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可洛加冰
-
2 # 沐沐分享
歷史上評價劉邦的詩,或對他的評價班固《春秋》晉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事孔甲,範氏其後也。而大夫範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範氏。”範氏為晉士師,魯文公世奔秦。後歸於晉,其處者為劉氏。劉向雲戰國時劉氏自秦獲於魏。秦滅魏,遷大梁,都於豐,故周市說雍齒曰:“豐,故梁徙也。”是以頌高祖雲:“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漢書》司馬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從泗上,即號沛公。嘯命豪傑,奮發材雄。彤雲鬱碭,素靈告豐。龍變星聚,蛇分徑空。項氏主命,負約棄功。王我巴蜀,實憤於衷。三秦既北,五兵遂東。氾水即位,咸陽築宮。威加四海,還歌大風。——《史記索隱》毛澤東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
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
3 # 晨曦的曙光2000
從歷史影響力看,他結束了5年的楚漢戰爭混戰局面,建立了歷史上讓華人引以為傲的漢帝國,其功勞值得歌頌!從個人能力、作為來看,他只能算一個三流皇帝,文治武功平平,且建國後大殺功臣,對外有“白登之圍”的恥辱,對內無發展經濟的重要舉措留給後世。但他是幸福的,他的國家在兒子、孫子、重孫三代的努力下打造成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相對而言,楊堅就真的死不瞑目),他有幸成為這個帝國的開國之君。
-
4 # 留研
時勢造英雄。秦始皇的貢獻是建立了大秦王朝(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6年),首次統一了中國而居功至偉。終因暴政(孟江女哭長城)而被人民所推翻。而劉邦作為一介平民,卻能力克強悍無比的楚霸王項羽,從而建立大漢王朝(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實現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大漢王朝開創了歷史新紀元,是中國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歷史時期。漢朝的影響力傳承至今,漢族、漢語、漢文化等影響無外不在!無疑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皇帝。其知人善用,善於吸取秦朝教訓而施仁政,為國家的長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5 # DengHengLu
時勢造英雄。秦始皇的貢獻是建立了大秦王朝(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6年),首次統一了中國而居功至偉。終因暴政(孟江女哭長城)而被人民所推翻。而劉邦作為一介平民,卻能力克強悍無比的楚霸王項羽,從而建立大漢王朝(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實現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大漢王朝開創了歷史新紀元,是中國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歷史時期。漢朝的影響力傳承至今,漢族、漢語、漢文化等影響無外不在!無疑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皇帝。其知人善用,善於吸取秦朝教訓而施仁政,為國家的長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6 # 磐石玉
高祖皇帝結束了秦末的混亂局面,開創了令我們民族驕傲的大一統王朝。拋開這些歷史功績不說,只對他個人而言,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領袖和英雄。他不像項羽那樣殘暴,從他對咸陽的秋毫無犯就可以看的出來。他比項羽更懂得治國,沒有像項羽那樣分封各國,使得大一統王朝得以延續。他也曾抵禦匈奴,雖然失敗了,但是他也是民族英雄,並在此後,不斷為抵禦外敵而努力。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王霸並施。當然他也為後世子孫坐打算,殺死功臣也是為了解除後患,因為未來的事誰都無法預測,他高瞻遠矚,總是為後世著想。他聰明,善於察言觀色,善於唯才是用,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想項羽剛愎自用,用人唯親使得自己能夠打敗強大的項羽。他愛護百姓,廣得民心,這也是他最終取得最終勝利的原因。所以高祖皇帝是一位大丈夫,大英雄。
