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中書翁講史

    西夏,一個神秘的王朝,這個與當時眾所周知的宋、遼、金這樣的王朝同時並存於世,那為何西夏相對於其他熟知的王朝顯得那麼神秘呢,這個存在於中國西北189年的王朝究竟何時建立,又是何時滅亡呢,我們一起揭開西夏神秘的面紗。

    西夏的主體民族是党項族,其祖先原居住在四川松潘高原, 唐朝時由於吐蕃入侵而遷居陝北,党項族在陝北一帶逐漸安定下來,形成了幾個較大了部落,尤以李繼遷的拓跋部最為強大。

    一個民族的崛起離不開當時的天下大勢,唐朝末年黃巢起義爆發,拓跋部首領拓跋思忠為了感謝唐王朝的對其內遷的照顧,不過在平定黃巢起義的戰鬥中拓跋思忠戰死,或許是哀軍必勝,党項軍隊一鼓作氣打敗了黃巢起義軍,唐王朝為了感謝党項軍隊,賜党項部落李姓皇姓,拓跋思忠的哥哥拓跋思恭割據夏、綏、銀、宥、靜這五洲之地,一個獨立王國初具雛形。

    西夏開拓之主——李繼遷

    宋朝建國之後,在夏州一帶擔任節度使的是李繼捧,他有一個族弟叫李繼遷,此人正是西夏的開疆拓土之人,志向遠大、政治頭腦不錯而且也有著良好的軍事才能。

    公元982年,宋太宗決定消藩,準備根除盤踞西北的李氏親族勢力。李繼捧進京,宋王朝接收夏、綏、銀、宥、靜這五洲之地,但李繼遷志向遠大,帶領隨從數十人離開宋軍重重包圍,西夏建國的火苗初現。

    李繼遷拿出先祖拓跋思忠的畫像,瞬間在党項部落裡一呼百應,有了開疆拓土的資本。趁著宋遼大戰之際,先歸附遼國,一起打宋,之後又上表宋朝,與宋修和,這樣一番操作,李繼遷不費一兵一卒重新獲得夏、綏、銀、宥、靜五洲之地。

    之後,李繼遷繼續與宋、遼保持和平局面,向西拓展疆土,攻取靈州,並在1002年在靈州建都,升靈州為興平府,豪情萬丈宣稱:我將在此建立不世之功。再次向西與吐蕃交戰,一舉拿下西涼府,李繼遷班師回朝,但在返回途中中了吐蕃的埋伏,自己也被弓箭射死了,臨死之前,對兒子李德明留下遺囑:與宋朝保持友好。

    西夏第二代雄主——李德明

    公元1004年,李德明繼承西夏王位,繼續完成父親的生前的志向,統一西北。李德明先與回鶻軍隊慘烈廝殺,歷史20年,拿下甘州,之後再與吐蕃、回鶻相互攻殺,歷史28年拿下涼州,至此西夏正式成為可以與遼、宋抗衡的新勢力。

    西夏第三代雄主——李元昊

    李元昊繼位後,於公元1033年將興州改名為興慶府,在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正式宣告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李元昊民族意識非常強烈,創立西夏文,廢除漢文,外加西夏國力不斷上升,李元昊對外擴張野心十分強烈。

    繼續與吐蕃、回鶻交戰,迫使吐蕃政權西移,佔領瓜州、沙洲、肅州、徹底控制河西走廊。

    隨著疆土的擴大,李元昊政治野心也隨之上升,想要與宋朝皇帝平起平坐,這宋朝那能忍啊,一下之戰爭就不可避免了。1040年三川口之戰、1041年好水川之戰、1042年定川寨之戰,三戰把宋朝軍隊打的是屁滾尿流,不過宋朝經濟實力強大,可以隨時補充,但對於西夏來說,那就是窮兵黷武了,最後不得不簽訂慶曆和盟。

