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巴曙松
-
2 # 樂道微言
這是必選項。
基金是專家理財,找一個好的專家,事半功倍,中外基金史上名家輩出,比如美國的彼得林奇、喬治索羅斯、約翰博格,都為投資人賺取了鉅額收益,至於國內的基金經理,第一個為投資人賺取十倍收益的,是華夏的王亞偉,現在已轉為私募。
首先,感覺基金經理專業不是特別重要,有學經濟的,有學金融的,還有學工科的,挺雜,條條大路通羅馬。
其次,看基金經理的從業經歷。當然是時間越長的越好,不過超過十年仍然奮戰在公募基金行業的真是鳳毛麟角,即便在,高升後也不任基金經理了,改決策層了。
再次,看其歷史業績。雖然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成績,但畢竟打沒打過勝仗還是要看的。這些成績是牛市中取得了,還是跨越牛熊,當然是後者更有水平啦。
第四,看其操作風格,是嚴格按照基金合同上註明的投資方向,還是隻追熱點,頻繁炒作,是換手率比較合理,還是以驚人的換手率來碰運氣。
最後,要經常關注基金經理發表的市場觀點,看其理論水平和學術水平,對宏觀微觀的判斷,理論沒有突破,實踐不會出真知。
-
3 # 證券日報
4000多隻基金怎麼選?答案是:不選!你需要選擇的其實是基金經理。通俗來說,買基金就是把你的錢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讓他幫你做投資。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多數時候基金選擇的最終落腳點在於尋找一個安全可靠的基金經理。
建議投資者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對基金經理進行一定考量:
一、基金經理的從業、任職年限。一個穩定的管理團隊對基金業績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對基金長期業績的貢獻。雖然說,投資經驗不能當飯吃,但是通常來說,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在應對極端情況時,會更加沉穩。尤其是經過牛熊週期“洗禮”的基金經理,從長期來看,基金業績會表現的更加平穩。
二、基金經理的從業背景。讓一個做茶葉蛋的去造導彈,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然而隨著基金行業的迅速擴充,基金經理的質量和數量增長卻並未能很好趕上這一節奏。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有些基金經理之前是做宏觀策略的,結果卻被安排在指數基金基金經理的位置上,有些基金經理一直是做固定收益的,然而又被安排管理股票型基金,諸如此類荒唐的事情是值得引起投資者高度重視的。
三、基金經理的過往管理業績。歷史不會簡單的重演,但歷史又總是如此相似。考察基金經理的過往管理業績,並不能起到預測未來業績的作用,但是卻能起到很好的參考作用。一些過往業績戰勝率高的基金,在未來往往不至於會表現太壞,這或許是馬太效應的一個佐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正所謂“路遙知馬力”,相對於短期業績(比如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我們更需要關注基金經理的中長期業績(一年、三年、五年)。
四、基金經理的投資操作風格。不同基金經理的操作風格總是千差萬別,無所謂好壞,關鍵在於基金經理能否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為投資者創造更高的收益。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經理時,也要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比如,有些基金經理崇尚深度價值挖掘,並在投資過程中不作擇時,這類基金的業績表現波動可能會比較明顯。另外,從投資風格上看,有些基金經理偏好價值股,有些偏好成長股。
五、基金經理的風險控制能力。如何做到既控制好下行風險,又能充分捕捉市場機會,保持業績的彈性是基金經理時刻需要研究的問題,可以說風險控制是基金經理獲取超額收益的重要一環。風險控制一般集中體現在行業配置倉位策略上,特別是防守行業以及市場即將回調時的倉位選擇,大家可以關注基金經理在這兩種情況下的表現。
除了上面這些指標,還有很多評價指標,比如擇時能力、反應速度等等。所以我們需要長期堅持關注基金經理,認真分析其管理的基金表現,時間長了自然會對基金經理的能力有比較準確的判斷。
-
4 # 萬能的老左
投資很多時候是投人。很多風險投資家是這麼說的,其實基金投資也是如此。
買基金不難,難的是從市場上七千多隻基金、一千多位基金經理中,找出能帶著我們穿越牛熊的常勝將軍。
基金的業績都是公開的,為什麼還說難找呢?
