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仁心換愛

    釣魚應區分季節或氣侯條件來選擇釣位,春秋可選向陽的一面,夏釣可選陰涼一面或水深的地方。另外早中晚也可變換不同的地方。冬釣鯉魚夏釣草,對於魚的品種,也是有很多的講究的。各種魚的生活水層和習慣不同,餌料釣法也不同,建議多閱讀關於釣魚的書籍,多學習,或者多和釣友們交流分亨。

  • 2 # 農學谷

    釣魚作為一項戶外休閒活動,在中國曆經千年而不衰,日益為廣大人民所喜愛。集鍛鍊與娛樂於一身的垂釣運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給垂釣者帶來了不一樣的的感受和樂趣。垂釣過程中,我們需要先打窩引魚,使其達到可以垂釣的程度,這樣我們才可以更好的垂釣。選個一個好的窩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你選擇失誤,那就會導致我們不僅一無所獲而且還浪費時間、成本、餌料等,因此,一個合適的窩點對我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根據季節挑選釣點

    1、春季氣溫漸漸升高,魚兒已經慢慢靠近岸邊進食,因此應該釣淺灘;

    2、夏季,氣溫、水溫都高,這時魚兒為了躲避酷熱就下潛至深水區,因此需要釣深;

    3、秋季氣溫漸漸下降,但仍舊沒有遠離夏季的高溫,這時魚兒依舊活躍在蔭涼處,因此必須釣蔭涼的地方;

    4、冬季氣溫較低,這時魚兒喜歡活躍在水溫較高的區域,因此需釣向陽且避風的深水區。

    二、根據時間挑選釣位

    “早、晚釣近;中午釣遠;夜間釣岸邊”,清晨與傍晚是進行垂釣的好時機,這時魚兒活躍,靠近岸邊,因此需釣近;中午魚兒會下潛到深水區,因此需釣遠;夜間時非常安靜,這時大魚才會遊向岸邊覓食,因此需釣邊。

    三、精選釣位需要看、嗅、問、聽、試。

    1、看:到達垂釣水域後,先看水域的地形地貌、水面以及水色,先從這三方面中觀察魚兒經常聚集、棲息以及覓食的區域。

    2、嗅:到達垂釣水域以後,先站在水域下風口處,用鼻子聞一聞下風口處的空氣,看是否可以嗅到一股微微的魚腥味。

    3、問:到達垂釣水域後,先向水域周圍的居民或者附近的釣友詢問一下此水域的水情、魚情及垂釣效果。

    4、聽:到達垂釣水域後,先到水域中生長水草的地方查探一番,看看是否能否聽到魚兒覓食的聲音。這是因為魚兒在吃草或拱草時,都會有一些聲音。

    5、試:投竿試釣,到達垂釣水域後,先投竿對水域進行測試,瞭解一下水域水位的深淺、水底的狀況、是否存在淤泥層以及淤泥層有多厚等等。

    當然僅僅知道這些選擇釣位的方法還是不夠的,需要自己不斷摸索。大家平日工作壓力大,希望垂釣成為你放鬆心情的最好方式。

  • 3 # 曼曼曼儀

    進入冬季以後,天寒地凍,此時大多數魚游到深水區越冬,非常不適合釣魚。但天冷也有一些魚在活動,比如鯽魚、黃顙魚、鯉魚其實在10℃到15℃水溫中還是能夠垂釣。只要我們選好出釣時機和選好釣位,這季節還是能夠尋到魚的蹤跡,讓我們過把漁癮。一、選時技巧1、冬季影響魚情的主要因素就是天氣水溫太低,所以都會選擇溫度較高的天氣出釣,不少人以為在大晴天垂釣效果最好,其實在大晴天的早晚間溫度還是非常低的,只有到了Sunny強烈的中午時分,水面溫度才會快速上升,魚兒從極冷的深水區轉移到溫熱的水面活動,吃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若是垂釣的話,時段最好選在上午9點到下午4點之間。

    而陰天的溫度變化幅度很小,氣溫會比較穩定,魚兒在這個天氣中才會有較好的吃口,尤其是在寒潮即將來臨的陰暖天,魚口幾乎達到瘋狂的程度,一般全天都可以垂釣,所以垂釣的天氣選擇時釣陰不釣晴,釣晴不釣早晚兩頭。

    更多釣魚技巧,可以在手機應用商店下一個“諾亞釣魚”,學習自制餌料, 藥酒配方!

