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帆風順萬事如意
-
2 # 一李
手機是現代人的重要通訊工具,一般人買了新手機,為了保護手機螢幕,都會在螢幕上貼上一層保護膜。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手機貼膜的種類也是五花八門,而且價格各不相同,便宜的10塊左右,貴的要上百元。網傳有路邊貼膜小哥靠貼膜生意貼出來一套房子,實在也是令人咋舌,那麼到底貼膜行業是不是有如此暴利呢?
一張手機鋼化膜貼掉70元
市民劉小姐最近入手一款新手機,眾所周知,一般新手機出廠的時候螢幕表面會有一層膜,但是不少人都會將這層膜揭掉再重貼一層新膜,劉小姐也不例外。“我貼的是鋼化玻璃膜,一張膜貼掉了70塊錢。”然而,劉小姐回去上網一查,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原來網上的鋼化玻璃膜從3元錢到大幾十元不等,而且各種超薄弧邊膜、彩膜、抗藍光等種類,看得人眼花繚亂。劉小姐拿起自己新貼好膜的手機螢幕仔細檢視,沒有任何氣泡和灰塵,只是比普通的膜稍微厚了一點。她回想起貼膜小哥仔仔細細地一遍又一遍擦拭螢幕的樣子,原先還覺得活幹得細緻,但是想起70元錢的價格還是心疼了起來,“要是這個膜只值3元錢,他在那裝模作樣貼了個一刻鐘,馬上賺了幾十塊,這生意也太暴利了吧。”
貼膜是門技術活
32歲的張軍(化名)常年在蘇州石路商圈附近貼膜,在這之前,他曾在某數碼城賣手機。“以前在店裡,一天能賣出一臺手機就算不錯了,而且底薪也不太高。”不過,他逐漸發現賣配件和貼膜比賣機子好賺多了,貼個膜,賣個手機殼,動輒大幾十上百,利潤就有大幾十元。也正是因為看到這樣大的利潤,他開始自己從事專門貼膜。
“最開始的時候,就是一把椅子,一張小桌,幾把刻刀就做開了生意。”張軍認為,開店成本高,擺小攤是首選,沒想到,這一干就是幹了3年。他說,自己透過熟人或者在網上進一批貼膜,裝在一個隨身小包裡,再給自己掛個“手機貼膜”的紙板,不需要多宣傳,生意就來了。
張軍在貼膜的過程中還總結出了一套“經驗”。他告訴記者,“膜貼得越慢越好,只有細緻地貼,顧客才會覺得用心,掏錢也才爽快。”不過,他也坦承:貼膜“是個技術活,膜不值錢,可是手藝要好。”曾經流行一種刻膜,就是我進一種面積很大的膜,然後根據手機螢幕的大小,用美工刀刻出來。他透露:“實際這種膜的成本很低,一張大膜最低10塊錢左右,可以刻好幾個手機,即使每貼一個10塊,也鐵定賺了。”
對於貼一個膜的價格,張軍說,一般最普通的膜是10塊左右,20、30的都有,最貴的要上百了。他說,其實自己有時候也搞不清楚膜的進價為什麼區別這麼大,而他提出的價格都是根據進價來定的,給顧客報價格的時候也要看人定價。“貼壞一張,自己要賠本的,因此貴的膜,要價高一點。”
貼膜利潤和人工費以及店面大小相關
那麼,為什麼一張膜的價位區別如此之大呢?記者採訪了一位在數碼港裡專門賣手機配件的李師傅,他告訴記者,膜的透光度、耐磨度和厚度都是有區別的。“在我店裡,最普通的一張手機貼膜,進貨價格只要一塊多,出售價格也就是漲個幾塊錢而已。”李師傅平時還修一修手機,因此他不給顧客貼膜,只是賣配件和手機貼膜。他告訴記者,最貴的鋼化玻璃膜也就賣到30元錢。“好的貼膜透光性好,耐磨度也高,貴有貴的道理。”