道理是,投資這東西有運氣的成分在。運氣好的,暴賺兩三年的事不少見,難的是五年以上、十年以上,甚至幾十年如一日的穩定優秀的業績——這就是投資的才能了。
所以不奇怪,巴菲特這種人會為全球投資者所崇拜。有這種投資才能的,真的是億裡挑一的世界大師了。
那在這人多雞多的行業裡,我們究竟要怎樣找到,可以放心地把錢託付出去的傑出投資經理人呢?
首先,當然還是要看基金的歷史業績。
我整理了近十幾年來,能夠長期獲得好收益的幾隻雞,他們幾乎都實現了10倍以上的收益:
其中,增長最大的華夏大盤精選,自2004年成立,增長了20倍,平均年化高達27%,這樣的成績,恐怕已不遜色於房產投資了。
但是,這還沒完。大多數基金是經常更換基金經理的,而不同基金經理的表現,可能大不相同。
還是以華夏大盤精選為例。翻開其基金經理變動歷史,我們很容易發現,當年的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居功至偉。
在他任職的6年多時間裡,股市經歷了07年的暴漲暴跌,但他仍然實現了年化40%的收益率。
而自王亞偉2012年離職後,這隻基金不斷變換基金經理,幾乎沒有人任職超過兩年,而平均年化也僅為7%,甚至沒有跑贏同期的滬深300指數。
上面的其它幾隻基金,也都遇到類似的情況。
能夠長期穩定增長的基金,背後都有能夠長期穩定在基金中任職,而且業績優異的明星基金經理。
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這麼說:比選對基金更重要的,是選對基金背後的人。
投資是一件非常依賴經驗積累的事,從業時間越久的基金經理,經歷過越多個經濟榮衰週期,投資手法和心態也就越老到。
可惜的是,市場上好的基金經理,比大熊貓還稀有;能夠長期穩定地管理同一只基金的,就更少了。
根據Wind的資料,截止2016年,在任的基金經理有1421位,一半以上接手現任基金不足一年。
中國股市大概5-7年一個週期。以這個週期長度去篩選,至少經歷過一個週期、從業超過7年的基金經理,僅有45人;而經歷過07年中國大牛市,任職超過10年的老將,則更是隻有37人了。
為了找到最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人,我對國內當前的基金經理,做了大範圍的篩選,標準是:
1、至少有5年以上從業經驗,經歷過15年的牛市和之後的暴跌;2、在當前管理的基金任職3年以上;3、從業以來及當前管理基金的業績,年化收益都要超過20%。
結果發現,只有4位基金經理,和其管理的基金,符合上面這個嚴苛的篩選標準:
其中最牛的朱少醒,是個定海神針一樣的人物——從業11年,就管理了富國天惠精選成長A(161005)這隻基金11年。這樣專一的基金經理,可以說是非常稀有了。
假如你在這隻基金成立時,機緣巧合就跟著他買了,養到今天應該已經翻了10倍,年化22%;如果你還是他的鐵粉,買了他管理的所有基金,則年化收益更是高達25%。
這真是很牛的投資業績了。可以參考下,巴菲特老爺子60年來的戰績,年化收益是20%出頭。(當然這並不意味朱少醒比巴菲特更牛,因為時長大不一樣。)
之所以符合以上條件的人才這麼少,其中還有個重要原因是,曾經有過10倍輝煌成績的公募基金經理,大多都已另起爐灶,跑去做私募基金,給自己賺大錢了。
比如前面提到的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如今已是非常成功的私募經理人。想要買到他管理的產品,你至少需要先準備個100萬,而且很可能因為錢太少而被拒之門外。
因此,在這個好東西全靠搶的時代,趁著你還能只花100塊錢,就能買到明星基金經理的好產品時,是不是該趕快下手呢?
