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泰國留學申請官

    2015年初,泰國農業和農業合作社部與商務部、公共衛生部聯合簽訂備忘錄,制定了2015-2021年有機農作物發展戰略。該戰略涵蓋四大方面內容:對有機農業技術與創新的有效管理,建立和發展有機農業的生產供應鏈,提高市場與產品品質標準管理水平,整合各方面資源以推動有機農業體系持續發展。

    泰國將向有機農業轉型確定為國策,一方面是出於自身地理氣候條件的要求,同時也是出於國際市場對有機農產品的大量需求。

    有機產品是食品工業中發展最快的產品,有資料顯示,有機農產品的全球貿易額每年增長達15%-20%。泰國早在2011年就引入了國際有機農業聯盟基表標準(IFOAM)。不過,儘管有機農作物此前在泰國已有所發展,但相對於國際市場上對有機農作物的大量需求,泰國政府認為,其有機農作物的數量和質量還有待大大提升。有機農作物質量好、價格高,因而被泰國政府確立為農業轉型的發展方向,並在大力向農戶農場推廣。

    泰國有機農業的發展模式

    泰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管理、科研及技術推廣的有機結合,農業與合作社部負責農業行政管理與科技推廣,是行政與科技合一體制。政府在政府農場專案中拿出大量資金來扶持當地農民,對當地農民進行免費培訓,提供免費的農業技術和生產資料,引導農民按照有機農業的生產方式進行耕作。

    泰國的有機農業大多以集體合作社形式和農場形式組織生產,單家獨戶實施有機農業很難成功。農場主要有五大類:具有經濟實力的單個農戶農場、公司農場、政府農場專案、農戶與公司合作農場和農戶與非政府組織合作農場。

    泰國的有機認證體

    政府透過發展多種有機農作物融合種植模式,大力推廣包括有機大米在內的農作物種植。此外,泰國還為有機農業生產製定了專門的國家標準和國家認證計劃,並推出有機農產品商標——“有機泰國”。以素林和武裡南府為代表的近千個傳統農場已轉變為有機水稻農場。為實施有機農業戰略,鼓勵農業發展,泰國政府還在稅收、信貸、資金等方面實行政策傾斜。

    泰國的有機農產品認證體系有官方認證、私人認證和國外認證。

    官方認證機構。官方認證機構設立在泰國農業與合作部,分別為農產品認證處(DOA)、畜產品認證處(DOL)和水產品認證處(DOF)。但官方認證機構的認證許可權僅限於泰國國內企業,產品銷售也以泰國本國市場為主。私人認證機構。以ACT為主,認證範圍不僅僅限於國內市場,而是以產品的出口為主,同時也有部分產品在國內市場進行銷售。國外認證機構。國外認證機構在泰國的認證活動也比較頻繁,所佔有機農產品認證的份額也比較大,達到所有有機農產品認證企業的50%左右。其中包括日本的JONA和OMIC,德國的BCS,法國的ECOCERT,瑞典的KRAV等多家認證機構。這些國外認證機構認證的產品除了銷往認證機構所在國市場外,在泰國市場也佔據一席之地。

  • 2 # 數字農業分會

    泰國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國家,擁有豐富的農 業資源和獨特的社會資源,掌握泰國農業發展現狀和 發展趨勢對於中泰兩國農業發展和貿易互通具有重要 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研究表明,泰國 在傳統農業的改造、現代農業的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 的進步,但仍面臨集約化程度低、生產規模小、生態環 境破壞嚴重、農產品價格波動劇烈等問題。 研究表明,中泰兩國農業互補性將強,雖存在競爭性和 其他不利因素影響,但整體來說合作潛力大,前景廣闊。本研究主要從泰國在東盟自由貿易區、“一帶一 路”乃至全球市場上的作用和地位分析出發,從種植業、畜牧業和漁業3個角度詳細分析了泰國農業的生 產現狀,介紹了泰國農業的產業佈局以及貿易現狀,研 究了泰國農業的科研和管理機構組織情況,最後針對 泰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本研究基於 “一帶一路”平臺開展中泰兩國農業合作發展具有重要 的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