    二、深淺選擇1、冬季要釣深這誰都知道,但是深和淺是相對的,在水域較小的河溝池塘中的深水區和大型湖泊水庫中的深水區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冬季雨量稀少大部分水域都處於枯水期,而用來發電的水域或者河流小溪較肥的水質,對垂釣有不少影響。

    2、在水質比較好的水庫或者河流中垂釣的話,選擇的水深一般在5-6米左右,而在水域較小的河流電站或者其它水域可釣最深處,這些水域的深水區也不會太深。

    3、在生活廢水排放或者有養殖業在附近的水域水質通常比較肥,水溫會比其它水域相對要高一些,所以釣的深度不需要太深,一般2米左右即可,但是最好要釣遠一些。三、釣位選擇冬季釣位要選在背風向陽的位置,這主要體現在北方地勢比較高的水域,而水岸較低就能夠擋風向陽,但是也有不少水域地勢較為平坦很難實現背風的要求,並且風向也可能受到別的影響不斷變化,這就造成了選擇的釣位向陽而不背風,背風而不向陽,那麼背風和向陽之間如何取捨呢。

    其實冬季水溫影響比較大的還是跟風力有關,在無風的緩流區水溫還是相對較高的,魚兒才喜歡停留棲息,而若是在向陽有風處垂釣,一陣寒風吹來水溫就會下降很快,所以首選是背風,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管背風向陽的釣位選擇如何,水溫還是比較低的,最好選擇較細、切水性好的優質釣線,提高魚兒進食的適口性才能提升魚口。

    更多釣魚技巧,可以在手機應用商店下一個“諾亞釣魚”,學習自制餌料, 藥酒配方!

  • 4 # 科學釣魚

    正所謂“釣有法,而無定式”,選釣點也是有一定的“基本法”的,下面這選釣位的“五大法則”就是從魚類本身的習性出發,歸納總結來的。

    趨溫法則

    魚類是和哺乳動物不一樣,他們是變溫動物,也就是我們說的冷血動物,環境水溫的變化,其實等於魚類的體溫變化。環境水溫低,魚類首先會本能的找相對水溫高的地方甚至水層聚集,這是低等生物抵抗自然變化的天性使然。“趨溫”在冬天是首要考慮的,陰天深水區溫度高,連續光照則淺灘溫度高,這就是為什麼冬天到底釣深還是釣淺不可一口定論的原因。反過來夏天就要選有樹蔭的,不會烈日直曬的地點進行垂釣。

    趨氧法則

    氧氣是生存的保障,尤其是夏季,或者氣壓特別低的時候,魚必定捨棄一切遊向含氧量高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魚諺“下風口,好釣魚”。這點在草魚,鯪魚,鯿魚尤為明顯。“趨氧”是夏天首要考慮的。

    趨靜法則

    大部分淡水魚,膽子都很小,所以特別喜歡前往安靜的地方休息,嬉鬧,尤其是戒備心很強的大魚。所以,如果一個池塘一邊是公路,一邊是農田,那就要果斷選擇靠農田這半邊。還比如,水庫裡面想釣大魚,就要避開遊人多,遊船多的地方。“趨靜”是釣大物首要考慮的。

    趨蔽法則

    這裡說的蔽是遮蔽的意思,大部分淡水魚都是有天敵的,比如大黑魚,鱤魚等食肉魚類,所以,他們喜歡去一些有遮蔽物,便於躲避的地方,比如大片水草,水下石堆,水下暗樁,水底深坑等等。這點在鯉魚,鯽魚身上最明顯,“趨蔽”是野釣首要考慮的。

    各位釣友只要學會了這選釣位的五大法則,只要結合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你一定能選到不錯的釣位。

  • 5 # 天才小魚哥

    我們在大自然中垂釣時,最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水域選擇及釣位選擇。比如經常有釣友在想,這周去哪個水庫釣魚呢?他們則是要考慮水域,不同的水域,不同的水色,魚情是不一樣的,我們掌握這些相關的知識則更有利於我們選擇水域。而到了水域之後,又要考慮,我應該選擇哪個釣位呢?大家都知道,選擇釣位在垂釣時是十分重要的,釣對選擇正確,哪怕釣技手法不是那麼好,也能有許多收穫。所以本文將詳細的討論如何選擇釣位以及水域中水色與魚情的關係,讓大家明白這些,更於更好的選擇水域,選擇釣位。