-
7 # 貳拾壹克大塊頭
劉邦是真龍天子,別用世俗的眼光去評價了。不是每個混混都能坐龍椅的。當時那把龍椅只能他坐。。靠能力?靠人格魅力?靠運氣?靠後臺?都沒有!!靠的是“天”造大勢,靠的是“天”給的強大磁場,吸附那些當時最優秀的人。。
-
8 # paterkajone
漢高祖劉邦出身於市井,屬於街頭混的那種,但他喜歡結交江湖豪傑,與地方官吏關係還不錯。起義後善於傾聽別人意見,做事果斷有謀略,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
9 # 難得糊塗99746461
漢高祖劉邦一介平民出身:亂世之中:能組織人員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反秦運動中證明他有過人的膽識和很強的組織能力:在以後的楚漢相爭的多次戰役中:多次受到項羽的重創:又次父親都落到了項羽的手上:還能很鎮定的對項羽說你我是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要殺他煮了吃:請給我一碗湯:這再一次證明了劉邦的知人之明:他在和項羽的較量中:屢撲屢起:百折不撓說明他有著非凡的堅強意志":他能很好的採納下屬的見議:對張良`陳平叫著言聽計從:拜韓信為大將:也是非常之舉:總而言之他結束了秦朝後期的動亂:戰敗項羽統一中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優秀的皇帝:有人說他是仁義君主:這我不敢苟同:他坐江山後:對韓信:蕭何一班功臣的做法"足以證明他不是仁義之君:而是一個誠俯很深:心狠手辣的開國帝王
-
10 # 帝國的臉譜
從兩張臉看劉邦這個人
其實每個人都有兩張臉,劉邦亦不例外。
《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劉邦性格上的四個缺點或說道德層面的四塊瑕疵:一是遊手好閒(不事家人生產作業);二是好戲弄人(廷中吏無所不狎侮);三是好酒好色(好酒及色);四是欠賬不還(兩家常折券棄責)。
劉邦的缺點,反映了他自私的一面。為什麼這樣說呢?比如,他遊手好閒、好戲弄人、好酒好色、欠賬不還這些性格,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內心自私,一個人不自私,不可能遊手好閒,把養家餬口的重擔交給年邁的父母;一個人不自私,更不至吃白食,欠帳不還,把自己的酒食寄託在他人的辛勤勞動和痛苦之上。
而劉邦在彭城大戰大敗於項羽楚軍倉皇逃生的過程中,有一件事最能反映出他的自私性格。劉邦派人到老家沒接到家人,卻在西逃的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兒女。《史記•項羽本紀》載:“漢王道逢得孝惠(即後來的孝惠帝,劉邦長子劉盈)、魯元(即後來的魯元公主,劉邦與呂雉所生女兒),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夏侯嬰)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在逃跑的過程中,劉邦因嫌車載過重,逃得不快,竟然將自己的親生兒女推下車,而且“如是者三”!試想,倘若孝惠、魯元果然拋棄在路上的話,不為亂軍所殺,也會飢餓而死,最終搭幫夏侯嬰三番五次將他們抱上車,才倖免於難。
但這樣一個自私和冷漠的人,為何最後能並諸侯、吞天下、位居九五之尊呢?其實,上述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的開篇文字已經給出了答案,也就是他總結劉邦的四大優點:一是寬厚仁慈(仁而愛人);二是樂善好施(喜施);三是性情豁達(意豁如);四是抱負遠大(常有大度)。我們仔細分析劉邦由一介農夫到一國之君過程中的行跡,會發現他雖然自私,但在關係到事業發展和前途命運的重要抉擇時,他都能克服自己的缺點,舍小我,成大我。
在性格上,他豁達大度。劉邦本性傲慢,討厭儒生,但儒生酈食其去見他,要求他不要傲慢對待時,他竟一改常態,穿戴整齊,把酈食其當成貴賓招待。雍齒曾經反叛過他,但他稱帝后,卻封仇人雍齒為什邡侯。
在決策上,他從諫如流。劉邦只要覺得是好建議,無論物件是誰,都會立即採用。近臣如張良、陳平,言聽計從;謀士如酈食其、陸賈、轅生,獻策則用;即便是鄉里糟老頭董公攔馬而說的話,他都恭聽,並尊行。