    泰國農業資源狀況

    泰國位於東南亞的熱帶地區,亞洲中南的氣候條 件使泰國具有了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稟賦,這些資源 主要分佈在南部半島及海岸線、中部平原、東北部高原 以及北部山區。泰國國民經濟發展較快,工業和農業 水平不斷提高,第三產業特別是旅遊業發展迅速,而作 為泰國傳統經濟部門的農業部門,同時也是泰國經濟 的重要一部分。2014年泰國總人口6450萬,其中農村 人口4499萬,佔69.8%。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700 億美元,人均GDP達到5736美元,其中農業佔GDP的 比重為11.6%[。

    1.1 自然資源

    泰國國土面積51.4萬km2 ,其中土地面積5108萬hm2 , 自然條件優越。全境東西最寬距離為780 km,地勢北高 南低,以平原為主。農業用地面積 1975 萬 hm2 ,其中 耕地面積 1520 萬 hm2 ,永久性草場面積 80 萬 hm2 ,林 地面積 1440 萬 hm2 。可用水資源總量 4100 億 m3 /a, 人均 6462 m3 /a,農業年用水量 828 億 m3 ,佔總用水量 的95%。豐富的自然資源為農業生產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1.2 礦產資源

    泰國主要有金屬礦、非金屬礦和燃料礦三類礦產 資源。其中,金屬礦主要有鉛、錳、錫、銻、鐵、鋅、鎢、 銅、鉻和鎳等金屬礦,而非金屬礦主要有重晶石、螢石、 岩鹽、石膏、雜鹽(光鹵石)、高岑土、磷酸鹽、石棉、石 墨、石灰岩和大理石等,而燃料礦主要包括有石油、天 然氣、煤炭和油頁岩等。其中,錫是泰國最重要的礦 產,儲量150萬t,居世界之首。泰國也是世界螢石的 重要產地,螢石儲量約 1150 萬 t。豐富的礦產資源為 農業生產提供了基礎條件。

    1.3 社會經濟

    1984—1995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8%,增長動力 主要來自出口和服務業。1997—1998 年亞洲經濟危 機,泰國經濟年均減少10.2%,1999年開始恢復,2004 年12月的海嘯造成南方省份大量財產損失。2013年 末至今,泰國國內出現的政局問題已對泰國的整體經 濟帶來了嚴重影響,導致2014年泰國經濟增幅減少甚 至出現負增長,國內消費放緩。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對泰國農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 泰國農業發展現狀

    泰國的農產品出口創匯是其外匯的重要來源,其 出口最多的產品是大米和天然橡膠,在世界上排名第 一[15] 。不僅如此,泰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海洋漁場 安達曼海和泰國灣,具有較為完善的漁產品集散地和 漁業中心,這些條件使得泰國稱為亞洲繼日本和中國 之後的第三大漁業(海洋)國。

    2.1 農業生產

    2.1.1 種植業 泰國主要生產水稻、木薯、甘蔗、橡膠、玉 米、油棕果等。2004—2014 年間,除玉米外所有農作 物總產量均呈增長態勢。稻米產業在泰國農業中具有 舉足輕重的地位,稻田佔全國耕地面積的52.0%,從事 水稻生產的農戶佔總農戶的77.5%,2014年泰國稻穀 產 量 3262 萬 t,同 比 下 降 11.27% ,比 2004 年 增 長 14.3%。甘蔗和木薯仍然是泰國的大宗農產品,2014 年泰國甘蔗和木薯產量分別為10370萬t和3002萬t, 同比分別增長 3.6%和下降了 0.7%,但是與 2004 年前 的產量相比,分別增長了59.5%和40%;油棕果生產增 長最快,10 年來由 490.3 萬 t 增加到 1281 萬 t,增長了 1.6倍多。此外,泰國還生產玉米和天然橡膠,2014年 產量分別為 480 萬 t 和 386 萬 t,比 2004 年前分別增長 了10.6%和34.97%;以及生產大量的椰子、菠蘿、芒果、 山竹等熱帶水果(見圖1)。