    一、水域中水色與魚情的關係

    水域中的魚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只有魚多而大些的水域,才適合於垂釣。某一水域的魚情是否適合垂釣,這就要根據周圍環境和水情來加以判斷。 魚兒生活在水中,就會活動和覓食,引起水情的變化。尤其是覓食,會給本來平靜的水面帶來各種異常反應。這些異常反應,就是判斷水中魚情的依據。一個有經驗 的垂釣者,只要在水邊靜靜地觀察幾分鐘,就基本上能判斷該水域的魚情,當天能否釣到魚,能否獲得理想的效果。即使常釣的水域,也要觀察一下水情,以便心中 有數,然後再選擇定下最佳的釣位。 水情主要包括水色、水的動靜、水的氣味、水的溫度、水的深度及其流動變化等方面,而水的動靜又是魚兒在水中活動及其覓食情況的靈敏反映。因此,根椐水情, 察顏觀色,就可以判斷出水中的魚情了。所以瞭解水色與魚情的關係是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如同作戰時選擇有利地形一樣重要。

    1、如何跟據水色看魚情

    水色指垂釣水域的顏色及其渾濁程度。水本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液體,由於生活著大量浮游生物,由於投施各種飼料和肥料而產生的溶解物質,或受到工廠 廢水和生活汙水的汙染,加上魚兒用食時的攪動,使水呈現各種不同的顏色。水色與魚情的關係其實很簡單,富有經驗的垂釣者,可根據水色來判斷魚情及其釣餌的類別, 以便選用恰當的垂釣方法。垂釣水面常見的顏色有以下幾種:

    1)、淡黃水

    呈淺黃色的水,透明度在30—40釐米。水中黃絲草、無隔藻、金胞藻和合尾藻較多,水質較瘦。一般情況下,這種水內的魚食慾旺盛,喜食動物性釣餌。

    2)、黃綠水

    即呈黃綠色的水,透明度在20—30釐米左右。水中綠藻、甲藻、裸藻、褐藻、黃藻豐富,水質不肥不瘦,適宜魚類的生長。這種水裡的魚兒,動物性、植物性的釣餌皆喜食。

    3)、深綠水

    呈深綠色的水,透明度在10釐米左右。水中綠藻、小球藻等繁殖旺盛,裸藻、金藻也較多。水質肥,但無風,氣溫低,陰雨天氣,魚易因缺氧而浮頭,不宜垂釣,如刮二三級風,溫度20C左右,Sunny好,魚的食慾會隨之旺盛,可進行垂釣,而以中層釣或拖釣的效果較好。

    4)、淡褐水

    呈淡褐色的水,透明度在20釐米左右。水中甲藻、褐藻、綠藻等較多,還含部分腐殖質,水質較瘦。一般情下,這種水內的魚食慾旺盛,多愛吃植物性 釣餌。 深褐色? ?呈深褐色的水,透明度不到10釐米。水中褐藻、甲藻等過多過盛,有的還含有過多的礦物質和腐殖質,水質肥,遇陰雨天氣壓低等不正常天氣,魚會因缺氧而浮 頭。在風和曰麗的好天氣,魚吃食較旺盛,但多吃植物性餌料,不喜食動物性釣餌。有些深褐色水是由汙染造成,魚不吃食,有的甚至中毒死亡。 懷

    5)、銅綠水

    這種水域,魚腥藻、念珠藻等幾種藍色藻大量繁殖,使水呈銅綠色,且混濁,夏季為多。遇異常天氣,藻類大量死亡,分解時不僅會消耗水中氧 氣,還會產生有毒物質,影響魚類生長,甚至中毒死亡,不宜垂釣但水色轉為微藍,透明度高,魚活躍,表明水中藍藻較少,在光合作用下還放出氧氣,魚往往猛 食,垂釣效果頗佳。呈清水的水域,清澈見底,透明度在1米以上。這種水域基本無藻類、浮游動物等生物,沒有或很少有魚,不宜垂釣。故諺語:“水至清則無 魚”。這種水呈深綠色、黃色、褐色或草藍色,透明度在20—30釐米,浮游生物多,氧氣充足。這種水中的魚食慾旺盛,生長快,吃鉤率高。一般自然水域沒有 這種肥水,多為魚池中施肥培殖所得。但一遇雷暴雨、陰雨天、低氣壓等不正常天氣,藻類多易死亡而使肥水變質,水中缺氧,魚兒不食,不宜垂釣。

    6)、渾水

    這種水內含有大量泥沙、腐殖質,水色黃褐,能見度在5釐米之內。大多是暴雨以後,泥沙衝入河流、池塘、水庫造成的。渾水除受汙染外,一般含氧多,食物多, 但泥沙過多,易使魚呼吸困難,多逃入清水中,只有鯰魚等猛肉食性和沙體等小魚吃食活躍,並多在流水處覓食。故渾水中難以釣、鯽、鯉、青、草等魚。