    公元1044年,李元昊又大敗遼軍10萬軍隊,大勝之餘,李元昊主動請和,西夏因此繼續與宋、遼保持和平局面。

    或許是李元昊對自己心中無法實現大志的憤憤不平,不打仗的李元昊竟然與死去的大臣的妻子私會,生下一子,而且還霸佔太子的妻子,也就是兒媳婦據為己有,這一番騷操作給李元昊帶來殺身之禍,公元1048年,李元昊被太子刺殺,可謂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西夏的建立離不開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三代雄主的開疆拓土,西夏的滅亡則不得不說蒙古語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對西夏進行了六次征討,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的軍隊圍困黑水城,雖然遭受了進攻西夏以來最為頑強的抵抗,但最終被蒙古大軍攻破,西夏門戶大開,公元1227年,蒙古大軍圍困西夏西夏都城中興府,由於成吉思汗在陣前病死,蒙古大軍對西夏充滿仇恨,對西夏都城進行屠城,西夏最後一個皇帝夏末帝被殺,西夏滅亡。

  • 2 # 品點歷史

    最近熱播的《龍嶺迷窟》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盜墓戲,鷓鴣哨與了塵大師聯手進入黑水城尋找雮塵珠,期間險象環生,好不刺激。這黃金遍地的黑水城,到底是哪裡呢?其實,黑水城就是西夏國的"額濟納城",其遺址現位於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東南約35公里、納林河東岸荒漠中,這是唯一一座現存的、以党項語命名的城市。不過,我們今天講的不是黑水城,而是西夏,這個位於河西走廊,和遼(金)、宋三國鼎立的國家。

    一黨項族的起源

    在瞭解西夏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西夏的主人--党項族。

    我們知道,西夏是由党項人建立的,而党項人的祖先其實是羌人。說起來,羌人和漢人也算是兄弟了,據說,羌人的祖先是黃帝,不過也有說是炎帝的,不管怎麼說,羌人和漢人同出炎黃一脈。

    不過,經過幾千年的分化與融合,這兩兄弟早已經變成了對方不認識的樣子。漢人倒是沒什麼大變化,一直牢牢的佔據著中原地區,而羌人分裂出“西羌”、“氐羌”等多個部族,其中各個部族又在內部分化,光是西羌就分化出上百個族群,比如甘肅、青海地區的有先零羌、燒當羌、鍾羌等,西域則有西夜、蒲犁、依賴等,西藏有發羌、唐犛,內蒙古有南山羌,等等,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党項族就是由漢朝時期西羌的一支發展起來的,所以又叫“党項羌”。東漢時期,党項羌大量內遷至青海及甘肅一帶,他們沒有文字,沒有記載,過著原始遊牧部落的生活。党項族以姓氏劃分部落,最後逐漸形成了八個大部落,這就是著名的党項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為強盛。

    "党項羌……漢西羌之別種也。魏、晉之後,西羌微弱,或臣中國,或竄山野。自周氏滅宕昌、鄧至後,党項始強。”--《舊唐書》

    二党項族的崛起

    唐朝時期,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崛起,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党項羌,為了抵抗強大的吐蕃侵襲,同處於青海、甘肅一帶的小國吐谷渾結成同盟以求自保。不料,吐谷渾在與吐蕃的戰爭中被吐蕃徹底擊敗,失去了盟友的党項羌,向唐朝發出內附的請求,大唐也仁義,將党項羌大量安置於四川松州 ,使他們遠離了戰火。

    這時,生活在青海、甘肅一帶的党項羌鬧情緒了,也吵著要搬走,躲開四處燒殺搶虐的吐蕃人,於是大唐再一次展示了大國風範,將這些党項羌遷到了甘肅東面的慶州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怕這些異族趁機起來鬧事,於是將慶州拓跋部的党項羌再次遷到銀州以北和夏州以東地區, 這一地區即是南北朝時匈奴人赫連勃勃的"大夏國"舊地,當時稱為平夏,所以這部分黨項羌就成為平夏部,這也是日後西夏國名的來源。

    對於党項人,唐王朝是以羈縻的形式管理的,任命有功的党項部落酋長為州刺史或其它官職來維持党項的穩定,比如其中拓跋部的首領拓跋思恭就被任命為宥州刺史。

    唐朝末期黃巢起義時,唐僖宗釋出檄文號召各地兵馬勤王,拓跋思恭出兵協助官軍攻打叛軍,被唐僖宗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叛亂平定後,拓跋思恭後被封為夏國公,賜姓李,拓跋氏由此變成了李氏。至此,党項拓跋氏集團終於有了自己的領地,轄境包括夏、銀(今陝西榆林東南)、綏(今綏德)、宥(今靖邊東)、靜(今米脂東)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權,成為名副其實的藩鎮。

