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大頭魚樂

    就像老郭常說的,不是他牛逼,而是同行襯托的。這是實話。因為從我們現在看到的電視上的相聲跟真正的傳統相聲差距很多,就像傳統的二人轉口味重得讓南方人髮指,傳統的相聲裡的葷段子也是巨多的。後來是因為侯寶林先生,刪黃段,改葷話,才出現了所謂的“主流相聲”,作為此種相聲的掌門人姜昆稱之為乾淨的相聲。

    特點是多運用友善的誤會,無害的衝突來抖包袱,這自然比不上葷段子刺激,在這個被段子洗腦的時代,年輕人自然不稀罕。姜昆的師承是馬季。馬季先生是集大成的,就像侯寶林先生,馬三立大爺一樣,街頭相聲的手段他都是一清二楚的,他只是不在電視上展現。唯一一次《宇宙牌香菸》算是一次小爆發。到了郭德綱這兒才算是大爆發,傳統相聲的面貌終於放心大膽得披露。

    老郭的才華在哪裡?

    第一,打鐵還需自身硬。除去老郭的性格,光從身體上看,相聲界哪一個人能唱過郭德綱?他的嗓子能排第一把交椅(最近是大不如前了)

    第二。老郭的師承牛逼,拋開光芒萬丈的侯家傳承不說,光是金文聲先生的傳承就夠厲害了,金老爺子是什麼人物?評書界的泰斗,“那群說相聲的懂個P!”是他的口頭禪,如此厭惡相聲的一個人,居然收郭德綱為徒,老郭沒點能耐行麼?就因為諸多師承,很多失傳的東西只有郭德綱會,比如金老爺子很多評書就只傳了老郭。他就是諸多非物質遺產的載體,這就珍貴了。珍貴就比才華更珍貴 。

    第三,他把我場面的能力也是相當高明。100個人的場子和200個人的場子說法就不同,這是真的。不吃這碗飯不知道里面的卻別有多大。

    第四,老郭有于謙。于謙之於郭德綱就如同孔明之於劉備啊。歷來捧人的裡面于謙都算是頂級的。很多時候老郭一抖包袱,觀眾還迷迷糊糊的,於老師一句話,全場就炸了。

    例如:老郭抖了個在土地上游泳的包袱,正在哪兒刨呢,於老師一句,別把自己活埋了! 觀眾腦子裡一下子就有了老郭在地上游泳,兩手下面有了兩個坑的畫面,效果一下子就出來了。老郭的牛逼之處還在於他繼承了傳統(這個傳統就是相聲從開始直今的積累。姜昆所代表的主流相聲因為摒棄了諸多傳統手段,所以底子實際很薄)的同時還加入了變化,當相聲裡的潘金蓮變成了蒼井空,年輕人自然願意聽了,就算在這個段子手多如狗的時代。畢竟,一個被年輕人喜歡的東西才是活力的。

    ps 老郭近年來問題不少,但對於我這樣一個普通聽眾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作品質量嚴重下滑。至於相聲這行或者喜劇這行的事,咱不關心。所以無所謂黑不黑,沒好相聲聽了,

  • 2 # 悅心林

    他有些相聲段子,其實骨子裡也是寓教於樂的。但是他是那種貼近民間的市井的教法,有一種樸素的哲學在裡面。插科打諢扯了半天,流氓他也耍了,該講的道理他也沒落下。

    本是民間藝術,舊時候崇尚的儒家思想還是滲透在裡面的,天地君親師。尊師,這一點,他的相聲裡經常感受到。

    不知道大家有聽到過《增廣賢文》這部書沒有,裡面都是些世態炎涼,做人處事的道理。他的相聲裡好多故事,說的也是類似。只是,他們採取的是一種沒皮沒臉的姿態罷了。有時候呢,他故意反著來說,但大家也能明白他裡面的意思了,簡單的說就是明褒實貶。