    7)、汙染水

    受工業廢水或生活廢水的汙染水,一般呈黑色、醬油色、棕褐色,也有深藍色、紅色的,少數水色甚清,但異味刺鼻。這些水或酸、鹼過多或含工業排放的水銀、氧 化物等化學有害物質,嚴重者水中生物無存,輕者魚稀少;生長畸形,顏色奇特而有異味,不能垂釣。此外,渾濁度與文情也有著密切關係。凡是渾濁度適宜的水 域,就是魚兒“心情舒暢”、歡快覓食的地方。如果把水的渾濁度從0—10度,分成11個等級,清水為0度,飽和泥漿水為10度的話,那麼最適合的水質渾濁 度應在4-6度之間,即不太清也不太混。這樣渾濁度的水,水面以下0.15—0.3米處的水草隱約可見。不過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同一水域,各處水色往往也 不盡相同,在這樣的水域垂釣,應當選擇水色和渾濁度較理想的釣處。

    2、如何根據水面情況觀魚情

    1)、看水泡。

    即由魚引起的水泡,又稱“魚星”或“魚訊”。當垂釣者來到水邊。只要留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水面上有大小不同的水泡泛起。這是魚兒呼吸、覓食等活動時觸動 泥土形成的一種氣泡。它是反映魚兒遊動的方向、魚品種、大小、密度高低的主要標誌。發現魚星,說明該處有魚;魚星多,說明魚多,是垂釣的好地方。? 不同的魚產生的自星是不同的。魚大而多,魚星也大而多;魚小而少,魚星也小而少。魚的大小多少,透過是別魚星可判斷。下面舉幾種淡水魚為例:鯽魚星:水泡 細而密集,一次連續多泡大小一致,每個水泡只小米粒般大。 鯉魚星:鯉魚愛掘泥尋食,拱動河底汙泥,產生大小不均的密集水泡。一連續十個同時上冒,魚星此起彼伏,常伴有濁水上升。 扁魚魚星:氣泡小而分散,陸續上冒。

    青、草魚星:先冒出幾個大的水泡,而後有幾個較小水泡冒出。鯰魚星:氣泡如紅鐵入火,泡小而密集,上升迅速,呈長條形,瞬息即逝,不會重複。甲魚星:由於 爬行供動泥土產生水池,呈圓形,且不 斷移位。似鯉魚星泡,不同的是魚星泡群中無泡,呈圓狀。 鱔魚星:鱔魚生活在岸邊,常將頭伸出水面呼吸,產生豌豆大小的氣泡,三四個不等。 各種魚在拱泥尋食時,都會發出魚星,因此觀測魚星對了解魚情很有幫助,多多察看,仔細辨別,有利於因魚施釣。但是要區別魚星與沼氣泡,防止上當。沼氣氣泡 於魚星不同,無規則,位置固定不移動,出現的間隔時間和延續時間較長,氣泡大小相仿,泡體透明,較易破碎。垂釣者根椐魚的動靜等其他因素,不難區別。

    2)、看水是否平靜:

    水面平靜的地方不宜垂釣,因這裡的魚不活躍,沒有覓食跡象。魚群浮在水面戲水的地方也不宜垂釣,因水裡缺少氧氣,魚呼吸困難,不會沉下水吃釣。魚一見到人影就立即逃的地方也不宜垂釣,這裡可能剛受過干擾,魚驚魂未定,不敢覓食。

    3)、看水波紋: 魚兒遊動、跳躍、覓食、引起的水面微笑的波紋,稱為“魚波“或“魚浪”。水面有魚波,則表明水內有魚。無魚波的水域,水平如靜,恰恰是死水一潭。

    4)、看水草:水草葉殘缺不全,甚至“寸草不剩”,或者草邊有顫動,由此可判斷出水中有魚及其品種。

    5)、聽魚聲: 即聽魚的吃草聲或跳躍擊水聲。在多浮藻或水草葉、深處,稍加註意,就會聽到魚 “哢卜、哢卜”的吃草。發出聲音的水域越多,表明魚越多。或者聽到魚遊動、跳躍或追捕食物發出的擊水聲,表明該水域魚活躍。憑聲音大小,還可判斷該水域魚的大小。

    6)、聞魚腥味:鰱魚是有腥味的,在乾淨的水中,腥味會散發出來,悶熱天氣更濃,可在下風頭到聞魚腥。天氣暖和,魚的活動量越大,腥味也越濃,表明魚越多,冬天魚活動量小,或者沒有魚的水域,魚腥味很少或者沒有。