至於為何貼一下膜就身價就倍增,並且同樣一張膜在不同的地方價位就是不一樣,李師傅說,貼膜的利潤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人工費,二是店面大小。“貼膜的確是個技術活,一般要練到一出手就沒有任何氣泡和灰塵,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李師傅坦言自己曾經見過那種在數碼港附近專門做貼膜生意的小哥,有一些人甚至拿自己的手機用便宜的膜反覆練習“刀功”,直到保證一出手就不會有錯誤。因為一旦真正給顧客貼膜,貼出氣泡失敗了,還得重貼,賠本的是自己。“清潔劑、擦布、加上人工費,而且還是露天的環境,要是有灰塵,確實有一定難度。”李師傅說,利潤肯定是有的,但是像網上說貼出一套房子不大可能。此外,一些專賣店裡同樣的貼膜賣得比較貴,也是由於店面房租的原因,和膜本身的質量關係不大。李師傅建議:“貼膜要是自己技術好,就直接上網買了自己貼,如果在外面貼膜,沒有必要選擇特別貴的。”
-
3 # RonnieChen
貼膜的利潤點高,我相信!但是,自己貼個膜很難麼?我覺得我比那些貼膜的貼的還要好現在我都貼水凝膜,這個才是最難貼的膜
-
4 # an小阿玖
我做過手機貼膜,那種高透的普通膜,我們去進的話是三毛一張,鋼化膜一般一塊錢就能進到,好一點的也就兩三塊,幾乎是百分之95的純利潤
-
5 # 廈門駺
都是網上買自己貼,貼手機膜有什麼技術?貼一次就有經驗了,碰到我這樣的人靠手機包膜賣手機套賺錢的人都要餓死。這行業過時了,還是改行吧
-
6 # 夏裡啪啪齊
暴力是肯定的,最少也有20倍的利潤,但是你現在看看,不貼膜的iphone 5到現在,邊框都掉漆了,螢幕都沒事。
-
7 # 靠牆等紅杏39831267
買件衣服賺你幾十幾百塊不暴利。買臺車賺你幾萬十幾萬不暴利,買個房賺你幾十萬不暴利?人家擺地攤風吹日曬賺你幾塊錢就暴利了。
-
8 # 最新行業顛覆專案
隨著手機行業的不斷髮展和手機價格的逐步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愛惜自己的手機。給手機戴保護殼、貼膜、配指環套,成了最常見保護手機的方式。據聯合市場研究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資料顯示,到 2022 年,手機配件的支出預計將會達到1073億美元,比14年足足高出610億美元,其中保護類別是最暢銷的產品。
而在美國,每年花在換手機螢幕上的錢平均有30億美元,平均1小時就有近6000臺手機被摔碎。所以螢幕作為最容易受到損害的手機部件,給手機貼上保護膜逐漸也就形成了大家的共同意識。
現狀:手機更新快機型多,手機膜庫存積壓嚴重
南山商業街的某手機配件店店主王老闆,做了近8年的貼膜生意。他介紹說,剛做那兩年手機機型較少,且大多數手機都是直面屏,所以直接貼一般的鋼化膜就能輕鬆搞定,既好貼又賺錢。現在卻大不如前了,每月都有不同品牌的新機發布,每款手機螢幕也都各具特色,瀑布屏、劉海屏、水滴屏等等,花樣百出。再加上防窺膜、防藍光膜、磨砂膜這些功能膜的逐漸流行,導致貼膜商家們很難採購這麼多型別的手機膜。首先進貨數量不好把控,可能今天還火爆的膜,明天就過時,稍不注意庫存就積壓了,到頭來只能虧損。其次客戶的需求是萬變的,要想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根本不可能,所以貼膜生意才會越來越難做。
尷尬:曲面屏貼膜難度大,頂殼翹邊還不貼合