在用人上,他堅持五湖四海。他的手下:張良是貴族,韓信是平民,陳平是遊士,蕭何是官差,灌嬰是布販,樊噲是狗屠,彭越是強盜,婁敬是車伕……可謂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劉邦一視同仁,而且按功領賞,各盡所長。
這就是他能並諸侯、吞天下、位居九五之尊、當上皇帝的原因。
-
11 # 偉人雜談
1、劉邦貪財好色。進入咸陽後,劉邦看到阿房宮中“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他就“欲止宮休舍”(想在宮中居住休息),想賴著不走了,後經張良、樊噲極力進諫,才把秦廷的“重寶財物”“封存”在府庫裡,然後“還軍霸上”。“彭城之戰”被課文刪節掉了,這一節寫劉邦和項羽交戰,劉邦攻入彭城,“收其(指項羽)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結果項羽攻來,差一點全軍覆沒,把自己的性命也搭進去。課文中寫到酈食其來見他,他卻“使兩女子洗足”,似乎時時都離不開女人。這裡想引入《張丞相列傳》中的一個劉邦和周昌的故事,這個故事很雷人:“昌嘗燕時(燕時,閒適的時段)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被人看到了放蕩的隱私,居然還騎在人家的頸項上問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主,真是有點不知羞恥了。
2、劉邦卑怯自私。“漢王之敗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敗後乃獨得孝惠。”這幾句話見於《本紀》,說的是劉邦逃跑途中推墜兒子女兒下車的事,相關情節在《項羽本紀》中記述得非常詳細。關於這段記述,筆者曾撰文分析作者藉以表達的用意,這裡不妨引入:緊急情況下,劉邦有三條路可走:第一條出路是一起逃跑,與孩子生死與共;第二條出路是讓孩子逃走,自己下車,以避追兵;第三條路是自己先逃,孩子暫時放下。但權衡這三條路,究竟哪條路是劉邦最明智的選擇呢?分析之後我的結論是:“劉邦推下孩子,從一個父親的身份來看,確實稱得上是“自私自利,兇狠殘暴”,但從一個識大體,明大理,知輕重,胸懷天下的帝王來看,“冷酷寡情”四個字又怎麼能夠概括他這一行為的全部內涵呢?”這裡把話倒過來講,劉邦推墜孩子下車,雖說是出於一種更宏觀和更長遠的考慮,但再怎麼說,我們又怎麼能對他卑怯自私,冷酷寡情的性格熟視無睹呢?
3、劉邦陰忍刻毒。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這是不錯的,但他的另一面即陰忍刻毒,卻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性。《高祖本紀》記載劉邦誅殺功臣,有的比較詳細,有的一語帶過,但具體都有較為複雜的原因,有的是因為莫須有的罪名,有的是因為被故意“告發”,有的是因為被迫投奔匈奴,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功臣的被殺,特別是韓信、彭越、黥布的被誅殺,深刻地反映出劉邦內心深處的陰忍刻毒。有興趣我們可以花一點心思去研讀課本《淮陰侯列傳》,深入思考這一問題。
-
12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雖然是混子,但是很大度,在市井中,逐漸很大氣。因為大氣不拘小節,所以能交接很多朋友。比如周勃、夏侯嬰、曹參、盧綰等人,這些人都是他今後的從龍之臣。
劉邦雖然沒讀過幾天書,但腦瓜子聰明,對人看得很準。手下的蕭何張良韓信都為劉邦做大漢天子立下汗馬功勞。劉邦善於用人,比如蕭何把韓信推薦給自己,劉邦就讓他做了大將軍,從此把軍權交給韓信,從此韓信替他南征北戰,最終戰勝韓信。
但劉邦不同於昏庸皇帝,事實上當時軍隊上的一切權利劉邦還是能說的上話的,有一次劉邦居然能溜進韓信大營,奪回虎符,這一次把韓信嚇得夠嗆。儘管韓信打仗很厲害,但是骨子裡不敢造反,因為他知道劉邦更厲害!
劉邦聰明,很容易審時度勢,劉邦被項羽圍攻,派人讓韓信發救兵。韓信卻傳話讓劉邦封自己做齊國假王。劉邦大罵,說韓信太不是東西,居然……這時候張良跺了他一腳,劉邦的腦子反應多快,立刻說韓信你太不是東西,你立的功勞太大了,居然只想做假王,大丈夫建功立業,假王做什麼,於是封韓信做齊王。使者回去後,張良也忍不住說陛下太會表演了。
-
13 # 小劉解讀
漢高祖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也是歷史上第一位“貧民皇帝”。
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中比較全面的介紹了劉邦從一介布衣到開國做皇帝的傳奇一生。那麼我們從《史記·高祖本紀》中怎麼了解劉邦這個人呢?