    7)、水質味:水質好的水域,一站到水邊,就會聞到一股淡淡的水和水草散發出來的氣味,甚至還夾雜點血腥味,這是垂釣的好地方。如果聞到水中發 出多種嗆鼻的氣味,表明這裡的水已被工業廢水或農藥汙染。剛捕撈過的水域,會發出濃重的汙泥氣味。若水中多爛草、死魚、死動物等腐敗物,就會發出腐物臭氣 味,由此可判斷,這些水域水質不好,不宜魚生存,不是垂釣之地。

    8)、試水溫: 水溫的變化與垂釣有極大的關係,這往往是垂釣收穫如何的關鍵性的一個因素。水的受熱、散熱比空氣慢; 淺水層與深水層的溫度又有差異。夏天地面氣溫很高,深水潭卻很涼爽,故有“夏釣潭”之說;下了一陣雨,又颳了一陣風,地面已有些寒冷,但水溫下降不大,寒 冷的早晨,但深水潭的水面較盪漾如故,有的還發出陣陣蒸氣。

    水溫是影響魚活動和覓食的主要因素。因此,垂釣之前測試一下水溫是有好處的。最簡單的測試方法 就是用手入水一試.夏天即使地面溫度不高,如果水燙手、也不宜下鉤,冬天即使地面溫度很低,水不很冷,還是可以下的。春、秋兩季為何是垂釣黃金季節,其主 要原因是天氣溫和,水溫不冷不熱,為魚兒活動、覓食提供了適宜的生態環境。魚是變溫性動物,對水溫的變化反應敏感,直接影響其生長、活動和進食。15— 25℃水溫,是溫水性、暖水性魚類最佳生長水溫,吃食旺盛。溫度過高或過低,都與魚類生長不利,更不適於垂釣了。溫水性魚類在水溫30℃以上,即食慾減 退,鯉魚、鯽魚等在4度以下就基本不進食。因此,只有掌握水溫和魚進食的關係,才能取得較好的垂釣效果。

    9)、試水深度、流速 :魚類活動與水體環境、水的深度、流速也有密切的關係。即使同一水域,不同地段、不同時間內眾的深度和流速,往往也不同或發生變化。因此,垂釣前要觀察這種 變化並進行一定的測試,以決定是否下鉤和選擇釣點。最簡單方法是用釣線(含釣鉤浮標)探測水域的深淺及其流速大小,以便掌握水情施釣。經測試後,水深1米 左右的約點為最佳。但有些情況下,3—5寸深度也能約到魚,如開春後雨水暴漲,把河、湖、水庫周圍的稻田淹沒,魚遊入稻田覓食,田內水雖不及1米,甚至只 有幾寸深,但水稍渾濁.卻成了極佳的垂釣處。同一水域,如有流水處,要選擇流水口垂釣,特別雨後的流水口。因流水給魚兒帶來食物和新鮮氧氣,也適合魚逆水 而遊的習性,是魚喜歡聚集的地方。在活水湖、河地垂釣,應選擇迴旋、灣頭處,這些地方是魚遊動的路線。俗話說:“人有人道,魚有魚路“,就是這個道理。若 在垂釣中發現水位拉明顯下降時,魚驚慌不安,紛紛逃竄,退居深水少動寡食,這時若放長線、遠拋鉤,釣深水,就有收穫。

    在河流中間測試流速時,可根據河中心 流速作出如下判斷;流速在2米/秒以上,無法垂釣;在1一2米/秒之間,河邊可懸釣或浮釣;在O.5—1米/秒之間者,河彎曲向冊賄,可沈底釣。河心仍不 可垂釣,在0.2—0.5米/秒之間, 河邊4米以內可浮釣、懸釣,2米以內可用會垂砣沈底釣,在0.O2一0.05米/秒之間,河心亦可沉底釣。 總之,水域深度、流速會不斷髮生變化。水位有漲有落,甚至朝夕多變。原來的釣點不能釣了,或者原來不能釣的地方,因水位、流速發生變化,可能成為好的釣 點,原來是靜水水域,因水位上漲而成了流水水域。因此,掌握水域的深度和流速,隨機應變,適時地改變釣點及方法,才能有所釣獲。 一個精明的釣手,必須對魚場水情瞭如指掌,準確地判斷魚情,才可不打“無把握之仗”。