手機的更新迭代確實為貼膜行業帶來了諸多痛點,比如曲面屏的產生就大大增加了手機貼膜難度。華為Mate30 Pro曲面率達88°,vivo NEX3S正面沒有任何遮擋,屏佔比高達99.6%。面對這些高曲面率的手機,使用傳統的貼膜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雖然現在市面上也有不少專門針對曲面屏而生產的手機膜,但最後的貼膜效果卻差強人意。“剛貼好看起來效果還不錯,但沒幾天客戶就找上門來了,一看才知道,要麼翹邊,要麼就是頂殼了,沒辦法只能再貼或者退一部分錢,這樣根本沒有什麼利潤可言。”剛做貼膜生意不久的小楊抱怨道。
不過,近年來手機市場體量趨近飽和,各大廠商開始做細分市場,子品牌和多型號的出現讓手機品類開始琳琅滿目,平均每月都有四五款新機發布。而手機螢幕樣式也逐漸呈現多樣化,瀑布屏、劉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應出不窮,致使手機膜廠商應接不暇,手機膜市場規模更加膨脹,但內部因競爭而顯得混亂。同時,使用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很多手機膜廠商開始劍走偏鋒,從設計、特殊材料、使用便捷等多個方向出擊,來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但這一切,隨著膜切機的出現,似乎發生了變化。
膜切切專案出現的很自然,就像收銀臺出現在商超,印表機出現在CBD的辦公室一樣。在巨量的需求下,自動化程度高、便捷高效且成本較低的新興科技總會引發行業的變革。
膜切切 摒棄了傳統純手工的貼膜方式,而採用自動化的機器裝置進行切膜。固有的手機原膜,能根據使用者的不同手機型號,快速切割出與其手機相匹配的手機膜。讓貼膜商家減少了囤貨、積貨的壓力,也極大的提高了貼膜效率。
同時,膜切切資料全更新很快,它涵蓋了市面上近5年來6000+種手機型號,對於剛釋出的新機也能做到24小時之內更新,實現行業效率和使用者體驗的雙重提升。
下面著重介紹一下這個投資非常小,收益極高的膜切切專案
膜切切主要為手機店、數碼店等免費提供智慧切膜機,可為市面上所有型號手機提供貼膜服務,讓門店實現“一機可貼萬種膜”,減少各型別號產品庫存和壓貨成本,也為終端使用者提供更高品質、更優價格的貼膜服務。
專案怎麼做——各類門店都好鋪,每次貼膜都分錢
手機店、維修店、數碼配件店、通訊店等各類門店都可鋪設,門店不花一分錢即可使用膜切切為各類手機貼膜,從此不用多囤貨,合作意願強。門店每賣一張膜,聯營夥伴就分 7 塊錢,還可從專案公司分取膜材的 18%分成。
做得怎麼樣——切膜機全球熱銷上萬臺,膜材狂銷 2800 萬
1.產品暢銷海內外數十個國家!
截至 2020 年 3 月,切膜機全球銷量突破 1 萬臺,產品已遠銷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義大利、澳洲、巴西、美國等數十個國家地區,2019 年產品復購率高達 50%。
2.代理商平均月銷 2000 張膜!
公司 2019 年營收 3.86 億元,其中切膜機收入近 2900 萬元,膜材收入近 2800 萬元。200 位代理商平均每人年銷膜材 24000 張,平均月銷膜材 2000 張。雲南代理商 2019 年 5 月鋪設的 177 臺裝置,23 天銷售 28071 張膜!
核心競爭力——小投入撬動大收益,批次鋪設賺大錢
1.門店難以拒絕,聯營拓展容易
2.市場容量巨大,專案“錢”景無限
2018 年中國手機配件行業總銷售額近 3000 億元,預計 2020 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4800 億元。隨著 5G 時代換機潮來臨,手機保有量將在 5 年內超 10 億臺,有手機的地方就需要手機膜,手機膜市場“錢”景巨大!