(一):說劉邦在做小亭長的時候生活很窘迫,好吃懶做。有天縣令家裡來個貴客,縣裡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去送賀禮,蕭何管記賬。按規定賀禮少於一千塊的坐在偏廳,不能做主桌。不該來的劉邦來了,大聲喊到:劉邦上賀禮一萬!實際上一個子也沒有。但是正是因為這一次,得到了這位貴客賞識,並得到了個媳婦兒-呂皇后,這位“貴客”就是劉邦的老丈人呂公。
(二):在楚懷王手下時,劉邦跟霸王項羽約定好誰先攻入咸陽,就立誰為王。但是後來項羽被調動去救援趙國,劉邦先入關中佔領首都咸陽。看到富麗堂皇的皇宮劉邦心醉了,幸虧張良,樊噲死拖硬拽把他拉回霸上。要不然後來項羽攻破函谷關,屠城咸陽劉邦就玩完了。劉邦聽取下屬意見利用民心為策略。攻佔咸陽後,老百姓給劉邦獻出很多的物資裝備,但是劉邦卻說:“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贏得了民心。
項羽以武力鎮壓,以屠城威懾的打法。雖一時有效果,但百姓心裡一直有反意。
(三)劉邦被霸王包圍在滎陽,派人聯絡霸王求和,但是霸王不同意。劉邦就用陳平計策先離間霸王和范增的關係獨立項羽。然後“乃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讓紀信假裝成漢王劉邦出東門吸引項羽。”劉邦自己率幾十人從西門跑了。又在成皋單槍匹馬詐稱使者竟然出人意料的繳了韓信與張耳的兵權,得兵權的劉邦“復振”。
(四):劉邦與項羽兩軍相持不下,霸王項羽提出要與劉邦“單挑”,這就是經典的象棋佈局。劉邦不屑,反在諸侯與兩軍陣前痛揭項羽的“十大罪狀”說的頭頭是道,慫恿大家一起反對暴力的項羽。霸王項羽怒了,開弓射箭中了劉邦胸口。劉邦落馬卻捂著腳大喊:你小子射中了我的腳趾。這一箭差點要了劉邦的小命,依靠著從容的“演技”使軍心不亂,終於取得了勝利。
(五):項羽死後,諸侯推舉劉邦做皇帝。劉邦再三推辭不同意。最後沒辦法了,說了句:哎……我不是因為你們的推舉,我是為了這個國家,就委屈自己一下吧!建立漢朝。
-
14 # 季我努學社
司馬遷
漢高祖劉邦作為漢朝開朝皇帝,歷史上對其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用他一生的事蹟描述了一個生動鮮活的劉邦。劉邦能在楚漢之爭中獲得勝利,跟他的個人性格與領導力是分不開的。
劉邦
《高祖本紀》中記載了劉邦到縣令家中參加呂公宴會的場景。呂公躲避仇家到沛縣縣令家中,縣令宴請眾人,蕭何主管此事並“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則自稱“賀錢萬”,“實不持一錢”。後得到呂公賞識,將女兒嫁與高祖。
之後《高祖本紀》在劉邦在起義招兵、聚攏人心等方面有記載。首先是陳勝吳廣起義後各縣都紛紛響應,書中記載劉邦對沛縣百姓說“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希望沛縣子弟跟自己一起起義反秦。“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這樣一來,劉邦就將眾人聚集在自己周圍,這就為以後的征戰打下了基礎;且入關後秦王投降,劉邦不僅沒有斬殺秦王,反而說“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把秦王交給主管官吏,並與百姓“約法三章”,使得眾人皆心服口服,司馬遷這樣記載:“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書中還有記載劉邦聚攏人心的事情是在稱帝后出征追擊英布回來時經過沛縣,與百姓共飲酒、同吃住,在沛縣百姓的要求下也減免了豐的賦稅,一首《大風歌》也在沛縣流傳。