    說什麼俗雅,每天吃齋唸佛,調素琴,閱金經,放出來的屁就不臭了?大家來說的都是一個道理,何必在意那些形式,只要道理說透了,聽的人能接受,就好了。

    話說回來,他是說相聲的,目標是逗樂,沒不要節操的把人往坑裡推,就不錯了。要從相聲裡學什麼人間大道,因該去讀四書五經而不聽相聲。

    人聽了半個鍾,能傻樂個十分鐘,他這相聲就目的就到了。額外的,人要是裡面聽出了什麼道理來,那只是附帶的贈品而已。

  • 3 # 我姓王-請叫我王先生

    謝邀!說實話從很小就愛看相聲,但我和“懂相聲”這個詞還不能夠掛上邊,以下觀點只是我自己的感覺,老郭的相聲在我眼裡更多的感覺是是兩人的中國特色脫口秀,他一直說他是傳統相聲,但不是穿個馬褂就算傳統了,以前聽相聲,一場下來多會有慣口,快板等相聲傳統節目,現在老郭的相聲只能說商業化很成功,就好比岳雲鵬那樣的相聲,你說那不是雙人脫口秀是什麼,以前馬季的相聲就很喜歡,很有含義,一場下來最起碼意義鮮明,他們的相聲就是講段子說笑話

  • 4 # 老槐樹下1

    要真噁心相聲,找候耀華,看一次甭看第二次,那是真正作濺相聲。 要真想看相聲,找姜坤,看一次兩次還行,那是真正的雜燴湯。 要真想欣賞相聲,找郭德綱,聽看百遍不厭,那是當今相聲界的主流。

  • 5 # 醉拍濟南

    我覺得郭德綱的相聲還是值得大家欣賞的。

    先不說他的相聲是不是很多都是俗的,他在相聲這門藝術專業領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讓我們大家認識,知道,瞭解了相聲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就像很多藝術家一樣,他們一輩子都在堅持讓大家看到他所研究的藝術,梵高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這種在相聲領域的工匠精神,傳承中國文化的精神是我們大家欣賞的,值得尊敬的。

    每種藝術都有它雅與俗的一面,就像電影一樣,不同文化修養,不同學歷,不同職業的人坐在一起欣賞著同樣的畫面。馮小剛拍的《我不是潘金蓮》不是也有很多欣賞,很多看不懂的嗎?

    芒種先生經常是聽著他的相聲入睡,我不在乎什麼俗氣不俗氣,只是能夠在睡前聽聽放鬆下,開心一樂,這與我們看東北二人轉,搞笑電影一樣,只是讓你笑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所以說我覺得,不管郭德綱的相聲怎麼樣,是不是真的靠低俗取笑大家,但是他對相聲這門藝術的宣傳與繼承是值得我們欣賞的。

    我是芒種先生,我用文字陪伴你的時光!

  • 6 # 是木魚君

    對郭德綱以前的評價太多太零碎了。這裡每個方面總結一下——相聲行業:開闢了新市場,推動了市場繁榮相聲形式:為迎合觀眾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革相聲藝術:表現力強,舞臺經驗豐富,觀眾心理帶動能力強,臺緣極佳,隨意亂改傳統作品,加入大量下三路糟粕內容學唱:嗓音條件好,絕大部分曲種只有旋律詞句,毫無韻味評書:同樣為迎合觀眾大膽改革,自己看白話文小說大量上演新節目,沒傳授,挖坑太多太平歌詞:好大喜功,把太平歌詞的復興歸到自己一人身上,喜愛加糟粕,並以此排擠同行建制:創辦並運營全國最大的,也是北方曲藝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相聲演出團體商業:多種行業均有涉獵,包括飯館,服裝,房地產,以及數不清的副業投資,大部分是成功的。汙點是代言過虛假廣告綜藝:參加過多檔綜藝節目和選秀節目導師,製造熱點話題能力較強同行:快意恩仇,對有恩於自己的有所回報,對和自己有過節的錙銖必較,並刻意在曲協和天津大量樹敵教學:收了大量弟子,包括當今北京相聲演藝界大量一線青年演員慈善:在天津爆炸,汶川地震,玉樹泥石流等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捐助善款家庭:我就不提了