3.一膜一切一掙錢,無需招人不開店,還可順賺數碼配件收益
裝置鋪設到店後,門店人員均可傻瓜式操作使用,無需聯營夥伴另外招人,也無需開店,真正省心省力賺錢。同時聯營夥伴開啟門店銷售渠道後,還可銷售其他配件產品,公司擁有航海王、魔鬼貓、多啦 A 夢等眾多知名 IP 授權,可提供富有競爭力的數碼配件產品,據公司官網資料統計,目前 3C 數碼配件已累計銷售 2.8 億件。
4.知名機構重金投資,資源實力雄厚,跟著巨頭玩賺數碼生意公司已獲得亞商資本、優順創投近 1 億元 A 輪融資,持續加大市場投入,可為企業家提供更多資源支援。
聯營模式
1. 聯營條件:僅需投入 21.6 萬/27 萬/32.4 萬相應採購 80 臺/100 臺/120 臺切膜機即可聯營,每臺裝置贈送 50套屏膜和背膜。當累計採購量達到相應數量即可獨家鎖定該區域(一級 400 臺,二級 300 臺,三級 200 臺)。膜切切全國區域對接合作聯營劉總 170 1060 0060,歡迎各位企業家實地考察洽談合作,共享萬億市場紅利
2.聯營收益:(1)門店售膜分潤:7 元/張(2)專案公司膜材提成 18%(3)其他配件銷售提成 10%
3.聯營方負責:開拓區域內門店資源並將切膜機免費鋪設給門店。
4.膜切切負責:產品供應、業務培訓、落地運營指導、平臺運營、技術研發、售後服務等支援。
5.聯營企業家畫像:適合所有聯營企業家,若有手機連鎖門店資源、3C 數碼銷售渠道資源、通訊行業資源更佳。
收益預測
以專案公司雲南代理商的實際運營資料打 5 折保守測算,單店平均每月可售膜 120 張。一臺成本 2700 元的切膜機每年含稅收益為:
120 張膜/月 x 8.2 元/張(門店分潤 7 元/張+供應鏈分潤 1.2 元/張)x 12 個月=11808 元;
若聯營二級區域鋪設 100 臺,初始投入 27 萬元,則每年含稅收益為 118.08 萬元。
據悉,透過膜切切機可以隨時管理和檢視近期的切膜統計資料,如每天膜品的整體銷量、某款手機型號的膜品近一週、一個月或三個月的銷量,以曲面圖或餅狀圖的形式反饋給商家,是否爆款一目瞭然。
日前,膜切切機切出的柔性膜單品每月出貨數百萬張,遠銷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可見,膜切切機這樣更智慧更省心的切膜機,已成為貼膜市場的新潮流和新風口,獲得市場認可。
可以預見,逐漸走高的手機螢幕價格以及日益精細化的手機使用者需求依舊刺激著手機膜行業的增長,但具有自動化、智慧化以及低成本的膜切切機將逐漸成為主流,將在更多手機使用者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毫無疑問,科技帶來的變革和改良必然排山倒海且不可逆,最終也將引導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
9 # 使用者96837489586
手機貼膜幹嘛吧,除了防止劃痕以外有什麼好處吧,透光好。手感好,防摔不現實,摔角一樣不行,你說我們帶的眼鏡為什麼不貼個膜用啊,眼鏡如果貼個膜用,把膜撕下來不也是沒有劃痕嘛。同樣的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使用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我們用眼的程度也高了,難道手機就不能像眼鏡一樣不去貼膜使用嗎?眼鏡片去貼個膜或者貼個膜走起路來看看啥效果的!
-
10 # 向天再借一個夢
爆利!??對,成本低,一賺就是好幾倍,一天下來收多少錢??一鋼化玻璃能賣多少錢?普通的給你賣到20/30??貴貨沒人要的,你會去貼個上百的膜嗎?就20元來說,要收1000元要貼幾張膜,一天有那麼多嗎,熱門商業街不說,說了也是昂貴的付出,租金多貴只有檔主知道,有誰見過路邊貼膜或檔口貼膜發家致富買別墅的???只能賺個溫飽,有的還連賺個平常工資都沒有,不懂整天亂噴
-
11 # 載物7
我們縣城的有一個靠貼膜發家的,買了房買了車,而且還是在縣城繁華地段租了兩間門面,那人貼膜主要靠一次貼膜終身包換,貼一張鋼化膜200,終身包換,太黑了,一個手機才能用幾年!而且貼的人還很多!