劉邦在領導力方面的才能也是其成功因素之一。劉邦善用人,酈食其求見劉邦,劉邦正“踞床,使兩女子洗足”,酈食其不拜,並向劉邦說如果您想誅暴秦,就不應該坐著見長者,劉邦起身向酈食其道歉,並請他坐上座,從這一點可看出劉邦對人才的尊重。無論是韓信、彭越還是英布,劉邦都給與了很高的權力與地位,可以說他們是互相成全。劉邦稱帝后曾與重臣一起討論得天下之道,重臣說是劉邦“與天下同利”之過,劉邦卻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因為善用人與突出的領導力,使得劉邦能夠在眾反秦起義兵中脫穎而出,終成大事。
蕭何
司馬遷在《高祖本紀》中給了劉邦很高的評價,總體來說褒大於貶。即使在《史記》其他部分有寫到劉邦殺功臣等事,但在《高祖本紀》中卻是給與了劉邦一個謙虛、善用人、富有領導力的形象。
參考文獻:
1. 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中華書局,1982
2. 談哲鷗:《高祖本紀》及《高祖本紀》以外的劉邦,《文學教育》,2017
3. 盛秦陵:漢高祖劉邦的“用間”,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
、
-
15 # 冷清先生
【撥開劉邦前半生的迷霧,還原歷史真實的劉邦。】
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體現了劉邦的文化素養,政治軍事才能,治國安邦的人生理想。
《史記、高祖本紀》分成五個段落,【一】劉邦出世。【二】劉邦為吏。【三】劉邦反秦。【四】楚漢戰爭。【五】劉邦稱帝。
第二部分,是敘述劉邦32歲至48歲的中年時代,司馬遷對劉邦的抹黑集中在這個段落。
司馬遷說劉邦欺辱縣裡的所有的官吏,很不符合邏輯,一個人品低下的低階官吏,對自己的同事和上級輕慢侮辱,怎麼會有那麼好的人緣呢?蕭何、曹參的職位比劉邦高,都是劉邦的鐵哥們;夏侯嬰作為縣裡的司機,經常和劉邦一起喝酒,劉邦酒後誤傷夏侯嬰,夏侯嬰寧願一個人扛事,也不出賣劉邦。
司馬遷說劉邦好酒及色,好喝酒並非一個人的巨大缺點,好色從何講起呢?是因為32歲的劉邦和曹寡婦同居,並生了齊王劉肥嗎?劉邦很大方,在武負、王媼酒店飲酒都預付幾倍的酒錢,很奇怪,年末以後,兩家都賴賬(折券)不負責了(棄責)。司馬遷玩文字遊戲,讓人誤以為劉邦喝酒不給錢,其實,劉邦每次都預付好幾次的酒錢(酒酬數倍)。
司馬遷又抹黑劉邦在呂后父親的宴席上(賀萬錢),實際沒有一個錢坐上座吃白食,呂公還把女兒呂雉(呂后)嫁給劉邦。吃白食不搭份子錢,呂公還把女兒嫁給劉邦,理由是呂公會相面,覺得劉邦大富貴,這不合情理呀!合乎情理的解釋,應該是劉邦出手大方,搭了萬錢(約合10兩銀子)的大禮,呂公覺得劉邦勢力大,就把女兒嫁給劉邦。
司馬遷抹黑劉邦說,劉邦讓手下一個姓薛的治安員,專程定做了竹皮王冠,還常常戴著招搖過市。好像在誇獎劉邦,其實是抹黑劉邦。劉邦為亭長已經是35歲的中年人,會做如此幼稚的事情,難道他不想活了嗎?
第三部分(劉邦反秦)、第四部分(楚漢戰爭)、第五部分(劉邦稱帝),基本上是司馬遷被宮刑前的原文,對劉邦的抹黑比較少,採取流水賬的方式“實錄虛寫”,對劉邦打的勝仗不過多描寫,而對劉邦打的兩次敗仗“彭城之戰”和“滎陽會戰”則比較詳細。
對於劉邦打敗項羽的“成皋戰役”、“第二次滎陽會戰(廣武戰役)”、“第二次彭城戰役”、“垓下戰役”,除“垓下之戰”外,其餘三次大戰役,司馬遷寫的稀裡糊塗,界限很不清楚,但是仍然不忘抹黑劉邦。比如,劉邦讓兩女子洗腳時見酈食其呀 ,突出顯示劉邦很好色很無賴。
未央宮成,劉邦給父親敬酒:“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熟與仲多?”這段話,明顯是司馬遷夾帶的私貨,劉邦都做了皇上,怎麼會自己比喻自己是“無賴”呢?原話應該是“我沒有賴以生存的產業”有必要在90多歲的父親面前 ,說這樣嘚瑟的屁話嗎?