    2.1.2 畜牧業 泰國主要牲畜品種有牛、水牛、豬、羊 等。2004—2014年間,牛的存欄數從530萬頭先上升 後下降至490萬頭,減少了8.2%;山羊從28萬隻增長 到45萬隻,增長60.7%,雞和豬的存欄數也有較大幅度 增長,分別從 25 萬隻和 725 萬頭增長至 45 萬隻和 759萬頭,增長了80%和4.7%。但水牛和鵝的存欄數 卻大幅下降,分別從2004年的174萬頭和270頭下降 至 2014 年 的 102 萬 頭 和 100 頭 ,減 少 了 70.59% 和 170%。2003—2013年間,肉類產量從235.1萬t增加到 263.4 萬 t,增長 12.1%;蛋類產量從 86.7 萬 t 增加到 106.3 萬 t,增長 22.6%;奶類產量從 73.2 萬 t 增加到 109.5萬t,增長49.6%。分品種來看,雞肉產量一直位 居第一,2013年為137.9萬t,比2003年增長9.1%。從 增長速度來看,奶類產量增幅最大,其次是蛋類和肉類 (見表1)。

    2.1.3 漁業 泰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海洋漁場安達曼 海和泰國灣,同時具有較為完善的漁產品集散地和漁業 中心,主要位於普吉、宋卡和曼谷等地,這些條件使得泰 國稱為亞洲繼日本和中國之後的第三大漁業(海洋)國。 泰國也是世界第一大產蝦大國。目前,泰國已成為世界漁產品市場主要供應國之一,每年出口的凍蝦超過20萬t, 約佔全球總產量的32%,成為世界第一凍蝦出口大國。 泰國的海蝦肥大鮮美,尤以“虎皮蝦”馳名世界,適宜加工 出口,主要出口目的地為美國、日本、歐盟等。

    2.2 農業佈局

    泰國農業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比重約佔 60%,畜牧業和漁業分別佔11%和12%。種植業中水 稻佔首要地位,約佔農業總產值的26.1%,重要經濟作 物天然橡膠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為11.9%。此外, 甘蔗、玉米、香蕉、木薯也排在前列。畜牧業中,肉雞和 生豬生產佔主要地位,肉雞產值和豬肉產值分別佔農 業總產值的8.4%和7.1%。種植業方面,泰國稻米生產 主要集中在中部、北部和東北部地區。中部以水稻為 主,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北部和東北部以旱稻為 主,佔全國總產量的33%,南部僅佔6%。泰國東北部 集中了全國 2/3 的木薯種植面積,其餘木薯主要種植 在泰國中部的羅勇府和春武裡。橡膠種植集中在南部馬來半島(膠園佔全國的90%)和東南部的莊他武裡地 區,目前,比較乾燥的東北部高原地區也開始試種。甘 蔗生產主要分佈在泰國中部、北部和東北部。畜牧業 方面,泰國共分為9個畜牧區,其中,北部牧區主要飼 養種牛、肉牛和種豬,而中部牧區主要飼養奶牛、肉豬、 肉雞、肉鴨、蛋雞、蛋鴨等畜禽動物。

    2.3 農業貿易

    2.3.1 10 年來泰國農產品貿易的總體情況 農產品出 口是泰國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近年來農產品出 口占總出口比重不斷下降,但農產品出口額不斷上升, 在國家外匯收入中仍佔重要地位。2004—2014年,泰 國農產品貿易額由158.7億美元增至544億美元,年均 增長了14.6%。其中,進口額從38.4億美元增至149億 美元,年均增長了16%,出口額由120.3億美元增加至 395億美元,年均增長了14.2%;貿易順差由81.8億美 元增至246億美元,年均增長13.7%。2004年以來,除 2009年進出口額同比下降,2012年和2013年出口額同 比下降以及2014年進口額同比下降外,其餘年份均保 持正增長。其中,2008 年出口增速最快,達 32.7%, 2008 年進口額增幅最大,達 40.1%。2014 年進口額 149 億美元,同比下降 2.4%;出口額達 395 億美元,同 比下降1.3%,比2004年增加約3倍,農產品出口額佔 商品出口總額比重約為17.5%(見表2)。

    2.3.2 10 年來泰國農產品進出口產品結構 泰國發展 屬於外向型農業,80%的農副產品出口創匯。其中,天 然橡膠和大米等農產品一直是泰國出口創匯的重要來 源之一,還有一些罐裝金槍魚、罐裝菠蘿、凍蝦、雞肉制 品、罐裝海鮮和罐裝水果等加工類的食品也是泰國出 口的主要產品。其中,大米是泰國出口農產品中的重中之重,佔全球大米貿易25%以上,一直在世界市場上 保持第一位。橡膠的出口比重保持平穩,在 17%左 右。除此之外,泰國也是僅次於巴西的世界第二大木 薯出口國家,每年80%的木薯被加工後出口到國外,因 此,木薯也成為了泰國出口創匯的重要農產品[16] 。

