的建議,從而不可能只帶著幾萬人馬就大搖大擺向著孫劉聯軍迎面開過去。
-
6 # 鼎醬全國後援團
我宇宙戰神郭奉孝在,我大魏早就一統M78星雲了。這麼說吧,能和郭嘉相比的,論思維深度,只有特斯拉,論政治能力,只有千古完人常公,論戰鬥力,只有藏獒。遼東遺計除曹賊,禹州神算飛劍仙,為虎作倀寵臣論,不治行檢還在前,潁川少婦多奇志,專注附議十一年。
回覆列表
面對很多選擇,我們總是來不及思考如何選擇,結果不是選擇放棄,就是選擇遺憾。
赤壁的一場大火,意味著武帝失去了短時間一統山河的可能性,也確立了當時三國鼎立的局面。當然各類作品中也有了“孟德哭奉孝”的橋段。我們先來看看曹操客場失利有哪些原因吧。
一、主帥覺得孫權就是軟蛋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荊州進發,正所謂兵貴神速,交戰初期不到兩個月大軍已達新野。劉琮表示不想玩了於是投降,屆時劉琮好歹有至少5W的軍隊。你們的皇叔一看這表侄子居然這麼慫便南下往江陵撤退。之後發生了什麼大家都很熟悉了,小說裡杜撰了子龍“七進七出”,實則劉備被曹純殺的潰不成軍,劉備發現江陵是去不了了,就往劉琦所在的夏口逃去。
此時的曹操又犯了當年的錯誤,就是沒有殺死劉備。當時的劉備用喪家之犬來形容並不為過,要想生存只能聯合孫權。而東吳陣中也有兩種聲音,主戰,看戲。這時的曹操已有幾十萬的軍隊,良將奇才也不少,於是阿瞞自信的認為東吳會選擇隔岸觀火。就算兩方達成同盟,你孫權小兒也不會立即出兵。阿瞞大筆一揮,給孫權寫了勸降書,意思就是我打劉備你可別動,你要敢動我特麼弄死你!但孫權方選擇了和劉備結盟,並用一首藏頭詩作為回信以激曹操:
握持兵權摧河山,曹賊叛亂勢昭然。逆民心者須得誅,馬踏許都定危亂。
於是乎孫權派出了精銳部隊於赤壁抵禦曹軍。
二、主帥覺得我大魏士兵水戰不是軟蛋當年劉表的荊州水師也是一定一定戰鬥力的,但這些人在劉琮的手下實力就打了折扣,劉琮頭像曹操收編這些水軍,實力又再次下降,這些新兵軍心不穩,編制不清,又沒有多少正規的訓練,質量不行只能拼數量了。
所以曹操號稱幾十萬的大軍實則只有一半,南下時選擇兩路分推的戰術,一部分駐紮荊襄之地,另一部分去騷擾孫權的後方軍隊,估計在曹操身邊的嫡系軍幾乎不懂水戰,那些劉琮的降軍狀態就不對,如此無戰術無狀態的近十萬大軍去對抗周瑜三萬精銳水師,實在不敢言必勝。
三、主帥覺得大魏士兵的身體槓槓的出去水土不服的狀況,疾病的流行也是曹軍兵敗赤壁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三國志·武帝紀》中就將這一幕記載了下來: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大戰當頭,傳染病流行對於軍隊來說是致命的。《魏略》中更是把這次流行病作為了失敗的主因。雖然有為曹操避諱的嫌疑,但不能不看出當初這場傳染病的危害性。
四、主帥覺得周瑜就是軟蛋大帥哥周公瑾在這場戰役起到的作用我這裡就不多說了,火攻曹軍實在妙不可言,再加上這個突如其來的東北風,曹操想不敗都難。聆聽吧孟德,這獻給你的鎮魂曲。
我們再假設郭嘉當時在場,郭嘉的職位是軍師祭酒,這個職位是個榮譽職位,確實只有參謀權,沒有兵權,甚至根本就沒有實權。而郭嘉的優勢在於他識人的目光,懂的利用敵人的心理。而不是戰場中的運籌帷幄而相對的,在軍事方面,卻沒有郭嘉用計的明確記載,所以推斷郭嘉的政治才能是遠大於軍事才能得。
此時的曹操,已經不是割據初期的那個“從善如流”的阿瞞了,經過連年征戰,曹軍是勢力已經是一家獨大。當時曹操剛剛大勝,得了荊襄,又急著滅掉劉備,正準備一鼓作氣,平定南方。而在曹操準備倉促進兵之前,賈詡和程昱已經向曹操提出過‘緩進兵,多準備”的建議,可惜曹操並沒有聽從。賈,程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大家可想而知,因此就算郭嘉在,結局也是一樣的。
一個可攻可受可蘿可御可能會專注文史的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