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紙盒,其中一個盒子被隨機放入了一塊石頭,但是不知道哪個盒子。一個盒子放在你面前,另一個盒子現在放到一百萬光年外的一個行星上。你打開面前盒子的一秒鐘,就能接收到一百萬光年外那個盒子裡的資訊,算不算超越光速?
回覆列表
-
1 # 傅渥成
-
2 # 臆想天開
這個肯定不行,這如同愛因斯坦描述量子糾纏的手套方式,一個盒子裡放左手套,另一個盒子裡放右手套,然後分開送到兩個地方,當在一個地方開啟一個盒子的時候就知道遠方的盒子裡放的是右手套還是左手套。而與愛因斯坦一直爭論的波爾用的是投擲兩枚硬幣落地靜止後總是一個正面一個是反面來描述量子糾纏,這樣區別就非常大了。如果兩枚硬幣總是處於糾纏狀態不論相隔多遠的距離都能發生糾纏作用,那麼如果能夠隨意控制使一枚硬幣落地穩定後出現需要的面就能夠實現利用量子糾纏超光速傳遞資訊進行通訊了,但現在還不能控制量子的自旋方向,所以還不能實現利用量子糾纏超光速的通訊。
-
3 # 小敏哥測評
這只是對你面前的盒子想象和計算而已。另外一個盒子並沒有資訊和你交換傳輸。我把另一個盒子的石頭拿出來了,你一樣不會知道。你知道這結果只是自己的想象和計算,這和距離還有速度並沒有任何關係。
先說結論,這個過程不算超過光速。因為在開啟盒子的這個過程中沒有資訊的傳遞,所有的資訊(即這個基本設定:一個盒子被隨機放入了一塊石頭,但是不知道哪個盒子)都被你帶到了那個行星上,這個資訊傳輸的過程(包括盒子的傳輸和宇航員的傳輸)是不能超光速的,因此也不違揹物理定律。
表面上看起來,這個過程中似乎可以接收到一百萬光年以外的訊號,但實際上在開啟盒子之後,沒有接收到來自遠處的新資訊。這個過程不是一個資訊傳輸的過程,而是一個計算的過程,是根據舊的資訊(基本設定)和開啟盒子看到的結果綜合判斷出來的。很明顯,這個過程中,原有的資訊的傳播速度沒有超過光速,所以這個過程不違背相對論。
那麼到底在怎樣的情況下才意味著超光速呢?在這個模型的框架下,如果一百萬光年以外的人打開了盒子之後,你也馬上也知道了你眼前的盒子裡的情況,這才能算是「超光速」,然而很顯然,在經典的框架下,這不可能實現的。
可能你還會想到,兩個人可以在出發之前實現對好表,然後「同時」開啟盒子,但如果表是預先對好,那麼這個資訊也是預先以低於光速的速度傳輸的。而如果預先不對錶,而是在開啟盒子之前臨時對錶,那麼在對錶的過程中傳輸的相關資訊也不得不最快以光速到達地球,這個過程中還是沒有超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