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靘史宴

    荀彧和曹操的初衷都是要匡扶漢室,奉天子以令不臣,年輕的時候都是當世俊傑,意氣風發,立志要拯救萬民與水火的。

    曹操在年輕的時候,對漢室也是忠心耿耿,也想復興漢室,讓大漢江山千秋萬代。可是當他的地位在一步步提高的時候,危機也時刻伴隨著。比如漢獻帝劉協的衣帶詔事件,雖然這事沒能辦成,但已令曹操惶恐不安。他發現自己已經站到了懸崖邊上,前有萬丈深淵,後有百萬追兵。稍有不慎,立刻粉身碎骨,曹操身兼曹氏和夏侯氏兩大家族的命運。他現在的實際狀況,想做個安樂翁已經不可能了,想把權利歸還給皇帝,也已經不可能了,因為一旦失去了權利,那麼曹氏和夏侯氏兩大家族,在政治對手的攻擊下,很快就會被滅族的。

    他在晚年的時候,能做的就是不斷的進階,不斷的削弱漢室的影響力和徹底的架空皇權,為子孫代漢鋪平道路。荀彧自己也是十分清楚曹操的處境的,可又無力改變,因為劉協太恨曹操了,一旦曹操放權,馬上就會被清算的。荀彧則不同,無論是漢獻帝劉協和曹操誰掌權,荀彧家族都是安全的,其不同之處在於,荀彧反對曹操進一步剝奪皇帝的權利,曹操知道荀彧為了名節是不可能支援他或者他的兒子篡漢自立的。這也標誌著荀彧和曹操徹底的分道揚鑣了,因為荀彧的影響力太大了,在朝廷中樞和軍中都是著無可替代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曹操不可能讓其安享晚年的,只能默許其自裁,並且保其荀氏滿門安然無恙。

  • 2 # 切割地球

    答 | 江隱龍

    曹操作為漢朝的臣子,在其任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的確有些過於“囂張”了。他先是“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後封魏公,進九錫,後乾脆天子儀仗,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曹操自己雖然沒有稱帝,但與皇帝毫無二致;而後人更將其視為魏國的開國君主,如十六國時期漢趙劉淵所言:“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

    然而,這些“後話”是不是能證明曹操自年輕時就有代漢滅漢之心,還真的很難說。少年曹操頗具俠義氣,武藝嫻熟又通曉兵法,年紀輕輕就得到了眾多名士的賞識,這裡面對其的評價是既有能力又有忠義。喬玄說的“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何顒的“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都將曹操視為安漢的救星;連月旦評之主許劭,在“君清平之奸賊”之後也稱其為“亂世之英雄”。漢末顯然是亂世,這裡自然是褒多於貶。

    那少年曹操是不是既有能力,又忠於漢室呢?很有可能。曹操剛直不阿,在其任部尉時“有犯禁者,皆棒殺之”;後因宦官釀禍被罷官。再為議郎,因看不慣朝廷風氣,多次上書進諫,但並無作為。黃巾之亂後,曹操再為騎都尉,斬黃巾賊數萬首級;平亂後任濟南相,整飭內政,一時間“政教大行,一郡清平”。這樣的人,你會不認為他提漢室忠良嗎?如果你的荀彧,想找一個志同道合匡扶漢室的忠良之才,會不去找曹操嗎?

    曹操統一北方後,因眾人對其“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多有非議,曹操便寫了一篇《讓縣自明本志令》以明其志,其中最出名的一句話是“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所以曹操“欲廢漢自立”,應當是老年之後的事——少年的曹操,絕對是漢室忠良,天下無二,荀彧自然會輔佐他。而當曹操變了之後,荀彧自然也變了。曾經的曹操想當魏王了,荀彧卻還是那個荀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病毒死亡差兩千就要升到第一了,你怎麼看美國的防疫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