    二、論釣位選擇的重要性

    釣位,即垂釣點,是垂釣者選擇下鉤垂釣的地點。最佳釣位應是魚類經常棲息、活動、覓食或迴游結集而魚源不斷的地方。選擇釣位至關重要,是能否釣到魚及釣到多少的關鍵。釣技固然重要,但是釣位選擇不好,無魚入位,即使釣技高超者,也難免要受挫,掃興而歸。釣位選擇得準,位中有魚,儘管釣技欠佳,甚至 初上釣場的新手,也可有所釣獲。這種現象並不少見。還有一種奇妙的現象,即在釣魚比賽時,由於抽籤決定釣位,富有經驗的垂釣者,往往比賽成績不如新手。 究其原因,在於釣位好壞的差異。這說明選擇釣位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釣魚人門的一個很關鍵而又複雜的問題。一般釣技的發揮,只不過是釣具的應用和操作。而選擇釣位,則是天文、地質、水文、氣象、生物、魚類學等各門知識的綜合運用,這就需要有必要的垂釣基礎知識和一定的實踐修養,根據水域、季節、時間所釣魚 類的不同,機動靈活地把釣位選擇在魚兒棲息、活動、覓食或迴游結集的通道即魚道上。從這一點來說,垂釣是一項“智力運動”,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垂釣的物件 是魚,選擇釣位,說到底,就是選擇最容易釣到魚的地方。

    1、溪河湖泊邊如何選擇釣位。

    溪河湖泊與溝渠塘水比較,其特點是水情變化大,水溫變化慢,魚的種類多而活動範圍大。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選擇釣位。

    1)、“流水靠邊”

    流動的水域應選擇靠邊的地方,即使中間有草,也是靠邊的為好。中部流速較大,魚兒不易停留,靠邊一些流速放慢,水草中的浮游生物較多,正是魚兒 覓食之處。攔河大網下50米蘭之內 ??在平直河段的釣位,應選擇在漁民攔河大網的附近,即在大網的下游50米之內。漁民最瞭解魚情,他們選擇下網的地方肯定有魚,但魚兒有逆水上游的習性, 到攔網附近,由於漁民起網發出響聲,魚兒膽戰心驚,不敢前遊,故往往在附近逗留並覓食。在這裡選擇釣位垂釣,比較理想。

    2)、溪河湖的拐彎處

    在寬窄差不多的河段垂釣,應選在拐彎處。因為魚兒平行於河岸遊動時,這裡是必經之路,離河岸較遠的魚也要經過這裡。同時,奇兜裡水流平緩,便於魚群棲息,水較淺,水溫高,適宜魚繁殖;有的魚又愛食魚卵,魚兒較密集,故河湖拐彎是垂釣的好場所。

    3)、“寬釣窄,窄釣寬”

    如果整個一段河面比較寬,魚兒上下游動,窄的地方密度也相對地大些;窄的地段水流速度較大,其中稍寬一些的地方,水流速度又會緩慢些,遊動的魚兒易停頓下來感息和覓食。此外,不窄不寬的地段,邊沿水淺,中間水深,水深處魚兒也會多些。

    4)、有橋樑的地方

    河流上有橋樑,可選在橋樑附近垂釣。因橋樑往往修建在河流較窄的地方,這裡就成了魚幾回遊的通道,在此垂釣必有收穫。

    5)、流水與靜水交匯處

    動中找靜,靜中找動,應選擇流水與靜水交匯的地方。如果河川雖近似靜水,但上==『有稀⒅Я髁魅耄螄掠斡兄Я髁鞽觶瑒t在支流入口或出口附近下鉤,效果往往較好。因支流帶來許多小草、雜物、小魚小蝦和浮游生物,魚兒在此可以用得充足的餌料,故魚兒比較集中。

    6)、有水草的地方

    “釣魚不約草,多半瞎胡跑”。水草多的地方,水流較緩慢,可以穩住魚兒;水草中多浮游生物,可作魚兒的餌料;有水草的地方比較緩和,適於魚兒產卵和棲息。所以,水草多處是垂釣的好地方。

    7)、有障礙的地方

    河湖水庫中如有巨石、大樹或竹根、死樹、流石堆、漂浮物等各種障礙物,正是魚兒藏身、棲息和覓食的好地方。有一些國家為增加捕魚量,特地在海域 或湖泊中設定魚礁,以誘集魚群。因為水下有障礙物的地方,流水在這裡上升造成漩渦,流速減小,上下層水溫差小,微生物易生長繁殖,魚兒其前來覓食。此外, 障礙物的空隙是魚兒棲息和逃避敵害的好場所。所以水下障礙處必有魚群。但是,在這種地方下鉤垂釣,要注意選擇起鉤的地方,以防掛上障礙物讓魚兒跑掉和折 斷釣線。

