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人們更喜歡愛因斯坦呢?
20
回覆列表
  • 1 # 老老的月光

    牛頓毫無疑問是一個天才中的天才,他在26歲前就完成了一堆重要的發現,如果那時有諾獎的話,應該至少連頒三個物理獎加一個化學獎,附贈一個數學菲爾茲獎。

    所以對於一個天才來說,有必要再奢求他必須討人喜歡嗎?我覺得像這種領先於整個時代的天才看問題看人看世界肯定和普通人不同,所以有些言行我們不理解。但有一點應當是他們這類人共通的,那就是渴望探究真理。從這一點出發我傾向於相信他們都做人是本真的,不虛偽,不迎合世俗的。

    所以,我的答案就出來了,為什麼牛頓不討喜,而老愛人人愛?那是他們正好生來如此,他們只是不掩飾而已。

  • 2 # 物理大觀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主角是個科學家、神棍,以及人渣,他就是牛頓老人家。

    牛頓在科學方面的研究貢獻自然不用多提,稱為神也不為過,然而他老人家在人品方面卻實在無法讓人恭維。

    是的,你們可能很難相信,牛頓是個人渣,而且是個超級大人渣。

    今天主要講講牛頓與胡克的故事

    相信只要是上過學,認識字的人都聽說過這句話,“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那是因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出自牛頓之口,從小到大,我們都被這句雞湯洗腦,足以跟愛迪生的“99%的汗水”並列科學家雞湯句之首。

    然而,這句雞湯背後有一段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要說這事,就不得不提另一位科學家,那就是胡克了

    說到胡克,那也是中學物理課本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啊,“胡克定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很少人知道,他和牛頓之間的往事。

    大部分人都認為,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憑藉一己之力推算出來的,事實上並非如此。事實上早在牛頓之前,開普勒就提出了行星三大運動定律,而胡克更牛逼,已經推匯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不過,胡克的數學不好,無法利用引力反比定律推匯出開普勒三大定律,只能勉強解釋行星繞日的圓周運動,所以科學界對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視。

    這時候牛頓跳出來了,他也確實牛逼,當時的數學無法解決問題,他就硬生生自己開創出了一套數學理論,將問題解決,並提出了著名牛頓三定律,而這套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微積分(關於微積分牛頓也有一場撕逼,下篇會說)。成果釋出出來科學界一片震驚,牛頓被認為是萬有引力的發現者,在科學界一鳴驚人,一躍成為整個科學界站在山頂上的人物,也奠定了他在整個科學史上的地位。

    這時候胡克不幹了,明明是我發現的,怎麼成了牛頓你的了。於是胡克跳出來指責牛頓抄襲自己的成果。

    其實之前牛頓和胡克就有過一場撕逼,胡克認為光是一種波,而牛頓認為光是粒子。二人為此有過一場論戰,不過那時候胡克已經成名,而牛頓還是個新人,人輕言微,沒有話語權,在論戰中處於下風,甚至還差點因此從皇家學會退會,所以牛頓只能打碎了牙往肚裡咽。

    然而現在牛頓的地位可是今非昔比,怎麼會繼續忍氣吞聲。

    雙方開始了你來我往的論戰。

    牛頓也沒閒著,他在一封寫給胡克的信裡說“笛卡爾踏出了很好的一步,而你則推進了許多方面的發展...如果我看得更遠一些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胡克本身身材矮小,還是駝背,最忌諱別人拿自己身材說事,牛頓在信裡這句話的狠狠地戳在了胡克的痛處。

    胡克奮起反擊,透過一切途徑來反擊牛頓,但是由於這時候的牛頓地位實在是太高,所以根本沒人理睬胡克。這場論戰讓胡克的餘生充滿了陰影,讓他變得越來越抑鬱、多疑和忌妒。1703年,胡克在備受疾病折磨後逝世。幾個月後,牛頓當選皇家學會會長。

    當上會長後的牛頓給學會選了一個新地址,在搬家的過程中,胡克的收藏,實驗儀器莫名其妙的丟失了,同時丟失的還有胡克的畫像。因為胡克形象不好,不喜歡畫像,所以只畫過這一副,這就導致了胡克成為同時代的科學巨匠中唯一沒有肖像畫流傳下來的一位。至於為什麼會莫名丟失,答案不言而喻。

    這還不夠,牛頓還利用權力撤銷了胡克留下的研究課題,解散了胡克的實驗室。

    據說後來牛頓還想把胡克的研究手稿燒掉,在學會其他會員的反對下才沒燒成。

    如果可以,牛頓都想把胡克挖出來鞭屍了!