    三野心家李繼遷的反叛

    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大地一片戰火,政權更迭如走馬燈似的頻繁,但是處於西北一隅的李氏家族卻始終穩如磐石,其中秘訣只有八個字“俯首稱臣,左右逢源”。無論中原是何人當權,李氏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表稱臣,這種做法不僅換來了中原政權對李氏在河西統治的認可,而且還獲得了大量的賞賜。靠著這套做法,李氏始終得心應手的處理著與後唐、後晉、後漢,甚至遼、北宋的關係。

    當然,左右逢源的基礎是你要有一定的實力,如果你被別人輕而易舉的像一隻蒼蠅一樣拍死了,你還那什麼去“逢源”呢?党項李氏就有這種實力。

    前面說過,党項李氏被唐朝遷到了平夏地區,由於李氏的鴕鳥政策,使得這塊地區在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沒有遭到戰爭,發展為一塊富饒之地,党項族也從純粹的遊牧民族,演變為農、牧二元化的民族。

    以鄂爾多斯南部地斤澤地區為核心的肥美牧場為党項提供了大量的牛羊馬,而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為代表的農業區則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同時鄂爾多斯還盛上好的青鹽,每年產量可達15000斛左右,這種高品質的青鹽在當時是可以直接當做貨幣來流通的。有兵有馬有糧有錢,天時地利人和均佔,平夏党項的勢力逐步膨脹起來。

    不過,雖然實力逐漸強大起來,但是李氏依然奉行這先輩一貫的政策,北宋建立後,李氏例行向宋王朝俯首稱臣,宋太祖趙匡胤對李氏一族也算得上仁義,繼續任命其為夏州節度使,世襲罔替。這一情況直到李繼捧上臺後發生了變化。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察覺到党項李氏將會是一個隱患,於是下了一道詔令,把李氏親族一鍋端到京城,準備根除西北這一大盤踞勢力。李繼捧的堂弟李繼遷是個狠角色,此人志向不凡,他知道朝廷此舉是要將李氏一族連根拔起,於是拒不從命,藉故逃離,遁入茫茫草原,朝廷並沒有對此太過重視,認為只不過是一夥逃跑的小股匪幫,沒什麼能耐,折騰不起來。誰曾想,李繼遷頗有政治頭腦,靠著聯姻與結盟等手段,聯合了不少當地豪強,慢慢發展成一支不可小視的勢力。

    壯大後的李繼遷大鬧河西走廊,雍熙二年(985年),誘殺宋將曹光實,佔據銀州,接著攻破會州(甘肅靖遠),與宋朝徹底翻臉。為了避免兩面樹敵,李繼遷向遼國"請降",被遼國封為夏國王。有了遼國撐腰,李繼遷更加肆無忌憚,截奪宋軍糧草四十萬,又出大軍包圍靈武城。此舉惹的宋太宗大怒,派大軍分五路圍剿西夏,但都失敗,終太宗一朝,都被李繼遷搞得焦頭爛額,精疲力盡,耗費大量國力。宋真宗繼位後,為了息事寧人,同意割讓夏、綏、銀、宥(陝西靖邊)、靜(陝西米脂)五洲給李繼遷,這等於事實上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

    (李繼遷)

    四 李元昊立國

    李繼遷死後,其子李德明繼位,他繼續延續李繼遷的獨立方針,南擊吐蕃,西攻回鶻,獲得了大片土地。公元1019年,李德明選定懷遠鎮為都城,改名興州,此時西夏雖然對外仍向宋、遼稱臣,但已經儼然是一個獨立王國了。

    公元1038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 ,這是個比他父輩更狠的角色,繼位後,便立即宣佈稱帝,建立了大夏國,也就是西夏。為了擺脫中原王朝的影響,他連姓氏都改了,放棄李氏,自稱嵬名氏,並建宮殿,制定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

    李元昊稱帝后,宋朝震怒,雙方關係徹底破裂。之後宋、夏雙方爆發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處於上升期的西夏軍隊戰力十分強悍,宋軍損失西北精銳數萬人。公元1044年,同樣對元昊稱帝震怒不已的遼興宗,親率10萬精銳御駕親征,但是在河曲之戰中被西夏擊敗,自此,遼、宋兩國都無力遏制西夏的崛起,遼、宋、夏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西夏也由此開始了其一百八十九年的國祚,最後被蒙古鐵騎滅亡。