    8)、急中找穩處

    在水流湍急的河流垂釣,要找穩水的上游,比穩水稍急,比急流稍緩的位置。也可選擇攔河堤或漫水橋的下游。這些地方是“急中穩”的結合部,不僅浮 魚較多,而且有逆水魚,尤其深水域的魚更在這些地方結集、覓食。反之,在流速緩慢的河段,找流速較快的地方。如果整個河段流速都快,就選擇河邊,整個河段 流速都慢,則最好在河中間下鉤。渾水找清,清中找渾 流水比較渾濁的情況下,找水較清的地方;在流水清澈的情況下,找渾濁一點的地方。在清水與渾水的交界處為最好。

    9)、漲釣淺灘落釣潭

    水位上漲時,魚兒活躍,喜歡到淺灘棲息、覓食,當水位明顯下落時,魚兒則驚慌不安,紛紛逃竄,退居深潭或有草窩、樁頭、洞口多隱蔽物的地方棲息。

    10)、釣迴流

    迴流即河水流過岸邊的障礙物的下方,形成一個水倒流的回水區。橋洞、排水閘的兩旁下方也會形成回水流。這些地方流速比較緩慢,餌料積聚比較多, 是魚兒休息和覓食的好場所。選擇回水區時,要選擇漩渦小、流速慢的順水方向回水區。逆水方向的回水區、漩渦急、流速快,餌料存不住,魚兒也不得安寧,一般 不宜垂釣。

    11)、暴雨後釣上游

    暴雨過後水位猛漲,河川水勢湍急,魚兒則喜逆水上游。這時,應到河川的上游垂釣,尋找河川的匯合處,或溪流入口處,或水面窄、彎曲多、流速較慢的地方垂釣,效果比下游好。

    12)、釣頂風

    風大時,應進擇頂風處即下風口垂釣。水中浮游生物隨風回來。魚兒尋食方便。同時水聲和浪聲也便於魚兒隱蔽,魚兒在這裡有安全感。俗話說:“風口浪尖釣大魚”。就是這個道理。但頂風釣時,的位可適當近些,不宜釣得太遠,也不宜釣位太多,浮標可大一點。

    13)、“抓流釣”

    在有潮水漲落的水域中垂釣時,應找潮水落潮時的流口處垂釣。水域風力在三四級時,波浪就會不時地出現一道道寬窄不同的水流,這時就應不失時機的 拋鉤垂釣。因為魚蝦都喜歡在水流中停留,如在大潮汐時,隨大流的游魚,像曲腰、鯁魚等,常會成群結隊,形成搶食局面,抓住時機而釣,就會有豐收的可能。

    3、溝渠、塘庫邊釣位選擇。

    一般說來,溝渠、池塘、水庫的水域較河流湖泊的水域水面平靜,水情、水溫變化小些,魚兒活動範圍也小些,但它們也有共性。除在河流湖泊中垂釣選擇釣位的方法之外,在溝渠,池塘、水庫中選擇釣位,一般有以下幾種:

    1)、佔草

    “釣位不釣草,多半是白跑”,“一年四季不離草”,這是兩條很有道理的經驗之談。在溝渠池塘中生有水草的地方,浮游生物多,餌料豐富,氧氣充 足,水流平穩,晝夜溫差小:水草能遮光擋風,更能防熱,冬能禦寒,若遇驚擾,水草中是魚的避難所,魚有安全感。所以,有草的地方是魚兒覓食、戲水、交配、 產卵、聚集棲息的場所。如果滿塘草,釣位元應選擇在區域性無草或少草的空曠點,或水草中有小塊白水的地方為最佳。這些空檔不僅是魚兒媳遊場地或迴游通道,而 且視野開闊,餌鉤明顯,可多釣魚。但是,不是所有有水草的地方都能釣到魚。當遇到水草等長勢密集,水蓮等連成一片,遮蓋得水面無處下鉤時。意欲下鈞,只得 開窩。在大面積淨光、區域性長草的少草水域,釣位應選在草的邊緣成兩束水草之間。

    2)、釣凸凹

    在寸草不生的池塘,釣位則應選擇在水底凸凹不平或坎坷之處。這類地方往往淤泥較厚,有較豐富的腐殖質層,適於蟲、螺繁衍,能為魚兒提供餌料。

    3)、釣角

      在溝渠、池塘中垂釣,應在拐彎角落選擇鉤位。尤其是風浪較大時,更應如此。以離塘、溝渠的兩條埂的交界拐彎4一5米遠的地方為宜。這裡由於天長 曰久。風將水面的藻類、雜物籌吹向拐彎角落,引誘了許多的浮游生物聚集到這裡繁衍。因此,這裡就成了魚兒的天然糧倉。同時,拐彎角落流速較小,大多數魚都 喜歡在這裡覓食和棲息。佔角時,最好測試一下水的深淺,一般以1.5一2米為宜。