-
5 # 栗子愛財
說一下我自己的選擇思路。
首先,歷史業績肯定是必須考量的,時間維度儘量拉長,而且關注各個時間段收益的平穩性,雖然整體收益看起來高,可能恰好趕上整個市場比較好,這不能體現基金經理的水平。
其次,考慮一些特殊的節點,比如15年股災,今年上半年的白馬行情,有一些基金雖然體現出不適合當時市場風格的持股,卻表現依舊優異,這是很考驗基金經理水平的。
再者,還可以橫行比較,同期成立,風格類似的基金,累計單位淨值、復權單位淨值的比較,能看出一定優劣。
-
6 # 早起的龍捲風
要看你具體要買什麼種類的基金,如果是指數基金,就對基金經理依賴不大。
關於基金的入門知識
https://www.toutiao.com/i6482913833970041358/
-
7 # 羅元裳
你發現了嗎?
當你買入跟蹤某個指數的指數型基金型時,與同類跟蹤該指數的指數型基金相比,兩者業績相差很小。
他們業績考核主要來自於跟蹤指數的誤差,誤差越小,管理能力越強
所以針對被動型管理的指數型基金,無論是一名剛上任的新手菜鳥,還是一名老的基金經理,其實對基金經理的要求並不大,你只要複製指數走勢就可以了。
而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來說,基金經理的管理就顯得至關重要。
買方分析師對某隻股票進行調研,所有基金經理就能看見,他們報告裡的邏輯是什麼,為什麼要選擇這隻股票,這隻股票該以什麼價位買入,才能花小錢籌集更多籌碼,都需要分析去調研。選股能力好不好,直接決定未來這個基金走勢。
而至於選對股卻踩錯點的基金經理,可能是對未來走勢把握不對。也會影響基金業績
而對一個之前一直研究債券的基金經理經理來說,讓他一上來就管理股票型基金顯然是不合適的,俗話說,術業有專攻,能計算久期判定未來債券市場是流動性偏緊還是流動性寬鬆並不一定能在每天早上上班後給交易部下達在多少價位買入多少手股票,在多少價位賣出多少手股票,這不僅僅需要知識還需要實踐。
當然,如果一名主動管理型基金經理,旗下管理的主動型基金,大部分都排名前列,說明他選股能力、擇時能力都比較強,但如果是一個旗下業績啥也沒有或者有很多但只有一隻較為出色的還需警惕。
雖然歷史業績並不代表未來業績,但沒經歷過熊市的基金經理和經歷過熊市的基金經理在減倉把握上市完全不相同的,這直接反應了是基金淨值腰斬一半還是因減倉保住勝利果實。
而如果一個基金經理頻繁跳槽,其實每個人存在差異化,也很難保證該基金能不能在未來有較好的表現,存在著變數,
所以基金經理對於主動型基金來說,還是非常關鍵的,而相較於被動型管理的基金來說,只要知道怎麼複製跟蹤標的,其實不會那麼看中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
-
8 # 薇薇莊主工作室一小旭
投資基金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投資基金經理,因為把控這些基金業績的主要取決於基金經理。那麼市場上有哪些基金經理比較好,如何選擇基金經理呢?
