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鬼的情人leon
-
2 # 張雙南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簡單的回答就是,這既是歷史問題,也是教育問題。
說是歷史問題,因為科學本來就是舶來品,是從西方輸入到中國的,而且科學和中國文化有天然的矛盾,科學完全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然而,企圖用中國古代的傳統思想牽強附會、自圓其說地解釋自然,聲稱符合現代科學,這是現代很多華人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的做法。借用清華大學魯白教授的話,這就是用放大鏡和顯微鏡在故紙堆裡“找科學”,這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科學不是起源於中國。雖然中國歷史上也曾經有過零星的科學實驗,比如墨子的光學實驗等等,但是這些偶爾的“靈光乍現”並沒有對科學的發展產生過任何影響。關於科學的起源、目的、精神和方法,我曾經在央視《開講啦》和《一席》上都重點講過,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們可以去看。
科學輸入中國是近代的事情。在近代歷史上,中國三次大規模輸入科學,我叫做三次科學啟蒙。第一次科學啟蒙是五四運動的時候,對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那個時候想輸入的德先生和賽先生都失敗了,因為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問題、主要矛盾在於民族的存亡。第二次科學啟蒙是1956年的時候,政府發起了“向科學進軍”。其實現在來看是向技術進軍。我們在科學方面也沒有特別大的進步。第三次科學啟蒙是1978年,文革結束之後,“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由國家領導人提出來,因此就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但是今天回過頭來看,這次啟蒙實際上帶來的是科學"知識"的春天。這是我們認識科學,不斷的進步的一種表現,這三次科學啟蒙都有力地推進了中國的進步,對於中國社會的發展,都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科學並沒有在中國紮根。
說是教育問題,因為中國的教育體系只教科學知識,並不教科學本身。因此,很多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在這種情況之下,就會變得沒有主動學習的能力,離開學校之後,知識就只能變得越來越少,或者不知道學什麼。離開學校越久,知識越少,當然就會出現科盲很多這種現實情況。
以我自己為例,1979年我考上清華大學,5年後我到中國科學院攻讀研究生,1986年我去英國留學,這樣的教育經歷應該是很好的教育。但是當我去了英國之後,我立刻發現一個問題:我和同事、朋友們討論問題的時候,他們總問,你說的這件事情裡面的科學是什麼?我不知道他的問題是什麼,因為我在中國受了那麼多年的教育,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什麼是科學,在我們的教育裡面沒有這件事情。中國教育教什麼是物理、化學、生物、天文,沒有人教過什麼是科學,所以科學對於我們是陌生的。
因此今天中國的科學教育,不能只教科學知識。而在科學教育裡面很重要的是天文學和物理學教育,因為科學起源於天文學和物理學,要講科學史、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必須從天文史、物理學史來講。
我認為,中國今天需要第四次科學啟蒙,我們需要正確的科學教育,既要教科學知識,也要教科學史、科學精神和科研方法,這樣我們下一代的人才會具有邏輯思維辨別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樣不但可以顯著減少科盲,而且對於建設創新型中國極為重要。
最後宣告:由於太忙,我沒有時間讀我回答後面的評論和發給我的私信,當然也無法回答評論裡面提出的問題和回覆私信。如果您希望我回答您的問題,請在悟空問答提出,然後邀請我回答,我會在方便的時候挑一些問題回答。但是在提問之前請先看看我以前回答過的問題,我不重複回答問題。謝謝您的理解! -
3 # 卯酉鄉音
剛剛看了天文學家張雙南的回答。他是正兒八經的科學家,他講了中國的三次科學啟蒙,講了科學的三要素,內容當然是不錯的。然而,就回答問題來講,似乎跑偏了。題目是,為什麼現在還有很多科盲?那麼首先得把那麼多“科盲”是什麼樣的,找出來,然後再分析科盲產生的原因,再找出如何解決減少科盲的方法,我覺得,這才是答題的正常思路。