    4)、野外溝渠

    在建築物附近和野外都有塘溝時,一般宜選擇野外的塘溝。野外塘溝通風條件好,有風時水的流量就大些,流動水面比死水溫度低些,是魚兒喜愛之處。但風過大,或者野外塘溝不理想,應及時選擇建築物上的塘溝垂釣。

    5)、釣碼頭

    人們洗菜、淘米、洗刷食具、洗衣的水碼頭及其附近,是最佳的釣位。牲畜近處靠近養豬場、牛欄等牲畜飼養處的岸邊,常有糞便流入水中,魚也常來此處覓食。此外,水牛經常浸浴及鴨鵝棲息的地方,有糞便可供魚兒攝食,也是很好的垂釣場所。

    6)、釣進水口

    流水的匯合處以及溝塘和渠壩的進水口,常給魚兒帶來豐富食物和新鮮的氧氣,水質清新,魚又喜逆水而上、迎著細流嬉戲,是魚兒活躍和聚集覓食的地方。

    7)、釣風

    垂釣時若遇刮中小級風時,溝渠、野塘也會波浪起伏,魚兒受驚潛入深水。這時選擇什麼釣位呢?初釣者往往選擇背風之處,走人誤區。而有經驗的垂釣 者,則迎風而釣,不僅有收穫,而且能釣大魚。因為水中大量浮游主物,小昆蟲等,隨風浪漂浮到下風口,魚兒“聞風而動”,竟相前往覓食。

    三、選擇釣位口訣

    1、入水口,草石間。春釣灘,秋釣潭。夏釣陰,冬釣陽。僻靜處,樹橋邊。深水淺處釣,淺水深處。一曰三遷,早晚釣邊。面風立,勿背陽。早晚魚靠邊,曰上魚走遠。

    2、人多眾干擾,不如個人待。寧可低處蹲,不可高處站。清水不如渾水,死水不如活水。

    3、寬釣窄,窄釣寬,不寬不窄釣中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呈泥漿,釣魚泡湯。

    4、角落不如邊上,邊上不如中央。

  • 6 # 懶漁釣魚

    這是一個臨河的大沙凼 主塘有70多畝

    由於水深 地形複雜 無法捕撈 老闆沒放魚的

    只是在水中間搞了網箱 其他區域算是野釣難度級別

    今天的主風向是黃色箭頭所示的東南風

    結果我到釣點的時候發現還有一點東北風

    受2股風的夾擊 西北角的地方就成了下風口

    滿湖的油膜 汙穢都給吹到這個角來了

    雖說下風口好釣魚 但這種油膜讓線組都很難沉的

    所以 我勘察現場情況以後

    在油膜汙穢區的2個盡頭 分別打了2個窩

    本集只講下面黃圈這個窩

    地圖放大後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岸線上有個凸起

    其實現場看這個岸是直的 凸起是樹往水裡在傾斜

    水上有樹 烈日可遮蔭 擋光線 涼快又安全

    是個釣大鯉魚的好位置 所以我貼著樹蔭的邊上打窩

    剛好在明暗交界處的安全線那裡

    回來看看現場釣位的情況 95%的釣友會如圖所示

    人與岸線呈90° 竿尖直指對岸 在竿尖前方拋窩

    而且習慣玩臺釣的人有個陋習 就是恨不得坐到水裡去

    有多長的竿子就多長 能拋滿竿就打多遠

    大家看我的竿子釣的方向 看看準備打窩的位置

    從岸線對比就可以看出 6米3的竿子 只出去了4米

    再遠就失去了對魚安全性的考量

    我們一定要做到 人去順應魚 而不是讓魚來順應人

    定好位置 打2勺谷麥窩料 人在的話只用2勺半就夠

    留半勺放在地上 等會來釣的時候做餌用

    很多釣友生怕把魚給餓著了 嘩啦嘩啦的打窩餵魚

    打了窩以後 記住 沒起魚絕不補窩 口好也不補

    半小時後過來 地上剛留的半勺窩料 抓一顆掛鉤

    我一般先用小麥試 有沒有鯽魚

    由於是我一個人出來釣魚 一個手邊釣魚還邊拍影片

    沒法拍到七星漂逗釣和魚吃口漂像的動作

    第一竿下去就立馬就一個頂漂 頂漂95%都是鯽魚

    順勢一抬竿 就抓口成功 趕緊摸手機出來錄影

    可以清楚的看到這顆麥子還沒脫鉤 掛的正口

    然後就開啟了連桿模式 不停的起鯽魚

    大小都差不多 後面就懶得拍了

    這個我預測要起大鯉魚的窩子總共釣了33條鯽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養生會是未來熱門行業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