澳洲商學院的研究員Oleg Chuprinin和密歇根大學商學院研究員Denis Sosyura在他們的《來自共同基金的證據:家庭背景作為影響管理質量的訊號》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出身來自較為貧困家庭的共同基金經理,其投資業績都好於那些擁有殷實家庭背景的基金經理。因為普通人想要躋身資本市場,需要更多的才能。
投資市場上沒有常勝將軍,所以基金經理業績的延續性都比較差,大家選擇基金經理時應多考察基金經理的長中短期業績。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操作風格和適應自己風格的市場,所以在選擇基金經理時,如果自己對未來市場有自己的判斷可以根據基金經理過去的業績表現選擇在相應市場下表現較好的基金經理,而如果在自己對市場判斷不明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長中短期業績都還不錯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而不能只過於關注短期或者長期業績突出的基金經理,因為長中短期業績都還不錯的基金經理,說明在各種市場環境下都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而不至於在某一種市場環境下表現太差。
-
9 # 漲基財富
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主要要看中長期業績表現,還有投資風格的穩定性。
像富國天惠成長的朱少醒那樣十幾年如一日管理一隻基金,雖說基金表現每年都不突出,但是十幾年下來漲了近14倍!
還有像中歐的周蔚文,興全的董承非等基金界的績優老司基是我們投資基金的首選!
-
10 # 曦光生活家
看他的歷史成績,正常情況在官網是看不到基金經理的過往成績的,你可以去天天基金網這類的第三方代銷平臺上看,點基金經理的名字就會出現基金經理的歷任基金一覽,上面就有他操作過基金的任職回報,那些虧多賺少的基本上都是實力比較差的基金經理。
-
11 # 多多說錢
首先回答第二個問題:基金經理的簡歷、歷史業績對基金未來的業績影響真的很大嗎?
對主動型基金的影響很大!而被動型基金由於對基金經理的依賴性小,影響幾乎沒有,這裡就不做探討了。
比如我們的“公募基金一哥”王亞偉!無論去到哪都是優秀的↓
他在華夏基金任職期間,華夏大盤精選創造了任職回報超高的收益率!
好的基金經理是自帶光環的,他掌管的其他基金也很吃香,原因很簡單,大家都覺得他靠譜,他帶的其中一隻創造了神話,其他的也不可能差到哪裡去。
推而及之,好的基金經理,他所在的基金公司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所以連同帶動了其他基金的業績表現。
而一旦基金經理離職,比如一哥離開華夏基金單幹後,華夏大盤精選的表現就大不如前了——
類似的還有公募一姐王茹遠,等等。
一般公募基金經理得到市場的認可後,都會轉戰私募服務高淨值客戶去,而換了基金經理的基金,很可能就已經不再是那個“它”,你可以把同一只基金,換基金經理前後,視作兩隻不同的基金。
回答第一個問題: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基金經理?我們可以參考這5點:
1、看從業經驗,5-10年為佳
都說買基金是長期投資,經歷一輪牛熊後你就會賺錢了。
然而,這只是時間因素,不代表所有人都可以賺錢,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牛”什麼時候是“熊”,等你知道的時候,很可能就歇菜了~
同樣的,基金經理在調倉的時候也要學會判斷“牛熊”,但紙上學來終覺淺,不如親身經歷過牛熊。
一輪牛熊大概是5-7年的時間,如果基金經理的從業時間足夠長,是可以加分的。
除此以外,之所以考察從業經驗,還因為要混到基金經理的資質,你得走過:
助理研究員——行業研究員——高階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
這麼一條長征路線,沒個三五七年,還真不夠。再加上在任職基金經理的時間,也得個十年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的說法,沒準也有一些特別出色的基金經理,後生可畏嘛~
2、看歷史業績
衡量一下他所管理的所有基金的業績,任職回報是盈利的多還是虧損的多,可以看出整體實力。
同類型基金排名,可以看出在同行中的實力。最好一隻只基金點進去,看階段排名。
最大回撤,可以看出抗風險能力。
3、看管理基金的數量
一般被動型基金對基金經理的依賴性不大,所以一個基金經理可以管理十幾甚至二十隻基金↓
但主動型基金不一樣,對基金經理的要求高,所以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不宜多,不然負荷過重,人會崩潰的~~
建議最好不要超過5只的。
4、投資風格
可以透過基金招募說明書去分析,看看基金經理的投資標的屬於大盤股、中盤股還是小盤股,價值型、平衡型還是成長型。
看一隻還不夠,得看他手上管理的多隻基金,就能大概地瞭解到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了。
要是風格多樣、讓人捉摸不透,除非是天才型基金經理,不然還是不要冒這個險。
另外,並沒有哪一種風格是最佳的之說,什麼風格好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追求大的收益空間,那麼中盤股成長型的或許更合適你。
5、看人品
比如會否頻繁跳槽,可以考驗一個人的忠誠度還有職業生涯規劃。
還有工作態度,可以透過基金年報、季報看出來,仔細留意一下每一期的報告是否整齊劃一、邏輯暢順、言之有物等,如果每期的年報都隨隨便便,而且風格不一,說不定是找人代寫的......