科盲,按照百度的解釋,是沒有科學常識的成人。科盲與文盲不是一個概念,印度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雖然一天學都沒上過,是個文盲,但是卻對理論數學有著奇蹟般的天賦,對世界數論學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被譽為”印度一千年才出一個的數學家“。著名文學家吳晗,考清華文學系,數學0分。可算是個十足的科盲。但是他的文史、英文都是滿分,是個十足的大文豪。前些時,新浪科技發了一篇文章,《時速4000公里,這的確不是科幻,這是科盲》,文章從加速度、地球曲率、安全等方面論述某部門要造時速4000公里的磁懸浮列車的不科學性,指出,一、如果達到這個速度,經計算加速度要達1.6G,大多數人根本無法承受。二、地球是圓的,兩個城市之間的道路是一條弧線,有這麼大的曲率,而速度這麼快,需要很大的轉彎半徑,線路必須幾乎呈直線佈局,飛車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巨大的離心力,如果不考慮這一點,搞不定就飛出了太陽系。4000km/h都快跟上地殼曲率啊,而且必須沿著地表跑,曲率一旦轉不過來,直接鑽透地殼裡了。三、還有就是安全問題。我贊成文章的觀點。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算是科學的常識問題。為什麼某些領域的專家,到了另外一個領域倒成了科盲了呢?這才是問題的要害。當然,大量的科盲還達不到這樣的水準,還只是普通人群。
題主在描述問題時問,科盲是歷史造成的還是教育造成的?就是說,有那些多沒有科學常識的成人是怎麼回事?但我倒覺得從全民受教育程度來看,平均高中水平應當是可以達到的,所學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基本知識應付日常的科學常識是沒有問題的。說歷史的原因吧,不知如何界定,內涵如何,所以也說不好。因此,就大多數科盲來說,歸於這兩種原因都有些勉強,而對於象本文所舉的極端例子看,更不可能是教育和歷史這兩種原因造成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也說不好,也許有更多的原因,正如張雙南主任說的那樣,很多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在這種情況之下,就會變得沒有主動學習的能力,離開學校之後,知識就只能變得越來越少,或者不知道學什麼。離開學校越久,知識越少。從現實情況看,缺乏科學精神,個體對新事物不求甚解,人云亦云,是造成新科盲的原因,而如果從根子上追尋,這也許與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有點關係。
也許進行第四次科學啟蒙正當時。
-
4 # 地震博士
現在有這麼多的科盲,首先是個歷史問題,其次也是個教育問題。
網路配圖
首先,科盲的產生和中國的歷史有密切關係。中國古代發展最好的是儒家、法家等等社會科學,特別是儒家思想,自西漢思想家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甚至封建王朝選拔官員等都是以儒家思想的掌握程度為標準。從而整個中國歷史上,所謂的讀書人甚至是特指讀儒家經典的人。而搞科學研究的人往往被認為是“奇技淫巧”,整個社會都不重視科學研究,從而使科學研究從來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甚至連技術的發展也沒有受到足夠重視。比如軍事武器方面,其實在明朝末年,戚繼光等已經研製出來威力比較大的火炮——虎蹲炮。明末名將袁崇煥也使用火炮打傷了努爾哈赤,最終導致其去世。但是,清朝成立以後,為了維護其統治,開始限制火炮和槍械的使用,從而使中國的軍事科技逐漸落後於西方,甚至到了鴉片戰爭時期,幾乎只能主要以大刀長矛來應對西方列強,最終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因此,目前有這麼多的科盲和幾千年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有密切關係,雖然現在國家在積極倡導科學,但是完全掃清歷史的影響,還尚需時日。
網路配圖
其次,科盲的產生和中國的教育也有密切關係。如上文所述,中國古代教育由於選拔官員——底層向上層進階的主要通道,都主要和對儒家經典的掌握有密切關係。因此,教育也主要是圍繞儒家經典開展。因而,科學教育在中國古代一直是缺失的,即使技術教育,由於手工業者等從事技術的人員的社會地位低下等原因。主要也是透過學徒制進行傳承,從而過分追求技藝,而忽視科學、科技思維的傳承。從而直到現在科學普及教育也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華人普遍缺乏基本科學素養。
網路配圖
總之,現在科盲很多既是一個歷史問題,也是一個教育問題。但是,最終解決這一問題只能靠科學普及教育的深入開展。
-
5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在現在的中國,教育問題基本上就是歷史問題。
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文盲率高達80%,即便是在21世紀的今天,文盲率依然在4.08%(2011年資料)。上面這兩個數字反映了兩個問題:
1,文盲依然是存在的,並且放在中國14億人口的基數下,文盲的絕對數量依然非常驚人;