回覆列表
伴隨著智慧的興起與成熟,手機貼膜從業者也在風口上坐享過幾年紅利,但目前來看,風口已過,紅利已失,作為一個產業鏈最底端的缺乏技術含量的配件行業,註定會在時代大勢下被衝擊的七零八落。手機貼膜行業曾經一直伴隨著智慧手機的流行而火爆。曾幾何時,關於貼膜致富的勵志故事層出不窮,比如“貼膜讓小夥致富:3年賺兩套房”等諸如此類相關新聞一度引發輿論關注,天橋貼膜哥輕鬆月入萬元的各種創業故事版本也曾是不少人茶餘飯後的話題,但發展到目前,關於手機貼膜行業的勵志故事已經淡出人們視野。曾經在街頭巷尾、地下通道、天橋等人流大的地段,隨處可見的貼膜哥也逐漸變得稀少了。
手機貼膜曾讓不少市場先行者嚐到了甜頭,這當然也拜喬布斯所賜。iPhone釋出,電容式觸控式螢幕技術,多點觸控式螢幕的介面,許多新生智慧機使用者開始選擇給手機貼保護膜,貼膜生意因此而蓬勃發展,帶火了一個有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從業者的行業——手機貼膜行業。在數碼城或者運營商渠道買一部新手機,店員會慫恿著你貼膜,當然例舉的理由無非是,智慧機容易劃傷,幾千塊都花了,貼個膜保護愛機理所應當,以各種功能多樣、耐磨的保護膜來閃花使用者眼球。當然對於這些經銷商而言,目前智慧機市場的價格已經非常透明化,手機硬體本身已經不賺錢,而手機膜、手機殼這些配件卻能帶來不少利潤,因此,對於手機經銷商而言,賣手機同時慫恿貼膜也是利益所需。
但事實上,手機貼膜行業能否賺錢極度依賴地段與人流與市場競爭因素。不少貼膜哥都表示:“地段好,人流大,客源有保證,生意才會好。”但一個城市的智慧手機使用者相對穩定,市場蛋糕有限,參與者越多,生意越不好做,手機貼膜的工藝倒是其次。這也反映出,手機貼膜行業的弱點在於無法建立門檻,口碑雖然是重要的經營因素之一,但很難在手機貼膜技術上建立起更高的口碑,也很難透過口碑擴散拉動使用者增長。另一方面,相對於經銷商,貼膜哥沒有進貨渠道優勢,針對特定熱門的型號手機的貼膜等配件,經銷商有明顯的一級進貨渠道優勢,一般來說,貼膜哥的進貨都是從阿里巴巴、淘寶這種線上批發市場或者當地的線下貼膜批發市場進貨。前面提到,智慧機價格透明化,貼膜等配件反而有相當高的利潤,大量手機銷售商都會提供貼膜服務來搶佔這塊肥肉。
手機貼膜行業的快速發展也依賴於智慧機發展的人口紅利,人手一部智慧機,大部分使用者會選擇為愛機貼膜,使得加入貼膜大軍的從業者越來越多。但如此一來,競爭激烈,分攤到每個貼膜哥身上的客戶量越來越少。到後來,不少貼膜哥也開始搞起了副業,比如與移動網際網路軟體公司合作,幫顧客貼膜的同時,還順便推薦安裝相關軟體,透過這種發展下線、推廣應用的方式,來賺取額外的收入。
另外,導致貼膜行業形成殺傷力的因素則是網際網路行業以低價甚至免費殺入貼膜行業,導致天橋上手機貼膜哥的高利潤不再。比如去年蘇寧提出口號:蘇寧門店免費為全華人民手機貼膜,但也是有條件的,使用者必須下載蘇寧易購客戶端,註冊成為會員。根據當時的媒體訊息,這甚至引發了很多自稱手機貼膜散戶的人在網上發起抗議。