    這些行為,跟我們心中的科學巨匠形象確實有些不符。

    然而牛頓一生撕過的逼,做過的奇葩事情遠不止此。他動用權力跟萊布尼茲爭搶微積分,最後導致萊布尼茲活活氣死;寫了150萬字的神學著作,跟上帝猛掏心窩子;在自家弄了個窯子,致力於煉出長生不老藥……

    著實讓人無法直視

    ------------------

  • 3 # 使用者5263264918

    因為牛頓是科學的巨人,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學,對於科學,他有科學的精神!不管在哪一個行業,都有一種閃閃發光的精神作為行業道德的支撐!對於科學成果,科學家們都很重視的,為了一個科學成果的專利權,可能會與對方【或是莫逆之交,或是冤家對頭】撕逼終生,這就不是很多人所說的人品不好的問題了,在西方中世紀文藝復興以來,科學迅速發展,神學逐步沒落,因為學科分工還沒有一個系統的歸類,出現了很多兼職大家,一個人研究很多學科還都成大家,牛頓就是其中最牛的,還有笛卡爾,萊布尼茨,尤拉,拉格朗日,達芬奇,培根等等人物都是身懷多項絕技!各學科之間的交集很大,容易產生爭議,比如數學上牛頓和萊布尼茨,物理學上牛頓和胡克,哲學上萊布尼茨和笛卡爾,這些爭論喋喋不休,估計現在,很多人不喜歡牛頓的原因是物理學上牛頓的三大基本定律和數學上微積分把很多人搞煩了,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牛頓又是很受歡迎的,因為他的博學,他取得的空前絕後的成就和科學史上所產生的無與倫比的震撼力【可以這麼說,科學史上還沒有哪一步著作產生的影響力比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還大】,令他圈了不少粉絲,估計他的粉絲在科學家中應該是數一數二的吧

  • 4 # 不如相忘於江湖10

    原因是:他的定律又多,考試又是重點,既不好教,又不好學,考也很難,所以不討人喜歡。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好聽又不考,所以喜歡他的人多!對嗎?

  • 5 # 科壇春秋精選

    牛頓雖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他在學術上也有很不光彩的一面,他對胡克和萊布尼茨的打壓讓人非常懷疑牛頓的學術人品。

    胡克在多個領域都做出了傑出貢獻:首次用顯微鏡看到並命名細胞,首次觀察到火星和木星的自轉,發現雙星,首次測量恆星的視差,發明了輪形氣壓計、液體比重計、風速計里程計、現在還在車輛的傳動裝置中使用的萬向節、鐘錶的遊絲、後來用於相機的可變光圈……,並且還是當時有數的建築設計師,如此多才多藝,難怪後來有人稱之為“英國的達芬奇”。但是在胡克死後兩百多年間,他幾乎被人遺忘了,直到20世紀他做為大科學家的地位才被確認。原因就是他得罪了牛頓,指出了牛頓很多的科學錯誤。比如,1672年年初,牛頓被選為王家學會會員,做為見面禮,他給學會寄去一篇證明白光是不同顏色光的混合的論文,提出光是由粒子組成的,遭到了認為光是一種波的胡克的猛烈抨擊。1675年,牛頓發表的另一篇光學論文招來了胡克更猛烈的抨擊。胡克認為牛頓論文中的大部分內容是從他在1665年發表的《顯微圖譜》一書中的有關論述中搬來的。

    當時牛頓提出引力的大小不隨距離而改變,但胡克寫了好幾封信來反駁,簡潔明瞭地認為引力的大小和距離成反比,並提出了很多支援觀點的論據。結果,胡克是對的,牛頓也採用了這個觀點,但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他把涉及胡克的引用統統刪掉了。

    胡克死後,牛頓當上英國皇家科學院長,心胸狹窄的牛頓居然下令將胡克的實驗室和胡克圖書館全部解散,所有的成果研究資料,實驗儀器被分散銷燬,畫像也不留。讓人非常匪夷所思。