好了,技巧大概就是這麼些個。
優秀的基金經理可以成就一隻優秀的基金,優秀業績的基金反過來也可以成就一個基金經理。
-
12 # 伍治堅
在我們投資各種基金的時候,有一個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判斷基金經理真實的投資能力?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你面前有五個基金可以選。這些基金在過去3年的歷史業績如上圖所示。那麼你會選哪個基金購買?
大部分人肯定會選上圖中黃色的或者藍色的那個基金。原因很簡單:這兩個基金在過去3年的回報最好。
我想要告訴你的是:選藍色或者黃色的基金,是完全錯誤的投資方法。在下面的文章裡,我會和大家仔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讓我來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一般在挑選基金時都會去看其過去三年的歷史表現?
在金融投資行業,三年曆史業績就像一個業界標準,被很多機構普遍接受。晨星(Morningstar)在給任何一個基金評分前,有一個基本要求是基金的年齡在3年以上,否則不予評級。很多大機構投資任何一個基金的最低標準之一就是該基金有三年以上的可供審計的歷史業績。那麼這過去三年的業績表現有何神奇之處呢?
答案需要去統計學裡去找。學過統計學的朋友們一定都記得,如果一個分佈服從正態分佈,那麼根據大數定理,其樣本量最少需要30個。如果樣本量少於30,那麼該分佈就是一個“小樣本”,不太會服從“正態分佈”。
3年,涵蓋了36個月的歷史回報記錄,剛剛超過最小樣本量30的要求。這就是3年業績這個神奇數字的由來。
問題在於,這個邏輯的前提是,基金經理的月回報符合“正態分佈”。但事實上,沒有證據表明基金經理的歷史回報是正態分佈的。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基金經理的回報呈現出非常徹底的“非正態分佈”。但是由於目前沒有更好的統計方法來替代這種邏輯假設,因此很多金融機構還是比較“懶惰”的沿用了這樣的傳統。
在我們科學的評判一個基金經理業績的時候,我們需要明白的一個最重要的道理是:基金經理的業績回報主要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基金經理的業績主要來自於他/她是否能夠創造超額回報(阿爾法)。但是如果我們只看其短期業績,那麼他/她的回報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波動率(運氣)的影響。這也是我們在挑選基金經理時遇到的最大挑戰: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料,我們很難斷定,該基金經理的業績回報是來自於他的阿爾法(技能),還是波動率(運氣)。
那麼對於一個基金經理來說,我們需要多少時間的真實回報,才能科學的判斷出他的真實技能呢?答案是,這取決該基金經理的資訊比率(Information Ratio)。IR是一個比例,分子中的α是指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也就是基金經理高於某一個基準,例如上證180指數之上的收益),分母中的σ(也叫作超額誤差)是指α的標準差。
一個好的基金經理,超額收益應該大於零。畢竟,如果這位基金經理連大盤指數(比如上證50指數)的回報都無法超過,那麼我們投資者基本就沒有理由把自己的錢交給他管理了。
現在我們假設有一個基金經理能夠創造的阿爾法為2.8%,年波動率為11.5%,那麼根據上面提到的公式,該基金經理的IR為2.8%/11.5%=0.24。各類研究表明,資訊比率為0.3的基金經理排名就可以達到該國所有基金經理的前10%或前25%,因不同國家和時期的樣本不同而有所差異。
下一步是計算觀察樣本的數量。上過大學統計學課程的朋友們應該對上述公式不會陌生。為達到95%的置信水平,需要T檢驗的相應界值為1.96。
因此,依據0.24的資訊比率,需要的觀察樣本數量(N)大約是66.7。換句話說,我們需要該基金經理過去67年的投資資料才有95%的信心確認該經理真正有投資水平而不只是運氣好而已。通俗地講,一個資訊比率為0.24的基金經理,其投資能力在統計意義上和猴子扔硬幣去選股沒有任何區別。現在回到本文開頭的那張基金經理業績圖表。