  • 7 # wei魏

    我是一個農民工,也沒啥文化不董得啥高雅啥低俗,就喜歡老郭的相聲,每天在工地勞累一天,晚上聽著老郭相聲開心地入睡

  • 8 # 呀呀我來也

    最開始聽郭德綱相聲是從收音機裡,那時候就覺得說的太好了,跟那些主流相聲太不一樣了,沒見過郭德綱什麼樣,想著郭德綱應該最少六十多以上了,相聲說的這麼沉穩,後來電視裡看見郭德綱,我的天居然這麼年輕,才三十多歲,相聲從解放後但現在有目共睹的沒落了,甚至都要絕跡了,是郭德綱的出現,拯救了相聲,相聲沒落不是偶然,是社會大環境下逼迫的,有人說郭德綱的相聲俗,沒錯,相聲本來就是這麼俗,你瞭解了相聲是怎麼來的和過去相聲是在什麼環境表演就知道相聲為什麼俗,郭德綱說過,別說他振興了相聲什麼的,他戴不了這麼大的帽子,他就是為了養家餬口吃飽肚子,這個社會太容易道德綁架,比如你去一個公司上班,目的都是掙工資養家餬口,別跟我談什麼奉獻,兩碼事,我知道好多人不喜歡郭德綱,你可以不喜歡,但不要攻擊,你不喜歡喝咖啡你就要砸了咖啡店嗎?

  • 9 # 河畔一壺酒

    老郭對於中國相聲來說可以用功德無量來形容,就是他對傳承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對於老郭本人,我不認為他會成為偉大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原因是他涉獵太廣,主持人演電影電視劇編劇導演,無法專心致志,所以他會是一個成功的藝人,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是他無法成為侯寶林馬季那樣的大家。不服的朋友可以想想,他有自己的代表作嗎?

  • 10 # 一葉知秋47136064

    老郭的精品出在落魄時的積累,當時更接地氣,更多人間滄桑,換成小人物的無奈與樂觀表達出來,就成了貼地氣的精品。那時候不會像現在這樣三句話離不開黃段子。其中以我的……系列為代表。

    現在的老郭逐漸脫離了市井小民的環境,忙著經營和生意,所以無論作品的數量,質量和系統性都在下降,多的是操盤能力,口碑,還有駕輕就熟。上臺說的很多段子是信手拈來,卻少了中心。你可以說他捻熟於胸,拼搭無痕,也可以說他多了匠氣,添了油滑。

    其實相聲作品和文字作品一樣,生於生活,產於生活積累。在這點上,老郭和本山有諸多相似。早期作品雖然略顯生澀,但特別貼地氣,因為內容飽滿,限定時間都說不完,自然不需要太多莫名的蹦出來一個葷段子。

    老郭早期作品其實下三路是輔菜,顯得精緻不少。這個配比決定了偏低俗還是偏通俗。

    老郭現在是有點聽不進去了。

    最後說兩句小嶽嶽。挺認真的一人,看他演戲覺得進步很大,但說相聲,唉,實在是不喜歡,一段相聲下來幾乎就沒說什麼,就那麼反覆的幾個套路,中間還拉著觀眾別走啊,我的天啊,這水平就跟小瀋陽很類似,名氣大,技藝厚度沒跟上。

  • 11 # 濟棟

    當時還真不知道郭德剛的相聲,經過無數家電視臺,電臺的採訪,才關注郭德剛,由此一來郭德剛的相聲一票難求,880,58O等等一糸列高價票出爐,媒體宣傳是相聲在低谷時是他及時走向小劇場等等說神了,其實在天津一直是相聲火爆每每有相聲大會場場爆滿,尤其是實驗曲藝團在南市長虹劇場計時收費,在後來以於寶林倡導的相聲迴歸小劇場,真是場場爆滿,郭德剛去北京發展小劇場是跟天津於寶林大師學的,可惜那時媒體沒有任何報道,於寶林大師比郭不知強多少倍,只是郭剛回歸小劇場北京的媒體就開始玩命妙作,當今社會就是說你行就行不行也行。

  • 12 # 浪得虛名之八九

    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

    郭德綱的相聲怎麼樣?沒有統一答案,有喜歡的就非常喜歡,不喜歡的就非常討厭他,真是冰火兩重天,拋開一切表像,就論相聲功底,和自身條件,在當今相聲界裡應該也是數一數的著的人物,至於相聲作品那就另當別論了。

    套用郭德綱的一句話,能賣票的不一定是好演員,賣不出票的一定不是好演員。

    社會上俗人還是多呀!