    牛頓跟萊布尼茨的紛爭更是莫名其妙,他們倆近乎同時發明了微積分(雖然研究的起點不同),但牛頓還沒來得及發文章,萊布尼茨的微積分方法和符號系統已經傳遍歐洲大陸。牛頓的自尊心無法承受,從和萊布尼茲和睦相處變成了謾罵,他指責萊布尼茲剽竊他的成果,英國科學界也跟著起鬨,這場紛爭導致歐洲大陸近100年都不願意和英國的學術界討論數學問題。

  • 6 # 芙蕖子cc

    自從炒股破產之後,牛頓就變成了一個神棍,一天到晚唸叨鍊金術,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最後就轉型成為了窮光蛋外加神經病。

  • 7 # 咫尺天涯197

    上帝拋下了一隻蘋果,牛頓因此發現了上帝的秘密,萬有引力。但歷史總是存在一些美麗的錯誤。

    讓我提出關於牛頓的幾大誤解。

    第一,牛頓很謙虛。相信不少人小時候寫作文談到謙虛時經常會引用牛頓 的一句建議“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肯定會非常感動,多麼品德高尚虛懷若谷的大師啊!其實,童話裡的故事都是騙人的,根本沒有什麼所謂謙虛的大師,這句話只不過是牛頓的自誇,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被驚呆,反正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是被驚呆了。

    其實,這句話的說出是有背景的。這出自科學史上一次著名的公案——牛頓與胡克之爭。我們都知道牛頓提出來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即引力的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其實,胡克早就發現了這一個定律,只是無法從引力反比定律推匯出開普勒行星定律。後來牛頓理應數學的微積分解決了這個問題並把其寫入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將其作為個人成果發表,於是胡克大怒,指責牛頓剽竊了自己的成果。最後牛頓的回擊就是這一句經典的巨人肩膀的迴應。

    而且,牛頓身上關於版權的紛爭可不止這麼一樁。歷史上還有一個更為經典的公案——牛頓與萊布尼茨之爭。可以說,牛頓萊布尼茨公式是每個學積分的人繞不開的話題,而牛頓和萊布尼茨兩個人的關係可沒有這個公式那麼和諧。他們兩個完全可以用相愛相殺來形容。

    關於誰是微積分的創始人這個問題,科學界可是狠狠地撕過一場。 首次發表有關微積分研究論文的是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萊布尼茨在1675年已發現了微積分,但是也只是在手稿和通訊中提及這些發現。1684年,萊布尼茨正式發表他對微分的發現。兩年後,他又發表了有關積分的研究,他的方法很快傳遍了歐洲。

    起初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但總有挑事者,這個亂入的就是牛頓的鐵桿粉絲德迪耶,他提出萊布尼茲抄襲了牛頓,在萊布尼茨提出反駁後,雙方粉絲紛紛下場,由此展開一場粉絲的“撕逼”大戰。最後牛頓介入,利用他皇家學會的代理會長的身份獲得了這個案件的主導權,最終導致萊布尼茨的含恨而終。可見,牛頓不是什麼心胸寬闊的人。相反,此人心眼非常狹窄。

    第二,牛頓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所以他自然是一個無神論者,而且潛心研究科學。相反,牛頓是一個巨大的神棍頭子,他一生都非常虔誠的信仰基督教。據說晚年牛頓基本上都在從事鍊金活動,他的科學研究也是出於鍊金的考量。牛頓晚年基本沉迷於升官發財鍊金。

    第三,牛頓性格暴戾乖張。長年在他身邊的人回憶說,牛頓在人前只笑過兩回,其中一次還是嘲笑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老朽。而且他人品太差,眾所周知他從小就有校園暴力的記錄,同學不小心踩了他的風車,他抬手就把人給打哭了。

    不過,即使偉人性格再乖張,牛頓這顆星星始終會閃耀在人類歷史長河的。即使我們的科學不斷在突破,牛頓提出的經典力學體系不再完全牢固,我們有量子論,相對論,人類的科學還是會不斷髮展,但牛頓建立的經典力學體系始終是我們學習物理的基礎。歷史見證下,這些紛爭完全不會磨損牛頓的天才,讓我們為這些推動了人類進步的人們喝彩。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科學家們無一例外都是受人尊敬的。

    不過,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就不一樣了。雖然早在26歲之前,他就完成了一堆重要的發現,放在今天至少能獲得三個諾貝爾物理獎。但這絲毫掩飾不了他不討人喜歡的事實。

    連同為英國著名科學家的霍金,在《時間簡史》的開篇都說,艾薩克•牛頓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可見所傳非虛。

    按說牛頓和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的貢獻差不多大!為什麼人們都不喜歡牛頓呢?

