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因為郭德綱的爆火,相聲是空前被關注。那麼除了相聲,你還知道那些曲藝呢?
5
回覆列表
  • 1 # 青鳥1026068

    小時候聽著評劇長大的,小白玉霜新鳳霞魏榮元馬泰筱俊亭等老藝術家的聲音依稀在耳畔迴盪,原因是爸爸喜歡聽,記憶裡掛在牆上的小喇叭,還有一臺放四節乾電池,外殼因為被摔裂而粘了幾條橡皮膏的老式半導體收音機。那時候村裡露天電影不僅僅喜歡少林寺,也喜歡評劇電影《秦香蓮》《楊三姐告狀》。村裡來過的評論團,團長也是我唯一親眼見過的評劇藝人——洪影,知道了這位女小生和她的代表曲目《梁山伯與祝英臺》《劉伶醉酒》。長大一點和爺爺一起睡,被影響喜歡上了皮影,記住了高老繩,知道了高榮傑村。村裡裡來了一個樂亭大鼓藝人,大家都稱他為老白,名字到現在也不知道,是否健在也不得而知,只記住了他唱的連本評書叫《馬潛龍走國》,還記住了裡面有個鸚鵡丞相,故事情節完全忘記,但是大鼓藝人那迷人韻味,這些記憶都永遠停留在了兒時!

    看到這些文字的您,猜到我的家鄉了嗎?順便說一聲我是70後吆。

  • 2 # 文粹讀書

    北京:京劇,京韻大鼓,京東大鼓;

    河南:豫劇(又稱河南梆子);

    安徽:黃梅戲、柳琴戲;

    河北:評劇,河北梆子;

    天津:天津快板;

    山東:山東快板;

    東北:二人轉;

    山西、內蒙:二人臺;

    陝西:秦腔;

    四川:川劇;

    湖南:花鼓戲,湘劇,道情,漁鼓;

    上海:滬劇;

    浙江:越劇;

    江蘇:崑曲,蘇州評彈;

    江西:採茶戲;

    廣東、香港、澳門:粵劇;

    湖北:楚劇、漢劇、黃梅戲;

    福建、臺灣:媽祖戲(又稱歌仔戲);

    陝西、甘肅、青海:信天游;

    廣西:桂劇;

    貴州:儺戲;

  • 3 # 我的名字一叫真

    感謝悟空邀請。曲藝真正從民間演出走進大眾視野,電視的作用功不可沒。但是,把那麼多種曲藝形式推到大眾面前,央視的電視節目《曲苑雜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相聲,小品,魔術雜技……”其實,曲苑雜談真正的突出在一個“雜”字上,播出的內容不只是曲藝的內容,比如魔術,雜技。

    我們經常說的“曲藝”,就是指以“說、唱”為主要的藝術表現手段。說的曲藝中,包括如相聲、評書、評話;唱的如京韻大鼓、單絃牌子曲、揚州清曲、東北大鼓、溫州大鼓、膠東大鼓、湖北大鼓等等鼓曲;似說似唱的(亦稱韻誦體)如山東快書、快板書、鑼鼓書、萍鄉春鑼、四川金錢板等;又說又唱的(既有無伴奏的說,又有音樂伴奏的唱)如山東琴書、徐州琴書、恩施揚琴、武鄉琴書、安徽琴書、貴州琴書、雲南揚琴等;又說又唱又舞的走唱如二人轉、十不閒蓮花落、寧波走書、鳳陽花鼓、車燈、商花鼓等。正因為曲藝主要是透過說、唱,或似說似唱,或又說又唱來敘事、抒情,所以要求它的語言必須適於說或唱,一定要生動活潑,洗煉精美並易於上口。

    就我個人來說,我比較熟悉,而且特別喜歡的,當屬相聲,按照輩分來說,我除了沒聽過以相聲八德為主的“德”字輩兒的相聲,其他的都多少聽過,尤其以張壽臣的單口,劉寶瑞的單口,馬三立、王鳳山,侯寶林、郭啟儒,馬季、趙炎,姜昆、李文華的等等。按照流派,馬派相聲、侯派相聲、常氏相聲等等。按照地域來講,天津的相聲更有民間味道,比如馬三立、常寶霆白全福、劉文亨王文玉、蘇文茂馬志存、高英培範振鈺、李伯祥杜國之、,魏文亮孟祥光、楊志剛楊志光等等,真是名人輩出,不愧為“曲藝窩子”。北京也有很多名角,比如侯寶林、馬季、李金斗等,東北的楊振華、施聖傑、賈繼光魏蘭柱等。