事實上,上面五個基金的歷史業績,都是基於同一組統計資料,即2.8%的阿爾法,和11.5%的年波動率而隨機產生的。也就是說,對於同一個基金經理(2.8% alpha/11.5% vol)來說,他在某一個三年中的業績回報可能是上述五條曲線中的任一條。如果他運氣好,那麼你看到的可能是那條黃線。而如果他的運氣很差,那麼我們看到的可能就是那條綠線。如果我們根據綠線就判斷該經理水平很差,或者根據黃線去判斷該經理是投資大師,那就都是被統計資料迷惑了雙眼,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僅僅是看某一個基金經理過去三年的歷史表現,以此為根據去判斷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並做出甄選,那麼這完全是在“瞎選”,基本就是撞大運。
總體上來說,我們需要觀察到的最小的有統計意義的樣本量,取決於該基金經理的資訊比率(IR)。如果基金經理的資訊比率比較高,那麼我們需要觀察的樣本量就會少一些。而如果基金經理的資訊比率很低,那麼我們就需要更長的樣本量來證實該基金經理創造的“阿爾法”是他的真實技能,而非運氣使然。
投資界的神話,彼得林奇(Peter Lynch)從1978年開始管理富達麥哲倫基金,直至1990年退休。在這13年中,林奇先生平均每年超過基準(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收益為13.3%,年波動率大約13.3%。因此,林奇先生的資訊比率IR是1。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觀察的最低樣本量為4,也就是4年的真實投資記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林奇通過了統計測算,確實是有真正投資水平的“股神”。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林奇創造的大部分“阿爾法”都集中在一開始的那幾年(1978-1983)。在1983年以後,其超額收益(阿爾法)迅速下降。而在林奇退休後,麥哲倫基金的規模由於林奇的聲名在外迅速增長,但該基金的回報卻差強人意。在1990到2004年間,該基金的超額回報只有每年0.7%,資訊比率IR為0.12,讓很多投資者感到失望透頂。
美盛集團(Legg Mason)價值信託基金(Value Trust Fund)的經理比爾米勒(Bill Miller)先生是另一個家喻戶曉的“股神”。從1991至2005,米勒先生掌管的價值信託基金連續15年超過其基準標準普爾500指數(S&P500)。這個業績即使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是十分罕見的。截至2005年,米勒先生的價值信託基金(Value Trust Fund)憑藉每年5%的超額回報,達到了0.84的資訊比率IR,成就了投資界的另一個傳奇。
問題在於當投資者們發現米勒先生的天才時,已經錯過了投資他的基金的最佳時機了。從上圖可知,該基金的資產(上圖紅線)在2007年達到巔峰值200億美元。2006到2011年的平均超額收益(米勒先生在2011年從價值信託基金退休)和基準標準普爾500指數(S&P500)相比較,大約為每年負7.1%,資訊比率IR為負數。如果分析從1991到2011的全部資料,其年平均超額回報為1.54%,資訊比率0.16,實在不能算是多麼出色的基金。
總結
1)基金經理創造的歷史業績,同時受到其投資水平(阿爾法)和運氣(波動率)的影響。要想客觀的評判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技能,我們就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將技能和運氣分開,這樣我們才可能挑到那些真正有技能的基金經理。
2)如果想要科學的判斷基金經理真實的投資技能,過去三年的歷史業績遠遠不夠。僅憑這些歷史記錄去挑選基金,投資者無疑是在“瞎選”。
3)有時候即使有基金經理通過了統計測算,被證明確實有能力創造“阿爾法”,投資者也未必能從他們身上賺錢。很大程度上,這取決於投資者的購買時機。
4)如果沒有足夠的金融知識,資源和資訊去科學嚴謹的分析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那麼更好的選擇是老老實實做一隻“小烏龜”,放棄選擇主動型基金,購買並長期持有低成本指數基金(ETF)。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
13 # 量化程哥說投資
買基金時,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基金經理?
