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靜64643908
-
2 # 蠻牛式讀書
《道家與儒家的包容性比較》
一、從對智慧、知識的包容性來看
儒家的一些觀念,“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溫良恭謙讓),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等等可見,儒家思想基本是經世致用的學問。
道家的觀點,更加超脫、出世。論天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等),論有無(有無相生;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等)。從楊朱“不拔一毛以利天下”的極端自我保全觀念,到老子“絕聖棄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等等大開大合、無限無極的思考物件,可見道家的思維範疇已經到了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的境地了。
個人覺得道家更像理論家,雖然“道法自然(道效法事實本身)”,但“常道”(主要框架觀點)已經形成。道家理論是高屋建瓴的。
而儒家更像實踐派,“與時俱進”,沒有太多固定的內在原則(表面一套,貌似更詳盡規定)。
所以儒家對智慧知識的包容性,比道家強大一些;只是儒家先天上沒有道家優越,成為大雜燴也不無可能。
二、從對生命、人類的包容性來看
儒家區分君子與小人,讓正義與邪惡互相鬥爭,所以屬於競爭性的學問。
道家更側重認知與瞭解各種人,站在更高更遠的角度,來包容大自然的所有生命。所以屬於體驗、感悟的學問。
很明顯,對生命的包容性,道家與儒家天壤之別也。
(學知有限,有所武斷、草率,請諸君諒解。)
-
3 # 野樹春秋
很明顯是道家更具有包容性啊!
首先,我們來看道儒核心思想的排他性
道家的核心思想用四個字表述就是:“道法自然”。
儒家的思想核心剪短表述就是:“仁人、兼濟天下”。
乍一看,兩者好像都沒有排他性。的確也是——如果與基督思想相比較(吃我之外不可有其它信仰),道家和儒家的排他性是很小的,不管是道家還是儒家,都有對異質文明的學習、吸收態度。但究其根本而言,儒家還是沒有道家包容性大。
道家的最終旨歸在於自然,在於宇宙的本來面目。但是儒家的最終旨歸只在於內修自身、外修世情。儒家的格局要小,能裝下的東西就有侷限。
如果把排異的基督文化比作只能裝紅酒的高腳杯的話,儒家就是不管什麼液體都能裝的大染缸,而道家則是像一片大海,承納萬物,本色不變。
其次,我們來看歷史上道儒之間的排他性
我們都知道漢朝的董仲舒開啟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先河。從此,中國廟堂文化一直被儒家思想壟斷,董仲舒的獨尊儒術深刻改變了西漢政權道儒法並用的政治局面,並在之後的兩千年之中,儒家一直處於廟堂思維的壟斷狀態。
相比之下,道家文化除了吸收上古神話傳說、先秦方士文化、諸子百家流散文化(陰陽家、名家、醫家)、印歐佛陀文化、基督景教文化。在長久的文明程序中,道家文化不斷在融合和壯大自身的思想體系。
所以,相比之下,道家文化更具有包容性。
再次,我們來看道儒在當代現實的對映
當地帶的儒家文化,動輒以正統、國學自居,但是說到底,儒家研究的無非是內在品德與經濟國策;
而道家文化則包羅萬物,上到國策廟算、下到油鹽醬醋,發展出了豐富的文化形態和形式。
看看文化界的聲音,凡是把別人斥責為旁門左道的,往往都有儒家文化的影子在裡邊;而凡是規勸衝突雙方求同存異的,則多半是道家文化做底子。
-
4 # 經典國學
但是說到個人修養,建議還是從儒家開始。
這就像爬樓梯,不走一樓的臺階,一口氣上二樓,那是夢裡才有的事。
說到包容性,我覺得儒家道家還真不是一個檔次。
老子的《道德經》第63章有這樣一句話: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第49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這才是境界,才是真正的聖人,這樣的修為,才能成就宏圖大業,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利萬物而不爭,這樣的包容性,真正做到,幾近於道
反過來再看孔子:孔子德與怨的說法出自《論語 憲問》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思是沒必要以德報怨,應該以德報德。至於怨,別人如果對你不好,該怎麼做怎麼做,正直公正對待就可以。大有以牙還牙之意。
這樣的胸襟氣魄,和老子一比,高下立分。
因為儒家強調自我修養,難免從個人角度出發,比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維護自身利益在所難免。
說到底,儒家思想沒有破除我執,以自我為中心,這就是儒家思想的真正侷限性。 -
5 # 大道人家
從老子以德報怨與孔子以直報怨的方法論看,似乎很難得出道家比儒家更具包容性的結論。老子以德報怨的觀點是從道對待宇宙萬物的德得出來的結論:不管宇宙萬物怎麼樣,都以“生之畜之(創造並養育萬物的大道),生而不有(創造萬物而不佔為己有),為而不恃(無所不能而不自恃有功),長而不宰(左右萬物而不任意宰割)”的“玄德”對待宇宙萬物。這是給我們以大智慧、大胸襟、大境界認識和對待宇宙萬物。但現實中沒有悟道的人,很難像“道”具備的“玄德”一樣對待報怨或怨恨自己的人。而孔子以直報怨的觀點給我們以更具體的指導。《論語》中記載:“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對此大多數人都認為,對方對我好,我也對他好,就是“以德報德”,別人對我不好,我就對其還以顏色,就是“以直報怨”。這種認識是對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方法論的曲解、錯用。這裡面的“直”,是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喪失自己的志向和操守,始終恪守天地和人道的基本規律和法度,公道正直地對待報怨或怨恨自己的人。釋迦牟尼佛被哥利王節節肢解,不但心無惱恨,反而說,我成佛後先度你,這叫“以直報怨”。孔子在世間遭受種種的誤解、侮辱和不公正的待遇,在陳絕糧七日,仍然絃歌不輟,這也叫“以直報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三日復活仍救世人,這也叫“以直報怨”。從道家以德報怨和儒家以直報怨的思想觀點分析看,很難斷定道家比儒家更具包容性。
從道儒兩家的經典原著比較看,道家要比儒家寬闊的多。《道德經》縱論宇宙萬物的本原——道,又由道而德,由德而人。無限博大而深遠。《論語》主要是談論人之道。人之道也是博大精深的。但人之道之外的,《論語》基本不涉及,其中不談“亂力怪神”就是例證。
從道儒兩家的哲學思想看,二者的包容性基本一致。道家哲學思想主要在《道德經》中。而儒家思想不僅包括《論語》,還包括《易經》等。儒家的哲學思想主要在《易經》中的《易傳》部分,它包羅永珍,無所不含,對世界的本原認識是“天地生萬物”,它和道家“道生萬物”的認識相比,更具體一些。天地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而道是“看不見,聽不著,摸不到”的。但道是真真切切的客觀存在。現代科學已經證明和繼續證明道的存在。像萬有定力、無線電波、磁力、量子糾纏等,都是人的感官看不見、聽不著、摸不到的,但都遵循著自己的邏輯——道。
儒道兩家經典思想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中國乃至全人類的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智慧寶典,我們應當用心去保護和發揚!