    五 西夏能夠建國的原因

    西夏從一個割據藩鎮起家,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最後僅憑河西走廊一隅之地,建立了西夏國,並且在長達將近200年的時間內,維持著和北邊的遼(金)、南面的宋形成的三國鼎立的局勢,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上層的銳意進取

    從李繼遷開始,西夏李氏便萌生出了獨立之心,當然,在大宋看來,這是一種叛亂行為,但是從西夏內部來看,這無疑是一種進取之心。此後,繼位的李德明,李元昊等人,都堅定不移的實行這一策略,這是透過三代人的努力,西夏才得以建國。

    審時度勢的外交政策

    在大國環伺的夾縫中生存,必須要有高超的政治手段。西夏在脫離大宋的過程中,就一直和遼國維持著較好的關係,避免兩面樹敵,一步一步發展壯大。

    強大的軍事力量

    西夏國最鼎盛的時期,人口才300萬,但是卻長年維持了一支50萬規模的龐大軍隊,為了維持這麼龐大的軍隊,西夏實行的是一種全民皆兵的體制,士兵平時不脫離生產,戰時參加戰鬥,這種兵制類似於後來滿族的八旗制,這也是西夏能和遼、宋對抗的資本。

    (西夏武士)

  • 3 # 昨夜夢迴

    此人是開國皇帝,建立西夏,聲名狼藉,王朝存續兩百年,滅絕在一個妃子嘴裡

    能當上開國皇帝,並且能讓王朝存續一兩百年,往往都是個了不起的存在。但是西夏的李元昊不一樣,他的名聲非常臭,這一點,從李元昊最後的結局是被自己兒子親手宰了,可以看出一二。

    李元昊原本是北魏鮮卑拓跋氏的後裔,他的祖先拓跋思恭在唐朝末年參與平定黃巢起義有功,被大唐皇室賜姓‘李’。李元昊一家先是依附宋朝,在宋朝的西北方向,慢慢壯大,等到李元昊掌權之後,看見宋朝與北方的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便覺得自己的翅膀也硬了,就裂土開疆,建立西夏。

    這打了宋朝的臉,所以雙方進行了幾次大戰,宋朝沒撈到好處,只能捏著鼻子承認西夏;李元昊更加狂妄了,跑到河曲把遼國也打趴下了。於是,宋、遼、西夏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宋朝打不贏,就會花錢買平安,這些‘歲賜’到了李元昊嘴裡,當然捨不得吐出去。所以李元昊為了獨吞,遂開啟了暴君模式,先宰了對他皇位有威脅的,再飲酒作樂。

    李元昊是党項人,部族權力很大,他能當皇帝,舅舅兼岳父衛慕山喜出了不少力。後來衛慕山喜膨脹了,竟然想把外甥兼女婿的李元昊拉下馬,自己做皇帝,誰知事情暴露,李元昊一不做二不休,把舅舅一家全都綁上石頭沉入黃河,就連自己的生母及妻子,都給毒死了!

    正妻死了,李元昊的妾室野利氏上位。野利氏的兩個兄長是西夏的棟樑,善用兵,多次打敗宋軍;而且野利氏身材倍兒棒,長得又好看,腦子還靈敏,更是生兒子的好手,連生三個。

    但野利氏並沒有笑到最後,小兒子夭折,大兒子練功走火入魔,兩個哥哥又被李元昊利用反間計給除了。

    憤憤難平的是,野利氏為了兄長有後,耳鬢廝磨讓李元昊去找尋兄長的妻兒,並加以照顧。結果找到了她的嫂子沒藏式,可沒藏式把李元昊迷得神魂顛倒,得了新歡的李元昊一腳踢走野利氏,扶持沒藏式當了皇后,也生了個兒子。

    西夏地處西北,遠不如江南女子那般水靈,所以年紀一上去,就人老珠黃了。沒過幾年,李元昊再次喜新厭舊,他這次看中的女子,是太子美豔絕倫的太子妃,不管三七二十一,強搶過去……

    李元昊如此不拘泥世俗觀念,不在乎名聲,所以太子李寧令哥提著一把大刀,把老爹給殺了。但西夏並沒有因此衰落,畢竟西夏的部族體系龐大,新帝很快出現,漸漸在河西走廊紮根。

    兩百多年後,成吉思汗橫空出世,跑到西夏搶了西夏王妃,讓她侍寢時,聽說這西夏王妃性情剛烈,一口咬掉了鐵木真的那個傢伙。

    所以成吉思汗留下遺囑,要將西夏人趕盡殺絕,蒙古人執行了成吉思汗的命令,於1227年徹底滅絕了西夏。

    如果當年西夏王妃嘴下留情,不說西夏能苟延殘喘幾年,至少也能留下點血脈不是?