提到這個問題,相信去年年底進入進入基金行業的小白只能唉聲嘆氣,說又給他們下套了。
我們都知道如果從短期看基金,特別是基金火爆的時候都是新基民給老基民買單的。
如果你是老基民應該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和2008年那時候接盤的基民,好多年都回不了血。
因此很有必要選擇一位好的基金經理。
那如何選擇好的基金經理呢?
量化程哥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第一、從業經驗要豐富,一般最好經歷過一波牛熊市。我們都知道資本市場是有風險的,要想獲得高收益就必須承擔較大的風險,如果沒有經歷過牛熊市的基金經理可能對風險意識比較薄弱,可能在牛市的時候激進膽大操作會獲得較好的收益,但是遇到市場風險來臨毫無防備,產品收益回撤也是會非常的大。
選擇一個好的基金經理至少要求他經歷過牛熊市知道股市的風險所在,能夠控制風險從而知道進退有序,才能做到為客戶的財富保駕護航。
而不是像現在某些年輕的基金經理業績波動非常大,遇到牛市收益是不錯,但是像春節後市場稍微回撥一點點,有些基金經理的產品回撤甚至超過了40%,像這種很明顯已經讓客戶的風險全部都敞開了 。
就比如去年確實有很多基金經理業績跑得很好,那是因為去年是大牛市,但今年市場衝高回落,有很多年輕的基金經理業績出現非常大的回撤,還有更離譜的是新基金經理接手的產品被股民朋友噴得不行。
90後美女基金經理夢圓上任10個交易日,管理的兩隻基金下跌20%,A股不會因你長的漂亮而對你溫柔一點點!量化程哥認為這個美女基金經理確實顏值還不錯,但新兵蛋還是要經歷市場的教訓的。像這種新的基金經理的產品我們是不建議基民選的,誰願意給錢她練兵呢?反正我是不會建議投資者購買她的產品的。
第二、過往業績最好就是保持穩健!過往業績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標,我們都知道,看能夠穿越牛熊的基金經理無論市場還壞都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正收益是最好的。
像我們之前觀察的一些非常不錯的基金經理能夠連續多年取得較好的正收益,所謂的穩健並不是要求他一定要很高的收益,但是要平穩。比如每年能夠取得30%左右的平均收益。
第三、瞭解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以及她的風控體系!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投資理念,當然投資者一定要認可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有時候投資理念覺得了她將會走多遠,雖然短期遇到一些波折。
比如說上面的這位抱團女王。
2021年2月8日,夢圓致投資者的一封信“堅持佈局醫藥創新”,也就是這封信,導致了現在的車禍現場,排名倒數第一。信的最後一段“要圍繞一個核心,那就是堅持投資醫藥創新領域,堅持投資那些未來很長時間裡最具競爭力的公司。”就是這份抱團的堅持,年後,基金淨值下跌30%!