    2004—2014年,泰國進口的農產品以水產品和飼 料為主,年均進口額分別為19.6億美元和12.6億美元, 佔其農產品進口額的比重分別為 34.40%和 21.88%。 此外,泰國近10年還進口了大量的棉花、果蔬、穀類和 奶類農產品,年均進口額分別為 6.8 億美元、5.9 億美 元、5億美元和3.8億美元,佔其農產品進口額的比重 分別為 11.78%、10.26%、6.56%和 8.66%。其中,2014 年進口額最高的農產品有水產品和畜產品,進口額分 別為28.7億美元和16.5億美元,佔其農產品進口額的 比重分別為20.2%和11.6%(見圖2)。

    2004—2014 年,泰國出口的農產品以穀類、水產 品、糖類和果蔬為主,年均出口額分別為45.8億美元、 26億美元、22.2億美元和17.1億美元,佔農產品出口額 的比重分別為 29.6%、16.78%、14.31%和 11.03%。此 外,泰國近10年還出口了大量的肉類、橡膠和飼料等 農產品,年均出口額分別為16.1億美元、14.0億美元和 7.5億美元,佔其農產品進口額的比重分別為10.38%、 9.07%和4.83%。其中,2014年出口額最高的農產品有 穀類、水產品、糖類和果蔬,出口額分別為57.3億美元、 21.3億美元、29.7億美元和31億美元,佔其農產品進口 額的比重分別為 37.72%、14.02%、19.55%和 20.41% (見圖3)。

    2.3.3 主要的貿易伙伴 泰國重要的農業貿易伙伴有美 國、中國、日本、美國、南韓等。分品種來看,2014年泰國大米出口的主要國家有奈及利亞、貝南、美國、中國、 象牙海岸及南非等地,中國位列第四(出口額約3.8億 美元);2014年泰國小麥出口的主要國家有中國、美國 和丹麥等,中國位列第一(出口額約8570美元);2014 年泰國玉米出口的主要國家有菲律賓、中國和越南等, 中國位列第二(出口額為 605.1 萬美元);2014 年泰國 牛肉和雜碎出口第一大國為日本(出口額分別為90.1 萬美元和1.7億美元);2014年泰國橙子出口大國主要 是越南、新加坡和中國,出口額分別為611萬美元、43.3 萬美元和19.6萬美元。總體來看,2014年泰國前五大 農產品出口目的地分別為日本、中國、美國、印度尼西 亞和馬來西亞,出口額分別為 44.2 億美元、40.7 億美 元、34.9億美元、12.2億美元和11.7億美元,佔其農產 品出口額的比重分別為13.5%、12.4%、10.7%、3.7%和 3.6%(見圖4);2014年泰國前五大農產品進口來源地 分別是美國、中國、巴西、澳洲和印度尼西亞,進口 額分別為20億美元、15.4億美元、15.2億美元、8.5億美 元和 6.5 億美元,佔其農產品進口額的比重分別為 14.4%、11.1%、10.9%、6.1%、和4.7%(見圖5)。

    3 泰國農業管理體系

    農業合作社在泰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非 常重要作用,在選種、農業技術、廉價化肥的提供、產品 深加工以及產品銷售等方面都給予社員很大幫助。為 促進農業發展,泰國政府倡導組建了近4000家農業類 合作社,包括農業合作社、漁業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服 務合作社、儲蓄合作社和土地改革合作社六大類。截 止 2013 年泰國已組建了 6704 個合作社,資本共計達 2.1 萬億泰銖,其中有 3732 個合作社屬於農業合作社(2032億泰銖資本金),農業合作社成員佔農民總數的1/3,共有665萬人左右。

    大學和政府部門的研究機構是泰國國內科研的主 要力量[17] 。研究機構的成果主要由農業發展廳負責向 農戶推廣,並透過舉辦培訓班,有計劃地培訓農民。泰 國有國家科技研究院、國家研究理事會、國家科技發展 局3個主要的公共科研部門;農業科技廳隸屬於泰國 農業合作部主管泰國農業科技工作,包括蠶業研究所、 園藝研究所、橡膠研究所和農業工程研究所等,主要負 責調查、研究與農作物有關的科學,提供相關開發工 作,重點對土壤等農業生產投入要素開展諮詢、分析和 檢疫工作。泰國的科研投入中,政府投入約佔60%,大 學、企業和非政府部門投入約佔40%。泰國政府對生 物技術研究和開發較為重視,在農業生物技術和醫學 生物技術領域有較高的研究水平。對外科技合作均由 外交部統一管理,具體工作由總理府技術經濟合作廳 負責協調執行[18] 。