司馬遷在《高祖本紀》裡,刪除了劉邦出生後,到32歲時前半生的成長經歷和事蹟,成功的把漢高祖劉邦抹黑為流氓無賴,造成劉邦的人生經歷斷裂,營造了劉邦除了運氣好,有人幫忙,沒有任何本事的錯覺。 司馬遷在《高祖本紀》末端,透過劉邦自言:“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後勤保障不如蕭何。”強化了劉邦沒有本事的錯覺。其實,真實的劉邦是文物雙全的大才,劉邦是無人比擬的政治家、戰略家,劉邦的軍事才能僅僅略低於韓信,比秦末的項羽、章邯等所有人都要高明。
《史記、高祖本紀》裡的漢高祖劉邦,從一出生到32歲這段人生經歷,被司馬遷給刪去了。漢高祖劉邦人生成長的最重要階段,司馬遷沒有做任何交代,做為漢高祖傳記是嚴重缺失的,從高祖本紀裡,後人看不到小時候的劉邦是什麼樣子,青年劉邦又幹了哪些事情。
從《盧綰傳》中,我們得知劉邦是有文化的人,和盧綰同年同月同日生,長大一起上學,學習好團結同學,被縣裡評為“三好學生”,鄉親們拿著酒和羊,祝賀兩家的孩子被嘉獎,原文:“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裡中人嘉兩家相愛,生子同日,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
從《魏公子無忌傳》中,我們知道劉邦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崇尚魏國的信陵君,並且特別敬重魏公子無忌,青年劉邦想做一個信陵君那樣對國家有用的人。原文:“高祖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
青年劉邦從18歲起,就徒步到達大梁(河南開封),前往追隨信陵君。但是信陵君已經死了,他的弟子門客張耳,在外黃娶了有錢的遺孀,獲得很多財物饋贈,做了外黃的縣令並廣招門客,劉邦前往投奔,做了一名遊俠劍客反秦鬥士。《張耳傳》:“高祖為布衣時,嘗從張耳遊,客數月。”
司馬遷在《高祖本紀》中,指責劉邦“不事家人生產”,試圖抹黑劉邦是個好逸惡勞的懶人。其實,戰國時代,給別人做門客當遊俠劍客,的確不是一件丟人的事。青年劉邦作為張耳的門客,常年奔波在外,沒有參加家裡的勞動生產,也是很正常的。
劉邦並非司馬遷寫的那樣“好逸惡勞”,劉邦當泗水亭長娶了呂后以後,經常利用節假日甚至請假回來,幫助呂后幹農田裡的農活。原文:“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司馬遷再一次自己打自己的臉。
公元前223年,秦軍灌大梁滅魏,張耳外黃的反秦基地樹倒猢猻散,秦始皇通緝張耳、陳餘,32歲的劉邦帶著15歲的樊噲返回豐邑老家。劉邦35歲時,透過考試當上了泗水亭長。劉邦14年遊俠劍客的經歷,13年的基層幹部,積累了豐富的政治軍事鬥爭經驗,這一切才是劉邦推翻暴秦,打敗項羽的真正原因。
-
16 # JAY沛
他的思想符合了歷史潮流,迎合了各大貴族集團的心裡。這是他比項羽走的遠的重要原因!在秦帝國大廈將傾的時候,六國貴族紛紛舉旗造反,劉邦能夠吸引人才,手下聚集了如張良,蕭何,韓信這樣的人才。包括陳平這樣的人他都敢用,可見劉邦的格局遠遠大於項羽的。在我個人眼中,劉邦非貴族能上位,確實不易,為他點贊!
