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道有千秋

    答案是沒做過。

    首先我們看這詞的本意,

    《三國演義》裡講呂布被張飛罵做三姓家奴。因為書中提到呂布做過丁原義子,反丁原後做過董卓義子,加上本身姓呂,故稱為三姓家奴。

    而劉備雖然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但是並非低賤認為人子,所以談不上家奴二字

  • 2 # 亂世史詩

    三國中劉備是在作者的描寫下是更加偏向的一方,若不是受正史的影響,劉備的蜀國最終成為一統天下的一方都有可能。而對於迫於無奈才寄人籬下,最終能夠創立蜀國,其實並不簡單,他絕不是單靠別人的施捨和幫助才有日後的地位的。

    最開始,劉備只是一個賣草鞋的,連日子都過得很艱苦,後來遇到了關張二人,並桃園三結義,從此兄弟三人因有共同為國出力的志向而去到當時被多方勢力擁護為盟主的袁紹陣營,但由於他們三人所帶的兵馬少得可憐,沒有被人重視,直到關羽溫酒斬華雄,劉關張三英戰呂布,一時劉備三人聲名鵲起,一起假加入了討董卓的大軍中。

    董卓不久在天下英雄的合攻下以及乾兒子呂布的叛變下被人點了天燈,此後,袁紹的大陣營破裂了,天下被10方諸侯所割據。

    在割據戰中,因為敵眾我寡,劉備很快被打敗,不得不投靠自己曾經的一起上學讀書的好朋友公孫瓚。

    後來,因為徐州牧陶謙的手下殺了曹操他爹一家人,曹操想要血洗徐州,陶謙抓住了劉備這一救命稻草,劉備於是於在小沛屯兵,之後若不是呂布偷襲了曹操的大本營,曹操也不可能那麼快退兵。

    劉備後來被呂布佔了徐州,就不得不暫時像曹操求助,劉備在寄身於曹操陣營中,卻沒有忘記要逃離該是非之地,曹操也曾因為不信任別人而就把人家全家殺光了,還說“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對於劉備,他時刻擔心和懷疑著,卻不敢對他下手,最後還是不得不放虎歸山。

    劉備為了匡扶漢室,加入了“衣帶詔”的秘密行動中,被曹操發現後終於要剷除劉備,帶兵攻打劉備,劉備和關張失散,只能再次投靠袁紹,另一面,關羽為保護劉備的親人,不得不向曹操投降,並在和袁紹交戰中,誅顏良,斬文丑,袁紹一下子失去了兩名大將,生氣得差點就殺了劉備。

    在袁紹那裡待不下去了,又有曹操一直追殺自己,劉備只能重新找一個靠山了,那就是同為漢室宗親的劉表,劉表在物產豐富荊州佔盡有利的地理位置,但他不信任劉備,劉表死後,曹操大軍也隨著南下,打得劉備又失去根據地,人馬損失慘重,後來聯合東吳奪回了荊州各縣,劉琦死後,劉備正式接管了荊州,之後實力也不斷擴大,開始結束東奔西跑,寄人籬下的命運,順利收取東西二川,自立為漢中王。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儘管劉備一生顛沛流離,直到快晚年了才創下蜀漢基業,最終也沒能挽救漢朝江山的改朝換代。

  • 3 # 秋山三國

    所謂三姓家奴,出自三國演義,張飛罵呂布。原因是呂布本姓呂,出身較低,先為丁原義子,後為董卓義子。故而三姓家奴。當然歷史上的呂布並非真的就是什麼義子了。只因歷史中記載投奔董卓之初,因受到拉攏,情同父子。和丁原更是隻有上下級關係。

    再看劉備,雖然歷經顛沛,但是始終不曾認人為父,到哪都是稱兄道弟。盤點一下劉備投奔之人和劉備的關係。

    公孫瓚,劉備同學。

    陶謙,挖劉備跳槽。

    呂布,被呂布稱兄道弟,還見了內人。

    曹操,天下英雄唯君與操爾。

    袁紹,因衣帶詔被封座上賓。

    劉表,稱兄道弟,參與繼承權之爭。

    孫權,依附的同盟關係但不能算上下級,娶了孫權妹妹。

    從這個人生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劉備兩個特點,

    第一,不吃回頭草。絕對不會第二次投奔。

    第二,劉備和大多數軍閥的關係更像是僱傭關係。比如,為公孫瓚夾擊袁紹,為陶謙抵禦曹操,為呂布抵禦袁術曹操,為曹操制衡呂布,為袁紹南下當先鋒,為劉表守新野,聯盟孫權戰赤壁,幫助劉璋抗張魯,等等。他在這些人手下都沒有吃白飯,誠信經營,價格公道。唯獨最對不住的,應該是曹老闆,參與政變,想要坑曹操。但是也不要忘了,當時曹操奉天子,因此投奔曹操和投奔漢獻帝是同時的,劉備在黨政中選擇站邊漢獻帝雖然有投機色彩,但也不能算不仁不義吧。

    因此劉備其人私德在充滿背叛與陰謀亂世已經算是金字招牌了。起碼基本做到了,拿錢辦事,為人消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鎮魂街》:于禁到底是誰的守護靈?動漫改編于禁歸屬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