    目前,泰國的農業科技管理推廣工作已遍佈全國, 農業技術推廣分支機構也設立在泰國的各個府和縣[19] 。 另外,大學設有農業研究中心,全國各地都設有科研機 構,這些機構主要致力於培養青年專業人才研究水稻, 並經常組織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泰國政府還積 極推動“農村網”的發展,運用網路對農民進行技術培 訓,來自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的 20 多名專家定期為 “農村網”提供農業相關資訊並定期回答村民在“農村 網”中提出的相關問題,農業部利用“農村網”這一平臺 及時有效便捷的為農民普及農業實用技術和農業科學 知識,傳播農業相關資訊,讓農民能夠及時準確的獲得 有關農產品和相關生產資料的供求資訊,合理安排生 產,增加農民收入。截止目前為止,泰國大部分地區均有“農村網”可供農民收發電子郵件、查詢農業相關信 息、透過“農村網”向專家提出問題[20] 。

    4 泰國農業發展前景

    近年來,泰國政府為發展本國農業,制定了一系列 戰略規劃,這些規劃是基於泰國政府指定的國家發展 工業化的同時,不斷提升農業發展水平的思路,即農業 資源促進型發展模式。未來泰國農業的發展方向還將 繼續“農業資源促進型”模式,不斷提升泰國在東盟自 由貿易區、“一帶一路”乃至全球市場上的作用和地 位。瞭解泰國未來農業發展方向,對深化中泰合作體 制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泰國未來發展具體如下:

    4.1 不斷加快工業程序的同時,繼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一直以來泰國政府領導更迭頻繁,國家政治環境 變化迅速,但無論怎樣變化,歷屆領導都十分重視農業 進出地位,始終堅持優先發展農業的基礎上,不斷推進 工業化程序。無論是國家領導還是普通百姓都十分重 視農業的發展和地位。未來預計泰國政府還會繼續遵 循“農業資源促進型發展”模式,充分利用泰國自身的 自然資源優勢,繼續制定並實施符合泰國國情的農業 發展戰略,形成一系列連續性的制度政策,在加快發展 泰國工業化的同時,同時還會繼續鞏固泰國農業基礎 地位。

    4.2 不斷加強農業政策創新,創造適應農業發展新環境

    泰國政府近年來實施的對中小農戶延長貸款期限 甚至減少或免除了部分困難小農戶的貸款利息,極大 的鼓勵中小農戶發展農業的信心,提升了其積極性。 未來預計城府還將不斷創新政策減少中小農戶從事農 業的負擔,降低農業稅收、不斷出臺政策提升中小農戶 的農業種植的技術和種質,提升農業產出水平和質量 水平,加強泰國農業製造業的支援政策,對泰國農業產 品加工業投資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不斷創造符合泰 國農業發展的大環境。

    4.3 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加強農業機械支援

    泰國一直以來十分重視農業機械的發展,未來泰 國政府還將依託農業機械化委員會平臺,繼續出臺一 系列發展泰國農業機械化的支援政策,大力提升泰國 農業機械化的水平。根據泰國政府機械化制定的方向 可以預計未來泰國政府將會在提升泰國農業機械研發 深度和廣度方面、農業機械生產產品標準化方面、農業 機械營銷方面以及農業機械使用培訓方面進一步給予 政策支援,同時還會對農業機械購買、生產方面給予貸 款優惠等政策支援。

    4.4 充分利用農業優勢,不斷提升農產品國際競爭水平

    未來泰國政府還將繼續發揮本國資源優勢,不斷 提升本國已有優勢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加快農產 品及農業生產資料加工產業發展,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優勢,進一步提升泰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地 位,創設良好的投資環境、制定優惠的投資之策、不斷 完善投資保護機制,進一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生產 資料用於發展本國的農產品產銷產業,進一步開放泰 國市場,加強國內外農業資源技術優勢互補合作,不斷 加強泰國農產品在東盟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以及 全球市場的競爭水平和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遇見過什麼樣的直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