    (牛頓畫像)

    一、恃才傲物,性格暴戾。

    牛頓生性孤傲,自視才高,看誰都低能,當然也就不會和瞧不起的人做朋友。所以,他一生既沒有什麼特別交好的科學同行,對女性也沒什麼興趣,打了一輩子光棍。

    據他的助手回憶,牛頓在人前只笑過兩次。其中一次還是嘲諷的肆意放聲大笑。當時有個人問他,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早就老掉牙了,到底還有什麼價值。聽到這裡牛頓放聲大笑。

    牛頓從小就性格暴躁,一言不合就會動手打架。胖子同學不小心踩到了他的風車,結果被他當場打哭了。我們的語文課本,卻還把他的這種行為,讚美成為科學敢於挑戰一切的表現。

    長大後不能輕易動手,因為微積分基本定理的歸屬,他就請槍手大罵萊布尼茨。有時還以化名發文,親自叫罵。若不是萊布尼茨臉皮厚,早就和納什一樣氣瘋了。

    (牛頓畫像)

    二、情商低下,毫不謙遜。

    牛頓說過兩段話,一段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遠;另一段是他臨終前,把自己比喻成海邊撿石頭子的孩子。小時候,這兩句話剛從老師嘴裡說出來時,我當時感動得直冒鼻涕泡。

    事實上,可能連語文老師都不知道,當時牛頓是在什麼環境下說這兩句話的。因為一句話一旦脫離了現場的語境,其意思可能完全不一樣。就像我們漢語中同樣一句話,口氣不同,意思表達也會完全不同一樣。

    其實萬有引力的產生,並不是因為蘋果打到牛頓的頭上,令他恍然大悟。事實上,胡克更早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並推導了了正確公式,並把它分享給了牛頓。只是由於胡克數學不好,只能勉強解釋行星圍繞太陽的圓周運動,沒有意識到支配天體執行的力量無處不在,是萬有的。

    由於開普勒更早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所以胡克的成果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數學達人牛頓用微積分圓滿解決了這個問題,並把力學三定律推廣到整個宇宙星系空間,推翻了亞里士多德天地不同的傳統理論,萬有引力才被科學界奉為偉大發現。

    後來胡克向牛頓提出,在萬有引力定律提名上,希望也能有一席之地。但牛頓當即就拒絕了他。在《自然哲學數學原理》中,牛頓更是直接忽略了胡克的貢獻,獨享科研成果。於是在胡克指責牛頓剽竊時,牛頓說出了那句“我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話。其實,這根本就是一句挖苦胡克駝背的反話。

    牛頓由於晚年樹敵太多,遭到來自法德等國新銳科學家們的質疑,因此他說出了另外一段話:面對科學的海洋,我就是一個在海邊遊玩的孩子,只是撿到幾個美麗的貝殼而已,其本意卻是反擊那些人,你們連隨處可見的貝殼都看不到,有什麼資格質疑我。

    (牛頓畫像)

    三、官迷心竅,沉迷神學。

    牛頓無疑是個天才,20歲就當上了盧卡斯的終身教授,幾乎所有的科學成果都在28歲前完成。在奠定了成就和名望資本後,他不再醉心於科學研究,轉而追求權力地位。

    牛頓當過兩次國會議員,第三次沒有選上,並在1756年成為造幣廠總監。1799年升任廠長,直到去世都沒有卸任。此外牛頓還兼職皇家學會主席,也同樣幹到死沒有謙讓。

    到了晚年時,牛頓還沉迷於宗教神學不能自拔,還為牧師本特利攻擊無神論的講道提供“科學依據”,還寫下150萬字的神學著作。從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徹底淪為一個宗教狂。

    其實,科學家也是人,也有著常人的性格和缺點。雖然牛頓在當時,並不討科學界們的喜歡,但這絲毫不能磨滅他對人類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正如英國詩人為他寫的悼文所言:自然的規律隱藏在茫茫黑夜之中,上帝說:讓牛頓降生吧。於是一片光明。

    (參考資料:《牛頓與“敵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中文會比英文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