  • 13 # 一個人139945378

    如果單存評價郭德綱的相聲,我只能說與時俱進,說的針針見血,有的是當今社會的現狀,有的就是調侃了,為了搏大家一笑,笑一笑十年少。但是相聲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以前也有很多相聲大師,到了如今傳統相聲已經不能博得大家的眼球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郭德綱。

  • 14 # 登攀者9923

    郭德綱的相聲是平民化的相聲,之所以受到多數人的喜歡,是因為他的相聲裡沒有明顯的政論和心靈雞湯式的說教。就是在和聽眾面對面的拉家常說趣事,砸掛于謙和自己的家人家事雖近荒唐無厘頭,卻能得到聽眾的認同,因為故事中有道理、有道義、有道德,這些寓教於樂的內涵在人們會心一笑的時刻得到理解,明知無厘頭,偏覺有意思,能讓人從中咀嚼出味道,這就是郭德綱相聲的藝術魅力,就是能耐,就是功底。同樣的包袱和梗,郭德綱能在不同的場合翻新調整,就象同樣的食材,換個調製方法,換點調料就能品出新味,吃出新意,這就是他比別人高明之處。郭德綱在劇場與觀眾互動不僅有現場感,更是能引得滿堂彩的梗,他隨手拈來的流行語,網路段子和傳統相聲有機結合在一起,常有畫龍點晴之笑果,人們會在輕鬆的狀態下開心一樂。我沒在現場聽過郭德綱的相聲,但人們願意花大價碼聽他的相聲,一票難求的狀態決不是炒作,一定是在歡樂的氛圍中緩解了壓力,開解了心結。調整心態,享受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自己的感覺是郭德綱的相聲是祥和安樂的摧眠曲,上床後躺平疲憊的身軀,聽著郭德綱娓娓道來,心情放鬆,漸入佳境。!

  • 15 # 何躬厚

    很多人都說郭德綱的相聲俗,但不可否認的是,相聲能有今日,少不了老郭的功勞,而且郭德綱的相聲能符合普羅大眾的口味,被觀眾所接受,無論你是小學文化還是大學文化都能聽得懂,都能一樂!我們聽相聲圖什麼,還不是如今生活壓力大,為了放鬆心情去圖一樂!所以,能讓觀眾樂的相聲就是好相聲。

  • 16 # 風裡雨裡VS寂寞的心

    不敢說前無古人吧?至少現在沒有幾個“藝術家”能超越郭德綱滴吧~( ̄✌✌✌▽ ̄~)~?單憑說學逗唱這四門相聲基本功功課樣樣精通來看,除了故去的小蘑菇、侯寶林等老先生,試問還有哪個大溼能賽過郭德綱?(我不怕別人說我是郭德綱的水軍,因為我深知哪有不要錢的水軍呢)!更不要提什麼海外巡演什麼的!!!

  • 17 # 使用者3206910777816

    一代宗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以前說相聲的,會唱不會說,會說不會唱,一個文武全財的郭德剛太難德了,在說他的學問在全中國所有文史教援,沒幾個能比他懂的多的,在看看現在的相聲演品有幾個,會傳統相聲的,那些文革一代就更別提了,那些人骨子裡還停留在階級鬥爭年代,不知為什麼他們還有話浯權,唉

  • 18 # 聽山者686

    郭德綱相聲還是可以的,這毋庸置疑!他的幾個徒弟也可以,只是張雲雷紅的讓人匪夷所思!因為張雲雷沒有在任何綜藝節目中取得好名次,卻莫名紅的發紫?他一流的顏值,二流的唱功,三流相聲,四流的臨場。娘裡娘氣,矯揉造作,人妖附體的感覺!在《喜劇人》裡,拙劣的表演卻能屢得高分,這不得不懷疑郭德綱的推手在後。所以說郭德綱的相聲可以,但是他的操縱更是了得!

  • 19 # 法律領域領跑者

    說老段子哪段比得上馬志明、李金斗、楊義了?論創作哪段趕上《小偷公司》、《武松打虎》、《領導,冒號》?郭德綱技能就是藉著相聲大撈特撈,從相聲的祖師爺到學相聲小徒弟加在一起也沒有郭德綱撈錢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付出沒有回報,也沒有結果,還用再堅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