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艾瑞寶得來次夠

    這本書是下載下來比較久了的,但是一直沒有開始去看,在看前面的5%也用了很久,我知道後面肯定好看,所以會堅持看下去,雖然前面真的看得我很想棄文。

    整本書是很多中外大歷史事件的結合體,隨處可見的是不同時期的改革以及革命。書中也看得到很多其他小說的影子,比如《明朝那些事兒》《萬曆首輔張居正》《航海時代》,也看得到很多中外歷史事件的影子,比如憲章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還有教育 、私學的發展。所改革成功的政體是三權分立與君主立憲的結合體,有君主,君主就是與三權分立政體中總統的性質一樣,並不是君主立憲那樣的沒有實權。小說分了很多條線來完成主角所需要進行的大改革,經濟上的金融體系建立,思想上,心學進一步發展,更加強調格物致知,政治上是皇權逐漸衰弱,受到臣權的監督,政體在潛移默化的改變。

    即使是這樣一本“一鍋燉”,也仍舊很有意思。先不說三戒大師選取的歷史的趣味性,單單是能將所有人物刻畫出來,將所有歷史事件寫進去也已經是一項重大工程了。

    書裡其實我最喜歡的不是主角,沈默,而是胡宗憲,胡宗憲應該是書裡形象刻畫得最飽滿、最生動的人物了。同樣是志向高遠,同樣是忠心為國,胡宗憲所處的年代卻是讓他不得不依附奸臣嚴嵩父子,正如他所說,只有手中有權力,才能做自己要做的事情。東南地區抗倭之戰,要不是有他,又豈能勝利?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這人不是那種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評審時人的歷史家所認可的正人君子、道德模範,相反,胡宗憲為人圓滑,好用權術,貪汙奢侈,這些事情無一不作。歷史上,也正是因為這些,胡宗憲在嚴嵩父子倒臺後下場悽慘。科道言官群起而攻之,徐階黨人將之視為仇敵,欲除之而後快,而最終他們也達到了目的。小說裡面雖然也是這樣,胡宗憲被科道言官攻擊,但是結局卻更加悲壯,一代名將,受東廠太監折磨幾乎死亡,最後在餘寅的暗示以及協助之下,自殺而亡。從沈默到東南,一直以來胡宗憲都是有難就推給沈默,而沈默有困難之時,並沒有找胡宗憲做幫手,到最後,胡宗憲黯然下野,為東廠迫害,在監獄裡,耄耋之年的胡宗憲手裡拿著蓮花片(一種刑具)憑著心中最後的一點豪氣慢慢割破手腕,雖然晚景悽慘,但是並不妨礙一代英豪的意氣風發。臨死之際,他似乎在回想著以往的崢嶸歲月,他胡宗憲從來就不是聖人,人生得意須盡歡,抗倭有功,鎮守東南,為何不能享樂快活,為何不能執掌大權?即使大限將至,遭此劫難,而對沈默,惺惺相惜,多番蒙他相助,胡宗憲也誓不願再欠你情,都還了,已死相還!

    而沈默也果然不負所望,一環扣一環,最終將胡宗憲之死發揮到了最大的作用,將徐階鬥倒。到後期,隆慶帝、萬曆皇帝,臣強君弱的局面確實是改革的最佳時候,但是不夠精彩,或許就是因為旗鼓不相當吧。除了這一點,還有就是作為這樣一部大型小說,難免還存在佈局、格局方面的問題。

    在看到沈默去蘇州,擔任蘇州巡按兼市舶司提舉,掌管通商事宜,先後整頓九大家族,建立匯聯號,逐漸在長三角地區建立金融交易、期貨市場雛形,很是大快人心,但是看過後就能明白,其實作者對於這樣一些細節的描述是重拿輕放,局鋪得很大,但是一步步縮減下來,實質上的局中局就不是那麼濃墨重彩了,前部分過程與結尾沒有一條很結實的紐帶去牢牢地將之連線。

    這樣的問題在後半部分顯得更加突出。有看過別人的書評上說,《官居一品》後半部分更加精彩,我倒覺得前半部分很精彩,因為人物刻畫得更加豐滿。特別是一大配角,嘉靖皇帝。不得不承認,三戒大師刻畫得嘉靖很符合其歷史形象。幾番爭鬥將他骨子裡的那種陰沉、霸道、喜怒無常表現得淋漓盡致。嚴世蕃還有嚴嵩的角色塑造也成功。