    但話又說回來,那個西夏王妃,性子真烈!

  • 4 # ww3721王建文

    西夏是唐朝分崩離析後,原來在青海放牧的人,在鎮壓黃巢起義立功,首領拓跋恩恭被授官為夏州節度使,賜李姓,封夏國公,統轄夏,綏,銀,宥四州的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地方政權

    原唐未夏州勢力,成獨立割據藩鎮,遊離於梁,唐,晉,漢,周各五代五朝之內,縱橫捭闔,遊離分封使自已不斷壯大。李氏政權在宋初時又歸附了宋朝。但家族內亂鬥爭,李繼捧為政時,其族弟李繼迂反對宋朝直接管轄夏州抗宋。自立外附遼朝,內聯本族。經過十五和宋王朝拉劇戰爭,又佔領夏州。迫使宋王朝給定難節度節。他死了兒子李德明與宋遼都有良好關係,得以向西部開拓疆土,遷冶所到銀川。佔據河西走廊。

    1032年李德明死了,兒李元昊繼承大位,改党項為嵬名氏,自稱兀卒,為天子幹汗之尊。1038年正式稱帝建大夏國,管轄今天的寧夏,甘肅,青海東北,新疆內蒙外蒙部分地區。與宋遼抗衡的大國。歷190年。從唐未,任命為節度使,己經奮鬥二百多年才建立國,就是從宋朝建立960年後也奮鬥70年以上,西夏建國後聯遼,抗宋不斷入侵宋邊境,到1044年大敗宋軍,他使宋朝承認夏的地位。夏對宋稱臣,要宋每年賜夏若干財物。同年夏又取與宋遼平等的地位。在成吉思汗死那年滅國。即1227年亡國。從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頊,一個當狀元書生,博覽群書,統領軍事廢襄宗自立皇。與蒙古宋戰爭卻屢戰屢敗,鬥爭十三年死於1226年。早四年給次子獻宗李德旺,又抗拒蒙古四年,被成吉思汗攻西夏連失數城給嚇死。獻宗侄李睍即位,又抗擊一年西夏被蒙古所亡,未帝李睍投降被殺。西夏滅亡。

    。西夏是一個神密國家政權了也用中原文化與技術也用漢式禮儀。在王安石變法後,宋國力增強,宋神宗為北宋積貧積弱開始了開邊活動,由王韶主持收復了宕疊洮岷河臨六州的戰役,到熙寧六年(1073年)佔領了熙河地區

    斬獲不順蕃部人二十萬人,招撫大小蕃族三十萬帳也耗費了北宋朝廷巨大人力物力財力。才隔絕西夏與吐薔的聯絡,從右翼邊境壓迫西夏。初步解決西夏對宋威脅,消除西部之患。讓西夏崇宗向宋臣服。使西夏國勢日益引弱微 在金朝興起,西夏國附金金朝掌控命脈。又受蒙古崛起入侵。加上多次發產弒君內亂,經濟崩潰,政治腐敗敵入侵就滅亡了

  • 5 # 會游泳的小老頭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甘肅、寧夏一帶建國,國號“大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對內興儒學、引農耕、廢幡禮。對外和宋遼金對峙。後來蒙古崛起,先滅金,1227年,蒙古滅西夏。

  • 6 # 尚武菌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北宋初年,党項族在西北地區崛起,後來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國名為“大夏”,因地處西北,人稱“西夏”。那麼,党項人以初期一個弱小部族之勢,是如何建立起後來稱霸一方的西夏政權的呢?