    除了相聲,小品也很熟悉,不一一贅言。北京還有北京琴書,老一輩的北京琴書名家關學增就是關曉彤的爺爺。曲藝主要是北方的曲種,光大鼓就有很多,譬如京韻大鼓、京東大鼓、鐵片大鼓、西河大鼓等,但是不管是哪種大鼓,學術界都認同的說法是,河北省滄州一代的木板大鼓才是所有大鼓的“鼻祖”!東北有東北大鼓,天津有天津快板,山東有山東琴書、山東快板,河南有河南墜子,山西有山西快板……不一一例舉。即便是南方,也有溫文爾雅的評彈藝術。新世紀,周立波改良了上海的滑稽戲,獨創“海派清口”這種形式,很遺憾,他不過是中國早期的“脫口秀”節目,隨著時間推移,也成了形式主義的東西。脫口秀這種舶來品,其實在中國早就有過,最早是幾千年前的東方朔,而單口相聲完全可以稱為“中國式脫口秀”。

    在娛樂形式匱乏的年代,聽書成了人們的樂趣。比如北京天橋有書場,評書藝人那是很吃香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我們知道的袁闊成、劉蘭芳、單田芳、田連元被稱為“評書四大家”,遼寧本溪那是評書之鄉。只是,時代的發展,這些說唱藝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因為沒有了市場,大都成名的藝人不再說了。郭德綱的妻子王慧原來也是鼓曲藝人,還得到過駱玉笙老先生的指點。可惜,現在重點管理德雲社了。我在農村最後一次看到大鼓藝人的表演,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事,距今已經40多年了。

  • 4 # 杲杲湖山

    一、中國曲藝的形式與概念定義

    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它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以“說、唱”為主要的藝術表現手段。說的如小品、相聲、評書、評話;唱的及唱帶說的如京韻大鼓、京東大鼓、西河大鼓、單絃牌子曲、揚州清曲、東北大鼓、溫州大鼓、膠東大鼓、湖北大鼓等等;似說似唱的如山東快書、快板書、鑼鼓書、萍鄉春鑼、四川金錢板等;又說又唱的如山東琴書、徐州琴書、恩施揚琴、武鄉琴書、安徽琴書、貴州琴書、雲南揚琴等;又說又唱又舞的走唱如二人轉、十不閒蓮花落、寧波走書、鳳陽花鼓、車燈、商 花鼓等。

    二、曲藝由來

    中國曲藝,源於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藝術形式獨特,主要以“說、唱”為主。

    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拉、彈、唱等藝術的統稱,它是由中國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故稱“曲藝”,說白了就是“曲調”的“藝術”表現。

    中國曲藝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申請世界吉尼斯非物質文化遺產。

    早在古代,中國民間的說故事、講笑話,宮廷中俳優(專為供奉宮廷演出的民間藝術能手)的彈唱歌舞、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藝的藝術因素。到了唐代,講說市人小說和向俗眾宣講出現,大麴和民間曲調的流行,使說話伎藝、歌唱伎藝興盛起來,自此,曲藝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開始形成。宋明以來,曲藝以小說、演義形式表現在民間,如日中天。著名的《大隋唐》、《三國志評話》等歷史演義,不管是說書的,還是唱戲的,都能把中國曆代傳奇故事等娓娓道來,這就是曲藝的特殊表現手法。

    三、品種特徵

    曲藝包括的具體藝術品種繁多,根據調查統計,除去歷史上曾經出現但是業已消亡的曲種不算,存在並活躍於中國民間的曲藝品種,約有400個左右。包括相聲、評書、二人轉、單絃、大鼓、雙簧;山東快書、快板書、鑼鼓書、萍鄉春鑼、四川金錢板等;山東琴書、徐州琴書、北京琴書、恩施揚琴、武鄉琴書、安徽琴書、貴州琴書、雲南揚琴等;二人轉、十不閒蓮花落、寧波走書、鳳陽花鼓、車燈、商花鼓等;京韻大鼓、京東大鼓、西河大鼓、單絃牌子曲、天津時調、東北大鼓、膠東大鼓、河南墜子、河北梆子、蘇州彈詞、揚州評話、揚州清曲、溫州大鼓、湖北大鼓、廣東粵曲、四川清音、陝西快板、常德絲絃;還有新疆維吾爾族的熱瓦普苛夏克、青海的平弦、內蒙古的烏力格爾與好來寶、西藏的《格薩爾王》說唱、雲南白族的大本曲等等。各地區、各民族,共有和相異的曲種,大至十數個省份、小到一兩個縣區,均有不同程度的普及和流佈。這些曲種雖然各有各的發展歷程,但它們都具有鮮明的民間性、群眾性,具有共同的藝術特徵。這就使得中國的曲藝不僅成為擁有曲種最多的藝術門類,而且是深深紮根民間具有最廣泛群眾基礎的藝術門類。

