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淺草堂
-
2 # 風雲說收藏
你好,鬲和斚都是起源於夏朝晚期,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第三期出土了夏代的早期斚和爵,根據碳十四測定,年代為公元前1900年~前1600年。&夏代二里頭遺址出土青銅斚,紋飾簡單,具有原始的青銅器鑄造特徵。
&商代早期獸面紋袋足斚,從圖中的斚我們可以看出,到了商代早期,青銅器的製作工藝和紋飾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而鬲則在考古發掘中最早於商代早期大量出現,商代早期發現的鬲紋飾做工都已經成熟,由此看來,夏代不但有陶鬲,應該也會有青銅鬲的使用。&以上為商代早期帶耳獸面紋袋足青銅鬲,可以看出工藝已經十分成熟。&西周早期青銅鬲,出現了蓋和立體紋飾。
從以上圖片我們不難看出,斚屬於酒器,是用來喝酒的,體積小,有鋬和傘狀雙柱。斚的造型跟爵類似,它實際上就是比爵大一號的爵,用斚喝酒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大碗喝酒。&二里頭三期出土夏代青銅爵。
對於爵和斚口沿上的雙柱,我個人有個想法,那就是那兩個傘狀柱的作用是為了不讓人喝完,稍微傾斜一點傘狀柱就會戳到臉上,看來商周時期的人是不講究乾杯的,十分注重禮儀。
鬲從上圖我們也能看出,它的體形幣斚大,屬於食器,用來盛主食的,商周時期的鬲都有雙耳,下面可以加熱。雖然兩者都有袋狀三足,但是他們最大的區別在於斚有雙柱,而鬲則有雙耳,以便鬲加熱食物之後可以提起來而不燙手。
斚只流行於商周時期,到了春秋時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鬲則在戰國晚期才逐漸不見,後期鬲不見雙耳。&西周晚期鬲,已不見雙耳,三袋狀足已變成四象足。
-
3 # 海內誌異
首先,提問者放錯器物了。第一張圖中器物為鼎。第二張圖是甗,名稱為西周母癸甗,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其次,這個問題下的其他答主把青銅器和陶器混淆了。許多青銅器其母型取自相應的陶器,而陶鬲和陶斝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比如在陶寺文化中就出現了很多陶鬲。而陶斝出現得更早,在廟底溝二期文化中就已經出現。一般認為陶鬲是由陶斝演變而來的。
陶斝你可以將它看作一個平底罐插上三個片狀足,足是實心的,底部是平底;陶鬲的足是三個袋形足,是空心的。其次他的襠部有些是弧形,有些是聯襠。
——圖摘自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因此,鬲與斝關係十分密切,鬲應該是由斝演變而來的一類器物。
回覆列表
陶鬲
陶斝
二者的青銅器造型區別比較明顯,只要見過實物的一般就不會搞錯。直接上圖。
鬲(li)——說文裡將鬲歸為鼎屬,它的一個特點就是袋狀足。作用是炊煮器。
斝(jia)——口沿兩個帽柱是其特徵,很像爵(角)而口是圓的,器形較大,一般認為是溫酒和盛酒器。
爵(角),與斝像嗎?
也有集二者特徵於一身的,從帶鋬和帽柱以及用途上,毫無疑問還是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