    五代時期,西北的党項族中的一支拓跋部就活躍於夏州地區(今陝西靖邊一帶)。當時中原地區四分五裂,党項族利用中原各藩鎮之間互相征戰的機會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到北宋建立時,党項族已有相當的實力,不過面對強大的北宋,党項人還是表現恭順,繼續向宋太祖示好。宋太宗登基後,党項內部發生了內訌,其首領李繼捧率部降宋。宋太宗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了夏州地區。隨後,宋太宗要求党項所有上層人物都遷到京城居住,以限制其活動,防範其威脅。但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不甘心歸順宋朝,他率部族出走,在夏州東北方向開闢出一片地盤。在後來與宋軍的對抗中,李繼遷意識到自己力量的不足,遂和強大的遼國結盟,繼續與宋軍作戰。

    李繼遷死後,他的兒子李德明對宋、遼兩朝同時稱臣,而同西北的吐蕃、回鶻等族爭奪地盤。這時的党項已經具備建國的基礎,雖然李德明沒有稱帝,實際上已是坐擁一方的諸侯了。李德明之後,其子元昊一改其父對宋朝的溫和態度,著手改革軍事體制,並恢復党項族的一些傳統風俗,命人創造了他們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在對外擴張中,他先是擊敗了河西地區的啪廝囉國,佔領湟水流域,繼而大敗回鶻,霸佔了整個河西走廊。 收拾好周邊部族之後,元昊又將目標指向北宋。公元1038年,元吳在興慶府(今寧夏銀川)正式稱帝建國,這就是西夏政權,羽翼豐滿的元昊正式向宋朝叫板挑戰了。

    西夏的建立給宋廷帶來不小的震動,以前臣服於自己的附屬國竟然公開稱帝,要和自己平起平坐,這對於大宋王朝來說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因此,滿朝文武起初都傾向對西夏動武。但宋朝面對的是一個強悍的敵人,元昊利用西北地區的地理優勢,在與宋軍的較量中連戰連勝,這令宋廷感到十分棘手,最終傾向於同西夏議和。元昊在戰場雖一度取得優勢,但西夏境內也因戰爭國困民乏,他明白以自己小國之力難以與宋朝長期抗衡,最後同意議和。

    雙方透過談判停止交戰,宋仁宗冊封元吳為夏國主,承認西夏的地位,同時每年給西夏一筆“歲賜”,並恢復宋夏之間的邊境貿易。宋朝與西夏和議的達成,標誌著北宋、遼、西夏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在此後的數百年中,西夏一直在宋、遼及後來的宋、金之間謀求生存,直至1227年為蒙古人所滅 。

  • 7 # 陳鴻鈞

    西夏從無到有完成從難民營向稱帝建國,成功創造一套自己的語言體系,與北宋,大遼,金,蒙古,南宋等多方勢力並存於天下,成功佔有河西走廊近200年,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被後史霸凌最為不公的王朝。

    雖然西夏並沒有被後世正式修史,西夏王陵也慘遭大肆破壞,党項人如一陣流星一樣劃過天際竟然沒有留下太多線索,但西夏依然堪稱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

    從青藏高原不斷內遷併成功融入大唐得以完成原始積累,拯救大唐於大廈將傾,終霸得一方,卻在宋朝遭遇政策反轉被排擠使屈服,忠誠有加的党項人最終在李繼遷的帶領下高舉對抗戰旗,三代積累終於造就大白高國,直到被成吉思汗西征大軍會師滅國,但也成功射落一代天驕,民族悲歌從此消散在中華大地,而後世絕大多數的歷史文化記錄至今散落在國內研究所,從此永別於中華大地,無以復加的身高悲哀。

    那麼,是誰建立了西夏,又是誰滅了西夏呢?

    真正西夏建國稱帝是從元昊開始,掌控河西走廊,改回党項名字,禿髮令的頒佈,創造推廣專屬的文字體系,元昊強勢的回擊著北宋的西北經略,讓重文輕武的北宋皇帝們如鯁在喉。元昊像一匹難以馴服的Mustang在西北的大地草原上馳騁,但是最終敗給的還是自己不受約束控制的慾望。也許,党項人註定透過李元昊的爆發釋放數百年來四處流浪無家可歸的高原悲歌。

    但即使在西夏最高光的時刻,西夏也僅僅保留對宋朝在防守上的軍事優勢,從來沒有強大到實現對大宋鄰居的軍事征服。不像大遼,金朝,也更不如蒙古有著重新建立秩序的絕對力量。