-
17 # 山城甜歌玥
你好我覺得漢高祖劉邦的勝利是草根文化的勝利。在那種階級固化的古代能夠這樣崛起能夠這樣成功很了不起。現在很多人去研究劉邦。研究他為什麼成功,然後堆砌了一堆理論說明他成功是必然的。我覺得大家用結果去反推因素是不科學的。其實草根的崛起肯定是偶然性的。
比如:不誤行程,劉邦就不會和一眾人斬白蛇起義。就會順順利利去修長城。這輩子就這樣混了,其實這種機率非常高。因為絕大多數趕去修長城的都不會因為特殊天氣耽誤工期。
還有,鴻門宴上,項羽殺劉邦的機率也是在90%以上。這裡面無論大家後面怎麼說鴻門宴這個事情。但是簡單的說其實就是項羽網開一面,項羽直男的性格影響了最後的結果。
第三:遇到曠世奇才韓信。這個機率就相當低了。
所以這種偶然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我只能說,在那個時代。張良其實更有機會。如果沒有劉邦這個bug出現。天下之爭就是張良與項羽之爭。
-
18 # 貝貝127554956
作為個人英雄,他勝利了,也使老百姓得到了暫時的休養生息;但他的無賴形象,降低了華人的素質,大肆屠殺功臣給後世皇帝開了個壞頭;他老婆虐殺情敵,把功臣剁成肉漿,使人華人的心理整體扭曲了。
-
19 # 雅談歷史戲說古今
劉邦能以一個平凡出身的布衣之民,在成千上萬的反秦志士中脫穎而出,又能以弱勝強,最終打敗了曾驕傲不可一世的“霸王”項羽,的確有著過人的非凡之處。
作為一個依靠武力,經過戰場上殊死拼殺來締造一個帝國的開國者,劉邦必須首先具備軍事指揮家的才能。縱觀楚漢戰爭過程,劉邦在與項羽的爭戰中,負多勝少,可是奇怪的是劉邦最終取得了勝利。這種令人迷惑的結局有諸多原因可以解釋,但從兩位軍事家個性中所具備的軍事指揮才能來看,項羽敗在只靠驍勇之力爭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戰一搏的勝負,缺乏長遠的戰略目光;劉邦則勝在戰略上求優勢,建立穩固的根據地,戰術上百折不撓,善於利用人心,“勝不驕、敗不餒”。劉邦進咸陽而不取一時之利稱王,而項羽違約封他為漢王則使劉邦在眾人心中獲得了同情。
劉邦入漢中,燒絕棧道,以示無東還之心,在心理上麻痺項羽。又因士卒多山東人,士卒的思鄉之情甚濃,而使軍心可用,因此,入漢中使劉邦在戰略上佔據了主動;一則項羽背約棄信,師出有名;二則人心不平,多有同情;三則軍心振奮,士氣充沛。劉邦遂在4個月以後,用韓信計,從故道殺回關中,迅速佔據了關中諸地,建立了後方基地,後來,劉邦分兵韓信、彭越,居齊、梁之地,與他親率三軍成犄角之勢,或正面與楚軍對峙,或背後襲擊楚軍供給線,此伏而彼擊,彼擊而此伏,使項羽東征西討,疲於奔命,最後不得不與劉邦劃鴻為界,東西而王。
劉邦的特殊領導能力和指揮能力,突出地表現在他的善於用人上。在劉邦的成功經歷中,許多重要決策,都不是出自於他本人,而是利用了他人的智慧。正如他本人曾經總結的:“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吾擒也”。劉邦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和評價是公允的。而他自己又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本身就說明,他有著較好的自知才能。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他也不可能是全才。
古今中外,凡是成功者,既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更能調動周圍人的積極性,集眾人之長為我用,只有這樣,他才能在各種複雜情況面前應付裕如。如劉邦,進咸陽時聽樊噲、張良諫,封秦財寶府庫而籠絡人心;用韓信計出漢中;用紀信計逃出滎陽之圍,等等,幾乎每件大事的決定,都是他人出謀劃策而劉邦用之的結果。在封建社會,納諫、信人是統治者領導力,號召力、吸引力的具體表現。劉邦從布衣出身,能將蕭何、張良那樣的謀臣,韓信、彭越、樊噲那樣的猛將,紀信那樣的忠勇之士等一批在某些方面有著特殊能力的人,緊緊吸引在自己的周圍,表現了他卓越的組織才能,進而也就表現了他的領導才能和指揮才能。正因為劉邦能夠做到“知人善用”,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才使他戰勝了項羽。
-
20 # 西府趙王爺
高瞻遠矚,深謀遠慮!