這個就是她的投資理念,如果投資者認可她的投資理念,堅定信心定投的話,或許若干年後她的投資會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此時此刻她雖然有投資理念,但是還沒有形成風控體系,所以基金產品出現了比較大的波動,作為投資者虧的可是真金白銀呢。
從業兩個星期不容易啊,能夠虧成狗的比散戶虧得還慘!
總結,選擇靠譜的基金經理,讓專業的人為你的財富保駕護航!但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選基有方法。量化分析,挖掘牛股,讓利潤奔跑!
量化程哥宣告:所有以上內容為量化程哥編輯整理,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依照此報告觀點進行投資產生的盈虧,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回覆列表
我曾經擔任過中國證監會基金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在公募基金行業發展早期,發行一隻新產品也是要經過這個委員會進行評議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對基金經理管理的這隻新產品是否可能產生超額收益進行評議,在基金公司事前提交的方案中,往往會模擬測算出擬發行的新產品都可能會有超額收益,但是過一段時間,用這些預先提交的方案和實際業績做對比,就會發現往往偏離不少。
過去十多年,我和我的研究團隊每年會出版一本年度資產管理行業報告,在這個報告中,我們會對每個年度的基金經理和不同產品的業績表現進行對比,發現不同年度的波動非常大,要找到一個業績比較持續和穩定的基金經理並不容易。
在基金管理中,基金經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著基金的業績。截至2015年末,經註冊的在職公募基金經理共計1273人,公募開放式基金2722只。如何從這一千多基金經理中挑選自己合適的基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還僅僅只是公募基金。如果考慮到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爆炸式增長的私募基金及私募基金經理,這種挑選就更難了。
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在風險承受能力,專業程度和資訊獲取渠道方面有所差別,選擇基金經理的著重點也有所差別。當然,並沒有簡單的、適合所有投資者的基金經理選擇方法,關鍵還是基金經理的風格與投資者的風險收益相匹配。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首先要明確基金投資作為中長期投資行為,需要承受基金短期的業績波動。根據個人投資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選擇適當的產品進行投資。個人投資者對於基金經理資訊的獲取渠道主要是基金公司的公開資訊,包括基金經理業績,從業經歷及基金經理在基金季報、年報和公眾媒體上釋出的投資策略。個人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經理時,主要可以從觀察:
從業時間相對長,有較長時間公開歷史業績且大部分時間跑贏市場的基金經理,可以作為選擇基金經理的重要標準。
歷史來看,每當股市一輪牛市來臨,往往就會產生大量的新基金產品,這些新產品急需基金經理,於是一大批新的基金經理就會走上崗位。但是這些基金經理是否能夠適應市場的需要,並沒有經過市場的檢驗。往往到了牛市逆轉,往往只有一小部分基金經理能夠順應這個調整生存下來,這樣的週期檢驗經歷幾次,歷經市場週期淘汰還能生存下來的基金經理,並且還能保持不錯的業績,就說明具有穿越市場週期的經驗。
對於“彗星”型的基金經理,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所謂“彗星”型的基金經理,即在市場出現短期投資機會時,業績表現極為突出的基金經理。與“彗星”型基金經理相比,長期業績穩定且優秀的基金經理更適合納入選擇範圍。
對於固定收益型產品的基金經理而言,是否經歷過熊市的洗禮,也同樣需要作為選擇的重要依據。
從基金經理個人特質角度看,思維縝密、有自己的投資邏輯且經過實踐驗證、勤勉盡責、敬畏市場,都是優秀基金經理的特質。
不論對於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經理時都需要考慮基金公司整體的投研能力。優秀的基金經理離不開投研能力較強的分析師團隊支援。從基金經理所處的外部環境看,基金公司的規模排名,基金產品的業績排名等因素可以綜合評判基金經理是否在分析決策時具備相對優勢。
當然選擇一支合適的基金,不僅要看基金經理,還要看這個產品本身的特性和策略,交易成本,以及特定的市場環境和所處的市場階等,綜合起來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