    如果往上倒退溯源,元昊的爺爺李繼遷可以說是党項人發出了第一聲說不得聲音。北宋,無論如何在軍事上都是明顯的先天不足,偏偏在政治上希望將党項這群外族人內遷中原加以控制。一直避難於內地王朝的流浪人,竟然第一次沒有答應,雖然也僅限於李繼遷本身和少數族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終這把火得以照亮西域,成為西夏建國的火苗。

    繼遷之後,德明韜光養晦,並沒有急於求成,她在等待一個成熟的時機,時候被證明,兒子李元昊成了他手中最鋒利的進攻武器,但也是把雙刃劍,最終由元昊建國,但也從他開始讓國內變得不再鐵板一塊。

    最終,消滅西夏的是另外一股更加強悍的力量,也是改寫世界格局的一股力量,不僅西夏,幾乎所有政權都要被這種力量擊潰。當西征花剌子模的成吉思汗大軍揮師東歸,就註定了滅亡的命運。西夏從元昊開始,整個民族變得暴躁且沒有章法,對蒙古的傲慢最終要血債血還。據說,蒙古大軍在西夏遭遇了他們口中唐古特的強行阻擊,成吉思汗本人最終也殞命於此。

    儘管如此,這絲毫不能說明西夏文明有多麼頑強的生命力,雖然沒有留名於正史,但是被瘋狂偷盜挖掘的西夏陵依然矗立在西北大地,斗轉星移,他們的故事始終在江湖流傳。

  • 8 # 文物考古聊歷史

    西夏的崛起

    党項人的興起是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的。早在三國鼎立時就有他們的身影,如公元230年諸葛亮在北伐時,遣魏延、吳懿率偏師入羌中(今青海、西藏及四川西北部、甘肅西南部),實則也是招募羌人。而彼時的羌人就是早期的党項人。公元247年更有大批羌人反魏歸蜀,接應的人便是姜維。“依附強者”這也是直到党項人建立西夏國前的基本的生存方略。

    党項的興起,大概經過了三百年的奮鬥史。時間上大概是從7世紀中葉-1031年。最早是依附強大的唐朝。

    當時党項人受吐蕃人的侵擾,拓跋赤辭率部歸順唐朝,於是被唐太宗賜姓“李”。這也是党項部落首領第一次被賜姓。後來“黃巢起義”中,拓跋思恭幫助鎮壓,隨後也被賜姓“李”(後面的党項首領也基本都是被賜姓李),並升其為“夏國公”,統治夏州等地。夏州便是日後党項人崛起的最早根據地。

    唐亡,党項人又先後依附梁、唐、晉、漢、周。直到公元982年,党項首領李繼捧又率領族人歸順北宋。其弟李繼遷帶領部分族人出走斤澤,公開反抗宋朝。至此李繼遷開始登上西夏崛起的歷史舞臺。

    李繼遷是党項人崛起史中至關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位充滿傳奇的人物。為了部落的崛起在一起與宋的戰爭中他放棄了自己的妻子與母親,並拒絕歸順宋朝。在流亡的路上他開始依附實力同樣強大的遼國。當時宋遼對峙,遼國當然是歡迎他的歸附的。就這樣,李繼遷在宋遼的夾縫中偷偷的強大起來。並且在之後與宋太宗的“青鹽戰”中獲勝。

    當時,李繼遷率領的党項人生活在夏州。而夏州盛產青鹽,當時宋太宗下令禁止夏州邊民與黨項人交換青鹽,最後搞的夏州附近的宋人怨聲載道,這場青鹽戰以宋人失敗告終。宋太宗下令摧毀夏州。李繼遷再一次失去根據地。後宋太宗舉5路宋軍征伐李繼遷,但以失敗告終。宋太宗第二年去世。李繼遷的輝煌時代即將來臨。

    夏州遺址,統萬城遺址

    陝西榆林靖邊縣城北58公里處的紅墩界鄉白城則村

    宋真宗即位,李繼遷被封為“夏州節度使”。統領夏州、銀州、綏州、宥州、靜州。

    公元1002年,李繼遷圍困靈州,由於宋朝統治者的軟弱無能,靈州失陷。靈州成為党項人的第二根據地。靈州不同於夏州,靈州土地肥沃,富庶。在拿下靈州的第二年,更名為西平府(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西南)。有了西平府這樣經濟富庶的根據地,野心勃勃的李繼遷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選擇繼續向西征伐涼州。意氣風發的李繼遷怎麼也沒想到這會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征伐。