-
6 # 手機使用者宣德
謝謝邀請!道家和儒家哪個更具包容性,那當然是道家!老子的道是以德報冤,是天地間的正道!而孔子的理是以直報冤,是世俗之理!以德報冤,是大胸懷,大氣度,大智慧!而以直報冤,是無胸懷,無氣度,無智慧的表現!而老子的道,包涵著天地萬物,而孔子的學說只是世間得失而已!兩種理論不可同日而語,天地的差距,沒有可比性,一個是天道,一個是人理,一個是看淡世俗的物質名利,一個是對世俗的名利物質執著的追求!老子的道講的是陰陽兩種物質和性質,而孔子卻是在對立的學說中不能自拔!以德報冤和以直報冤,雖一字之差,卻是天地的差別,只有道德才具有包容性,因道德是生命萬物之本,就像父母包容自己的子女一樣,不是其他可以相比的,只可以對照和敬謂!上善!!
-
7 # 博山廬
先生曾笑言:國學是個大褲衩,啥都能裝啊。國學是不是更有包容性呢?
正經回答問題,君子周而不比,沒有誰比誰更高,產品點位不一樣。
儒道兩家皆上承三代官學,道德之學是三墳五典的守藏版,而詩書禮樂則是記載描述及其應用的直接體現,可以理解為一個是面子,一個是裡子,共同完成了華夏之學的千年傳承,如果溯源,儒道同源。
《一代宗師》裡丁連山和葉問說:一個門,有人當面子,就得有人當裡子。
一個門派中,練家子就是面子,打家子就是裡子。面子和裡子誰更有包容性呢?
補充下,有答案混及沙門之學,此學源頭非華夏之源,有所區別,不要強行放在一起類比,世界觀都不一樣的東西類比意義不大。
君不見莊子有言: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
-
8 # 無知先生
儒道實為一家,又談何比較?
在最初的源頭上,其實儒家與道家是一體的。
只不過後世弟子學藝不精,硬生生把儒家和道家給割裂開來了。
我們華人講做人要“外圓內方”,
圓是什麼?就是道家。
方是什麼?就是儒家。
華人一直是以儒家的思想為脊樑的!
為什麼這麼說?
儒家思想可不是現在大家所誤認為的好好先生、軟骨頭!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中,我們一直是以直報怨的!就算那個“直”的物件是老天爺!
比如“精衛填海”:你就算淹死了我,我還是每天朝海里扔石頭,把你填掉!
比如“愚公移山”:山擋住路,我就把山給移走!
比如“后羿射日”:天上的太陽太多了,我用箭給一個一個射下來!
比如“大禹治水”:你洪水厲害是吧,我就想各種辦法給你治了!
這些都是正宗的儒家思想!
如果說要順其自然,那在洪水來的時候,你咋不順其自然地被淹掉就淹掉呢?為什麼我們要想方設法地治水呢?
儒家思想是什麼?
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所以,說兩者哪家高哪家低的必然屬於一知半解,半懂不懂。
正對應了莊子說的:
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
-
9 # 發現128041785
既然悟空提出了這個問題,本人不妨說上幾句。大道之光說得對:“儒道實為一家"。在中國歷史上,儒道早就是難解難分之文明。打個比方:老子的《道德經》是講道理的經文,華人是最講現實道理的民族,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準則。在這個意義上耒說,講道理之人能沒有文化嗎?而儒家的“儒″,以字型而觀,是“人"“需"有文化之修養,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有文化之儒者能不講道理嗎?只是一個文明之人穿上了不同的服飾而己。就象中國的釋者也是華人穿上不同服飾一樣。
回覆列表
道家講的是齊物,吾與天地並齊,與萬物同生。齊天大聖就是道家思想。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不私一物,宇宙天地萬物皆為道生…沒有誰為誰生,同生同滅。萬物不是為人而生,只是因為智力大小來決定活下去。如今時代有形生物很難殺戮人類,個別現象,但是,無形生物還是照常殺戮人類,各種病毒。每天都有病死的人。人為的死亡。自殺,火災,電,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