    曲藝的特徵不像戲劇那樣由演員裝扮成固定的角色進行表演,而是由不裝扮成角色的演員,以“一人多角”(一個曲藝演員可以模仿多種人物)的方式,透過說、唱,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種各樣的故事,表演出來,告訴給聽眾。因而曲藝表演比之戲劇,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只要有一兩個人,一兩件伴奏的樂器,或一個人帶一塊醒木,一把扇子(評書藝人所用),一副竹板兒(快板書藝人所用),甚至什麼也不帶(如相聲藝人),走到哪兒,說唱到哪兒,與聽眾的交流,比之戲劇更為直接。

    曲藝表演的簡便易行,使它對生活的反映快捷。曲目、書目的內容多以短小精悍為主,因而曲藝演員通常能自編,自導,自演。與戲劇演員相比,曲藝演員所肩負的導演職能,尤為明顯。比如一個曲目、書目,或一個相聲段子,在表演過程中故事情節的結構、場面的安排、場景的轉換、氣氛的渲染、人物的出沒、人物心理的刻劃、語言的鋪排、聲調的把握、節奏的快慢等等,無一不是由曲藝演員根據敘事或抒情的需要,根據對聽眾最佳接受效果的判斷,來對說或唱進行統籌安排,進行排程,導演出一個個令聽眾心醉的精彩節目。

    曲藝以說、唱為藝術表現的主要手段,因而它是訴諸人們聽覺的藝術。也就是說曲藝是透過說、唱刺激聽眾的聽覺來驅動聽眾的形象思維,在聽眾形象思維構成的意象中與演員共同完成藝術創造。曲藝表演可以在舞臺上進行,也可劃地為臺隨處表演,因而曲藝聽眾的思維與戲劇觀眾相比,不受舞臺框架的限制,曲藝所說、唱的內容比戲劇具有更大的時間和空間的自由。為了把聽眾天馬行空的形象思維規範到由說、唱營造的藝術天地之中,曲藝演員對聽眾反應的聆察更其迫切,也更為細緻,因而他與聽眾的關係,比之戲劇演員更為密切。

    為使聽眾享受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美感,曲藝演員必須具備堅實的說功、唱功、做功,並需具有高超的摹仿力。只有當曲藝演員具有了活潑潑的動人技巧,對人物的喜怒哀樂刻劃得維妙維肖,對事件的敘述引人入勝,才能博得聽眾的欣賞。而上述堅實功底之底蘊是來自曲藝演員對現實生活的觀察、體驗與積累,以及對歷史生活的分析、研究和認識。這一點對一個曲藝演員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是400來個曲藝品種藝術特點的不同程度的近似之處,是它們的共性。而400多個曲種各自獨立存在,自有其個性。不僅如此,同一曲種由於表演者之各有所長,又形成不同的藝術流派,即使是同一流派,也因為表演者的差矣邙各有特色,這就形成曲壇上百花爭豔的繁榮景象。

  • 5 # 夢都娛樂評彈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從而產生出各種不同形式的民間藝術。據說目前仍然活躍於民間的曲藝品種可能有400個左右,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流傳於南方的主要有:蘇州評彈、揚州評話、四川清音、湖北漁鼓、長沙彈詞、廣東南音等。流傳於北方的主要有:各種大鼓、琴書、單絃、數來寶、二人轉、山東快書、河南墜子等。 根據指令碼特點和演出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全靠說的有相聲、評書等。以唱為主的有各種鼓曲、單絃、清音、漁鼓、南音、墜子、琴書、二人轉等。鼓曲音樂性較強,以演唱曲詞為主。曲藝中三分之二的曲種都屬這一類, 如西河大鼓、山東大鼓、京韻大鼓、樂亭大鼓、北板大鼓、京東大鼓、奉調大鼓、淮南大鼓等。按樂器分有鐵片大鼓、木板大鼓、梅花大鼓、梨花大鼓、清音大鼓等。介乎說唱之間的韻誦類的有山東快書、數來寶、快板等。快板又因為各地的方言不同形成了許多獨立的地方快板,如天津快板等等。以敘說為主,兼有唱篇的有蘇州彈詞、揚州彈詞等。曲藝無論以哪一種形式出現,都無一例外地具有鮮明的民間性、群眾性,通俗易懂,極易傳播。這就使得中國的曲藝不僅成為擁有曲種最多的藝術門類,而且是深深紮根民間具有最廣泛群眾基礎的藝術門類。2017.12.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心理學上加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