對於劉邦,我想這八個字來評價他再貼切不過。
劉邦以布衣之身,提著一把三尺長劍,在快年過半百的年紀,斬白蛇起義反抗暴秦。這在當時,說好聽點叫做起義,說不好聽點就是造反,那可是掉腦袋的生意,特別是劉邦這樣幾乎是白手起家,還拖家帶口的中年人。
很少人會在這樣的處境之下,會選擇這樣一條前途未知的路。可劉邦他做了,帶著沛縣的一幫“烏合之眾”,僅僅用了五年左右的時間便開創了西漢王朝。
他不僅創立了漢朝這個強大的帝國,更是華夏民族文化的締造者之一,漢族這一名稱便是由他開創的漢朝而來。
更值得一提的是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相對於的秦始皇的統一華夏,劉邦的統一無疑更加徹底,他可以說是創造漢民族的人。
都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劉邦雖然是一個老混混,可以說是不學無術,劉邦江湖出身,頗有些匪氣。劉邦說話總是說"乃翁如何"這個意思就是你老子我怎樣。在他做泗水亭長之時,呂雉的父親喬遷喜,千錢方可入,劉邦直接說"賀萬錢!"他當然沒有萬錢,但這句話雖然無賴,但也顯示他不拘一格的性子。
但他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也就是咱們所常說的情商高,這使得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張良韓信這些人,哪個不是當世人傑,為何要選一個混混兒做主公?這已經說明了劉邦的非同一般!
所以,劉邦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
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
回覆列表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郡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歷任沛縣泗水亭長、沛公、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集合縣中約3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但是要怎麼評價他呢?
首先慧眼識人、明察秋毫劉邦對人才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楚漢戰爭後,劉邦向大臣解釋自己勝利的原因,“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由此可見劉邦對人才的長處和短處有著準確的認識:自己的優點在於吸引人才,治理部下。蕭何的長處在於治理國家,安撫百姓,安定後方,排程物資。張良擅長創造性地制定戰爭策略和方針。曹參灌嬰等人驍勇善戰,但在統帥大軍,出奇制勝方面非韓信莫屬。因此劉邦整合了他們的長處,使他們各盡其才,從而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取得了楚漢戰爭的最後勝利。仁愛大度、虛懷若谷
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因此劉邦在沛縣便有了樊噲、灌嬰、周勃、夏侯嬰等志同道合的朋友。隨著交往的頻繁,劉邦有機會結識了擔任長官的蕭何、曹參等人。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當上了泗水亭亭長,他的外交圈更大,他也由此飛黃騰達。後來劉邦押送一批刑徒和民夫到驪山服勞役,行至中途釋放了所有刑徒,這表現了他的寬厚和大度,被人稱為長者。
因為他寬厚,楚懷王想依靠他制衡項羽,分給他一條順利的路線,使劉邦得到先入關的優勢。劉邦入關向西路過高陽時,酈食其為監,曰“諸將過此者多,吾視沛公大人長者”。於是酈食其歸附沛公,幫他收復陳留。劉邦入關後為了嚴明法紀,安定人心,把關中父老豪傑召集起來廢除秦二世的嚴刑酷法,與大家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爭相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因才施用、人盡其才
劉邦在用人方面的最大特點是能夠因才施用,使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當年追隨劉邦在沛縣起義的同鄉中蕭何曾當過主吏掾,有文化,德才兼備,劉邦讓他管理國政。
樊噲、灌嬰、周勃驍勇善戰,劉邦任用他們為將軍,他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殺敵無數,特長得以充分發揮。但是,劉邦的這些同鄉都缺乏開拓精神和創造性的謀略。張良和陳平精於謀略,韓信精通兵法,這三人都具有開拓性和創造性的特點,所以他們得到了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