緊接著,在許多定位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團購網站,一些店鋪以“一塊錢”手機貼膜的低價風讓許多手機使用者貼膜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對於這些網際網路企業而言:免費、低價、先打使用者口碑、先圈使用者再圈錢、依賴軟體掙錢或者軟體服務等商業模式掙錢是它們首先思考的,硬體或者這種為軟體本身的知名度、人氣口碑、品牌開路的智慧機配件手工服務完全可以做到免費或者低價。這種思維對傳統行業或者貼膜個體戶而言是破壞式的,甚至會將其的盈利模式連根拔起。可以看到的是,網際網路企業的網際網路思維輕而易舉就對傳統貼膜小販的生意經與創富神話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另外一個衝擊因素在於,智慧手機硬體與螢幕工藝等諸多方面在進一步發展,目前市場上主流手機的螢幕抗摔防劃的功能性越來越好,包括目前手機螢幕所使用的主流大猩猩鋼化玻璃螢幕、而未來可能普及的藍寶石螢幕等,具備耐摔、耐刮、碎屏率低等特性,比如去年華為P7的推出,宣稱採用了藍寶石材質打造,手機螢幕有很強的防刮能力,覆蓋了一層超絲滑、高耐磨的防指紋AF膜,使用者可以無需再手機貼膜。另外,各種曲面屏手機、弧形螢幕的外觀改變,比如今年三星S6都已經推出了雙曲面屏,導致手機貼膜難度增大,貼膜也變得沒有必要,因為貼膜本身也導致美觀度降低,我們知道,對於蘋果手機而言,貼膜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影響觸感,因為iPhone依賴手指靜電造成螢幕感應,貼膜相當於阻隔了這層觸覺。加之手機螢幕材質與工藝的提升,而未來的柔性屏、可摺疊手機屏的不斷髮展,無疑將對貼膜市場造成巨大沖擊,讓手機貼膜變得可有可無。
而重要原因則是,是國民收入提升與消費觀在進步,他們認識到,智慧手機並非保值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在加快,價格在降低,一年一換甚至幾換的智慧機使用者大有人在,換機頻率高,加之手機的硬體的成本降低,工藝進步也使得手機成為了耐消品,一般情況手機螢幕都不會有明顯的劃傷,手機貼膜的必要性越來越弱。也可以說,國民收入提升與智慧機高配低價趨勢也剝奪了貼膜帶來的稀缺的情感價值,手機保值性降低,人們就對手機喪失了保護欲。另一方面,目前淘寶網各種貼膜“神器”應有盡有,可見手機貼膜這個工種極易被替代。當然也有貼膜從業人員的自身因素,比如曾經漫天要價,看人下菜,就地要錢等現象普遍,導致手機貼膜行業亂象重重,並沒有建立良好的口碑。如此一來,曾經創業的熱門專案——手機貼膜就逐步淡出了人們視野。
對於貼膜哥而言,說他們暴利也有點過,畢竟,他們要承受的是風吹日曬,還要防備城管的驅趕。不少貼膜哥都有被暫扣的貼膜的作業工具的經歷,時時準備著與城管執法人員玩貓捉老鼠的“游擊戰”,而為搶佔好的地段,遭遇同行的擠壓與競爭也時有發生,這些都是他們的貼膜風險和隱性成本。
但很明顯的是,伴隨著智慧的興起與成熟,手機貼膜從業者也在風口上坐享過幾年紅利,但目前來看,風口已過,紅利已失,作為一個產業鏈最底端的缺乏技術含量的配件行業,註定會在時代大勢下被衝擊的七零八落。
手機貼膜行業從曾經幫助不少人低成本創業,從朝陽產業轉瞬過度到沒落的夕陽行業,暴利期過去的同時,貼膜人的未來可能會轉移到其他手機配件行業的經營或者其他行業,誰知道呢?無論怎樣,天橋上的貼膜哥逐漸隱去也是智慧機產業從發展步入到成熟階段的時代映象與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