    當時鎮守涼州的是吐蕃首領潘羅支,潘羅支佯裝投降,實則埋伏了近萬人。李繼遷在功業將成時中了埋伏,身受重傷。不久,這位党項人的英雄就去世了。

    他的兒子李德明繼位。李德明沒有李繼遷那樣具有軍事才能,但也頗有計謀。他依從李繼遷的遺囑向宋朝俯首示好,同時也向遼示好。默默的韜光養晦。宋、遼對党項也都採取了安撫的政策。這也助長了李德明割據一方、建國稱帝的慾望。他開始厲兵秣馬,積極地進行各種準備。

    1016年,李德明追尊其父李繼遷為“太祖應運法天神智仁聖至道廣德光孝皇帝”,廟號“武宗”。

    1028年,李德明冊立子李元昊為太子,立李元昊的生母衛慕氏為皇后。其出行的規模儀仗,也和宋朝皇帝基本等同。

    可惜,他並沒有來得及稱帝。1032年病逝。此時西夏的國土已經足以與遼、宋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在稱帝前他做了充足的準備,組建了一個50餘萬的騎兵隊伍。

    所以,可以說,西夏國的建立主要就是靠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連續三代的英明領導。李德明時代雖然戰功並不如另外兩位顯赫,但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一位非常耐得住性子,非常有遠見的人。

    滅亡

    這部分由於很多人都知道,我就簡略的說了。

    西夏起止時間: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西夏的滅亡跟元朝有關,跟成吉思汗有關。西夏在夏仁宗(第5位皇帝)去世後,也從盛轉衰,最終被強悍的蒙古部隊消滅。甚至從歷史上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直至近代考古才又回到世人的面前。

    我是阿斗專注於史前、先秦、秦漢與宋遼金西夏的歷史與文化。有時也寫點有意思的歷史八卦!偶爾槓精,感謝關注!

  • 9 # 三七的歷史書屋

    西夏王國應該說是由李繼遷和其子李德明奠定基礎,其孫李元昊建立的。李繼遷一族原本不姓李,姓拓跋。因唐太宗年間歸順唐朝,被唐太宗賜以國姓。唐朝末期,發生黃巢起義,李繼遷遠祖拓跋思恭為保衛唐朝帶領族人與黃巢軍隊浴血奮戰,被唐朝授予當地的節度使。

    到了宋朝宋太宗時期,太宗想要奪取党項人的地盤,於是下令讓他們遷到汴梁。一部分人貪圖安逸,遷徙到汴梁。但時年二十歲的李繼遷不願隨波逐流,義憤填膺。他用棺材藏著武器,帶領自己的親信揭竿而起,逃亡到沙漠復地地斤澤。李繼遷拿出高祖父拓跋思恭的畫像,說服當地的党項人和自己聯合起來一起抵抗宋朝。

    有了自己的威望和軍隊之後,李繼遷突襲了宋朝的邊陲小鎮,沒想到折戟沉沙。在後來與宋朝的對抗中,李繼遷屢屢敗北。連母親和妻子也被宋朝抓去當做人質,無奈之下,李繼遷娶了當地很多大戶人家的女兒,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實力,等待東山再起。後來李繼遷依附了北邊的遼朝,娶了義成公主,而後李繼遷被封為夏國王。

    李繼遷因病去世後,長子李德明繼承王位。李德明聽從了父親的遺言,一邊不在於宋朝為敵,一邊伺機發展,奪取了西涼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其勢力範圍擴充套件至玉門關及整個河西走廊。

    李德明去世後由其子李元昊繼位。李元昊於1038年,正式稱帝,建立西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市)。

    而滅亡西夏王國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和他的軍隊。由於西夏人民的奮力抵抗,成吉思汗這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在攻打西夏時屢屢敗北,還在這裡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成吉思汗甚至在自己死前要求不要給自己發喪,一定要等到西夏投降,攻下西夏之後之後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死訊。後來,蒙古鐵騎佔領了西夏都城以後,殺光了西夏子民以此來洩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外甥是姥姥家的狗,吃飽就走?