    之前看了點《萬曆首輔張居正》,我對張居正的印象很好,而小說卻將他的形象塑造得有些陰暗。就像徐階,也是這樣。不過也可以理解,最重要的是看歷史小說可能不會完完全全按照劇本來寫這樣人是怎麼樣的。

    總而言之,還是一部不錯的小說。花了半個多月才終於看完,想要收藏,以後再重新看。不過,第二遍重新看,我就應該先再看看《萬曆首輔張居正》和《明朝那些事兒》這兩本書,有個對比,總是更加有體會。

  • 2 # 真菊推書

    《官居一品》,架空歷史小說,是歷史類小說中的佼佼者,發表時間為2009年8月,是三戒大師的封神之作。作為一本寫於十年前的小說,在今時今日依舊有無數讀者拜讀,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第一次看《官居一品》大概是在12年或者13年了,而且看的是盜版,下載在電腦上看的,我現在還記得,那時很喜歡一邊放著《北京,北京》,一邊看官居。可能就是因為那首歌裡沉重的旋律,使我更能沉浸在小說描訴的故事裡。我似乎能看到沈默一夢五百年,來到陌生的大明朝,從只想賺點錢養家,到為這個國家,這裡的人做點什麼,而走上仕途。這麼說,或者有人會說我美化了主角,可是考上秀才,甚至進士的人很多,不是沒人看到大明的內憂外患,可是當時的官場已經是腐敗不堪了,破開它,需要一把不同的刀,這把刀要足夠優秀,足夠鋒利,更要有足夠的前瞻性,才會帶領著人們走出泥潭,重現漢民族的輝煌。

    這是這本小說,政治這條線要表達的東西;而這本小說還有一條線,就是主角的生活主線。

    我在來到起點後,重新訂閱了《官居一品》,也是最近才開始重新看。作為女性讀者,對於政治先天的不夠敏感,也不夠了解,但是對於小說中人物刻畫,情感描寫部分就更多了幾分細膩。和第一次看的囫圇吞棗不同,這一次,我看的很仔細,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比如沈賀與沈默之間的父子情,曾經看的我眼睛發酸,對作者的筆力深感佩服。

    在沈默從閣樓裡睜開眼,接受這具身體並且接受了這個爹那一刻起,沈賀就是他在這個世界最親的親人了,不僅僅是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是沈賀用一顆慈父的心感動了這個五百年後穿越而來的靈魂。

    當沈默從杭州乘船回來,遭遇倭寇襲船,水遁以後救長子,阻倭寇,這些看上去轟轟烈烈的地方都沒給我觸動,只是叫人看到了大明軍隊的糜爛,真正叫我淚盈於睫的是,沈賀坐著牛車,一路沿著河邊呼喚“潮生”,一日一夜間,嗓子啞了,眼淚乾了,卻始終存著一絲念想,希望那個給他帶來勇氣,給他帶來希望的兒子,還活著。沈默,才是沈賀的全部,此時。也是透過這一次河邊相遇,才解開了前文因為父親要續絃而導致的父子隔閡。其實很好理解他們之前的矛盾,就是現代社會,父親再婚,兒女也會有些想法。沈賀作為沈默在這個世界,睜眼看到的第一人,說是雛鳥情節有人可能會罵我,不過,再是有本事的人,情感上也是有依賴的,沈默依賴這個父親,卻不自知,同時現代人的意識讓他不太能接受一個和他同齡的繼母。父子兩人,兒子一直佔據主導地位,在這個時代(明朝)是不孝的,只是外人不知,他又掩飾的好,而沈賀,對他一貫的縱容與關愛,才會形成這樣一對奇怪的父子組合。

    經歷了生離死別的父子二人,更能體諒彼此了,這一段的描寫,對於人物情感的描寫,入木三分,對於以後沈父續絃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在沈默越來越年長,並且有了自己的家庭後,更能體諒老父親的感受,所以也就水到渠成的各有家庭。至於父子的矛盾和疏遠,一個是所處的環境不同了,另外一點就是成家的沈父,被新的家庭影響是在所難免的。同時也是這本小說把感情描寫的處理的好的地方,沒有哪個家庭是一成不變的,不論古今,所以老話講“樹大分支,人大分家”。

    每一本經典的小說,都有它獨特的地方,甚至會有很多章節,叫人津津樂道。隨著年齡,閱歷不同,每一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就是有些書我們百看不厭的原因,同時也是這部小說的成功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讓烤豬皮更酥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