2,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的文盲率大幅下降,但是正是這種大幅度的下降,說明了現在的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是不穩固的。
首先說第一個問題,文盲率在4%左右,看起來不是很多,但是這個比例要是乘以14億的——所以中國的文盲人數是5600萬人,這個數字是個什麼概念呢?英國、法國的人口都是不到7000萬人。所以中國文盲的絕對數量基本上等於一個主流國家的人口。
然後是第二個問題,中國的文盲率確實是在非常快速地下降,說明最近幾十年義務教育、基礎教育的力度是非常大的,但是質量卻很難保證。比如說50、6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小時候也會受到教育,但是他們的老師的水平可以說是參差不齊,說不定只是一些略懂文化、受過幾天培訓的普通人,而不是專業的老師,大概也就是能夠教教識字,連普通話可能都沒有辦法教好,更加不用說複雜的科學、社會問題了。而到了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的50後、60後的老師基本上可以做到是師範學校畢業的,這樣的教育水平就完全不同了。
↑2010年人口普查時中國的人口構成↑
所以總的來說,中國本質上還是一個農業國,接受科學的洗禮的時間非常短,雖然經過短時間的惡補迅速提高了新生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但是改變不了帶際受教育水平差異大的現狀。所以在現在的中國,造成科盲眾多的原因既是教育問題,也是歷史問題。
當然,我們還不能下定論,說未來科盲會越來越少,因為即便是在美國,反智、科盲還是大行其道,這說明即便時代發展,如果方向不對,依然不能自動排除反智主義。而且現在的中國也是有這樣的趨勢,這跟現代社會的割裂和消費主義這些東西是分不開的,但是這麼一說話題就太大了,本回答還是點到為止好了。
-
6 # 裸猿的故事
首先必須指出,在整個人類文明範疇中,科學不是主流價值觀,不獨中國如此。否則,將無法解釋,美國的反進化論運動至今不衰,以及歐洲的極端環保思潮,主張有機純天然對人類更有益,是完全缺乏科學證據,甚至在科學上是根本不成立的,同時中國的國策——扶持中醫,和歐洲+中國的反轉基因潮流,至於老傳統的星座學、星象學、風水算命,完全違背生態知識的害人害動物的缺德放生等等。
那麼為什麼科學知識無法深入人心呢?這個問題,難倒的不僅僅是科學家,其實大多數科學家不太關心這種事,他們更關心自己的科研專案和基金申請、論文發表等等更具體實在的事情,甚至不排除部分科學家或者科學工作者,僅僅在自己所從事的狹小的知識範圍內是按照科學方法和思想行事的,一旦越過範圍立刻也就成了——科盲。
所以,如果科學工作者都是科盲,那苛責大眾就顯得過於荒唐了。在知識大爆炸時代,的確很難有人能成為百科全書學者了,大概最後一個算得上百科全書學者的人是阿西莫夫,同時他還是經典科幻的擎天柱。
但是,缺乏知識不等於一定就是科盲。科盲還是非科盲的關鍵區別,是對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的陌生,甚至有強烈的牴觸心理,我個人認為這才是真科盲,畢竟如果僅僅是缺少知識,那現在學習的成本很低,雖然有些知識也許過於深奧,但那些知識本來就不需要所有人都掌握,就像世間技藝那麼多,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一手好菜。
對科學的牴觸心理,來源於人從來就不是為了研究科學而進化出來的物種,我們對求真並不太感興趣,只有當它性命攸關的時候,人類其實是腦洞物種,我們的特長是開腦洞,因為我們創造了藝術、文學、宗教和哲學。但科學其實是人類文化中的異端,因為上述那些創造都不需要較真,甚至都沒有辦法去較真,但惟獨科學怪異,這是一門求真,求自然運轉的真實規律的一們學科,而它的求真直接或者間接的傷害了人類的腦洞和自尊心。
知名天文學家和科普大家卡爾·薩根從西方文化的角度闡釋了科學發展,給西方人帶來的思想觀念上的巨大沖擊,這些古老的衝擊直到今日依然沒有被消化吸收,從地球是個圓球,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到進化論,一系列重大的科學進展,都是在和人類,尤其是西方人自古以來的腦洞作對。
但是,對於東亞文化圈來說,科學和我們的傳統文化的衝擊在哪裡呢?也許看看臺灣和香港會更有體會,畢竟大陸經過數次文化清理,已經將許多曾經盛行的玄學和“封建迷信”給儘可能的清除了,雖然隨著政府管制的下降,沉渣再次浮起,這是難免的事情,所謂能口服不能心服。
科學永遠沒法提供安慰人的謊言,大概這正是科盲眾多以及反科學思潮層出不窮的根源吧。
回覆列表
什麼叫科盲?請不要用自己的專業去考一些非專業的人,作為一個80後,我們的父母親多數不會用微信,不會用網路,這很正常! 還有很多專業的東西普通人不會也很正常!所謂科盲,不知道硫酸潑人能傷人的,不知道抗戰打了多少年的,不知道自己爸爸媽媽生日的,只能是教育的確實,整體的社會風氣很爛! 滿大街網紅,靠耍賤賣萌博人眼球,這就是道德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